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与鲜卑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大司马第613章与鲜卑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武汉,黄鹄台。

夏季炎热之时,刘备常在夏秋时,为了避暑、避雨水之潮湿,率文武到黄鹄台办公。在刘禅上位后,朝堂沿袭旧制,尚书、御史二台依旧至黄鹄台办公。

今费观正向刘禅、诸葛亮二人汇报寿春战事进展,且向二人传达霍峻的需求。

“相父,今司马懿蠢蠢欲动,如真与河朔之士相汇,恐对我江淮大军不利。为防有失,或可从仲父之语,令江汉、陇右出兵,以为牵制之用。”刘禅思虑少许,说道。

“陛下之语,正切今下之要!”

诸葛亮抚扇而思,说道:“今可遣使至陇右,说服马超出兵陇右。其间有姜冏父子劝谏,加之马超常有不轨之图,令其出兵不难!”

“至于江汉,吕子明染疾病重,今归江陵调养,仅凭文仲业独自出兵,恐非司马懿之敌!”

曹魏南征期间,吕蒙率兵御敌。然在司马懿退兵之后,吕蒙则患疾病,无法处理襄樊军事。今下吕蒙从襄樊至江陵养病,而后文聘从江陵到襄樊,代吕蒙履职。

诸葛亮似乎明白霍峻之意,说道:“臣虽非沙场宿将,但却粗知兵事。今下之事,亮愿将寡兵,出兵江汉,以为牵制司马懿之用。”

“相父率兵牵制?”

刘禅愣了愣,迟疑说道:“相父,魏贼与蛮夷不同。贼将司马懿诡计多端,用兵出众。昔以诈计诱破元公,而后又堵先帝于白鹿原。今下不如令赵老将军与文将军同出江汉,以牵制司马懿。”

诸葛亮虽领过兵马,且有不俗的战绩,如降服南中蛮夷与五溪蛮。但论实力而言,司马懿与魏兵远比蛮夷强多了。

今下诸葛亮欲率兵北伐,让刘禅心间难免有所疑虑。但疑虑之余,刘禅却又有些相信诸葛亮。毕竟刘禅与诸葛亮相处多年,深知诸葛亮为人谨慎,绝不会无的放矢。

“陛下放心!”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臣虽粗知兵略,但却深谙孙子之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若率兵出江汉,非为破敌,而是为牵制司马懿!”

“赵老将军虽胆略达人,但却寡将大军。臣幸有领兵平蛮之经验,晓兵马布置轻重,今愿领兵北上。”

今下霍峻让他督兵江汉之语,加上昔日送别之语,诸葛亮能体会霍峻用意,即让他尝试与魏军交手,感受司马懿的用兵风格。

毕竟霍峻虽信任诸葛亮用兵能力,但不代表诸葛亮初领兵,便能具备其巅峰时刻的水平。

大部分将领非生而知之者,而是需要军事经验喂养。昔平南中,霍峻让诸葛亮练手;今出江汉,则是让诸葛亮感受下司马懿的用兵风格。

在霍峻眼里,历史上一伐陇右失败,除了诸葛亮用人不当外,余者则是诸葛亮经验尚浅,以及其兵马战斗力尚不足以与魏军较量。

等到诸葛亮在汉中练兵讲武多年,而后再出兵陇右时,诸葛亮已是能在野战中击败司马懿。

若将三伐、五伐时期的诸葛亮换到一伐时期,蜀汉断绝陇右,几乎是大概率之事。可惜时间不能回流,当然若没有一伐的经验教训,或许未有三伐、五伐时期的诸葛亮。

今南汉之国力远胜历史上蜀汉,今之北魏亦非历史上强盛的曹魏。但为确保诸葛亮在接下来的北伐中,能在中路战场牵制曹魏兵马,今让诸葛亮初出江汉,则是非常有必要。

刘禅沉吟几许,说道:“相父既有出兵之念,朕别无异议。仅是相父离朝之后,国中军政大事交由何人负责?”

顿了顿,刘禅说道:“尚书令李严初入中枢,不宜执掌政权。”

诸葛亮蹙眉而思,说道:“徐公元直为先帝托孤之臣,可由元直协理尚书台之事。如有军国之大事,军事可问大司马,政事可问臣下。”

说着,诸葛亮说道:“潘君承明治蜀多年,功绩卓著。今岁可让潘君归京,与元直、正方同辅陛下理事。”

“善!”

随着老一辈的人才凋零,如刘巴、孙邵等人去世,今下适合辅政的人愈发地少,唯有将之前外放出去任州刺史的潘浚调回中枢。

“宾伯,可还有余事未言?”诸葛亮说道。

费观拱了拱手,说道:“禀葛相,大司马言魏卒降者众多,今选江淮降卒留居外。余者不下三万人,今需由中枢分配。”

那些魏卒归降之后,霍峻与诸葛亮沟通了下,将籍贯在寿春或是在江北的兵马留了下来,加上选了不少老弱用于军屯外。余者降兵上交与武汉,由南汉统一分配。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有劳大司马知会,明后日则会舟舸至广陵。”

“诺!”

说话间,诸葛亮似乎想起什么,问道:“不知宾伯可有听闻北疆鲜卑否?”

费观蹙眉而深思,说道:“略有耳闻,据观今下所知,北疆鲜卑自檀石槐身亡之后,鲜卑诸部离散。鲜卑东部以素利为首,中部以轲比能、步度根为雄。然轲比能熟知汉法,屡次击败素利、步度根,今之实力最为兴盛!”

轲比能常有统一鲜卑之念,在曹操时期,趁着曹操无暇顾及漠南,一边向曹操臣服,一边吞并周围部落。如曹彰击代郡乌桓,其中则有轲比能的影子。

自曹丕继位之后,轲比能复行旧策,一边成为曹魏的附义王,一面加快速度吞并鲜卑诸部。

为了遏制轲比能统一草原的速度,曹丕用田豫、牵招、解俊统兵坐镇边疆。然南汉一波接一波的攻势,让曹魏中原吃紧,屡次派边军南下,让曹魏无法有效遏制轲比能。甚至曹丕为了与南汉作战,不乏向轲比能借兵让步。

曹魏与南汉作战的屡败,让轲比能有所洞察出其虚弱的内部。轲比能加大力度兼并鲜卑诸部,中、东二部鲜卑,非降魏,则降轲比能。

如泄归泥,其父被轲比能所杀,但依旧臣服轲比能;步度根屡被轲比能所败,最终率部逃到太原、雁门二郡。东部鲜卑素利,被轲比能所败,率余部逃到幽州。

当轲比能得知曹魏兵败钟离,愈发不把曹魏放在眼里,率兵杀入并州劫掠,甚至击败躲到太原郡内部的步度根。如此大规模的入寇行动,纵是在南方的诸葛亮亦有所闻。

诸葛亮停下手中的羽扇,问道:“今轲比能有骑多少?部中有多少落兵马?比檀石槐何如?”

费观回忆有关鲜卑的记忆,说道:“禀葛相,昔檀石槐威震大漠,东起辽东,西至西域。而轲比能东仅至辽西,西仅达河西。河西鲜卑尚未归轲比能所用,其远不如檀石槐。”

“至于其兵马,应当不下三、四万骑,多者七、八万骑亦有!”

“相父之意是?”

诸葛亮捋着胡须,说道:“今轲比能在北疆为乱,我大汉如能与其联络,届时南北合力,用兵得当,灭魏当是不难。”

“与鲜卑联盟!”

刘禅微微皱眉,说道:“朕观轲比能所为多类雄主,而非庸人。其用汉家之法,而后一统大漠。如与轲比能联盟,鲜卑此后恐会大兴。”

轲比能从小部落的首领崛起成为鲜卑中势力最强盛的部落,除了轲比能吃到时代的红利,更多是轲比能懂得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如冶炼技术、在河套定居耕作、采用汉家之法练兵。

在中原先进文化的帮助下,轲比能凭借其能力迅速崛起,称霸河套。今下无田豫、牵招的控制,今位面的轲比能之实力必然会超过历史上的他。

有檀石槐为前车之鉴,刘禅对轲比能颇有忌惮。一旦轲比能如檀石槐般统治草原,即便大汉统治中原,亦会被鲜卑所袭扰。

如东汉末年,在经历了三次羌乱后,东汉有了一支非常强大的骑兵部队。东汉为了击败盘踞草原的檀石槐,纠集三万精骑出塞,结果被鲜卑打得单马而归。

三万骑出塞的失败,间接导致河套、陕北的沦陷。而后黄巾起义,东汉王朝也缺少足够数量的兵马,不得已让地方自行募兵。

诸葛亮沉默良久,说道:“今魏人不足以遏轲比能,纵我大汉不与之联,逆魏亦被其劫掠,而令其愈发兴盛。当下如能灭魏,我大汉一统天下,可效前汉北击匈奴之事。鲜卑胡种,不足以畏之。”

刘禅微叹了口气,诸葛亮所言不无道理。

以当下形势,即便没有大汉与鲜卑联合,曹魏也已无法遏制鲜卑了!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大司马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大司马》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大司马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大司马》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