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新役法(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第两百四十五章 新役法(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宋用臣走后没有多久,向太后就派人来请赵煦。\n\n原因嘛……\n\n于阗国遣使来朝!\n\n于阗国是大唐忠臣,也是大宋忠臣。\n\n算是大宋立国,少数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向着大宋朝贡的传统藩属国了。\n\n只是……\n\n赵煦低下头去:“于阗国早灭亡了!”\n\n那个西域小中华,在真庙景德年间,就已经在内忧外患中被黑汗(喀喇汗王朝)灭亡。\n\n到现在就连黑汗,也已经分裂东西两个部分。\n\n所以,打着于阗国名义来朝觐的人,不是黑汗人,就是来忽悠的西域商人。\n\n总之,没一个好东西。\n\n不过,对大宋来说,哪怕知道于阗国已经灭亡,也必须捏着鼻子假装于阗国还在!\n\n为什么?\n\n于阗在,西域法统就在。\n\n将来就有希望,打着恢复于阗的旗号,进军西域。\n\n虽然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n\n但就算是咸鱼也有梦想,何况是一个大国!\n\n再说,万一实现了呢?对吧!\n\n到了垂拱殿上,赵煦见到了来朝的‘于阗’使者。\n\n两个看上去颇具西域风情,但穿着中国衣冠的男子,带着一个僧人。\n\n他们到了殿上,纳头就拜。\n\n然后恭敬的献上了礼物,来自西域的玉石、毛毯、布匹等工艺品。\n\n赵煦假装他们是于阗人,慰勉了两句,便命礼部去招待,然后依着惯例给赏赐。\n\n但,回到宫中后,赵煦在屏风上写下了于阗两个字。\n\n想了想在其背后又加了一行字:归义军节度使!\n\n看着屏风上的文字,赵煦慢慢闭上眼睛。\n\n“有生之年,朕若不能重建归义军节度使,便不配为君!”\n\n归义军,是大唐在西域地区的最后残留。\n\n也是西域汉人最后的悲歌。\n\n汉人大军,再次回到西域,还要等到清朝。\n\n……\n\n于阗来朝,对赵煦来说只是一个小插曲。\n\n对大宋王朝来说,也不过是一条记录在史书上的文字:九月乙酉,于阗国来朝。\n\n对大宋来说,现在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右相韩绛主导的役法调整、改革。\n\n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走访、询问,同时不断征求着朝野意见之后。\n\n韩绛终于决定,走出这关键的一步。\n\n也是关乎他青史评价的一步!\n\n他已经征求了足够多的意见!\n\n文彦博、张方平、孙固、李常等在朝元老,章、张、李清臣这样的新党宰执。\n\n他都已经问过了几次也针对他们的意见进行了调整、修改。\n\n同时,韩绛还将他的役法草案,送去了洛阳、陈州、大名府、苏州甚至江宁等地。\n\n给冯京、韩维、韩缜、司马光、王安礼、王安石等人征求意见。\n\n大部分都是中性偏上的态度。\n\n支持,但没有完全支持。\n\n这已经很不错了!\n\n只有两个人,让韩绛迄今头疼。\n\n一个是王安石,写给王安石的信,送去的役法草案,统统已读不回。\n\n让他根本不知道,王安石到底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n\n这算是好的了。\n\n陈州的司马光,给他回了一封长长的信。\n\n在信中对他大加指责。\n\n认为他韩子华背叛了君子正人,向小人邪党投降,可耻!下贱!\n\n然后,就是对他的草案,大加指责。\n\n说他加重了女户、单户和僧人的负担,而这些人过去一文钱都不要加。\n\n现在却成为了负担的主力!\n\n不过,司马光在信的最后,还是承认了他的役法,至少在减轻五等户的负担上还算‘未丧良心’。\n\n但也只对这一点。\n\n在司马光看来,役法这东西,不如尽罢。\n\n然后再重新想办法,想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n\n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虽然减轻了五等户以下、家庭男丁不足二人,田亩不足二十亩的人家的负担。\n\n却把这些人的负担,加给了女户、单户和僧户。\n\n想着司马光,韩绛就摇摇头:“这司马君实……油盐不进啊!”\n\n可役法,却已经箭在弦上。\n\n韩绛也不想再和司马光争辩什么了。\n\n累了!吵不赢的!\n\n他放下手中的笔,然后看向整个役法检讨所的所有人,道:“老夫认为,如今的条例,已经检讨的差不多了……”\n\n“是时候,形成文字,上报两宫及天子……”\n\n“然后在开封府试行!”\n\n开封府是熙宁变法以来的试验场,几乎所有新法令,都是首先在这里试点,然后推行全国的。\n\n随着韩绛的话,整个役法检讨所的官员们,全体起身,恭身一拜:“我等愿从相公,上书两宫、天子……”\n\n韩绛这大半年的行事风格,让他赢得了不少尊重。\n\n尤其是在役法检讨所里,让他赢得了大量官员的钦佩。\n\n毕竟,现在这年头,能有一个既不偏袒旧党,也不偏袒新党,愿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宰相。\n\n实在是太难得了。\n\n元丰之后,朝堂上党同伐异的风气,其实让很多人不爽。\n\n毕竟,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日子人。\n\n这些人,其实对新党、旧党没有态度。\n\n他们只是上班打卡赚俸禄,养家糊口罢了。\n\n结果却被人逼着问:你支持司马君实相公,还是支持王介甫相公?\n\n这谁受得了?\n\n更让他们难受的是通常,只要选了边,就不许悔改。\n\n谁要是支持了旧党,却在某些问题上赞同新党。\n\n那就会被所有人一起嫌弃。\n\n旧党大骂小人,新党在一边乐呵呵的落井下石。\n\n同样,选了新党,再去赞同旧党的意见,则会被新党群起而攻之,旧党则在旁边幸灾乐祸:哼,狗咬狗!\n\n像韩绛这种整天眯着眼睛笑呵呵,不在乎什么新党、旧党,只想着做事的宰相。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n\n所以,在韩绛的这个役法检讨所内。\n\n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宁。\n\n于是,在韩绛的领导下,当天役法检讨所,忙碌到了半夜。\n\n终于赶在了四更天前,将相关文字、条例,整理完毕。\n\n韩绛随后就在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庚戌(十九日)正式上书赵煦及两宫,提出他的韩绛-文彦博役法改革条例。\n\n赵煦得到韩绛上书的表章的时候,他刚刚从经筵课下来,回到福宁殿。\n\n看着冯景送来的表章赵煦没有直接看,而是问道:“太母和母后,可看过了?”\n\n“回禀大家,此乃通见司刚刚誊录好的副本……”\n\n“两宫慈圣,也应该才收到……”\n\n赵煦点点头,道:“那便先去保慈宫,面见太母、母后……”\n\n这些日子来,赵煦鲜少参与朝政,将自己的精力基本投入到了经筵、专一制造军器局上。\n\n他有意识的收敛其自己的锋芒来。\n\n但现在,这个事情他却是必须参与进来。\n\n因为这影响的是整个天下,也影响他未来亲政后的天下格局!\n\n不夸张的说,役法调整,但凡错了一条,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受影响!\n\n……\n\n赵煦到保慈宫的时候。\n\n两宫正在商议着韩绛的上呈的新役法条例。\n\n虽然其中很多条例,两宫都看过了,也听韩绛汇报过,甚至当时还赞同过。\n\n但,当这些条例合在一起时。\n\n两宫就都有些犹豫、迟疑了,因为涉及面太广了。\n\n于是,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皇太后,都有了想要派人去请赵煦的想法这大半年来,她们已经习惯了,赵煦在旁边给她们一些意见。\n\n同时她们也渐渐懂了一些政治。\n\n知道,这种事情其实最好还是让赵煦在旁边一起拿主意。\n\n邓润甫、曾布都拿过古代的一些事情给她们见过其中的道理:天子虽然年幼,但却非比寻常,臣等惶恐,为天下社稷计,为祖孙(母子)之情计,乞陛下大事皆请天子参谋……此长治久安之策,天下稳固之法。\n\n两宫不傻,当然明白邓润甫和曾布在说什么?\n\n正要叫人去请,赵煦就已经到了保慈宫。\n\n“太母、母后安好……”赵煦到了两宫前,问了安,坐到两宫中间。\n\n向太后就拿着手中的上书,问道:“六哥可看了韩相公的役法条例?”\n\n赵煦摇摇头:“儿刚刚下经筵,还未来得及细看……”\n\n“那六哥且先仔细看看吧。”向太后道:“然后和母后还有太母讲讲六哥的看法!”\n\n“好……”赵煦点头,便拿着誊录好的表章仔细看起来。\n\n看着看着,赵煦的脸色就变得渐渐严肃起来。\n\n等他看完,两宫就都热切的问道:“官家(六哥)有没有想法?”\n\n赵煦将表章放下来,沉吟片刻,答道:“韩相公老成谋国,所议儿以为甚好……”\n\n“不如就依相公之请,先在开封府实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n\n太皇太后却有些犹豫道:“韩子华所请,好是好……就是他将五等户以下减免的役钱,大都摊给了女户、单户及僧道户……”\n\n这正是韩绛役法中,很可能引发争议的地方之一。\n\n韩绛在这个全新的役法条例中,对乡村户三等户以下、城郭户五等户以下的免役钱减半征收。\n\n理由是这些人本来就很穷,再对他们征收重税是不符合圣人教诲的。\n\n而既然这些人的负担减少了,那么就一定有人得增加负担。\n\n反正,官府是不能吃亏的。\n\n韩绛当然不敢再给形势户们加税。\n\n他更不敢给官户加税。\n\n于是,就只能给最好欺负的人加税了。\n\n也就是女户、单户和僧道户。\n\n感谢111jza盟主!\n\n嗯盟主加更,7号以后加,老板破费了\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现代留过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现代留过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