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倒反天罡!韩成孝死朱元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第二三零章 倒反天罡!韩成孝死朱元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韩成,咋了?你咋不说话了?”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声音之中,多少有一些慌乱与着急。 这可是很少在朱元璋身上,出现的情绪。 但这个时候,朱元璋就是慌了。 标儿出声询问韩成见深那孩子,有没有做出什么错事,韩成说有。 再然后,韩成就是这样一幅反应。 这事情谁遇到了不慌? 毕竟朱祁镇之后,自己大明终于是出现了一个,能说的过去的存在,为自己大明的中兴之主。 朱元璋是真的不想在他的身上,看到太多的污点。 但现在,从韩成的反应来看,只怕……自己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朱见深这个大明的中兴之主,在很多事情上,只怕也犯下了不少错误! 一念及此,朱元璋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边上的朱标,也坐不住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韩成在说未来的事情时,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一旦出现这种反常的表现,那自然是出大事了! 比如,说自己在十年之后去世。 比如说老四才是永乐大帝。 比如说关于朱祁镇的事。 韩成都是吞吞吐吐。 现在,说起朱见深犯下的错误时,韩成又一次出现了一反常态的表现。 这让朱标也慌了。 大明后代的皇帝们,一个个都这样奇葩的吗? 好不容易出现了朱见深这样一个,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人,结果现在,却同样是一个有大问题的?! 被恋人系统上突然爆出的消息,给弄的满心震动,并在为历史上时空的朱允炆,以及朱祁镇等人默哀的韩成,被朱元璋的话给惊醒。 他忍住满心吃瓜的情绪道:“那个……岳父,没啥,就是忽然间想起了一些事情。” 韩成决定,关于今后可以前去大明各个时空的事,还是暂时保密的比较好。 此时不宜透露出来。 他暂时还没有想到,该如何给朱元璋,朱标解释这件事。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现在并没有带着他们穿越到未来的能力。 对于这件事情更多的详细信息,也都没有得到。 不知道都是什么规则,什么道道。 这时候说出来并不好。 而从朱元璋对待朱允炆,以及朱祁镇的态度上来看,一旦知道有这样一个机会,朱元璋肯定会迫不及待的去做,好好的练练手。。 可偏偏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也不确定什么时候,才能满足条件,获得恋人大礼包。 所以,还是稳一手比较好。 一切等到尘埃落定,再将这事情告知老朱也不迟。 “啥事?你只管说?是不是朱见深在一些事情上做的很过分?”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在说这话时,朱元璋不自觉的,就握紧了拳头。 韩成摇头道:“不是,岳父大人你千万不要多想! 成化帝虽然有功有过,但真论起来,他的功是要远大于过的! 其余不说,只他登基之后,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一个不留神,就可能倾覆,跌入无尽深渊。 而在他当了二十多年皇帝之后,交给他儿子的江山,是一个内无动乱,外无强敌,国库充盈为大明之最的。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是真的功大于过。 评价一个皇帝,不应该只盯着他的私德看,也不能只盯着他犯下的一些错误,对于其余的却视而不见。 需要从全面去看。 看一个帝王时,应该先将他当成一个帝王,然后再当做一个人看待。 帝王的属性,是要远远高于个人的属性。 因为他坐上了那个位置,就不再是人了。” 朱元璋原本听韩成说朱见深绝对是功大于过,心中松了一口,觉得挺还开心的。 可哪能想到,韩成紧接着就又来了一句,做上皇位就不是人了。 让朱元璋觉得心里怪怪的。 虽然他能够明白韩成这话是什么意思,可听起来,总觉得韩成这浑小子就是在趁机骂自己! 韩成像是没有看到朱元璋的神情变化,还在接着开口道:“评价一个帝王,放在第一位的,是他都做出来了什么功绩。 在他在位时,有没有开疆拓土?是不是吏治清明? 有没有令让百姓安居乐业? 是不是扬华夏国威于万邦? 最不济,也要问一问有没有守住祖宗留下来的疆域。 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来的河山,经过自己的治理,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 只要整体上是好的,那就说明这个帝王在位做的还算可以。 若是这些方面做的都是一塌糊涂,那他个人私德再好,写词作画再好,那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是昏庸之主。” 听了韩成说出的这一番话,再看到韩成态度如此端正,诚恳,朱元璋终于确信,韩成刚才没有骂自己。 他就是在就是论事的说事情。 “你说的对!咱也是这样的看法。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把你作为皇帝需要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其余的,都是细枝末节。 甚至于很多东西,比如画画,写诗,会了还不如不会。 一旦痴迷,就只顾着画画,写诗去了,这得耽误多少处理政事的时间? 评价一个帝王,也应该更多着眼于他在国家大事上,都做了什么! 你说的这些话,当真是说到咱的心坎里去来了!” 朱元璋用力点头,表示对韩成话的认同。 朱标也一样是觉得韩成说的很有道理。 看帝王,真的不能将之当成普通人来看到。 首先看的是他的为政,然后才要去看别的。 “朱见深在位时,开始任命传奉官,并且任命的数量还不少。” 韩成开始给朱元璋,朱标二人说起了成化帝的过失。 所谓的传奉官,字面意思就是奉命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 后来权力开始增大,还会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情。 传奉官也并不是成化帝朱见深发明的,而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 只不过,在朱见深的时候任命的最多,权力最大。 传奉官不是正常渠道升上来的官。 是皇帝用中旨提拔任命,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 因此上,从正经途径成为官员,并升迁上来的那些人,是看不起传奉官的。 传奉官也处在官员鄙视链的最底层。 正经途径出身的官员,也从来不将其放在眼中。 而事实情况,传奉官也威胁不了正常途径升迁的官员。 相对于他们的权柄,以及庞大的数量而言,传奉官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自认为有本事的读书人,也绝对不会去担任传奉官。 但到了成化帝朱见深这里,则变得不同。 成化帝继位之初,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 这是九品小官,文官们并不在意。 朱见深后面又陆续任命了一些传奉官。 不过因为数量少,文官集团反应依旧不大。 但到了后来,传奉官的数量就越来越多了,最多的一次,甚至于一次性弄了上百人。 而传奉官们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严重干扰到了正常的升迁途经。 于是,开始引起文官集团的激烈反抗…… “随着朱见深任命的传奉官越来越多,文官也越来越不满。 面对西厂,他们都会激烈的反对,更不要说是传奉官了。 不过,在传奉官这件事情上,成化帝的态度却要坚决的多。 在群臣反对之下,他不仅仅没有停,反而还弄了更多的传奉官。 这些人,很多都是出身于工匠、画师、和尚、道士的普通人。 而这些人被授予的官职,也不只是工部文思院和锦衣卫了。 开始遍布朝廷的各大文武机构。 有史料记载,在成化朝的前七年,朱见深任命了传奉官二百八十余人。 其中有二十余人成为中书舍人。 而到了成化朝中后期,朱见深任命传奉官,可以说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甚至有道士和方士,出任太常寺卿这样的正三品高官。 这种官职滥授的情况,让文官士大夫们非常不满,所以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 为了反对朱见深乱来,文官集团和内阁,多次上书反对传奉官制度。 但每次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文官们反对得激烈了,朱见深就象征性的罢免一部分。 等风头一过,他又故技重施。 于是,这种因为传奉官而引发的拉锯战,贯穿了整个成化朝,成了朱见深最为著名的弊政之一。 而朱见深宠信的太监和嫔妃们,也利用这种制度,搞出卖官鬻爵的事情。 据记载,规模最大的时候同时有数千人为传奉官。 别的地方不说,只军队的武官中,就有八百余人……” “你等一会儿!” 朱元璋声音响起,喊停了韩成。 “你管这叫成化帝的一大过失?” 朱元璋看着韩成,带着一些疑惑,满是奇怪的出声说道。 韩成道:“对啊,不按照正常程序选拔官员,破坏了正常的选拔渠道。 不走科举的路子,引发大量官员的不满,导致官员群体动荡,这不就是一大过失吗?” “咱咋觉得,你是在这里说反话呢?” 朱元璋看着韩成,面露狐疑之色。 韩成摇头道:“没有说反话,岳父大人,我说的就是真的。” 朱元璋道:“那为什么咱觉得见深那孩子,用传奉官并不是一个过错? 反而还觉得,是一个非常可以的手段! 就朱祁镇那个畜生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文官已经逐步做大。 见深想要获得好用的人手,掌控朝堂,动用常规手段,根本难以达到。 传奉官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路子。 在咱看来,他动用传奉官非常不错! 有西厂,再加上一个传奉官系统,可以让他掌握住权柄, 增大皇帝的影响。 方才听你说的一些话,咱就觉得有些奇怪。 觉得他单单只是凭借一个西厂,进行制衡的话,应该达不到那样好的效果。 难以成功整顿吏治。 那些文官们最是难缠。 现在听了你说这话,咱才恍然。 原来这小子的手段,不只是那一个! 除了西厂,这传奉官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文官那边已经成了气候,按照正常情况选拔出来的人,肯定还会再投入到文官的怀抱里。 见深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掌握权柄,不动用这些不常用的手段,在咱看来很困难。 用传奉官的话,这些传奉官本身就是因为他的任命,才能够做官。 他们的权利,直接来源于见深这孩子。 那么自然是要听命于见深。 更妙的是,传奉官这种非正常途径提拔上来的官员,天然就被那些文官们看不起。 二者之间,尿到一个壶里去。 只会相互拧巴,谁都看谁不顺眼。 如此,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这些人效忠于见深,而不是很快就和文官同流合污。 这些人又没有底蕴,本身就是他用中旨给弄起来的。 真的想要罢免了,那也是一句话的事,绝对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这可当真是一举数得的妙棋!!” 朱元璋越说越兴奋,越觉得朱见深这一招来的妙。 若不是韩成说起,他都没有想到用传奉官这一招,来和文官打擂台。 限制那些文官们的势力急剧膨胀。 心情大好之余,朱元璋忍不住又瞪了韩成一眼。 “你这浑小子,咱都说不让你说反话,你还在这里给咱说反话。 这哪里是什么缺点儿? 这分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在咱看来,意义深远! 能想出这样的点子,并将其给推广下去,实在是好的不能再好!” 韩成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岳父大人,这事上我真没有说反话。 记载上就是如此说的。 而且还说有不少传奉官,是因为献上奇技淫巧,被成化帝所看中给任命的官职。 还说通过这样的手段,会令的朝廷官员之间出现纷争,相互扯皮。 导致官府的工作效率低下。 内耗严重。” 朱元璋闻言哼了一声道:“这些你也信? 这些文官们一旦做大,一旦抱团是什么德性,你还不清楚吗? 没有了别人做竞争,许多正事都不会干。 一个个尸位素餐。 内斗起来那当真是内行,但是其余的各种正事做起来,就像是放屁一样。 看看南宋时期的那些人吧,大宋都成了那个样子了,还一个比一个斗的厉害。 在咱看来,见深这孩子用这一招就是用的妙好! 传奉官这一招,肯定不可能没有任何的缺点,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比如你说的,有人会趁机卖官售爵。 比如你说的,会造成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可说的,像是没有传奉官在,只让那些文官们一家独大,他们就不会怠政一样。 他们只会更过分。 这些在咱看来都是小问题! 相对于它所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这一措施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更大。 这就足够了! 不要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做得尽善尽美,也不要想着一个政策用出来,会让所有人都受益。 根本不可能的。 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取舍,能够做到利大于弊,那就已经可以了!” 朱元璋如此说着,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朱标。 很显然他说这些话,虽然是在反驳韩成,教训韩成。 但同时也是说给朱标听的。 这是他的一些治国理政的理念。 非常时期就该用非常之法,如果有可能,那肯定是要堂堂正正的走正途。 但是,有些时候,正途走不通了,那肯定是要想办法剑走偏锋。 剑走偏锋的办法,那也是办法! 情况不允许,那没有必要去墨守成规。 活人还被尿给憋死?”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就是如此的灵活。 他觉得,只要中间这个度能把握好,那么就没关系。 当然,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个度。 说罢之后,朱元璋转头又望着韩成道:“你这小子,一向挺聪明的,怎么这次就有些死脑筋了? 你看不出来,这是那些人因为见深用了传奉官,给他们争夺了利益,损害了他们的权利。 让他们的日子变得不好过。 所以他们才会在记载当中,对此进行大肆抹黑的吗? 想想那些文人们的德性,惯会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见深这孩子先是弄西厂,接着又用传奉官给他们添堵, 分化他们的权利,限制他们的发展。 他们在这事情上,那要是能说些好话才是怪事儿!”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韩成一时间倒也无话可说。 毕竟他是按照记载上的事情,给朱元璋说的。 但朱元璋非要理解成这个样子,他也没有办法。 而朱元璋在说了韩成之后,又转头望向朱标道:“标儿,咱再教你一个,那就是你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听那些官员们如何如何说。 要透过他们的言行,去看他们的本质。 看他们内心深处都想的啥。 有些时候,你一个政策实行下来,他们骂的凶,行为上面也激烈,想要和你对着来。 那就说明你所动用的一些手段起效了,戳到了他们的肺管子。 反之,若是朝堂上下一片和气,你弄什么他们都夸你做的好,顺着你来。 那只怕一个弄不好,你就被他们给骗了。 所做出来的事情,正中他们的下怀。 容易让他们做大。 这些人,该怎么说呢……虽然算起来,给咱们干活,替咱们来管理天下的。 但是,他们却也是最容易霍乱天下的。 而他们做出来的众多坏事,他们自己也不会承担,下面的众多百姓们都会将这些,给记在咱们的头上。 他们犯错,各种的捞钱,残害百姓,却让咱给他们背黑锅,这事想想就气人! 你不要觉得,咱们皇家和这些官员们天然是一体。 但其实算起来并不是。 这些不过是表面上的。 咱们最应该亲近的人,是底下的众多百姓,而不是这些官员。 这些官员,咱需要用他们,可也需要对他们进行严防死守。 哪个做皇帝的,要是觉得自己和那些官员们是一伙的,那下场肯定很凄惨。 很快江山就会给败光。 这官员,除了极少数,大多数想的都是他们自己。 别的不说,只看看大宋,非要弄一个什么君和士大夫共天下。 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 一直得窝窝囊囊! 大宋从赵老二开始,就一直憋屈。 那些文官成不了大器。 勾心斗角什么的最擅长,其余的就不行了。 咱也听人讲了不少的历史,仔细想来,自秦始皇开始,所有辉煌的时代,都不是文官当权的时代。 始皇一统天下,刘邦建立大汉,包括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刘彻打出大汉雄风,再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就连咱大明,咱的洪武朝,还有韩成所说的老四的永乐朝,都不是文人当家的时代。 咱倒不是说文人没用。 他们很有用。 但是却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更不能和他们一起共天下。 真正的主意,还得咱们拿。 让他们跟着敲敲边鼓,帮着做事还行,别的真不行。 所以在咱看来,咱们这做皇帝的,就是要牢牢和众多百姓站在一起! 这才是咱们最大的力量之所在! 只要和这些百姓们,牢牢的站在一起,百姓越安稳,咱们大明的江山也就会变得越牢靠。 只靠中间的那些官员,他们翻不起太大的浪花来。 很多官不老实,还想要过蒙元时的逍遥日子,各种的贪赃枉法,实在该死! 对于这人人,咱一茬接着一茬的杀,也没见这天下乱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百姓不和他们一心! 当然,用韩成的话来说,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则,需要知道咱做皇帝的,屁股应该在哪里。 真的实行起来的时候,那也肯定是要动用一些手段,讲究一些办法,不能一股脑的乱杀。” 朱元璋这些年来治国理政,可不是白给的。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还有学习,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事办法。 朱标用力点头,并当场用笔给记了下来。 这些都是金玉良言。 值得仔细的去推敲,去感悟学习。 这些话,也就父皇肯对自己说。 韩成听了朱元璋的这话,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洪武大帝不愧是洪武大帝。 在屁股问题上的认知,真的很到位。 不过想想也对,毕竟朱元璋自己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最终才走上了造反之路,并当上了皇帝。 他有这样的认知,倒也并不奇怪。 “韩成你再与咱说说,见深这孩子还有什么不足。” 声音落下,朱元璋又赶紧补充道:“咱先和你说好,不要说反话。” 韩成闻言,嘴角抽了抽,自己刚才明明没有说反话好吧,咋还就解释不清了呢? 韩成想了一下之后开口道:“除了大量使用传奉官之外,还有就是,西厂的杀戮过甚……” “停!” 韩成话刚开口,就被朱元璋摆手制止。 他看了韩成一眼,显得有些不满的道:“你这小子,咱不是说了不让你说反话了吗? 咋还在这里说反话?” 韩成有些委屈:“我没有说反话啊!” 朱元璋哼哼一声:“还没有说反话? 那你给咱说说,西厂怎么就杀戮过甚了? 以咱看,杀的好! 咱还觉得杀的还轻了? 见深动用的那些手段,叫杀戮过甚吗? 已经很仁慈了好不好! 就他朝中的那些官员的德性,放在咱的洪武朝,咱将他们砍一半都不止!”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韩成竟是无言以对。 西厂的那些作为,对别人来说,那还真的可能会是杀戮过重。 可现在,自己面对的那可是砍官员如同割韭菜一样,毫不手软的朱老板。 西厂的那些操作,在朱元璋这里还真的算不上。 在朱元璋他的认知里,想当官的人多的是。 一批不行再就杀一批,换下一批人来干。 大浪淘沙之下,终究能挑选出一些好官的。 他可不会惯着这些官员。 他朱元璋不养吃闲饭的官! 原本韩成还是想要给朱元璋说一说,西厂如何杀戮过甚的,但听到朱元璋如此说之后,顿时开不了口了。 就现在这情况,说了也是白说。 在朱元璋看来,他只会嫌弃朱见深杀的不够狠。 接连说出两件成化帝朱见深的过失,结果老朱却都是这种态度, 这让韩成都有些不太想接着说了。 “你说啊,你再和咱说说,咱的好儿孙见深,还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 都有什么罪大恶极的过失。” 可他不想说了,朱元璋却想要知道更多。 他望着韩成如此说道,大有一副非要和韩成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些事情,都给理清楚了的架势。 韩成只得道:“除了这些之外,那另外一个大的过失,就是开皇庄的先河,让皇家带头搞土地兼并。” 朱元璋闻言,皱了一下眉头。 “咱怎么觉得,依照见深的性子,他不应该会这样做才对? 你与咱仔细说说,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韩成道:“就是把大宦官曹吉祥给处理掉之后,朱见深将顺义县安乐里板桥村抄,没的一处田产,揆为宫中庄田。 后面又增加了一处皇庄,是增宝坻县王甫营庄田的一处。 原为会州卫草场。” “咱还以为多大点事呢!”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道:“咱还以为是他大规模的搞皇庄,原来只是将两个犯官的一部分田产,给弄成皇庄。 整个成化年间,就弄了这两处皇庄,这也不多啊!” 朱元璋在朱见深的身上,有很多的偏爱。 韩成正待说话,边上的朱标却开口了!“父皇,此时看起来这事确实不严重。 那皇庄确实也不多。 但是。却起了一个很坏的带头作用。 皇庄的口子不能开! 这事儿见深有分寸,但这个口子开了之后,只怕后世的一些做皇帝的,就没有他那种分寸了。 朱见深在这件事情上的危害,不在于他的成化朝,而在于大明之后的其余朝代。” 韩成闻言,对着朱标竖起了大拇指。 朱标在这上面的看法,还是很可以的。 朱元璋沉默一会儿,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朱标的这个看法。 “还有吗?”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摇头道:“没了,一般而言,说起朱见深的罪过,这三个是最大的。” 没了? 这就没了?!!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二人,闻言都是不由的为之一愣。 这和他们想象的,可不一样啊! 之前询问起朱见深都做出了什么错事时,韩成都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 在他们看来,朱见深肯定做出了一些罪大恶极之事。 不然韩成绝对不会那个反应。 怎么现在只说了三个就没了? 而且,这三个里面有两个,在朱元璋看来还都是做的很好,根本不是过错。 “你确定你不是在骗咱?” 韩成无奈道:“陛下,我骗你干什么?真的没了!至少没有太过于严重的了。” 朱元璋闻言不解道:“那为啥方才咱问你时,你是那个样子? 愣了半天才说话,这里面有些事吧!”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将目光落在韩成的身上,留意着韩成的反应。 他但是要看看,韩成接下来会怎么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