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成败皆在茅麓山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抗清第一百六十七章 成败皆在茅麓山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老家伙你骂什么人啊!

王五来气了,但有穆里玛在不好意思发作,等将穆里玛送到指定地点指定照顾后,立时凶相毕露,怒气冲冲将还没带到住处的张长庚拽到了长江边,喝问道:“老东西,你刚才什么意思?你是信不过长江还是信不过我!”

“”

张长庚看看长江,看看一脸凶恶模样的王五,愣是不敢吭声。

他怕对方一冲动再把自己给投江喂了鱼。

见张长庚态度有所软化,王五怒气也少了些,微哼一声:“以后对我有意见你可以当面提,但不能当面骂,要知道你我今后一朝为官,又皆为少保心腹,若你我之间伤了和气,如何报效少保,报效大清?”

王五这是在讲道理。

不管伱张长庚愿不愿意,鳌拜在一天,他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

谁让你盟约效忠少保的。

但是,有必要指出一个事实。

“将来就算少保不在,你我也是难兄难弟,朝廷饶不了你,也饶不了我。”

“”

张长庚哑口无言。

一肚子委屈无处可诉。

这一点还真是要命。

鳌拜要被亲政的皇帝收拾了,他张长庚作为鳌拜一党怎么可能不被牵连。

哪怕他是迫于无奈效忠鳌拜,也是效忠的。

皇帝眼中,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破局的办法不是没有,就是他现在就偷偷给尚未亲政的小皇帝写信说明这个情况。

问题是,这封信铁定到不了小皇帝手中。

就算到了小皇帝手中,小皇帝也会认为你张长庚蛇鼠两端,是个投机的两面派。

所以,没解。

为何自古白纸黑字最吓人,也最公正。

原因就在这里。

只张长庚万万没想到眼前这個“明贼”会用最低级的办法对付他。

他可是封疆大吏!

手段高明些,心里或许还能好受些。

现在,真的不服,也委屈。

一道破盟书就逼得他无所是从,太憋屈了。

“我知你疑我非真心降清,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清的敌人不是我,而是那边。”

王五指了指西南方向,然后很认真的问张长庚:“总督大人以为平西王一旦起兵,这大清的江山能保住么?”

张长庚依旧没吭声,但两只耳朵还是微微动了那么一动。

这个问题真不好说。

就满洲八旗兵那废物的样子,你说吴三桂麾下十万能征战善的铁骑打不过八旗,有点自欺欺人。

你要说最后这点明军能打,可他们连吴三桂的“附从军”四川绿营都打不过!

因此思路很好理——吴三桂真敢反,这天下必定不会属爱新觉罗!

“回去后好好想想,认真想想,反复想想,想不明白就想想长江。”

王五不需要张长庚当场给出答案,挥手让掌旗张鹏羽将总督大人送回招待所,之后与田文在江边散步。

远处荆州西门有大量从武昌开来的船只入城。

是王五在武昌重金“买”的水营。

现正抢运武昌城中的战略物资,粮食、油盐铁器等,棉衣棉被什么的。

总之,只要能用到的东西,王五全用。

一口唾沫一口钉。

说给张长庚留座空城就留座空城。

武昌城中的物资能让王五三年不用为吃饭担心,也能让他有能力接济根据地。

水营方面暂由张天放负责,因为这是明军当中少数几个不晕船的。

王五本人也晕船。

荆州有个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好处,就是这座城的西门是有水道跟长江直连的,也就是西门实际是个水门。

只要敌人无法用水师封锁长江,那荆州被包围数年都不要紧。

这也是王五要荆州作为“基本盘”的主要原因。

武昌虽然比荆州更重要,但其是湖广省会所在,也是总督、巡抚驻地,清廷不可能将武昌交给他。

那么,水陆发达的荆州当然是最好的根据地。

荆州的事主要是田文、赵进忠在负责,二人利用满洲俘虏威胁知府佟大元开城后,立即缴了城中两千营兵的械,没跟之前一样获得粮草就走,而是就此赖下不走。

田文将缴了械的绿营给整编了,裁撤一半留下一半,另外从民间招了几百人,使得荆州城的明军数量达到了五千。

不过主力依旧是那两千多追随王五从兴山突围的明军,其余如营兵、民夫都不怎么堪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才能勉强上阵。

当日田文曾对王五说过若抗清事业无法继续,突出去后他想回老家种地。

那日在兴山王五让田文带人去封堵讯道时,也做好其不归队的准备。

好在田文追了上来,愿意继续追随王五抗清,但对于剃发降清这件事田文有抵触,不明白队长当日带领众人宁死不降甚至做好身死牺牲准备,何以今日局面打开却要降了的。

这个问题不是田文一个人的疑问,除了有限几位,其他人恐怕在内心深处都有此困惑。

看着眼前正滚滚向东流去的长江之水,王五沉声道:“当日我们连谈的条件都没有唯有以死相搏,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无牵绊,大不了一条命而矣

今日局面虽有所好转,可仍是敌强我弱,我若不降那几万军民如何保全?难道眼睁睁看他们被清兵屠戮怠尽么?”

王五道出苦衷,倘若茅麓山有突围而出的机会,他自是不会降。

但现在茅麓山那几万人根本没有突围可能,为免茅麓山全军覆没,他只能做出妥协。

也就是成也茅麓山,败也茅麓山。

“但我们不是降清,而是停战。”

王五将同穆里玛所争取的安置条件大致说了下,并认定吴三桂必反,所以他们就不是投降,而是停战。

利用停战的几年时间拼命发展,以待反清大势真正降临。

“是做无法改变亡天下的明室孤忠,还是做隐忍以待华夏再复的功臣,秀才你应该比我懂。”

视线从长江收回,王五希望田文能帮助自己经营好荆州,将抗清事业的火种保下去,而不是无谓的牺牲。

“若能保留数县不剃发,三位老帅当能接受。”

田文点了点头,眼下这局面已然是对明军最有利的了,若不是队长带领大伙拼杀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清军怎么可能同意停战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抗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