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难道是个太平盛世?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长生从学习开始第四章 这难道是个太平盛世?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楚牧慢悠悠的走在街面上,不时应付着熟悉或者不熟悉之人的打招呼。
原主近二十年的记忆,其中之信息,简直不太要庞大,对楚牧而言,显然不可能瞬间就将近二十年的记忆完美接收。
在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下,那近二十年的记忆,就好似一座记忆图书馆,存在是存在,但具体到某一个信息,还得需要某个因素去触发,然后一点点消化。
就好比刚才所遇之人,没亲眼碰见接触之前,除非楚牧自己去思考这方面的事情,从而触发原主的记忆,不然的话,对楚牧而言,这人,就是完完全全的陌生。
如此之下,自然也让楚牧对这个时代,更多了几分小心谨慎。
近二十年的记忆,纵使触发,也不可能一瞬间就清清楚楚,也都需要时间去适应,消化。
一路上,皆是笑脸相迎,一句句应付着,一点一点消化着原主的记忆,也一点一点的认知着这個时代。
循着原主的记忆,走了约莫片刻钟,最终,于一座药店门口驻足。
“明心堂。”
驻足药堂门外,望着那门檐悬挂的牌匾,楚牧心中默念着这三个字。
他识字,但他又不识字。
他识的,自然是前世的汉字,而这一世……尽管与他所了解的古代颇为相似,但可惜,字非汉字。
至少,他所见到的每一个字,都寻不到丝毫与汉字有关联的迹象。
原主那更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盲,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写。
至于他是如何知道这牌匾上三个字叫“明心堂”……嗯,因为别人都是这般称呼的。
要是口音有误,说不得叫“明性堂”“明兴堂”也说不定……
“好歹也是个大学生,但这还成了文盲了……”
暗自腹诽一句,楚牧再看了一眼这药堂牌匾,摇了摇头,也没多想,便步入了这药堂之中。
这药堂的李老也算是楚牧在此世的熟识了。
毕竟,刚穿越而来,因原主昏倒的原因,便是这李老在诊治,连续两天,这李老也是接连上门诊治。
之后丧事繁忙,李老也未曾上门,只是交代让他事情处理完毕后至药店复诊一次。
虽不觉得身体有什么大恙,但术有专攻,医者嘱咐,楚牧也不好推脱。
药堂不算太大,和楚牧前世去过的那些中药堂摆设也没有太大区别,那浓浓的药草味,和中药的味道亦是一模一样。
唯一有过数面之缘的李老郎中独自端坐柜台之后,正认真的翻阅着一本明显陈旧的书册。
“牧小哥来了……”
李老郎中放下书籍,抬头看向楚牧。
楚牧笑着应声一句,随即走上前。
“……坐吧。”
李老抬手指向一旁桌前座椅,待楚牧坐下后,便起身而来,抬手诊脉起来。
一番诊脉之后,李老又拉过楚牧臂膀,揉捏几下后,才看向楚牧:“倒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筋骨有些拉伤……”
说到这,李老停顿一会,再道:“牧小哥可是在习武?”
“都是些假把式,闲着没事练了一下。”
听到这话,李老点了点头:
“习武的话,切不可过度,过度伤身,况且牧小哥你身子骨本就有些虚……”
“这样,老夫给你开个补气养精的方子,好好养一下。”
说完,李老抬笔点墨,沉吟片刻,便落笔写起药方来。
一旁药房小厮亦是快步上前,药方写完便立马接过,随即对照药方在各个柜子前抓起药来。
而楚牧,则依旧坐于桌前,与李老交谈着,当然,大多数情况是李老这个郎中在嘱咐,楚牧这个病患则默默听着。
楚牧前世虽对中医没太多了解,但常年在粤地讨生活,粤地中医之风浓郁,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一定见识。
而眼下听这李老所言,再加之原主的记忆,楚牧发现,这药堂之医,似乎和前世的中医也没什么区别,也是阴阳五行,精气神那一套,药材也与中药材没什么区别。
“药方早晚各服一次,服完之后需适当活动一下……”
念头只是一闪而逝,还未来得及细想,李老的声音便将楚牧这个念头打断。
楚牧也没有太过纠结,穿越这种事都出现了,区区医术体系相同,这算得了什么,太多的因素可以解释,他要是事事纠结,那估计怎么也纠结不过来。
药方抓好,在付出了近十银的钱财后,楚牧也没有多逗留,提着抓好的药材便出了这药堂。
此时清晨已过,街面上人流量显然更多了一些,每天这个时辰,几乎就是这清河县最为喧嚣的时间段。
附近村庄赶集而来的百姓,镇上的商贩,百姓,玩闹的孩童,偶尔可见家丁开道的马车或者轿子,以及执守的巡守司兵丁,街面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身体尚且酸痛,去巡检司报道的安排自然只能暂且搁置,如此,楚牧自是清闲。
就这般悠闲的走在这街面上,一边观察着这古代的市井生活,一边与脑海之中的记忆融汇对比着。
他步子不快,当然,此时肌肉酸痛,也走不了多快。
一路而来,走走停停,楚牧倒也发现了一个颇为有用的信息。
这街面上的卖的吃食,无论是按斤称的粮食,还是馒头包子这类做好的吃食,似乎都颇为便宜。
馒头包子皆是一铜便可买上一个,未脱壳的大米不过七八十铜便可买上一石,按这个时代的重量单位换算,一石等于一百斤,也就是一斤大米,还不到一铜。
按普通人的饭量,顶多两三铜便可满足一天的食物需求。
如此廉价的粮食,无疑清晰证明,至少在这南山镇,粮食是有着极大的富余。
要知道,就原主记忆来看,这南山镇,是围绕着南山铁矿建立的,地处群山之中,绝对不是什么产粮大镇。
非产粮大镇,粮食却如此富余,管中窥豹便可知一二,这清河县的百姓,也绝对生活得不错。
毕竟,一铜可是纸币的最小币值,区区一铜都有如此购买力,百姓的生活再差,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若其他地方也都是这般景象,那当下这大楚天下,显然也是“青史少有”的盛世太平。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