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二章 赏罚要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第两百二十二章 赏罚要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的兴奋和激动,是显而易见的。\n\n因为她最好面子了!\n\n也因为赵煦忽然献的这个大礼,实在让她高兴!\n\n于是,当赵煦捧着那部厚厚的字典,来到帷幕内,呈递在她面前时,她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开心的说道:“老身活了这么多年今年生辰是最高兴的!”\n\n“太母为何哭了?”赵煦将字典呈递到她面前问道。\n\n“太母这是高兴!”太皇太后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孙子,欣慰的说道:“能有官家这么孝顺的孙儿,太母这辈子算是值了!”\n\n赵煦拜道:“孙儿孝顺太母,天经地义!”\n\n“太母还是快看看,孙儿命人给您做的这件贺礼吧!”\n\n太皇太后含笑说道:“好!好!”\n\n便打开书册,看着索引页上的文字。\n\n然后她就看到了,索引页上都有着一些新奇的数字,便问道:“官家,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n\n梵文符号在大宋不稀奇。\n\n因为译经工作,一度是国家工程,由首相兼任。\n\n正韵的反切法,就可能是受到了西域地区的字母拼音法发展而来。\n\n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进寺庙,那么梵文符号也是很容易接触的。\n\n虽然普罗大众不懂,但不妨碍熟悉。\n\n赵煦答道:“太母,这些是孙臣从宋用臣进献的几本古籍上找到的数字……”\n\n“用来表示一二三四……”\n\n“因为简单易懂,孙儿就常常用在日常之中……”\n\n“可方便计算,也能方便标注!”\n\n太皇太后点点头,再看索引,就已经明白了。\n\n正如官家所言一般,确实简单易懂还有些好用。\n\n赵煦开始介绍起来:“太母,此《元字典》是孙儿为您的圣节以及母后生辰特意命翰林学士准备的贺礼……”\n\n“这第一卷,为太母贺寿,恭祝太母千秋……”\n\n“故一共七百二十六页……”\n\n“而第二卷,则是为母后生辰而贺,为八百二十二页……”\n\n“以此类推,往返循环!”\n\n赵煦说道这里,就看向两宫。\n\n向太后在听到赵煦命人编这书,也是为了她的生辰而贺的时候,顿时也感动起来。\n\n两宫都抱住赵煦,都被感动的流泪。\n\n“祖宗保佑,菩萨庇佑……”两宫嘴中只喃喃说着。\n\n都只觉得,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孩子,这辈子便算是没有白活!\n\n……\n\n帷幕之中的动静,让邓润甫看了,也是动容不已。\n\n殿中的女官内臣们,更是都红了眼眶,深受感动。\n\n不知过了多久,帷幕之中的两宫才渐渐冷静下来。\n\n这个时候,邓润甫也终于听到了传召。\n\n“邓学士!”太皇太后的声音,从帷幕中传来。\n\n邓润甫立刻拜道:“臣在!”\n\n“这些日子辛苦学士了!”太皇太后说道。\n\n向太后也道:“确实是有劳学士了!”\n\n邓润甫当即答道:“陛下以纯孝之心,降圣命于臣,臣奉圣旨,为陛下孝业效命,不敢言辛苦!”\n\n两宫听着,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n\n于是,太皇太后说道:“学士,是官家潜邸大臣,也是我朝文华上科之选……”\n\n“这样吧……”她看了看向太后,说道:“且先加集英殿侍讲,为官家经筵官!”\n\n向太后立刻说道:“学士为经筵官,本宫以为最是恰当!”\n\n邓润甫立刻拜谢:“两宫慈圣推恩,臣感激涕零,唯尽死以报,不负慈圣之望!”\n\n于是,两宫下诏,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为集英殿侍讲,寄禄官自朝议大夫特旨拔擢为中散大夫,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任提举《元字典》。\n\n这就是要将这个事情,交到他手中了,赵煦则趁机向两宫推荐了元老大臣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n\n以张方平天下名臣,且历任仁庙、英庙翰林学士,熟悉崇文院内外藏书的理由,请求让张方平也加入《元字典》编纂工作。\n\n两宫当然从善如流,于是,以赵煦的名义下诏。\n\n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为侍读,五日一朝天子,并特旨为《元字典》编纂使。\n\n推荐张方平,纯粹是回报张方平上次带程颐入宫的事情。\n\n为君者,当赏功、罚过!\n\n而且赏罚要及时、快速!\n\n这是赵煦上上辈子多年为政总结的经验,也是他在现代,阅读史书时得到的启发。\n\n只有赏罚迅速,才有威信,才能叫人卖命!\n\n……\n\n隔日,七月戊申(十六)太皇太后坤成节。\n\n因神宗皇帝瓒宫在殡,所以一应庆典,全部取消。\n\n只让开封府剃度僧人,以为祈福这确实是恩典,要知道现在一张度牒,在汴京城里起码可以卖到两百贯!\n\n所以,好多真和尚根本剃度不了。\n\n假和尚却满地跑。\n\n故而,每年天子圣节、太后、太皇太后圣节,都是给那些真正的和尚的恩典。\n\n不过,数量都很有限。\n\n毕竟,度牒是好东西!更是硬通货,直接可以拿来当钱用的。\n\n大宋对此管控的很严格,每年下发的度牒数量,都严格控制,就是怕贬值了,搞坏了市场,以后不好做这个无本买卖。\n\n所以,怎么可能给太多免费名额?\n\n今年坤成节,开封府剃度僧人的名额就只有二十个。\n\n在开封府忙着给和尚考试,看看他们有没有剃度的时候。\n\n皇宫大内,命妇们都已经纷纷入宫。\n\n然后,两宫在保慈宫中,将赵煦昨日所献的贺礼《元字典》拿出来,给命妇们看。\n\n所有命妇纷纷道贺。\n\n曹家的那几个命妇,更是在太皇太后面前,低眉顺眼的说了好多好话。\n\n哄得这位太皇太后,眉开眼笑,深感长脸。\n\n赵煦呢?\n\n自也没有闲着他派了冯景,持天子节带上了大批丝帛、脂粉和御药,到了高家赐给太皇太后生母韩越国太夫人。\n\n话也说的很好听,只说‘太夫人诞育慈圣,乃是社稷功臣,国家贤夫人,今太母圣节,太夫人不便入宫,朕当代太母,为太夫人而贺。’\n\n直喜得这位太夫人,欢喜不已。\n\n于是,立刻写了上书,派了高公绘送入宫中。\n\n太皇太后得了太夫人的上书,看了以后就又传给向太后看。\n\n其他在场命妇,于是再次拜贺。\n\n所有人都说:“太皇太后慈圣,保佑拥护官家,而官家纯孝,千古罕见……实可为天下楷模!”\n\n这就让太皇太后更加开心,这个生辰,过的无比舒心。\n\n……\n\n傍晚时分。\n\n文彦博的夫人王氏,从宫中乘车返回。\n\n文宗道亲自带着人在门口迎接王氏是续弦,她和文彦博就生了文宗道这一个儿子,其他皆是文彦博发妻以及姬妾所出。\n\n文宗道将自己的母亲,接进内宅。\n\n文彦博就已经在等候了。\n\n“夫人回来了……”文彦博问道:“可见到了十三娘?”\n\n王氏点点头。\n\n“十三娘在宫中如何?”文彦博问道。\n\n王氏答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很喜欢十三娘,一直带在身边……便是皇太妃,也对十三娘比较满意,还赐给过十三娘脂粉……”\n\n文彦博放下悬着的心:“这就好!这就好!”\n\n至于官家,他不必问的。\n\n一是因为官家现在还小恐怕根本不懂男女之事。\n\n二是文彦博了解男人。\n\n等官家十四五岁,十五六岁,气血渐渐旺盛,十三娘也该有十八九岁了,正是女子最动人的时候。\n\n而其他家日后送进宫的女子,那个时候不过十三四岁。\n\n一群黄毛丫头,如何与十三娘竞争?\n\n到那个时候……\n\n说不定,十三娘可以直接正位正宫!\n\n而文彦博,则一直在为此努力。\n\n自十三娘入宫后,他就已经摆正了姿态,再也不倚老卖老了,基本上官家想做什么,他就支持什么。\n\n用着四朝元老的身份来背书!\n\n而文彦博知道,自己的这些表态,官家绝对是知道的,也是心里面有数的。\n\n不信,看看隔壁的张方平!\n\n前些天,张方平才带了程颐入宫,在两宫面前言说官家读书之事。\n\n昨日,官家就在两宫面前推荐了张方平出任《元字典》编纂使。\n\n理论上,张方平在元字典的编纂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n\n邓润甫都得听他的。\n\n当然谁都知道,实际上,他只是个参谋,他的年纪也不适合继续从事繁重的文字编纂工作。\n\n但,这恩典依旧震撼人心!\n\n元字典一旦编纂完成,刊行于世。\n\n张方平就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n\n日后天下士人读书,只要用到《元字典》,就会知道他张方平曾参与了《元字典》编纂。\n\n百年、千年后,恐怕都是如此。\n\n就像东汉的许慎,在千年之后,依然被人谈起,依然被人推崇。\n\n这是真正的不朽!所有士大夫的追求!\n\n也是司马光用了十五年,才终于达成的成就。\n\n……\n\n接下来数日,汴京城中,波澜不惊。\n\n赵煦则在福宁殿里,认真的读着程颐、孙觉献给他的书。\n\n仔细做着注解,也认真的学习着。\n\n时光荏苒,转瞬就是七天。\n\n元丰八年七月乙卯(二十三)。\n\n持节汝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留守北京大名府王拱辰卒。\n\n讣闻,两宫以故事辍朝一日。\n\n旋即诏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阳府韩维,为北京留守。\n\n除此之外,王拱辰的去世,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涟漪。\n\n汴京城中无论新党,还是旧党,都对他的去世无感。\n\n甚至有人窃喜。\n\n譬如福宁殿里的某个少年天子这天晚上又加一道菜。\n\nPS:没有第四更了,月票加更留到明天早上\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现代留过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现代留过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