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还上什么学?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第128章 还上什么学?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太阳冒出了头,广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人声鼎沸,好不热闹。\n\n随着一声号角,人们肃然而立。当凑起国歌的一刹那,一种庄严而又肃穆的感觉从心中弥漫开来。\n\n红旗升起,仪仗队踏着正步渐行渐远。人群也慢慢散开,广场上再次恢复热闹的景像。\n\n李定安伸着脖子,眺望着城楼。\n\n什么时候能到上面转转?\n\n冒着古古怪怪的念头,他转身离开,回到了对面的国博。\n\n离上班还早,食堂里没几个人,李定安要了一份肉包,一份烧麦,两样小菜,以及一碗小米粥。\n\n旁边的两个馆员都惊呆了,说实话,他们两个人吃的都还没李定安吃的多。\n\n果然是年轻人……\n\n如风卷残云,李定安还没用到二十分钟。刚刚将餐具送回去,身后传来脆脆的声音:“你怎么来这么早?”\n\n哈……舒静好?\n\n还是那么漂亮……不,比起一个月前,更漂亮了。\n\n没有了黑眼圈,脸上的皮肤光洁如玉,也不再哈欠连天,更没有了迷糊的模样,整个人都涣发着青春洋溢的气息。\n\n李定安笑眯眯的:“好巧!”\n\n“巧什么啊……我就在这里上班好不好?”\n\n“那这几天怎么没看到你?”\n\n“临时抽调,今天才到研保中心,我平时很少来这边的……”\n\n原来这样?\n\n用了三天,基本工作已经就绪,今天正式开始研究,国博肯定要抽调像舒静好这种文职人员辅助,比如记录、查资料什么的……\n\n“哦……阿姨呢,回去了?”\n\n“上星期才走……走的时候还一直念叨,说是你帮了那么大的忙,都没请吃顿饭?”\n\n说了一半,舒静好又笑,“我知道你不在京城,所以就没给你打电话……我妈一直要你电话,我没给她……”\n\n李定安愣了愣。\n\n其实舒静好的妈妈挺有趣的,可能是太着急女儿的终身大事,显得有点过于主动和热情……所以,舒静好应该是怕她妈烦到自己……\n\n他笑了笑:“没关系的!”\n\n“嘁……”舒静好鄙夷了一下,意思是他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请你就行,看你哪天有时间……”\n\n李定安没推辞:“等这次的项目研究完吧。”\n\n“也行……听说你这次又赚了好多钱……有好几个亿?”\n\n“啊……传这么快?”\n\n“当然……研究员也是人,也要吃饭好不好……”\n\n“这倒是……”\n\n李定安的性格随遇而安,舒静好也落落大方,两人都很随意,完全不像是只见了两三面的人。\n\n反正馆员们也没到,去了也是闲坐着,李定安就没急着走,陪着舒静好吃完了早餐。\n\n八点差五分,两人准时到了实验室。\n\n进了门,才发现今天的人不是一般的多,足足三四十号。看到同事们已经站好,舒静好忙跑了过去。\n\n“你和小舒认识?”\n\n“算是同学……”\n\n“噢……忘了你还是考古系在读的学生……”马献明一拍额头,“那正好,我把她派给你做助理,省得磨合了……”\n\n“啊?”李定安愣了愣,“吴教授已经派了两个同学,说是专门给我帮忙?”\n\n“你说的是那两个研究生?”\n\n怯生生的,跟两只鹌鹑似的,连话都不敢说,能帮什么忙?\n\n马献明摇了摇,“那两个不行……其它不说,他们能知道相关的资料文献在哪个目录下,又在哪个档案里?”\n\n这倒是个问题?\n\n毕竟用的是国博的资料库,闫宗江和沈英秀还真就不行……\n\n“那你看着安排!”\n\n“好!”\n\n马献明点着头,又过去给办公室主任交待了几句,不一会儿,他又带着舒静好和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子过来。\n\n“方志杰,档案室管理员,以后和舒静好一起给你打下手!”\n\n男人没胡乱伸手,而是微微的勾了一下腰:“李老师,有事你尽管吩咐!”\n\n说实话,在马献明,杨丽川,以及十多位研究员无意识的导引下,现在的李定安在国博和故宫的待遇不是一般高。不管是馆员,还是文职人员,只要一见面就和他打招呼,张口就称老师。\n\n刚开始的时候李定安也不是特别适应,但发现改不过来之后,只能泰然受之。\n\n所以他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方老师客气了!”\n\n旁边的舒静好却瞪着眼睛,好像有些不知所措。\n\n啊……要叫李定安,老师?\n\n感觉……好怪异……\n\n李定安笑了笑,又看了看表:“方老师先做一下准备,资料的大致范围先以‘道咸’时期的珐琅彩,浮雕瓷器的工艺技术,艺术特点为准进行检索……等吴教授来了以后,再看具体的研究方向……舒学姐跟着我做记录就行……”\n\n“李老师,蒙古瓷相关的文献查不查?”\n\n李定安想了想:“也可以查,但估计能查到的资料不会太多……”\n\n方文杰稍怔了怔:意思是,查不到……哦不,是基本上没有相关文献的记载?\n\n他确实印象不深,不过李定安说的太肯定,所以就有些好奇:因为李定安并不是国博和故宫的人,对这两家的资料库应很陌生才对……\n\n简单的交待了一下,李定安戴上手套操作仪器,方志杰连忙打开了电脑:“小舒,开始吧!”\n\n“哦……”舒静好如梦初醒,看着一本正经的李定安,心里愈发觉得古怪。\n\n突然就有了那么点专家的派头?\n\n转着念头,她也忙了起来。\n\n舒静好的主要工作就是记录:只要是与研究有关,李定安做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个字,她都要记录下来,并且适当的归纳,总结。\n\n所以,只要是在研究室范围,她就要不离身的跟着李定安。\n\n嗯,还是觉得有点怪……\n\n“干嘛这么严肃,我又不吃人?”李定安摆弄着仪器,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其实吧,突然被这么多人尊敬,我也挺不适应的……”\n\n舒静好顿时一个白眼:你这是吃着葡萄,还要说这玩意太酸?\n\n她没说话,只是撇了撇嘴……\n\n也就刚刚试好机器,门外又传来一阵动静,两人齐齐的一转头。\n\n好家伙,又来了好多人?\n\n大致瞅了瞅,李定安摘下手套迎了上去。\n\n为首的是何安邦和吕本之,陪着丁守义和吴湘一起进了门。后面还跟着十多位,除了高胜东和白如,那七个李定安的同班同班同学也在。\n\n马献明,杨丽川也走了过来,一群人先是好一阵寒喧。\n\n今天是京大方面正式派人进项目组,由吴湘带队,另外还各有两位瓷器和玉器方面的教授。\n\n丁院长只是来走个过场,而除了陪着李定安打酱油的沈秀英和闫宗江,剩下的那几位同学,纯粹是来见世面的。\n\n简而言之:参观!\n\n搞研究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做生意,哪有那么多的条件可讲?\n\n给你机会你不珍惜,那就只能说一声可惜。\n\n所以这五个压根都没见到李定安的面,就被吴湘给否决了:进项目的事情,谁都不准再提。\n\n这会儿,后悔的肠子都青了……\n\n都是实干派,说话做事很干脆,打过招呼,丁守义就问起了项目:“何馆,吕院,研究的大致范围的内容都定了吧?”\n\n何安邦很利落的摇着头:“我不是很清楚,这个得问吕院和李定安!”\n\n吕本之稍想了想:“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不过准备工作就是按照定安列出的提纲做的……他说要等你们来了再请教一下,所以还未形成决议……”\n\n啊?\n\n一瞬间,十多二十号人的目光都像是箭一样,钉到了李定安的脸上。\n\n就连丁守义和吴湘都愣了。\n\n之前他们还以为,也就是出于“文物所属人”的原故,国博和故宫客气了一下。\n\n没想到,这两家玩真的?\n\n两人对视了一眼,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说了。\n\n这两个还好,多少知道点内情,而身后的那四位教授还是第一次见李定安,所以惊的眼珠子差点掉地上。\n\n没错啊,昨天开会的时候,丁院长和吴教授都提过:李定安是京大的学生,也说过,这一次研究的文物就是他出资购买的,言下之意,他这个项目负责人只是挂个名。\n\n但谁想,国博和故宫会真的让一个研一的学生具体负责?\n\n这也太儿戏了吧?\n\n再后面,沈英秀和闫宗江兴奋的眼珠子直发光,剩下的那五位则酸的像是喝了上吨的醋。\n\n这会儿已经不是后悔肠子青,而是扎了几刀,生疼生疼:等于送上门的学术成果,被他们硬生生的给推了出去……\n\n李定安从来都不是那种“机会到了眼前,我还要客气”一下的人,所以他并没有干等,而是从昨天就开始,让馆员和文职人员该准备资料准备资料,该调试仪器调试仪器。\n\n当然,该有的礼貌肯定的有,比如现在:\n\n他拿起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张纸:“丁院、吴教授,你们看需不需要改一下,或是补充一下。”\n\n态度很端正,话说的也很客气,其中却充满了自信。\n\n“哦?”丁守义下意识看了看他,接过了文件。\n\n吴湘也准备顺带着看一眼,但刚一偏头,无意中发现何安邦的神情好像有点古怪。\n\n嘴角微勾,似笑非笑,眼睛微微发亮,就像准备看戏一样。\n\n而且并非是他一个,感觉马献明,杨丽川,甚至是吕本之,都好像有那么点儿期待的模样?\n\n有什么不对?\n\n心中狐疑,吴湘低下了头。\n\n纸上的字不多,只有八九行,也就是将之前那三个大标题稍微细化了一下。排最前面的,就是蒙古瓷相关的课题。\n\n粗略了瞅了瞅,他的神情猛的一顿:不是只揉合了一点民族文化的普通瓷器吗,这又是什么东西?\n\n一、《道咸时期,釉上彩技术在NmG地区的普及与发展》。\n\n二、《道咸时期,珐琅工艺及浮雕工艺在NmG瓷器中的应用》。\n\n三、《中西方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清中期NmG地区浮雕珐琅瓷器》。\n\n就三个标题,几十个字,前两个还好,两人只是下意识的皱了两下眉头。但看到第三个标题的时候,丁守义和吴湘一脸的呆滞。\n\n什么东西,珐琅浮雕瓷器?\n\n见过的珐琅彩瓷器不少,浮雕青花也很多,甚至将这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文物也见过,比如堑胎珐琅,比如掐丝珐琅,但那是铜器。\n\n绝对的,两个词连到一块用来命名瓷器,真心是第一次见。\n\n再看一遍,没错,中间没顿号,也没逗号……\n\n稍一顿,丁守义精神一振,眼睛都亮了:“何馆长,这是……什么意思?”\n\n何安邦矜持的笑了笑:“当然是从这批瓷器上面发现了新技术、新工艺,更难能可贵的是,还融合了许多少数民族元素……丁院长,你觉得,这算不算得上是‘年度考古最大发现’?”\n\n怎么可能不算?\n\n一刹那,丁守义心脏猛的一跳:前些年,国家文物局研究中心在xJ发现了马克留木王朝时期的瓷器。还是相对普通的“釉上彩瓷”,不过融合了一些穆斯林的几何文化,就被评定为“当年考古最大发现”。\n\n然后连续三年,论文是一篇接着一篇的发,国家级的大奖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拿,经费是一拔接一拔的批。而每次开会,文研中心的人见了同行都是仰着头走路的……\n\n那这一次呢?\n\n搁文研中心的那些研究员,估计能把眼睛镶脑袋顶上……\n\n“不是……这才几天?”吴湘睁圆了眼睛,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文件,“你们怎么……研究的这么快?”\n\n仔细算算,这批瓷器运到京城才是上个星期的事情。而且昨天下午双方才通过气,说是国博基本才做好准备工作。\n\n而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突然就有了这么多,而且这么显着的研究成果?\n\n更关键的是,这是新技术、新工艺,更是首次出土的实物,也别说像文研中心一样,为了申请经费硬是磨磨蹭蹭的拖了三年。少些算,想研究透彻,怎么也得以“年”论吧?\n\n“吴教授,这只是大致范围!”吕本之笑着提醒,“当然,我也看过,几位瓷器方面的馆员也看过,基本都认同这几个论点,所以如今就剩论证了……”\n\n我当然知道这是大致……不对,这哪是范围,这完全就是中心论点。\n\n学术研究三大步骤:\n\n一、确定范围与内容,\n\n二、确定中心论点,\n\n三、论证!\n\n所以说,这虽然只是薄薄的一页纸,却已经将这个项目的工程量完成了一大半,而且是最难的那一部分。\n\n就好比挖矿:寻找金矿的大致范围、以及确切位置才是最艰难的,剩下的无非就是挖……\n\n“谁发现的……哦,还有……”丁守义同样有些怔,“这三个论点,又是谁总结的?”\n\n何安邦和吕本之都没说话,包括十数位馆员。但动作却出奇的一致,全都看着李定安。\n\n而一瞬间,时间都好像停滞了一样。\n\n不论是丁守义、还是吴湘,或是四位教授,以及高胜东、白如,更或是七位同学,一个赛一个的懵逼。\n\n这些论题,全是李定安独立完成的?\n\n不然故宫和国博的人不会是这么一副表情。\n\n“嘶”的一声,吴湘猝然醒悟,“什么时候发现的?”\n\n李定安叹了一口气:“就昨天!”\n\n这是实话。\n\nwLmq的时候,他发现这批瓷器用的是珐琅上色,还是釉上彩,所以只是觉得稍有点特色,但基本没往“浮雕技术”的方面想。\n\n后来又忙着赚钱,压根就没顾上。\n\n直到昨天上午仔细看的时候,才发现这东西还用了堑胎珐琅和掐丝珐琅的“胎刻工艺”。\n\n所以,他就知道又赚大发了:三篇论文哪能够,估计得十好几篇……\n\n吴湘又想问“你怎么发现的”,则话到了嘴边又被他吞了下去:因为标题上写的清清楚楚。\n\n乍一想:珐琅与浮雕瓷技术都是清早就引进国内的,釉上彩更早,宋以前就有,而且这三样工艺的特点都很显着,并不是太难认。\n\n问题是,把这三样工艺揉合在一起后,是不是依旧好认?\n\n吴湘暂时不知道,因为他还没看过实物,但看这十多位馆员的表情就知道,难度非常大。\n\n不然的话,这些瓷器在国博堆了快一个星期,哪还能轮的着李定安去发现?\n\n反过来,从某种程度而言,李定安的鉴赏水平是不是比这些馆员要稍高那么一丝丝?\n\n想到这里,吴湘突然就笑了:这个弟子没白收……\n\n而一旁的丁守义同样如此,庆幸吴湘坚持要为他这个学生走后门的时候,自己没有太过坚持原则。\n\n但更多的,却是后悔:\n\n之前吴湘还问过他,要不要从李定安手里买一些蒙古瓷回来,研究研究。\n\n但他觉得京大这么多课题,没必要和故宫与国博争项目,所以就没同意。\n\n此时再想,当时他但凡点点头,还有国博和故宫什么事?\n\n这可是新技术、新工艺,绝对能让文化、教育两大部门连着批三五年经费都不带皱一下眉头的那种项目。\n\n十年都不一定能碰到一次!\n\n所以,越想就越后悔……\n\n这两位如此,更遑论剩下的四位教授、两位助教、七位同学。\n\n怪不得吴教授动不动就提,动不动就吹?\n\n怪不得国博和故宫的馆员叫李定安是“老师”?\n\n说实话,真心的,七个同学七个都是类似的念头:这水平还上什么学,感觉当他们老师都绰绰有余……\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