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工具人司马光(1) 【中秋快乐】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第三百零七章 工具人司马光(1) 【中秋快乐】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元丰八年十二月戊寅(十八)。 赵煦睁开眼睛的时候,冯景就已经带着人,将洗漱用具,早早的放在了御榻前。 见到他醒来,冯景立刻带着人上前,服侍着他洗漱,然后伺候着他穿戴整齐。 接着,冯景自去了御厨准备早膳。 赵煦则拿着昨夜,石得一送来的每日汴京简报,看了起来。 瓦子、勾栏、太学…… 每一个热点地区的舆论焦点,都被赵煦所掌握。 一直不下雪,舆论的压力开始慢慢大起来。 连太学里,都开始出现些窃窃私语。 赵煦放下简报,微微吁出一口气,他将石得一叫到自己面前,然后和他吩咐:“去安排一下,让苗授做好准备,今日下午入宫陛见!” 他必须得为,万一正月也不下雨雪未雨绸缪了。 抗旱救灾的事情,得提上日常! 因为,正月都不下雨雪,那么,广大的北方地区,普遍栽种的冬小麦,就要面临越冬后的难题了。 一个应对不当,就可能导致大范围的歉收。 歉收必然产生流民! 而一旦出现大规模流民,大宋就不得不派人去受灾地区,招刺流民之中的青壮为厢军了。 “唯!”石得一领命而去。 …… 司马光抱着朝笏,站在左昭庆门下。 两个老吏,则捧着厚厚的文书,跟在他身后。 等了一会儿,便有通见司的官员来到了司马光面前,拱手道:“省佐,陛下请您到崇政殿候命!” 司马光点点头,指着身后的老吏们捧着的文书,对那官员说道:“这些是老夫今日陛见要用的公文,还请贵官派人检核、进呈!” 那人立刻就道:“省佐放心,此事,下官一定办妥!” 于是就叫来了人,接过那数十本厚厚的文书。 让这些人带去内东门下的小殿,由皇城司的亲事官们检核。 他则领着司马光,走入大内。 穿过内东门,来到崇政殿前的小院,带入殿上。 然后这官员对司马光拜道:“省佐,请在此稍后,陛下用了早膳就会过来!” 司马光点点头,抱着朝笏,站在殿上。 那官员则恭恭敬敬的退下去。 于是,偌大的崇政殿,就只有司马光一个人了。 司马光站在这殿堂上,看着手中的朝笏,朝笏上写着文字。 这些是他今天要进奏的提纲。 他看着那些文字,却想起了今天早上在家里的时候,司马康为他梳理发须时,他在皎镜上看到的自己的模样。 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 脸颊消瘦,皮肤像干枯的树皮一样,充满着褶皱。六十六岁的他,看着比七十多的韩绛、八十岁的文彦博还要苍老。 他知道的,早就已经知道的。 他其实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极限! 曾经支撑他活下去的那口气——尽罢新法,在韩绛上台,不断的调和新旧两党的意见,并竭尽一切的和稀泥之后,早已经泄掉了。 哪怕司马光不愿意承认,可他心中也明白。 尽罢新法,已经不现实! 没有人会支持他! 所以,哪怕他再不服气,也只能无奈的面对现实。 从前,他还可以逃避,可以躲在洛阳写书。 但现在他无处可逃! 他也不能逃! 因为…… 司马光想着那日,他入京的那一日,官家遣人将御笔亲书的勉励手诏交到了他手中的那一刻。 “股肱宋室,师保万民!” 官家对他的殷殷期待,让他不能逃避。 他也想起了初见那位少主的时候的细节。 那期待的眼神,那仰慕的语气…… 所以,他不能逃! 他若逃了,谁来告诉官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不能因一时之得失而计较!”司马光告诉自己。 “只要官家心向嘉佑之政,崇尚祖宗之德……” “一切就都还会好转!” 正是这最后的期待让司马光能始终维持着斗志。 他还没有输! 他还可以赢! 带着这样的想法,司马光慢慢挺直身体。 这个时候,礼乐之声,从殿后响起。 在御龙直和女官、带御器械的内臣簇拥下,小官家缓缓从殿后的回廊走出来。 司马光连忙持芴躬身迎接:“老臣恭迎官家升殿!” 他热切的看着那个小官家,走到殿上,端坐到御座上。 司马光于是依着礼仪,持芴拜了两拜:“老臣恭祝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小官家的声音,和过去一样平静:“司马公免礼!来人,给司马公赐座、赐茶!” 于是,一张椅子被搬到司马光面前,同时还有内臣,将一盏茶送到了司马光手里。 司马光谢恩后,接过茶盏坐下来。 便听着御座上的官家说道:“司马公前日上书文字,朕已经看过了!” “朕觉得,司马公所言甚是!” “朕深居宫中,不知民间疾苦,也难知农民艰辛!” “故此,今日请司马公入宫,就是想和司马公请教,这大宋天下如今之情形!” “还望司马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 司马光听完,顿时心中一股暖流浮起。 这正是他追求了一生的东西! 也正是他渴望了一辈子的事情! 天子礼贤下士,执礼以问天下之事。 王安石曾经在先帝面前,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遽周岁历,殊拂师瞻! 先帝亲自在拜相制书之中的用词,几乎是将自己置于弟子的位置。 而先帝对他,就从来没有这样尊重过。 即使偶尔表现出了尊重,那也只是表面功夫! 他从未真正的倾听过自己的意见。 于是,司马光感动的再拜:“臣谨奉诏!” 接着,他奏道:“臣谨请陛下许臣,御前言事!” “可!” 司马光深吸一口气,扭头看向身后。 通见司的人,已经将他带入宫中的那些文书,恭恭敬敬的送入殿中,放到了他身前。 那一本本从刑部、大理寺找到的文书。 那一个个案例,那些荒缪的判决,那些完全违背了公序良俗的案子。 每一个,都在诉说着王安石祸乱刑统,变动祖宗法度带来的祸害! 司马光看着它们,心中就生起了热焰! “陛下……”他持着朝笏看着朝笏上写下的提纲文字,然后想起了他那封写了大半年的奏疏,于是长身而拜:“门下侍郎,臣光,顿首谨奏:臣窃闻自古王者之所以治天下,唯在法令而已,自汉高以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已为天下之法,若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则虽尧舜莫能治也……” 说完,司马光就紧张的抬起头,看向殿上,等待着判决。 他记得,当他将这些话和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人说了以后。 这些人的脸色都变了。 他们都害怕! 害怕得罪都堂上的宰执,更害怕搅动天下局势,败坏他们的‘大局’。 他们都已经满足了。 觉得,罢黜了市易法、保马法等恶法,调整了役法、青苗法,修改了保甲法的适应范围,就已经够了。 应该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甚至有些人产生了‘新法其实也有些不错的地方’这样荒缪的想法! 于是,这些人委婉的劝他,或顾左右而言他。 就是没有人支持他! 此番回朝后,尤其明显! 范纯仁、吕大防,完全满足于现状。 吕公著虽然拜为宰相,却只想在韩绛做的事情之外,小修小补。 司马光想着这些事情,心就扑通扑通,跳的厉害。 他甚至有些害怕。 害怕那位陛下,那位他所期待的圣君,也和吕公著等人一样,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一旦如此,司马光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但出乎他的想象。 殿上的官家只是稍作停顿,就直接对他道:“朕年幼,不太懂刑统,也并不知律法之事……” “还请司马公为朕言之!” 司马光的眼中,猛然迸发出热切的光来。 他低下头,深深再拜:“臣谨遵旨意!” 他的心思,开始沸腾。 他的精神振奋起来! 他轻轻拿起一份熟悉的文牍来,然后说道:“譬如此案……” “泰宁军上奏刑部的案件……” “地方保正姜齐、代大保长张存等,于道上遇着两个当地百姓孙遇、袁贵扭打在一起……” “那张存与孙遇有旧仇,本就欲罪孙遇,见着此情,便和姜齐言道:此人自称‘东岳急龏子’,在乡中素来胡乱打人,不服管教!” “于是两人上前,将那孙遇拉开,然后用衣服罩着孙遇,一连出拳数十,打的孙遇满地打滚,却犹不放过,姜齐也参与进来,两人一起拳打脚踢,竟将孙遇活活打死!” “打死孙遇,这两人却将袁贵捉了,上告是袁贵、孙遇相争误杀,欲以袁贵替死……” 司马光顿了顿,接着说道:“孙遇虽在乡中,素为无赖,自称‘东岳急龏子’,胡乱打人,不服管教也是属实,可罪不至死!” “张存、姜齐,已将其拉开,其本人也已不再反抗,械送官府治罪即可,何必拳打脚踢,生生打死?其后诬陷袁贵,欲叫袁贵替罪,更属罪上加罪,而地方官却称:张存、姜齐‘情有可悯’,指那孙遇平素胡乱打人,本是有罪,故而从轻发落,竟皆免死!” “刑部得报,也不问是非,竟是循例而断,许地方官之判决!” 司马光说完,就等待着殿上的官家的裁断。 只听着官家道:“若果如司马公所言,地方官判案,或许有错……” “且待朕看完卷宗,再答复司马公!” 司马光顿时欣喜若狂,立刻将手中的那案卷恭呈在手。 然后,他就道:“还有诸多案例,若陛下愿听,老臣一一道来……” 官家答道:“可!” 司马光再受振奋。 于是,一连介绍了数个案例。 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杀人案例。 譬如怀州魏简、郭兴因为赌钱,产生争执,郭兴的父亲郭升闻言赶来,见到自己的儿子被魏简按在地上打,就拿头去撞。 父子两人制服了魏简,魏简只能低头,待他们父子放开魏简,魏简却忽然发难,一拳打断了郭升咽喉,使对方当场身死,地方官却判‘刑名疑虑’,魏简因此免死。 还有那耀州的张志松,因为喝醉了,听到邻居张小六在家里诅咒做法他们家兄弟姐妹,就冲过去将之一拳打死,地方官却判决:张志松本无杀意,故而‘情理可悯’,也免死,只是脊仗刺配而已…… 司马光说着说着,就有些激动了,拜道:“陛下,如此一来,杀人者蒙恩不死,被杀者又该向谁诉冤?” “此岂禁制凶暴、保安良善?” …… 赵煦翻着司马光上呈的一件件案子的案情。 这就是他,会召见司马光的原因。 王安石的慎刑思想,主导下的刑统,难免出现这样的疏漏。 这也是官僚系统的弊病所在。 一切都是循规蹈矩,一切都按照判例来。 偏偏,很多人其实没有断案的能力,也缺乏实际的施政之方。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拿着判例,生搬硬套。 隔壁州,判了一个相似案子免死。 那我也免死! 根本不问具体情况,也不看实际。 这个盖子,别人是不会揭的。 只有司马光这样头铁的人,才会将这个盖子揭开! 赵煦将那几个司马光挑选的案牍放下来,然后道:“果如司马公所言,这几个案子,地方官和刑部的做法都值得商榷!” “看来,果然是冤狱啊!” “朕会和两宫慈圣,仔细商议司马公所言,并命刑部、大理寺仔细堪当……” “也会遣御史去往案发各地,重申案件!” “必令尘冤者昭雪,使死者安息!” 司马光听着,立刻急了! 他赶紧奏道:“陛下,仅只沉冤昭雪,只能救一人,只有更改刑统,恢复嘉佑法条,才能杜绝今后之事啊!” 刑统是个锁,只要刑统上打开了缺口,新法的理论根基立刻动摇! 因为慎刑是王安石新法的根基之一! 不然,他司马光怎么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去关注那些底层百姓、黔首之间互殴、斗杀的案子? 须知,司马光乃是旧党赤帜。 而旧党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 士大夫这个集体的利益和体面啊! 是维护士大夫地主权贵们的根本利益——或许司马光本人,并没有这样去想,可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为了这个目标! 祝各位读者,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嗯… 今天家里的客人,实在有些多。 打牌的,打麻将的,高声大叫,作者脑瓜子嗡嗡嗡的,实在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等下看看还能不能写一章。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现代留过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现代留过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