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可是,这样的军队后世真的出现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第二二六章 可是,这样的军队后世真的出现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韩成,你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种弊端?”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遇事不决问韩成。 随着和韩成之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如今朱元璋已经逐渐养成了遇到事情了、尤其是比较棘手,难做的事情时,问一问韩成的习惯。 毕竟他在此之前,在很多棘手的问题上,都从韩成这里得到了不错的解决办法。 很多解决办法,若不是从韩成口中说出,朱元璋、乃至于这个时代的人都根本想不起来。 这自然不是因为朱元璋等人不够聪明。 而是因为时代局限性。 事实上,真的比起聪明才智,韩成觉得自己要比这个时代顶尖的那一批人差上很多。 从未来而来的他,是成功的站在了无数优秀前人的肩膀上,所以才会显得自己看起来,比这个时代顶尖的人聪明一样。 这点自知之明韩成还是有的。 不过,来到这些时代,能站在无数前人的肩膀上,用无数顶尖人才汇集起来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本事。 没有来到大明之前,韩成虽也知道知识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可这种感觉并没有那样强烈。 但来到大明之后,韩成是切身体会到了知识有多重要! 知识不仅仅改变命运,还能改变世界!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韩成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低头思索。 毕竟在此之前,他没有想到朱标朱元璋会问这个事情,并询问自己相应的解决办法。 韩成知道自己现在说出来的话,一个弄不好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需要慎重起见。 见到韩成陷入思索之中,朱元璋也没有开口催促。 边上的朱标看着韩成,心里有些担忧。 怕韩成在这个事情上,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毕竟他经过一番思索,不能说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只是所想到的解决办法,没有一个拥有特别好的效果。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韩成这一次,又是一反常态的没有立刻开口说话,而是陷入到了沉思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不得朱标不担心。 怕韩成在这事情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好在韩成的沉思,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就结束了。 见到韩成抬头,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立刻将目光落到了韩成身上。 “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进行调和。” 韩成望着二人说道。 “武勋最大的问题,就是到了后来,越来越难以得到新鲜血液补充。 出现人才断代。 总是在最初的那些武勋后代里面打转,是不成的。 文官是从全国搜罗人才,武勋却是只那么些,长时间下去,必然比不过。 所以,陛下今后在开科举的时候,这可以将武举一并给开了。 也从全国收拢人才。” 听到韩成这样说,朱元璋脸上并没有露出欣慰的笑容。 因为韩成说的办法并不新鲜。 “武举是武则天时就开创的,开创初期,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起到了一些作用。 但从后面的它在历史上的表现来看,所取得的作用,只能说是微乎其微。 想要凭借武举,就与文官分庭抗礼,是难上加难。 不说弱宋,就算是我大明,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武举与科举并举,到了后来,文官还是会压住武将……” 朱标迟疑了一下之后,望着韩成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武举这个办法,韩成没有说的时候,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其实都已经想到了。 但都觉得仅仅凭借一个武举,是根本不顶用的。 相对于科举而言,武举太过于不起眼。 但凡有点志气,在读书上面有些本事的人,都会选择读书考科举,而不会去考武举。 如果韩成说的解决办法,只是武举的话,那可就太令人失望了。 韩成闻听朱标之言道:“大哥,我说的武举,和之前的武举不一样。 以往的武举,说是武举,其实朝廷做的并不好,本身在重视程度上,就远远比不上科举。 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学院,用来教授四书五经这样的知识。 但却基本上没有相应的,专门教授兵书战阵的军事学院。 因此上科举所获得的人才,都是受过各种正教育的。 武举则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野路子。 不是说野路子里就没有人才,但总体来说,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和科举比起来,要少的太多。 底蕴远远不够。 在我看来,设立武举的前提,就是必需先设立军事学院,教授相应的军事知识。 若没有这个前提,就进行武举,那实在是过于流于形式。” 武举的前提,是建设军事学院?! 朱元璋朱标二人,听到韩成的话后,瞬间有种被醍醐灌顶的感觉。 对啊! 武举和科举,之所以产生的效果非常大,那是因为本身就存在天大的差别。 传授儒家知识的学院到处都有,可传授打仗知识的学院呢? 至少大明现在都没有。 平常也都是军中传授一些。 可就是军中,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才能学习兵法这些知识。 至于说军队之外,那就更不要提了。 一般都是原有的功勋家庭,或者是原本在军中干过,拥有一定知识的,才会给后代传授相应的东西。 这些都是私下里、不成规模进行的。 和科举比起来,那简直不要差的太远! 是啊! 文人可以设立各种学院来传授知识,为何武勋就不能做同样的事? 原来是自己之前想错了! 同样都是武举,自己等人想的武举,和韩成所说的武举,差距竟这样大! “只是……这兵马之事,和读书人读书还是有很大不同。 只怕就连那些军中的很多将领,都不愿意将所掌握的东西,拿出来教授其余不相干的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更愿意将之私藏起来,只传授给自己的子孙,亲信。” 朱标的声音响了起来,说出了很多武将的心思。 韩成摇摇头道: “这个陋习必须要打破,我华夏多少好东西,都是因为一个敝帚自珍,湮灭在了历史长河里。 武将想要站起,想要不在后面被彻底压下,军事学院是重中之重。 若是大明武将之中,都是这等鼠目寸光之辈,那到后来被压的跪下舔文官鞋底子也是活该!” 朱元璋道:“军事学院必须建立,不是一些武将们反对就行的。 哪里都不缺少蠢货。 作为一个带头人,要是因为这些蠢货的叽叽歪歪,为了照顾这些蠢货的意见,就不去做正确的事了,那才是真的愚蠢!” 设立军事学院的好处,显而易见。 朱元璋只是以往的时候,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过,毕竟以往也没有这等先河。 可现在,听了韩成这样一说,再一琢磨,马上就看出了这里面有多大的好处。 确认这是一招妙棋之后,朱元璋马上决定,今后就这样做了。 至于一些武将,会对此有意见? 哪个有意见,哪个就过来与他说! 他会亲自和他们分说,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除了设立军事学院之外,还要提升军人的地位。 让军队成为一个,令许多百姓向往的地方。 形成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氛围。 让军队变成如同科举考试那样,令无数人趋之若鹜,挤破脑袋想要往里面进。 只有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那武将的根基才算是彻底的立住。 做皇帝的再稍微有点手段,今后就不会让文武失衡。” 韩成声音继续响起,诉说着他在这些事情上的看法。 随着韩成这话说出,朱元璋还有朱标二人反应都差不多。 那就是都觉得,韩成提出的设想非常好,但又觉得根本不可能实现! 让众多百姓,觉得当兵和读书科考是一样的地位? 让许许多多的人,挤破头去想要进入军队? 这咋可能! 根本不可能的! 除非如同大秦那样,施行耕战制度,并辅佐以严峻的刑法。 不然根本不可能! 可历史也证明,秦朝的耕战制度,只有在国家飞速扩张时期才成。 不然的话,很容易就会四分五裂。 轰然倒塌。 “韩成,这……太难以实现了。” 朱标稍微一思索,就觉得困难重重,甚至于觉得根本不可能实现。 这事情做起来,可远比建立军事学院,都要更加的困难。 改变整个社会对成为军人的认知,以参军为荣。 这事情听起来就让人觉得离谱。 想要做到太难了! “猛的听起来确实挺离谱,似乎根本无法完成。 但真的做起来,也是有办法的。” 韩成说着,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便是要给军队足够的粮饷。 哪怕是最为普通的士卒,每月所能够领到的粮饷,也需要高于普通人的正常水准。 这是最基础的一条。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读书,科考? 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考中,就可以做官。 社会地位随之提升不说,权柄在手,还有俸禄。 就算是一点不贪,那也远比普通人过的好。 读书和出人头地挂钩了,人们怎么会不读书? 让人饿着肚子,空谈理想是不行的。 肚子是忠诚的,知道该往哪里去。 只要陛下能做到,让普通士卒过的都比普通百姓好,那百姓们对于成为兵卒,肯定会异常踊跃。” 朱元璋朱标二人的面色变了变。 韩成说着,又竖起一根手指:“第二,就是要净化军队。 比如说,罪行里面有一个叫做发配充军,这点就需要废除! 不然这军队,就容易被人唤做贼配军。 严重拉低军队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军队里的,哪怕是再普通的兵卒,都需要身家清白之人才行。 想要当兵,除了考虑想要当兵之人自身的状况身体素质之类的,就连其直系亲属的父辈,祖辈都要调查审核。 看看其父辈祖辈,是不是身家清白,有没有作奸犯科。 将当兵的标准给提升上去。 不是谁想要当兵就可以当兵的。 和做官一样,父辈祖辈作奸犯科,后代无法参加科举。”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的眼睛亮了。 “这个好!” 朱元璋满是惊喜的出声道。 “这样的制度一旦实施下去,那么作奸犯科之人,肯定会大大减少!” 朱元璋就是一路从穷苦走过来的,他太清楚众多百姓,对后代的态度了。 绝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有出息。 望子成龙。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对于会影响子孙后代前途的事,肯定不愿意去做。 哪怕就算是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其实许许多多人的子孙后代,还是和他们的父辈祖辈一样,只是普通人,成不了官,当不了人上人。 可他们也一样是不愿意,将这一丝一毫的可能,给主动丢掉。 这样的一个束缚,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给束缚住。 但肯定会有不少人,在想要作奸犯科之时,会为此而犹豫的。 这一招确实很不错! 韩成等朱元璋把话说完,就又一次的伸起了一根手指头道:“再一个,就是要严明军纪,要对将士进行宣传和思想教育。 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如果有一天,能够做到众多大明百姓,见到大明的兵马出动,不是畏惧,而是从心眼里生出爱戴,生出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把大明的兵马,看作是大明百姓的子弟兵,那么大明武人的地位,绝对能够稳固! 那些文官在今后,也绝对不能一手遮天!” 听到韩成说出这,朱标脸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觉得难以置信。 韩成所说的这些,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了,当真是千难万难! 甚至于根本就不可能会实现。 尤其是朱元璋,更是不觉得韩成说的这种情况能实现。 朱元璋是一路杀伐取得的天下,他所带的兵马本就纪律严明。 但就算是如此,也仅仅能够做到,不让麾下兵马去骚扰百姓。 不让百姓们见到大明的兵马,就恐惧的逃窜。 就这,已经让他觉得,用出了全部的力气。 放眼整个历史,能够做到如同他这般的都不多。 可他所做到的这些,距离韩成所说的那种情况,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韩成,你说的这种情况,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咱怎么觉得听起来像是神话一样? 纵观整个历史,也从来没有过你说的那种兵马! 这只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实现。” 朱元璋正是因为很知兵,所以才会对韩成说出这样的话。 才会不相信韩成说的那种情况会发生。 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出现韩成所说的那种军队? 不可能的! 根本不可能没有人,能够做到那一步! 韩成闻言,摇了摇头道:“岳父大人,这种事情听起来确实很不可思议。 但是我想告诉您的是,这样的军队真的出现了。 而且,就在后世的华夏! 后世的百姓,见到华夏的兵马,从来都不会畏惧。 只会倍感亲切。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可爱的人不会伤害他们,是他们的守护神! 出现大灾大难,永远都不缺少那些身着军装的身影。 不论遇到何等危机的情况,只要看到那些身影,心中就会升起安定。 再大的恐慌也都没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不害怕了! 军民鱼水情,都不足以对其进行准确的形容!” “当真?!” 朱元璋听到韩成的诉说之后,眼睛瞬间瞪大。 声音都不由自主的提高了不少。 整个人都显得非常的震动,和惊疑不定。 朱元璋总觉得韩成说的不是实话,是在故意的进行夸大,来刺激自己。 从而好把自己往这条道路上引领,让自己尽可能的,去把一些事情给做好。 朱标也同样是面色惊疑不定的看着韩成。 他和朱元璋的感觉是一样的,觉得韩成所说的这些,令人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 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存在那样的军队! 韩成用力的点点头道:自然是真的! 在这种事情上,我怎么可能会对岳父大人,还有大哥进行欺瞒?! 若非是后世,有这样的军队存在,我又怎么可能会说出这些? 岳父大人说的很对,纵观整个历史,有史以来,那这样的兵马都不曾有过。 但是后来,这样的军队真的出现了! 若非是有着这样的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 我华夏想要从那等至暗的时刻里走出来,一步步踏破黑暗,挣脱牢笼重新站起来。 击退强敌,涅磐重生,并变得更强大,是根本不可能的!” 韩成在说这话的时候,脑海当中浮现出了一幅幅的画面。 无尽的自豪与骄傲,自心中油然升起! 朱元璋留意着韩成的神色变化,把所有的一切都给收入眼中。 听了韩成的话,尤其是看到了韩成在说这些事情时,那自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骄傲与自豪。 朱元璋哪怕再觉得不可能,逐渐的相信了韩成所说的话。 在华夏的后世,真的出现了这样一支在他看来,根本不可能会出现的兵马! 在感到不可思议和震惊的同时,朱元璋在想起这样的一支军队,出现在了后世的华夏,朱元璋也禁不住有些心情激荡,有些神往。 后世的华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啊! 他是真的想要去看一看! 看看这片古老的大地变成了什么样。 只听韩成的一些诉说,管中窥豹一般的得知一些消息,便能让人觉得如此之神往。 那要是真的见到了,岂不是更加的波澜壮阔? 只可惜,这样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 韩成自己穿越时空,来到几百年前的大明,都只是一个意外。 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去,自己又怎么可能到后世去看一看呢? “韩成,这样的军队在后世多不多? 我记得听你之前所说,后世实力强劲的国度不少。” 朱标怀着满心的振动,还有一些迟疑的望向韩成。 韩成昂首道:“后世国家虽然多,但是这样的军队只有一支,就在我华夏! 其余的国度,不知道羡慕到了何等程度,但也只有羡慕的份儿。 这样的军队,可不是说谁想要拥有,就能够拥有,谁想要打造出来,便可以打造出来的!” “好!” 朱元璋忍不住喝了一声彩:“就该如此! 这样的军队,就该只有我华夏才能拥有! 咱就说嘛,这种宛若神话当中的兵马,若是后来随便拉出来一个国度都可以拥有,那也实在是太过于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想要做到这些,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后世,或许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变得非常的发达。 但是人心和人性的本质,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等强军肯定不会出现太多!” 听多了自己后世的诸多不孝子孙,所做出来的一系列的奇葩事。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在得知了后世的华夏所做出来的一些事情之后,顿时觉得分外的提气。 同时也在忍不住的去幻想,倘若自己的大明,在未来真的能够拥有这样的一支兵马,那将会是何等的情形! 还真的能够如同韩成所说的那般,文人永远也别想把武人给彻底的压下去! 到了那时,自己的大明绝对可以屹立于世界之巅,不惧任何的挑战! 将会所向无敌! 越想,他的心情就越是激动,只觉心情澎湃。 “还有别的举措吗?” 朱元璋压住心头的一些激动,转头望向韩成,迫不及待的询问。 韩成道:“还有,那就是还要建立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保障将士们的权益。 比如军人在退伍之后,可以在不少的事情上有优先权,要尽可能的对他们进行安置。 尤其是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更是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优待他们的家人。 比如其子女在上学时可以免除学费,可以得到补助。 在今后进行科举,或者武举时,也要有一些额外的照顾。 还有,将士们的所有待遇,包括平日的粮饷,说多少就多少,绝对不可以克扣。 一切都必须要落到实处! 毕竟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这是绝对的流氓行径!” “还有吗?” 朱元璋望着韩成再次询问。 韩成想了一下道:“还有一点儿,那就是军户制度和卫所制度。 在今后条件允许了之后,一定要加以改进。 尤其是卫所制度。 卫所制到了后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弊端。 陛下现在给卫所的待遇不算低。 卫所的将士们,也能够过上不错的日子。 但是陛下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卫所的土地是固定的。 可是卫所那些军户们的人数,却不是固定的。 他们会娶妻生子,会不断的繁衍生息。 人口经过个两三代,就会出现极大的增长。 可是土地,还是那些土地。 自然而然,就会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到穷困之中。 而陛下你又规定军户就是军户,不允许改变身份。 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说将许许多多卫所军户的出路,都给限制死了。 若仅仅只是军户们人口自然增长,那卫所的军户日子,还要好过一些。 可是,随着后面文官的崛起,武将的衰落,卫所也就变得越来越破败了。 许多的勋贵,文臣,都开始对卫所的土地下手。 把卫所的诸多土地,都给弄到他们手中。 导致军户的田产变得更少。 卫所军户的日子如何,可想而知!” 哪怕是朱元璋在此之前,就听韩成说了一些于军户,以及卫所制度在后来所产生的弊端。 可此时又一次听韩成说起,他的心情,还是显得十分不美妙。 “还有陛下,说起这事有一点儿,我不得不吐槽你一句,不说出来,我心里面实在憋得有些难受!”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愣了一下忙道:“既然这样,你就憋着别说了!” 朱元璋知道,韩成这样说了,那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如果别人听到朱元璋如此说,那肯定会牢牢的憋着。 但韩成却不行。 韩成道:“那不成,我必须要说出来。 我就是想要问一问你,在设立卫所制度的时候,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军户这些世代传承也就算了,为什么卫所的诸多军官,你也要搞世袭制? 你就不能让朝廷来选拔任命卫所的那些军官吗? 就不能让卫所的军官,从那些卫所的军户中推举出来吗? 为什么要连这些也要世袭? 长期一代代的世袭下去,那卫所,几乎就等于是他们私人的卫所! 众多的军户,说是那些卫所军官的部下,还不如说是他们的奴仆! 被肆意的压榨!” 韩成是真的想不通,朱元璋为什么会制定出这样的一个政策。 听到韩成询问起这个,朱元璋有些不太好意思的,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那个……这个怎么说呢! 咱当时的考虑,就是这样省事,会少出许多的麻烦。 而且,能够当上卫所第一任军官的人,都是有真本事在身的。 他们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尤其是那将继承卫所军官职位的儿孙们,教授起来肯定是全心全意。 不会有任何的藏私。 这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来保证卫所将士们,有一定的战斗力。 可哪能想到,最终……最终却会变成这样。” 说了这些话之后,见到韩成似乎又想要开口,朱元璋连忙摆手道:那个……韩成,咱承认这个事情上,咱确实是没有考虑好。 咱今后找到机会就改! 别的话你就不要再说了!” 朱元璋也知道,韩成这小子有些时候嘴是真毒! 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 关键是在卫所制度这件事上,他说出一些什么话,自己还真不能拿他怎么着! 房间里,很快就又一次的陷入到安静中,只有朱标坐在桌子前奋笔疾书。 将从韩成这里,所得到的那些办法,都给尽可能的记录下来。 准备今后仔细的研究…… 朱元璋坐在这里等待了一会儿之后,忽然间望向韩成道:“韩成,你与咱说一说,那朱祁镇之后的事情。 咱自从知道了朱祁镇那个王八犊子,都做出来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之后,就非常的好奇。 咱的大明在经历了那些事情之后,是怎么又挺了那么多年,才灭亡的……”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