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 威权立矣!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第两百三十八章 威权立矣!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夜幕徐徐降临,文彦博半闭着眼睛,听着歌女婉转的小唱。\n\n文及甫悄悄的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子。\n\n“什么事情?”文彦博问道。\n\n“大人……”文及甫将一张,还带着油墨味道的小报,递到了文彦博手中。\n\n“这是今天忽然出现的一份小报……”\n\n文彦博没有看内容,只是问道:“一份小报而已,有什么特殊的吗?”\n\n文及甫道:“大人……它是印的……”\n\n“印的?”文彦博立刻坐起来。\n\n他可太熟悉小报了!\n\n因为小报的出现和盛行,是在庆历之后。\n\n小报一般都是手抄,数量很少,所以最开始只会出现在汴京城的瓦子和勾栏中只有这些人口聚集的地方,才会为了招揽生意或者维持人气,专门花钱收买消息。\n\n一些小报,甚至干脆就是那些瓦子背后的大人物所豢养的。\n\n譬如说桑家瓦子背后,就有着杨家、曹家的影子,还有着大内大貂铛的身影。\n\n所以,一开始的小报首先都是在瓦子、勾栏里出现。\n\n然后才被人手抄出来,带到外面。成为汴京市民闲暇时的谈资,也是很多措大们炫耀自己见多识广的一种方法。\n\n文彦博拿起那张小报,看着这张无论布局还是排版都截然不同。\n\n甚至还有了名字的小报。\n\n他的瞳孔猛然扩大。\n\n“汴京新报……”他念着名字:“居然打出了招牌……”\n\n再感受着纸张,质量一般,是大相国寺那边文房店里最常见的纸张。\n\n然后,文彦博看向版面上的字迹。\n\n确实不像手抄,有些类似版印,但没有版印清楚、分明。\n\n字里行间,还有着墨迹残留。\n\n文彦博笑了,他将这张汴京新报拿着放在眼前,仔细阅读。\n\n第一版第一页,全文写了宋辽新约。\n\n这好像是今天上午才敲定的盟约吧?\n\n所以,肯定不是雕版,雕版根本来不及!\n\n文彦博看着这汴京新报的内容,越发的感兴趣了。\n\n“大人……”文及甫在旁边说道:“您看第二版的评论文章……”\n\n文彦博点点头,将这所谓的汴京新报上,用着一行竖排的‘第二页’三个字,以类似骑缝的办法,分开的版面。\n\n标题首先映入眼帘:本报评论员胡飞盘曰……\n\n再看文字,几乎是粗鄙不可,一文不值。\n\n没有用任何典故不说,就连文字也尽可能用的是结构简单的字词。\n\n笔画也是能少就少,尽可能的选的是魏晋隋唐时代的书法家们书写时简化的文字。\n\n但是……其中内容,却叫文彦博眼睛亮了起来。\n\n因为,那个叫‘胡飞盘’的所谓评论员,在极尽吹捧了大宋官家的英明神武,描绘了辽使的卑躬屈膝和折服后,话锋一转,直接点明了这次宋辽新约履约后的未来。\n\n用胡飞盘的话说就是‘一岁三百万贯,辽人得之,只能买我朝之物……’\n\n‘我朝瓷器、茶叶、茶砖、蜀锦及其它精巧、奢靡等辽人所爱之物,必将迎来辽人的抢购……’\n\n将这份所谓的‘汴京新报’看完,文彦博就笑起来:“有趣……”\n\n文及甫蹲在文彦博面前,低声问道:“大人为何说有趣?”\n\n文彦博道:“自仁庙迄今,历代官家,对小报避之唯恐不及,想方设法的躲避窥探……”\n\n“却不知,此事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n\n文及甫不懂的看向文彦博。\n\n文彦博看着这个已经愚笨到这个地步的儿子,他摇了摇头,好在他已经看开了。\n\n外戚……其实愚笨一点,更好。\n\n太聪明的外戚,可是会被人忌惮的。\n\n于是,也懒得再说,只是抓着手里的‘汴京新报’,慢慢的靠在塌上,悠悠的说道:“将来的宰执们,可就有得头疼了!”\n\n现在他就已经知道要将小报掌握在手里了。\n\n等他长大了,亲政以后。\n\n宰执大臣就等着伤脑筋吧!\n\n作为曾经的宰相,文彦博很清楚,在大宋皇权和相权,一直在不断的博弈中平衡。\n\n仁庙、英庙时代,是相权的巅峰。\n\n仁庙垂拱而治,英庙则是不得不垂拱而治。\n\n但先帝在位时,特别是元丰时代,是大宋皇权的巅峰!\n\n先帝甚至别出心裁的发明了让宰执大臣到福宁殿交罚款的办法,来强化皇权。\n\n同时,通过制度设计让首相(左相)的权力小于次相(右相)。\n\n进而使得相权,完全成为了皇权的工具王的三旨相公之名,其实完全就是拜先帝所赐。\n\n而如今那位,不过幼冲,却已经盯上了那个可以成为皇权辅助工具的小报。\n\n甚至开始尝试掌握、控制、驯服小报。\n\n真的只能说人家不愧是父子。\n\n青出于蓝而胜于蓝!\n\n所以……\n\n将来的宰执们,每一个都没有好日子过。\n\n不过,这和他文宽夫有什么关系?\n\n反正他文家未来几十年也不可能再出什么宰执了。\n\n……\n\n韩府。\n\n右相康国公韩绛,此刻也拿到了一张汴京新报。\n\n“大人……”他的孙子韩壁,在他面前报告着:“此物今日下午开始,就在整个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散播开来……”\n\n“据说是有人在散发……”\n\n“开封府的铺兵们看到了,也不敢动手……”\n\n韩绛将手中的汴京新报看完就放下来:“谁敢管?”\n\n“借蔡元长十个胆子也不敢管这个事情!”\n\n蔡京什么人,韩绛从前不了解,但他现在可太了解!\n\n自从韩绛上任后,开封府的蔡京立刻主动向他靠拢。\n\n韩绛想做什么,开封府都是全面配合,从无推脱。\n\n特别是在役法的调整和调查上,是蔡京亲自带人,跟着张跑的。\n\n接触下来后,韩绛就已经知道,那个蔡京的能力和才干,在年轻一代的大臣中无人能及!\n\n然而,在同时,这个官员没有任何理想信念。\n\n过去蔡确在台上,蔡京就是蔡确最坚定的支持者。\n\n现在轮到他韩子华在台,蔡京就是他康国公韩绛的坚定支持者。\n\n甚至未来吕公著、司马光上台,他照样可以是吕公著和司马光的左膀右臂。\n\n所以,这种人不升官,天理难容!\n\n但同时,这样的人,也太过可怕。\n\n让韩绛对其忌惮不已,更不敢随意得罪,从来都是客客气气,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n\n因为韩绛知道自己老了。\n\n但他的儿孙,却还要继续混仕途。\n\n而蔡京这样的人,恩情未必会报,仇却是肯定会尝!\n\n“开封府蔡元长都不敢管?”年轻的韩壁大惊失色:“这‘汴京新报’的背后之人,这么厉害?”\n\n韩绛看着自己的这个长孙,微笑着道:“那可不是厉害这么简单……”\n\n“而是没有人敢招惹……触碰……”\n\n谁敢碰这个事情?\n\n碰的不好,就是满门受灾!\n\n朝野上下谁不知道,现在福宁殿的主人记忆好,而且特别能记仇呢?\n\n韩壁却是深吸一口气:“难道是高家人?”\n\n韩绛笑了笑也不怪这个孙子。\n\n因为好多事情,韩壁根本不知道。\n\n譬如说,这‘汴京新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印刷的,而且肯定不是雕版时间上来不及,雕版的字迹也要清晰的多!\n\n譬如说,皇城司下面的探事司,如今在都堂宰执眼中,完全隐形了。\n\n为什么?\n\n还不是大家都看清楚了,到底是谁在真正控制探事司!\n\n反正肯定不是太皇太后!\n\n若仅仅是这样,韩绛或许还能有底气,在明天的朝会上,假装不知道‘汴京新报’是谁的东西,捅破这层窗户纸。\n\n将那位染指舆论的试探,扼杀在摇篮里。\n\n但是,河北洪水退去,河防安然无恙的消息传来后。\n\n韩绛就已经再也不想和那位对抗了。\n\n他现在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完自己最后的一个宰相任期。\n\n将他该做的事情做好。\n\n然后舒舒服服的退下来。\n\n其他事情,韩绛可是一点不想碰了。\n\n原因很简单。\n\n官家,已经威权立矣!\n\n大名府的洪水,在官家的威权面前,退了下去。\n\n这是事实!是政绩!更是功绩!\n\n没有任何人能否认无论是宫里面传出的消息,还是两宫自己亲口承认的事实都宣告了朝野一个事情:正是官家的推荐、坚持和安排。\n\n才有了章、宋用臣、苗授挂帅河北,督导河防的事情。\n\n才有了两宫圣旨,出先帝封桩库钱帛以赏军民的事情。\n\n河北大名府和河北各州的数百万百姓和数十万顷良田因此得以保全。\n\n于是,一个八岁的官家,就已经建功立业的奇迹就这样出现了。\n\n而大宋推崇文治,文治又以治河第一。\n\n官家指挥河防,亲旨出封桩库钱帛,大获成功。\n\n作为老臣,韩绛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n\n首先,河北民心、军心,特别是那些拿了官家赏赐的禁军、厢军,从此就都将归心。\n\n丘八们就是这样的。\n\n谁给钱,就听谁的!而官家给的赏钱又快又多。\n\n丘八们用屁股想都会知道,他们该效忠谁,又该听谁的!\n\n其次,这次河防后,论功行赏。\n\n将提拔一大批文官武将,这些人是靠谁提拔上去的?\n\n他们自己还不清楚吗?\n\n最后,就是章、苗授带去的上四军了。\n\n这些人,也会归心。\n\n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那位陛下,已经是一个幼年的弱化版天策上将了。\n\n韩壁看着祖父的笑容心里面多少有些发毛,他小心翼翼的问道:“难道不是高家?”\n\n韩绛依旧只是微笑。\n\n年轻人,知道太多也不好。\n\n而且,这种事情靠人教是不行的,得自己领悟、自己揣摩。\n\n否则的话,永远都别想有什么进步的空间。\n\n未来到了官场上,肯定会被那些从地方州郡的选海里杀出来的人杰给玩弄在鼓掌中。\n\n……\n\n福宁殿。\n\n赵煦已经洗漱好,躺在床上,盖好了被褥。\n\n长明灯的灯光中,帷幕外,一个身影来到了近前。\n\n“大家……”石得一低声唤着。\n\n“嗯?”\n\n“第一期汴京新报,已经刊行完毕……”石得一低声说着:“一共五万份,都已经在汴京内城和外城发完……还有一千多份,依照圣旨,送去了白马等地……”\n\n“善!”赵煦点点头:“辛苦卿了!”\n\n“为陛下效命,老臣之幸也!”石得一恭恭敬敬的再拜,然后趋步退下。\n\n长明灯的灯光,在帷幕外随着晚风摇曳着。\n\n冉冉檀香,驱散着初秋的蚊虫。\n\n赵煦躺在御榻上,望着头顶的殿梁。\n\n他知道的,接下来,他就要将精力放到专一制造军器局上去。\n\n朝堂上的事情,可以减少干预了。\n\n既是为了自己好他要长身体,需要足够的休息。\n\n同时也是为了让时间冲淡此事带来的涟漪。\n\n控制了舆论,也间接掌握了军权,他的诉求已经完全满足。\n\n再继续表演下去,搞不好大臣们会火急火撩的请他亲政!\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现代留过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现代留过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