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横渠门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第一百九十五章 横渠门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元丰八年六月癸未(二十一),集英殿中。\n\n范纯仁持书而读,一篇《尧典》被他念得抑扬顿挫,精彩纷呈。\n\n尧典念完范纯仁便持书而立,恭身问道:“官家,可有要问的?”\n\n赵煦微笑着摇摇头,道:“爱卿讲的极好,朕已对尧舜之事,略有所知矣!”\n\n范纯仁再拜:“臣惶恐,乞官家为臣言《尧典》之论!”\n\n赵煦微笑着,用通俗的话,当殿解释了一遍。\n\n《尚书》是儒家经典里的经典。\n\n也是儒家用来洗脑士大夫、君王的利器。\n\n这开篇的《尧典》,自然就是阐述儒家意识形态的名篇。\n\n一开始就是歌颂帝尧的伟业。\n\n然后吹捧其政绩,最后引出为何要禅让给帝舜的动机、原因和理由。\n\n尽管,这些事情大多数皇帝都不会信。\n\n尤其是掌权越久的帝王,越不会信。\n\n当然不信归不信,架不住士大夫天天念经,哪怕是最专断的帝王,也难免在心里面嘀咕:“会不会是真的呀?”\n\n所以,儒家念经是真的有效的。\n\n大多数皇帝都会不由自主的遵从儒家的意识形态道德观。\n\n有些时候运气好,说不定还会碰上一个真的笃信的帝王。\n\n可惜,这些招数在赵煦面前完全失效。\n\n因为赵煦在现代,看过陶寺考古发掘出来的那些东西。\n\n尧舜禹三代到底发生了什么?\n\n赵煦现在已经清清楚楚。\n\n不过,这一点都不妨碍赵煦在外人面前,装出一副自己真的相信的模样。\n\n因为他清楚,儒家思想是他最好的统治工具!\n\n这也是儒家的阳谋!\n\n皇帝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尊崇。\n\n范纯仁听完赵煦的解释,立刻下拜:“臣惶恐……”\n\n其他几个经筵官,则纷纷道贺:“陛下圣明,实乃天下之幸也!”\n\n赵煦便道:“也是诸位先生讲得好!”\n\n“尤其是范先生!”\n\n“臣等惶恐!”范纯仁等人连忙再拜。\n\n赵煦和冯景吩咐:“给诸位先生赐茶、慰劳!”\n\n便有着内臣,端来煮好的极品茶汤,赐给诸位经筵官。\n\n今日经筵至此,便算结束。\n\n范纯仁领着群臣再拜谢恩,喝了赵煦赐的茶汤接着就恭送着赵煦离开集英殿。\n\n……\n\n赵煦回了大内,首先到保慈宫给正在批阅奏折的两宫问安。\n\n两宫见到赵煦来了,都放下手头的事情。\n\n“官家今日经筵,感觉如何?”太皇太后问道。\n\n“回太母,几位先生教的都很好!”赵煦坐到两宫身边,甜甜的说道:“特别是范先生,讲学讲的很好,孙儿也颇受启发……”\n\n“这就好!”太皇太后点点头。\n\n两宫瞧着赵煦的模样,心中多少有些失落。\n\n赵煦见着,不动声色的说道:“以后孙儿遇到不懂的,还可以来问太母、母后吗?”\n\n两宫顿时喜笑颜开,纷纷道:“当然可以了!”\n\n她们自然知道,士大夫大臣,想要从她们手里夺走官家(六哥)的教育权。\n\n可官家主动来问她们,大臣们就管不着了!\n\n……\n\n已是正午时分,炽热的阳光,炙烤着汴京城外的土地。\n\n官道上的行人稀稀疏疏。\n\n大部分人都选择,在道路两旁栽种的树木下行走。\n\n一辆囚车,在军士的押送下,缓缓走到一处荫凉的树荫下。\n\n这里有着一排茶铺。\n\n茶铺之中,许多赶路的商贾和行人,都在喝茶。\n\n见到这些押送犯人的军士,尤其是看到了领头押送的居然还是一位穿着獬豸服的御史的时候。\n\n好多人立刻忙不迭的结了账,赶紧继续上路。\n\n他们可惹不起!\n\n但在一个茶铺门口,两个穿着士大夫常服的中年男子,却不慌不忙的,继续喝着茶水,补充着水分。\n\n军士们却是规规矩矩,进了茶铺,也不敢喧哗,只是掏出铜钱和店家说道:“上茶!”\n\n那两个士人看到这个情况,眼中诧异了一下,其中一人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位留在树荫下的御史模样。\n\n然后他似乎认出了对方,远远的招起手来:“可是伯修?”\n\n那御史闻言,立刻看过来,看到士人的样子,揉了揉眼睛,连忙过来行礼:“下官见过吕龙学!”\n\n他惊讶的看了看这士人身边,没有元随,也没有仆人!\n\n只有一个和他同桌而坐,虽然穿着士大夫袍服,但是皮肤黝黑、粗糙,身材健壮的如同武将一样的男子。\n\n被叫吕龙学的士人,微笑着说道:“某给伯修引荐一下……”\n\n“这一位,乃是某之同门,京兆游师雄游景叔,方从环庆路经略司判官任满,正欲回京待阙,不意与某道左相逢,可谓他乡遇故知……”\n\n游师雄起身,恭身一礼。\n\n这御史连忙还礼。\n\n然后那吕龙学就和游师雄介绍起来:“景叔,这一位便是宇文昌龄了,昌龄表字伯修……”\n\n“如今应该是当朝的监察御史……”\n\n吕龙学看向那囚车之中,被枷锁押着的犯人,问道:“伯修押解的就是那罪将张之谏?”\n\n“正是!”宇文昌龄点点头:“此罪将正要押回大理寺受审!”\n\n说着,宇文昌龄就对吕龙学、游师雄拱手再拜:“某为御史,职务在身,实在不好与龙学叙旧、景叔交谈,待得来日休沐再来拜谒二君!”\n\n吕龙学点点头,拱手还礼:“伯修请!”\n\n游师雄也拱手说道:“来日必登门拜访伯修!”\n\n三人就这样告别。\n\n那些军士喝完茶,也规规矩矩的丢下铜钱,结了账离去。\n\n游师雄见着,赞道:“不意御史台中,竟也有擅长治军之人?”\n\n吕龙学点头:“自然,伯修少尝读兵法,曾有意投笔从戎……”\n\n游师雄听着眼睛亮了起来,道:“来日却是要好生结识一番才行!”\n\n他最喜欢和这种爱带兵的人交朋友了。\n\n吕龙学见着游师雄的样子,就笑起来:“景叔还是如当年一样,不改初心啊!”\n\n游师雄点点头:“先师当年讲学,尝以西贼为耻,生平之志就在攻灭西贼,安我陕西百姓!”\n\n“身为弟子,某岂能不遵而从之?!”\n\n说着,他就看向吕龙学,问道:“微仲呢?微仲可还记得,当年横渠门下讲学之时,先师敦促的教诲?”\n\n吕龙学听着,沉默片刻后,道:“恩师教诲,某岂敢忘记?”\n\n“但事有轻重缓急……”\n\n吕龙学,自然就是新晋的龙图阁学士吕大防。\n\n“呵!”游师雄笑了一声:“微仲记得的,恐怕不止是先师教诲,还有两位程先生的教导吧!”\n\n吕大防沉默不语。\n\n游师雄道:“微仲难道没有听说过吗?”\n\n“少主,知道先师的横渠四句!”\n\n“更曾在两宫之前推崇备至!”\n\n“我横渠一门,振兴有望!”\n\n自古以来,一门学说,只要得到皇权的认可,就一定可以兴盛!\n\n何况横渠之学,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实乃君子之学,正人之学!\n\n在游师雄眼中,横渠之学,足可与二程、邵雍之学争锋。\n\n便是王安石的新学,若有皇权加持,也未尝不能碰一碰。\n\n奈何,自横渠先师亡故。\n\n横渠一门,就已经如同一盘散沙一样。\n\n甚至还有人,明着看着是先师的弟子、传人。\n\n背地里却在给先师的行状上大肆吹捧二程,将先师的地位居于二程之下!\n\n说什么‘尽弃异学而从之’,搞得横渠先生是二程门人一样!\n\n而那个人,就是眼前这位吕大防的亲弟弟吕大临!\n\n事后,吕大临虽然拼命解释,自己本意并非贬低横渠学问。\n\n可谁信呢?\n\n至少,游师雄不信!\n\n可他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只能远走沿边。\n\n这些年来他在熙河路、秦凤路、环庆路等地辗转为官。\n\n靠着不断积累功劳,不断增长见识。\n\n如今,终于成为了朝官!获准可以和环庆路边帅赵回京。\n\n正是在回京的路上,他听说了,少主推崇他的恩师的传说。\n\n于是,游师雄直接脱离了大部队,单人独骑,一夜狂奔一百五十里,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汴京外围。\n\n也在这里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吕大防。\n\n吕大防看着游师雄的模样,也只能叹息一声,谢道:“景叔还是未能看破当年之事吗?”\n\n有些事情吕大防真的不好说。\n\n毕竟,昔年先生病逝,在身边的人,就他的弟弟吕大临和其他几个同门,大部分人都在外。\n\n吕大临是受了先生遗命,撰写其行状的。\n\n虽然用词可能没有和人商量,但其中关键的话,却是先生临终嘱托的。\n\n奈何,游师雄等人不信!\n\n而,吕大临也无法解释。\n\n难道直接告诉世人先生之意,乃在于横渠与理学融合,共抗王安石新学?\n\n不能这么说的。\n\n只能让时间来抚平一切。\n\n吕大防想着这些,就对游师雄道:“景叔啊,某知道景叔的想法……”\n\n“如今少主确实是推崇先师……”\n\n“可少主同样推崇两位程公……前些时日明道先生去世,少主亲诏辍经筵以致哀……”\n\n游师雄摇摇头,他看着吕大防,沉声道:“微仲,吾这一生,必以振兴横渠一门,光大先生之学为己任!”\n\n“无论如何!”\n\n“吾都要做到!”\n\n“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n\n他用了十几年时间,独自一人,从选人爬到了朝官。\n\n他也可以再用十几年时间,从朝官攀登到宰执。\n\n然后,他就可以在御前向天子推荐先师之学!\n\n横渠一门,是气学!\n\n不是二程的理学!\n\n他会亲口告诉天下人的!\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现代留过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现代留过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