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请立新帝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抗清第一百零二章 请立新帝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郭升提出去陕北的三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清廷为了消灭明朝,将主要军事力量都用在了对付明军大西、大顺两个集团上,眼下更是倾举国之力围剿夔东。

为此不仅将陕西绿营尽数派在湖广,连西安驻防八旗都给调了出来,导致西北防御很是空虚。

明军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包围圈,有五六成机会能冲到陕北去另建抗清根据地。

尽管陕北也很贫瘠,比起弹丸之地的茅麓山却是好上天了。

另外王五记得西北还有一个首鼠两端,最终落得暴死下场的王辅臣。

若是没有记错,王辅臣本人不算好汉,其手下的将领倒是有好几個牛大胆。

那帮不要命的主敢在王辅臣没反清前,就鼓噪士兵冲击清廷任命的总督,还一箭把这个满人总督给射死最终迫使王辅臣不反也得反。

显而易见,西北清军内部也存在反清“市场”。

说白了,就是帮替清廷平定明朝的骄兵悍将看破八旗纸老虎的真相而矣。

有人挑头就会爆。

去陕北其实还有一个郭升并不曾意识到的优势。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除了王五谁也看不到的未来。

那就是内外蒙古。

凭借联姻成功拉拢科尔沁、察哈尔诸部加入大清这个大家族的爱新觉罗家,做梦都不会想到最想要他们命的就是蒙古人。

准确说,康熙上半生的敌人是吴三桂,下半生的敌人就是蒙古人。

很得清廷信任的察哈尔部就是在吴三桂起兵后立即脱离清廷,并在林丹汗孙子布尔尼带领下直扑北京。

由此引出了图海、周培公。

这个图海就是眼下正领军协助穆里玛对付明军的定西将军。

而在外蒙高原上,康熙下半生最大的敌人正在崛起,此人就是噶尔丹以及其一手建立的准噶尔汗国。

从地理到政治,再到清军内部反清思想存在,以及内外蒙古错综复杂的形势,王五竟也觉得去陕北要比孤军冒险东进要好的多。

去陕北的提议得到很多将领的支持,反对者也不乏其人。

从茅麓山突出沿江东下到南京是有两千多里,可从茅麓山北上去陕北也有一千多里!

路程上,去陕北是比去南京少了一半。

问题是明军不是一支全机动的快速野战部队,而是一支军民杂合且是支纯步兵的队伍。

沿江东下能找到船的话,明军可以走水路,这样能够节省大量体力,也容易安置家眷。

北进陕北的话就全靠两条腿。

一万战士保着三万手无寸铁的妇孺长途跋涉上千里,困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怎么走?

当年李过、高一功率领西路军将士带着家眷由陕北经汉中南下,经四川境内的达州、夔州、新宁等地抵达湖北。

这一路,走了足足两个多月!

而现在汉中、达州、夔州、新宁等地均被清军占领,明军根本不可能再沿这条路回陕西。

那么就只剩两条路可走。

一是冲进襄阳府经河南转向潼关入陕。

二是穿过北边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经郧阳进入陕西。

前者道路好走,但必定会被清军重重围堵,有极大概率走不出河南就被清军再次围住。

不到万不得已,明军根本不可能主动走这条绝路。

后者嘛

王五没来由的心中一个激灵,因为他想到了前世远征军穿越野人山的惨状。

哪怕清军因地形原因无法对明军进行追击,明军的伤亡数字也将惊人,极有可能老弱病残都得摞在那。

总之,东进有东进的好处,北上有北上的好处,也各有致命缺点。

很难就此决断是东进还是北上。

最终决断权还是落在了李来亨、袁宗第、郝摇旗这三位老帅身上。

便是韩王、安东王同那个监军潘公公都没有决定权。

王五虽是西线明军残部事实上的指挥者,资历及身份决定他现在仅能提供战略参考,而不能如统帅般拍板决定。

围绕是东进还是北上,诸将再次展开激烈争论。

竟一时伯仲,两个方向的支持者并没有哪方形成绝对优势。

三位老帅也在商议,郝摇旗仍是力主东进,但袁宗第同李来亨却倾向于北上。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真的突出去后,清军一定会认为明军会沿江东下席卷长江中下游,所以到时明军面临的必然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局面。

只要在哪个关卡稍微滞留,便是灭顶之灾。

毕竟,江南是清廷钱粮重地,更关系漕运安危,明军染指此处同直接扑向北京没什么区别。

而去陕北,则是清军完全想不到的方向。

时间上,至少能给明军一个月的空白期。

“那就去陕北!”

郝摇旗权衡利弊后,放弃东进南都的战略,改以同意北上去陕北发展的战略。

三位老帅拍了板,诸将自是没有意见。

不管是东进还是北上,安东王都没有意见,只要明军能离开这个死地即可。

韩王有些失落,毕竟收复南都再祭孝陵的影响力绝不是去陕北能比的。

然而,以明军现状直奔长江下游并一举占领南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年延平王十万大军都不能克复南京,况眼下这支仅万人左右的孤军。

为保存复明最后希望,韩王当下表态同意北上陕西的战略计划。

监军潘应龙亦同意此战略。

至此,关于突围后明军去向尘埃落定。

不过三位老帅并没有告诉众人,就是得有支兵马打着主力旗号吸引并调动清军。

否则,明军这几万军民很难在清军重兵围困中突出入陕。

带领这支明军诱饵部队的只能是三位老帅当中一个。

别人,不具备他们的影响力。

包括王五。

这支兵马也注定是牺牲结局。

“不管是走河南还是走郧阳,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得打破清军的开春攻势!”

李来亨说种种迹象表明,清军有可能在开春之后对茅麓山发起攻势,因此只有粉碎清军的这次攻势,并利用清军失利的空当才能组织军民突围转移。

王五确定清军的确会在二月,也就是下个月对明军发起总攻。

情报是曹家那个包衣奴透露的。

这次攻势还是清军最高统帅、靖西将军穆里玛亲自组织实施,投入兵马不会低于十万。

有可能那一万自北京来的京营八旗兵都会投入此战。

不然,没的仗打。

没有仗打,哪来的军功。

“那就打,把鞑子打痛了,打怕了,咱们才能有机会冲出去!”

诸将纷纷起身表态要与清军决一死战。

能在这厅内的,没一个怕死的。

王五自是要死战的,但其犹豫了下却是对三位老帅道:“大战在即,末将斗胆请三位老帅拥立新帝,以鼓舞三军士气,使将士人人用命,不论生死,皆有寄托!”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抗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