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盛唐挽歌第163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郑叔清几乎是被那些“上访”的陈年旧案苦主们,堵了一天衙门。\n\n一直到将近宵禁前的半个时辰,金吾卫的士卒才姗姗来迟,将那些人群驱散。随即金吾卫的人也跟着离去。\n\n什么叫弹性执法,被他们这些人展现得淋漓尽致。\n\n不过郑叔清也没话说。虽然这些烂招确实很下贱,却也在朝廷政治斗争的基本框架内,哪怕是李隆基知道了这件事,也不会说什么。\n\n要怪,就怪京兆府衙门自己不给力。正因为从前积累了太多的麻烦事,现在被别人找麻烦,倒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n\n话说回来,京兆府衙门现在固然是焦头烂额,但金吾卫如今的状况,却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家似乎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n\n金吾卫确实是大唐开国便有的禁军之一,但它和“南衙十六卫”的其他兄弟单位相比,却具有天子禁军与朝廷禁军的双重身份。\n\n也就是说,皇帝有命令的时候金吾卫听皇帝的。\n\n皇帝如果说让朝廷中枢指挥金吾卫,或者没有明确表态,那他们就听宰相的。\n\n不过一千人编制而已,金吾卫就是个被政治势力随意摆弄的工具人!\n\n他们在开元末年和天宝年间的政治地位与处境也都非常尴尬。\n\n说到亲近,李隆基的亲军是龙武军,带有“私人卫队”的性质,任免皆由李隆基一人,无须中书门下省通过。\n\n说到实力,金吾卫就一千人而已。不止是它,因为府兵制的衰落,兵员来自府兵的南衙十六卫,编制规模也跟着一砍再砍。\n\n而军队的实力,首先就看编制大小。很显然,金吾卫编制不过大唐边军两个营(一个营五百人,设营主一人),算不得什么强军。\n\n说到精锐程度,金吾卫里面的人多半都是官宦子弟家不读书的弃子,武艺稀疏平常。也就平日里看起来还像是那么回事,兵员素质大概是沾了母亲都是靓妹的光,一个个帅气逼人的。金吾卫的盔甲也很精良美观,所以往那边一站,看着确实人模狗样。\n\n不过颜值也就是他们唯一的优点了。\n\n左相张守让金吾卫故意放开京兆府衙门周边的防卫,他们也只能照办。\n\n这一招,就是逼迫郑叔清主动辞官谢罪!\n\n要不然,以这一位的脸皮厚度,只要基哥不将他罢免,他就敢一直赖在京兆尹的位置上不走!\n\n……\n\n然而,正当长安城内局势风起云涌之时,终南山中的狩猎队伍,倒是红红火火,一片热闹又和谐的气氛。\n\n基哥带头玩耍自不必提,他每天都要打马球,射弹弓,骑马,好像又回到了当年还是临淄王时的峥嵘岁月。\n\n“好,那一球打得好!”\n\n这会正直上午,李隆基在场边看人打马球,李亨的三子李纵马飞驰,打出了非常刁钻的一球。看着这一幕,基哥大声呼喊叫好,李亨的那几个儿子,如李(即李豫),李系等人,都是在马上鼓掌。\n\n李隆基的其他几个儿子,如李琬、李、李等人,也都在场边面带微笑看着。\n\n起码这一幕,明面上看是极为和谐且充满活力的。\n\n不过在场众多皇子皇孙们心中是如何做想的,基哥不想知道,也不关心。\n\n现场只有忠王李亨一人面色平静,完全谈不上高兴,当然也说不上忧愁,似乎有点“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n\n老神在在的像个异类一般。\n\n李隆基瞥了李亨一眼,心中不喜。一想到忠王妃韦氏的事情,心中更是觉得恶心。\n\n他对着高力士招了招手,压低声音说道:“让忠王张罗今晚的宿营与饭食。”\n\n不一会,高力士去而复返,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果然,碍眼的李亨已经领命而去,已经走远了。\n\n碍眼的人走了,李隆基心情顿时转好,眯着眼睛看着马球场上正在挥汗如雨的皇孙辈分们,一时间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n\n弹指之间,他也要到行将就木的年纪了。\n\n时间过得好快,人间的岁月好短,可恶,为什么不能长命百岁啊!\n\n李隆基心中一阵阵的唏嘘惆怅。\n\n他已经拥有了天下,什么都是他的,唯独时间不是他的了!\n\n正在这时,一个金吾卫打扮的军官骑着马飞驰而来,被人引到李隆基跟前。那人当着基哥的面,将某一块白色玉佩交给高力士,并说出了“长安首富”四个字。\n\n听到这话,高力士恍然大悟,随即拉住那人问道:“方重勇可是被抓到了金吾卫衙门?”\n\n“回高将军,确实如此。”\n\n“一旁等候听命。”\n\n高力士摆了摆手,将那位金吾卫军官支走,随即走到李隆基面前,将方重勇的那一块西域奶白玉交给这位大唐天子。\n\n“这不是几年前河西大捷的时候,赏赐给方重勇的么?怎么会在这里呢?”\n\n李隆基疑惑问道。\n\n很多事情,他并不是很清楚,都是高力士在打理,他只问一个大概。\n\n“回圣人,方重勇在河西的时候,在做一些生意。其中,长安的王氏父子,占据了很大一头。”\n\n高力士不动声色的说道。\n\n这里人多眼杂,好多机密的事情点到为止就可以了。\n\n果然,李隆基心领神会,微微点头。他想了想,压低声音问道:“方重勇从里头拿了多少?”\n\n“回圣人,他只拿了朝廷俸禄而已。”\n\n听到这话,基哥一阵错愣,随即反问道:“那他图个啥?”\n\n不止是他不清楚,就连高力士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的。\n\n高力士对李隆基叉手行礼道:“回圣人,奴也不知道,但是他没有拿确实是真的,账目都很清楚。”\n\n“也是,当年他一个孩子,拿着那么多钱,又能做什么呢?”\n\n李隆基微微点头,似乎有点理解了方重勇的想法。\n\n如果没有自保的实力,那么就不要抱着装满金银财宝箱子到处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成语已经是如雷贯耳了!而想要在河西那边自保,所需要的便是军队!\n\n方重勇一个十多岁孩子,他哪里去变军队出来,他又哪里养得起军队啊!\n\n“朕听闻,现在长安城内斗得很厉害啊。”\n\n李隆基忽然说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来。\n\n高力士回道:“确实如此,京兆府尹以科举舞弊为理由,抓了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而京兆府衙门过往那些未破案件的苦主,正在堵衙门找郑叔清的麻烦。”\n\n“嘿嘿,斗得热闹,就是好看啊。要是不斗,可就没意思了。”\n\n李隆基兴致盎然的摸着下巴上已经发白的胡子,丝毫不觉得这些破事有什么好奇怪的。\n\n政治斗争嘛,都是这些鸟事,李林甫和张守现在已经算是克制的了。\n\n“左相是行伍出身,办事暴烈了点……”\n\n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建议道。\n\n“确实啊,方重勇是给朕办事的,虽然现在已经回来了,但是当年闯出来的商路没断。\n\n怎么能因为跟右相斗权,就抓他到金吾卫衙门呢,他又不是右相的人。”\n\n李隆基微微点头,略带不满的说道。\n\n“圣人所言极是。听闻方重勇辞去官职以后,准备参加这次科举……”\n\n高力士继续在一旁添油加醋。\n\n这便是他们这样贴身宦官的厉害之处了,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某个人的好话或者坏话,皇帝自然就会对那个人产生对应的印象。\n\n这些都是人之常情。\n\n“方全忠家的这个小郎很有意思嘛!哈哈哈哈哈哈!”\n\n李隆基像是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他拍着手对高力士说道:“他想玩,朕就陪他玩。这次就点他当状元了。”\n\n这踏马也行!\n\n高力士吓得一抖,已经有点搞不懂如今的李隆基,做事到底是怎样一个思路了。对方现在的思维,就好像返老还童一样。\n\n做事不如从前稳重,反倒是有些“看乐子不怕事大”的心态。\n\n“圣人,科举乃是为国选才,制度所在……”\n\n高力士小声建议道。\n\n李隆基百无聊赖的摆了摆手说道:\n\n“能在沙州安安稳稳当四年刺史,还把那里搞得夜不闭户,商路通达,这能叫无才么?\n\n他已经在河西证明过自己的本事了,科举的事情,朕也知道,你们也知道,到底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不是明摆着的么?”\n\n听到这话,高力士连忙吓得伏在地上请罪!\n\n李隆基将他扶起来继续说道:\n\n“方重勇做官的本事很大,做事的能力也很强,但他考试的本事一点也没有。\n\n朕这次就想看看,他这个会折腾的家伙,能闹出什么乱子来。”\n\n李隆基嘿嘿冷笑道。\n\n张倚之子张居然到处宣扬他已经科举中第,这都还没考呢!当看到李林甫送来的卷宗后,李隆基差点暴怒,直接将张倚罢官。\n\n不过他还是忍住了。\n\n因为张倚固然是有私心,可是李林甫也不是什么好鸟,张守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n\n听闻当年张守在河西为政一方的时候,就默许手下丘八明火执仗的劫掠来往胡商!\n\n那几乎是公开的秘密。\n\n此人心狠手黑,跟李林甫也半斤八两,算是一丘之貉了。\n\n虽然是离开了长安城,但李隆基一直派人在严密监视城内城外的动静,以保证两位宰相与各方势力的斗法不会失控。\n\n“让御史中丞张倚,负责调查科举的相关案子。让郑叔清释放张,将其他人继续关押。”\n\n李隆基大手一挥,将右相李林甫这边的“阶段性成果”,绝大部分都给抹平了,还分了李林甫调查科举案的权力给张倚。\n\n嗯,张倚乃是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官员,纠察不法是本职工作,调查组织科举的官员是不是有舞弊行为,确实说得过去。\n\n只是这样一来,长安的局面不是会更倾向于左相张守么?\n\n高力士有些迷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n\n按道理,方重勇被扣押之事,实际上是李隆基被打脸了。虽然张守此举或许是因为不知道内情,但李隆基还是应该是敲打一下对方的!\n\n但现在看来,基哥的想法似乎没有那么简单。\n\n“力士,你辛苦一趟去金吾卫衙门传旨,让方重勇担任左金吾卫中郎将吧。”\n\n李隆基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n\n高力士已经被震得无言以对了!\n\n“刺史是四品官,金吾卫中郎将亦是四品官,平调而已,力士觉得有问题么?”\n\n看到高力士不动,李隆基笑眯眯的反问道。\n\n问题当然是没有问题,可是郑叔清也是从三品的京兆府尹啊,那为什么他老是被人欺负呢!\n\n还不是因为官位不代表职权,同为三品官,里头的文章大了去了。\n\n金吾卫中郎将,就是长安城内可以斜着眼睛看人“超品官位”,在长安城这一亩三分地内,它实际权势远远大于同为四品的刺史!\n\n金吾卫里面的官职设置,其实也是沿袭大唐设置官职“不当人”的原则,里面可谓是“机关重重”,留了不少大坑。\n\n表面上看,左金吾卫将军,官位应该在左金吾卫中郎将之上。但是,前者是边镇将领或者节度使兼任的官职,担任官职的人都不在长安。\n\n而后者,才是长安金吾卫的真正指挥官!\n\n一左一右,两个中郎将,各管五百人。经常就是一个管皇城,一个管外城,定期换防。\n\n“回圣人,方重勇资历尚浅,会不会……惹出乱子来呢?”\n\n高力士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其实现在担任左金吾卫将军的人,正是王忠嗣,方重勇的准岳父!\n\n理论上说,正好管着他,也算是一对奇葩的官职任命了。\n\n高力士一直绷着脸,差点没笑出来。\n\n李隆基摆了摆手说道:“去传旨吧,跟哥奴说一声,这事走个手续就行了。”\n\n他没有过多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玩。\n\n事实上,任命六品以上的官职,都需要宰相那边先起草,基哥这边批准后送到门下省审批,都走完程序后才能作为诏令下发。\n\n可是,基哥在人事任命上的强势,那是没有人可以阻止的,也就是当年的张九龄敢跟基哥硬顶!\n\n“那现在的左金吾卫中郎将李宓该如何安排?”\n\n高力士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n\n李宓从军多年,今年已经快五十岁,可以说是从开元初年杀到天宝的宿将了。\n\n“迁侍御史、剑南道留后,让他去成都赴任吧。”\n\n李隆基大手一挥,给李宓留了个边镇实职。\n\n……\n\n“方使君,你想好了么?某的提议如何?”\n\n长安皇城金吾卫衙门的某个签押房里,张献诚面色平静的看着方重勇问道。\n\n“河西商路的那些钱对来说,真有那么重要么?”\n\n方重勇忍不住问了一句。\n\n“这些钱并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罢了,没什么好说的。今日郑叔清被吓得不敢出衙门。外面也不是那么安全。\n\n你还是继续待在这里吧,等圣人回来了,你就可以回去了。这件事你可以慢慢想,我等得起。”\n\n张献诚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n\n“你不可能去拥有一件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某已经说过了,所谓的股份,都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n\n方重勇亦是无奈叹息道,为什么跟这位张衙内说真话,这位就是不愿意听呢?\n\n“够了!你不要把某当傻子!某算过账的,有一部分钱不见了,只可能是你拿的!”\n\n张献诚突然暴怒,对着方重勇吼道。\n\n正在这时,门外火光摇曳,人影攒动,像是有很多人都往这里来了。\n\n“张献诚,你作为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为什么不去自己办差的地方呆着?深夜到这里做甚?”\n\n一位眉头紧皱,穿着金吾卫军服,却并未披甲的中年将军,言语不悦的指着张献诚呵斥道。\n\n他就是左金吾卫中郎将李宓。\n\n他的身后,赫然跟着面带微笑的高力士,正在对方重勇轻轻点头。\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盛唐挽歌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盛唐挽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盛唐挽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盛唐挽歌》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