第一百七十四章 汴京胆石贵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第一百七十四章 汴京胆石贵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沈括终于接到了老家的信。\n\n他迫不及待的拆开,看着信上妻子张氏的娟秀的字迹。\n\n张氏说,她已经从老家钱塘启程了。\n\n大约六月中旬左右,可以抵达汴京。\n\n随行的不止有沈括的独子沈冲,还有沈括的几个侄子。\n\n他们是来汴京投靠沈括,并为下次科举考试做准备的钱塘所在的两浙路发解试虽然没有江南西路、福建路那么卷。\n\n但也是大宋地方的卷王了。\n\n录取比例,常年是几百个人抢一个名额。\n\n基本上不是天才,是卷不过别人的。\n\n所以,他们就只能来汴京投靠沈括,打着‘侍奉叔父’的名义,来蹭大宋科举制度给高官留下的后门。\n\n也就是所谓的‘牒试’。\n\n依照制度,离开籍贯地,超过两千里的地方监司以上官员的子弟,是可以就地参加牒试。\n\n牒试的录取比例,一直稳定在三成以上。\n\n堪称是达官贵人子弟入仕的快车道。\n\n而沈括在京城任职距离老家钱塘远超两千里,完全符合牒试的标准。\n\n除此之外,张氏还在信里说,已经把他这些年来,辛辛苦苦绘制了一大半的《天下州县图》也整理好了,一定会小心的带到京城,叫他不要担心。\n\n最后,张氏叮嘱沈括,一定要好好做事,千万不要行差踏错。\n\n沈括看完妻子的家书,脸上顿时浮现出丝丝红润。\n\n张氏是他的续弦,比他小了差不多十五岁,更是提拔和看重他的张的掌上明珠。\n\n甚至可以说,沈括是看着张氏长大的。\n\n两人的感情很复杂!\n\n外人是根本不知道,也无法了解的。\n\n总而言之,对沈括而言,张氏不仅仅是妻子,也是他人生的支柱,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帮助他的贤内助。\n\n老实说,离开张氏的这些日子,沈括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难受得很。\n\n如今,妻子将要入京,沈括是如释重负。\n\n他想了想,就骑着马,准备出去给妻子采购些她最爱的水粉。\n\n刚刚出门,把马牵上。\n\n租住在他旁边的一个官员,便笑意盈盈的出来,拱手行礼:“沈提举……沈提举……”\n\n沈括看了一眼对方,狐疑着问道:“王户曹有事?”\n\n对方神神秘秘的凑到沈括面前,低声问道:“听说提举有神仙秘术,可以点水化铜……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方面的秘法?”\n\n沈括立刻警觉当即正色道:“什么神仙秘术?吾乃士人,子不语怪力乱神!”\n\n那官员皱起眉头:“那提举是如何做到点水为铜的?”\n\n是啊!\n\n你要没有神仙方术,怎么点水为铜?\n\n沈括叹息了一声,道:“足下岂不闻,格物致知乎?”\n\n“此乃圣人之教也!”\n\n沈括想起了那日,少主的话,正色道:“便譬如那水,遇热则化为气,水气遇冷则凝结成水珠!”\n\n“圣人格物,知其性理,所以用之于天下也!”\n\n“足下当好好读书,莫要不求甚解!”沈括半训斥的叮嘱着。\n\n他有这个资格!\n\n且不说他曾是待制级别的重臣!\n\n就是现在,沈括的寄禄官也是朝请大夫!\n\n元丰寄禄格二十五级京朝官的第十二级,能在他上面的,也无非是三省有司的主官了。\n\n更不要说他乃天子近臣,也是经筵官了。\n\n这官员被沈括这么一说,也是愣住了。\n\n“格物致知?”他眨着眼睛,这和点水为铜有什么关系?\n\n……\n\n一个时辰后,沈括已经筋疲力尽了。\n\n因为一路上,他遇到了不下二十个来问他‘神仙秘法’的人。\n\n好几次,甚至还被路人围观。\n\n好多人都围着他,大喊着:您就是点水为铜的沈提举吧?还请提举传授我等秘法!\n\n这让沈括根本去不了瓦市购物,就只能匆匆回家。\n\n到了租住的房子附近,沈括就看到了,他家门口已经聚集了开封府的铺兵。\n\n一问才知道,有人企图进入他的院子行窃,被几个路人发觉,当场抓获。\n\n不用问就知道,肯定是趁着沈括不在,想去他家偷‘秘法’的人。\n\n这叫沈括提心吊胆。\n\n虽然赶来的开封府右厢都巡检和他保证,绝对会保护好他的安全。\n\n还会派驻几个铺兵,在他家附近建立一个兵铺。\n\n可沈括还是感觉,这个地方大抵住不得了。\n\n而且,沈括还知道,他要是不能解释清楚的话,类似的事情必然层出不穷,而且防不胜防!\n\n毕竟,天下人只会知道,他沈括用了近乎神仙一样的手段点水为铜!\n\n于是会本能的认定,他沈括掌握了什么秘法、秘术,说不定能点石成金呢!\n\n想要偷他秘密的人,将从汴京排队排到洛阳。\n\n他拦得住吗?拦不住的!\n\n所以,他必须解释清楚!\n\n于是,趁着开封府的都巡检在,也趁着周围围观的人甚多。\n\n沈括拱了拱手,对那位都巡检道:“巡检、诸位邻比……”\n\n“某乃是圣人子弟,圣人曰:敬鬼神而远之!”\n\n“某向来躬行圣人之教,休说没有什么神仙秘法了,便是有所谓的神仙秘法在某眼前,某也将视而不见!”\n\n“坊间传闻,所谓的点水为铜,实在是缪误!”\n\n“其法,乃是以铁浸泡胆水之中,用铁来换铜!”\n\n“乃是某自圣人经义之中格出来的道理!”\n\n“此理与水遇热化为气,水气遇冷化作水珠是一般的道理!”\n\n“诸位若感兴趣,皆可以去尝试!”\n\n“京城的药店之中,便有着胆石可买!诸位可自买胆石回去,将之捣碎后,浸泡水缸之中,待水缸之水变色,取生铁浸泡其中,便可得铜!”\n\n“此法人人皆可尝试,人人皆可运用!”沈括躬身长拜:“实与所谓鬼神,所谓方术,完全不同!”\n\n众人听着,都是安静下来。\n\n真的吗?\n\n大部分人是不信的。\n\n但沈括言之凿凿的样子,似乎也不像有假。\n\n汴京城的胆石,也确实是可以随意买到。\n\n若是真能人人都可以用胆石炼铜?\n\n许多人的心脏,都是扑通扑通的跳起来。\n\n这可是一条现成的财路啊!\n\n胆石才几个钱一斤?十斤胆石炼一斤铜,都是纯赚!\n\n须知,大宋铜钱一贯最多用铜三斤而已,剩下的都是铅和锡。\n\n而纯铜用来制造铜器,利润更大!\n\n于是,在这一天,汴京城的各大药店,包括官营的熟药局里的胆石,被大量的购买。\n\n起初,药店和熟药局的人,都是笑眯眯的做着买卖。\n\n要知道,胆石这种东西,平日里可是没几个人愿意买。\n\n现在一下子就能卖掉多年的库存,简直美滋滋!\n\n但很快的,他们就发现了不对!\n\n于是,京城胆石贵。\n\n而有眼力的,早就已经开始打信息差。\n\n派人去了洛阳、大名府、应天府等地,趁着消息还没有传播过去,先将当地廉价的胆石搜刮一空再说!\n\n那些手握大权的人的行动力则更快!\n\n譬如高遵裕家里的下人,向宗良的仆人,都已经直奔信州。\n\n胆水浸铜,课利只有一成!\n\n这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了!\n\n傻子才不做!\n\n而且,他们的胆子现在也渐渐大了起来。\n\n因为小官家仁孝,是会护着他们的!\n\n……\n\n和汴京城里那些眼睛都变成了铜钱的钱孔的措大们不同。\n\n司马光此时此刻,老怀大慰。\n\n他罕见的喝了一小口的酒,然后捋着胡须,对着来到他府上拜辞,将要去密州履任的苏轼说道:“子瞻,幸逢明主,实乃我辈士大夫之幸也!”\n\n苏轼也是个不能喝酒的,他稍微沾一点酒,就可能醉倒在原地。\n\n但他也尝试着小抿了一口,然后脸色就红了起来,有了三分醉意。\n\n“司马公所言甚是!甚是!”苏轼带着醉意,无限的畅想起来:“当今天子慕汉文,推恩万民,让利百姓,实乃我朝有史以来第一人!”\n\n仁庙虽然也爱民。\n\n但他在位的时候,依然恨不得把脑袋钻进孔方兄里。\n\n茶法、盐法、矿税、商税……\n\n那是一文不让!\n\n特别是一个茶法,改来改去,要么是官府吃亏,要么是百姓吃亏。\n\n怎么改怎么别扭,最后干脆不改了。\n\n但如今天子即位不过三月,却已是加恩万民,表露出要减免百姓负担的意图!\n\n苏轼相信,矿课只是一个开始!\n\n少主仰慕汉文,汉文在位,可不仅仅是田税三十税一,还曾多次减免全国百姓的田税!\n\n“就是,这朝中小人盘踞……地方上的邪党也依旧存在……”苏轼轻声说着:“不知何时才能尽逐……”\n\n“还有王安石邪法!”司马光沉声说道:“免役法、青苗法、免行法,害民不浅,当尽数罢废,天下百姓才能真正的得到喘息!”\n\n苏轼的酒,瞬间秒醒。\n\n青苗法,他是万分痛恨的。\n\n可免役法,是良法啊!\n\n他在黄州时亲眼目睹过也感受过地方的上等户们,在免役法实施后逐渐的多了起来,也听过百姓真正的声音官家虽然要他们交钱,但交钱总比破家灭门好!\n\n再说了,免役法交钱是根据户等和财产来的。\n\n五等户实际上要交的钱很少。\n\n且,现在都堂上不是说要调整役法,以后可能要对五等户减半甚至不收了吗?\n\n司马光却继续说道:“还有河东吕惠卿,非除不可!”\n\n“不然迟早必为天下祸患!”\n\n苏轼咽了咽口水,赶忙趴下去,假装喝醉了。\n\n他虽然也讨厌吕惠卿,可苏轼听说了,吕惠卿这次出兵是有少主手诏的。\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现代留过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现代留过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