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先拿下再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第49章先拿下再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回了出租屋,把家里带来的东西稍归拢了一下,李定安安安静静的歇了一天。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天亮没多久,他就晃晃悠悠进了潘家完。 同一时间,任志荣也收到了短信…… “李老板,转着呢?” 有人认出了他,热情的打着招呼。 李定安笑笑:“对,生意好啊!” “马马乎乎!” 旁边有人问:“这谁啊?” “就捡了老姜雕母的那位!” “哟,这么年轻?” 这位摊主想起来他是谁之后,脸上的笑容愈发热情:“来,李老板,过来好好瞅瞅,要有漏,你随便捡……” 扯淡。 都忙着做生意,整天抱着手机刷视频的毕竟是少数,市场里知道李定安在网上有多火的暂时还不是很多。但当时他捡雕母,被人拍了视频发到了市场群里,所有商户都是当笑话看的。 当然,之后也就知道了这位虽然年轻,却是有真本事的。所以摊主喊他捡漏是假,把他当活广告才是真。不看雕母老姜和经石胖子的生意都火成什么样了…… 大致瞅了一眼,李定安抿嘴笑笑:“我再转转!” 好家伙,整个摊上没有一件不是生鲜货…… 就这样边转着边打着招呼,走过了七八个摊位,突然又有人叫他。 “是李老板吧……知道您眼力好,你要方便,能不能给看看?” 是個专卖瓷器的摊,叫他的就是摊主,很年轻,还不到三十岁。摊前蹲着个穿绿棉大衣的男人,相貌老实巴交,标准的乡下汉子。 他双手紧紧的捂着大衣,胸前鼓鼓囊囊,一看就揣着东西。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大都是摊主收货的时候有点看不准,但又觉得有赚头,保险起见,就想找个经验更丰富些的给掌掌眼。 早就决定走的是鉴定这条路,李定安也没推辞,走了过去:“好,那我就看看。” “你也要看啊?” 男人咧嘴笑了笑,掀开大衣,从怀包里掏出一件瓷器。可能是个生手,他单手往外一伸,把东西递到了李定安面前。 李定安没有接:“师傅,你放地上我再拿,不然我接不稳摔了,算谁的?” “哦……对对……” 男人局促的把东西放到了摊上,却是件残器,像是什么大物件的底座。 边角的断茬上有残留的青花,釉面乳润,发色透亮。下底平滑,多砂无釉,瓷茬稍稍发黄,看着像是有了些年头。 还印着篆书底款:永乐年制。 仔细看,还真像是大明官窑青花大缸的底座,原件绝对要比那只鬼谷子下山罐还大。这东西如果是真的,光凭底上这枚款,就能值个三四万。 看了一阵,李定安才上手摸摸。 本就学过明代瓷器鉴赏,所以根本不需要技能点,稍微一看,就能断得出来:真的。 然后问摊主:“怎么谈的?” “要价两万,倒是不贵,就是有点拿不准!” “嗯!”他点点头,“能赚点!” 意思就是真的。 “谢谢您李老板……你别急着走,我先把东西收了……” 这是要给他点报酬的意思,李定安却摆了摆手:“你忙伱的!” 他正要站起来,汉子又从怀里一掏。这次把袋子也拿了出来,看形状,东西挺大。 “那这个你们收不收?” 这次学会了,直接放到了摊上。 口径足有五十公分,白边绿面,口大肚圆,青釉透亮。内里乌白,底部无釉也无款,开着个食指粗细的眼儿。 乍一看,像是只花盆,再看品相,好像是清早,也就是顺治到乾隆时期。 在别人的摊上,还是别人的生意,李定安自然不会多话。 摊主拿起来瞅了瞅,却连价格都不问:“普通地方小民窑的,不收!” 汉子愣住了:“这是我祖先传下来的,绝对是皇宫里的东西,怎么成了民窑?” “那就是我眼力不准,你再到别处问问!” “那另一件我也不卖了……” “你这人真是……” 摊主有些无奈,“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东西,到哪里问也是民窑……你要不信,就让这位李老板看看……” “他要说这是官窑呢?” “啊?”摊主没想到汉子会这么问,愣了愣,又摇着头,“那我也不收!” 开什么玩笑,不能为了两万的生意,赔几十万进去…… 汉子有些着急,央求着李定安“那老板你帮我看看,这真是官窑的……要价格合适,就连这缸底一起卖给你。” “缸底就算了!” 别人已经谈好了价格,再去拦一道就不厚道了。 他摇着头,拿起了带眼的盆,仔仔细细的瞅了一遍:“这多少钱?” “一百万!” “你也真敢要?” “那老板诚心给个价!” 李定安顺口回应:“这是单色釉,本身价格就要比青花、彩釉低,就算真是官窑出品,也不值一百万,何况你这还没款?但先别着急,我还没看仔细……” 随意的回应着,他又仔细看了起来。 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只缸,因为它的口不是撇的,而是往里收。如果仔细看,口边上好像还有内沿的迹像,所以很有可能是带盖的物件。 再细瞅,又觉得像是花盆。盖因除了花盆,再没其它东西会在底上开个眼儿。 釉面倒是比较细,胎也挺正,足也挺齐,再看缸内无釉的瓷质,不论是质量还是工艺,都属上乘。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一件清早中的官窑物件。 但问题是,他看不出这东西是用来干嘛的。 你要说它是花盆,上面却像是带过盖儿。要说它是鱼缸,底下却又开着眼儿。 而且这两样绝对不是后加的,而是本身就有,也就是出窑的时候就是这样。 还别说,第一次碰到这么古怪的玩意…… 心里狐疑,他放下了东西,漫不经心的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汉子老老实实的回答:“鱼缸!” 李定安顿了下,眼神古怪的看了一眼大汉。 你眼睛好不好使? 底上开着这么大个窟窿,你告诉我这是养鱼的? “真的是鱼缸,只不过被人把底下的脐给扣了,所以才没款……” 脐? 他诧异的看了汉子一眼。 东西不用再看,他断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就不是什么“扣掉了脐”,就是只眼儿,而且是大缸本身就有的。 他奇怪的是这汉子…… 所谓的脐,指的是在塑造瓷胎的过程中,需要用工具支撑泥胚底部旋转,所以会留下圆形的印记。 但知道这东西叫“脐”的,着实不多…… 你说他懂吧,上来就单手递东西,说他不懂吧,却知道民窑官窑,更知道普通玩家都不知道的知识。 所以……有古怪! “你编也编像一点,开洞的鱼缸,你问问,谁见过?” “我还能骗你?” 汉子微不可察的和摊主对视了一眼,从怀里掏出一张过了塑的纸。“这是鉴宝栏目组的专家说的,不信你看……” 是一张鉴定证书,上面写着几行字,大意是经鉴定,这是一件清朝官窑出品的豆青釉大卷缸,用途是养鱼,但因保存不当,底下的脐被人扣了,连款也一起消失了,也就是那个眼形成的原因。 除此外,里面还夹着一张化学检测报告:证明缸内附有鱼类的组织成份,包括瓷质、颜料等各项数据都证明这东西出自清代早中期…… 鉴定结果是残器,鉴定单位是“华山论剑栏目组”,时间是一年前…… 用高科技仪器鉴定古董,李定安是第二次见,第一次是何安邦带着考古队来鉴定石经。 这汉子敢拿出来,这两份报告肯定是真的,仪器也应该不会出错。 这么说,还真是鱼缸,是自己看走眼了? 不可能呀,底上那眼儿那么齐,那么光,百分之一千不是后加的。 既然有眼,怎么养鱼? 还真是奇了怪了…… 李定安不信邪,直接用上了技能点。 随即,眼珠往外一突。 不是定力不够,更不是他眼力不够,他就是再想八百年,或是随便再请一位行家过来,也绝对想不到这东西的用途: 灯! 这玩意哪里长的和灯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再说了,谁见过足有人腰粗,还长的圆古隆冬的灯? 而这只占了一半,关键是下面那价格。 好家伙,何止是一百万? 至少得在后面再加个零…… 惊诧之余,李定安稍一琢磨,心中有了大概的结论:仪器没错,自己也没看走眼。 由此可知,是专家组走眼了,鉴定报告出具的不严谨,所以这缸才没有卖出去。 不管了,先拿下再说……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