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再翻一番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第131章 再翻一番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李定安,感觉你赚钱……好轻松!”\n\n“轻松?”\n\n“难道不是吗?花了六百,一转身,就卖八百万……”\n\n舒静好的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都够买上百平的大户型了,而且是三环内……”\n\n“除了房子,你脑子里还能不能想点其它的?”\n\n“那我还能想什么,你?”\n\n我去……这天没办法聊了……\n\n见他不吱声,舒静好琢磨过味来:又犯迷糊了,说话纯粹不经大脑。\n\n她脸红了红,连忙转移话题:“之前说,全凭历史学的好……是真的吗?”\n\n“当然!如果深入研究过近代史,了解过于佑任的生平,就应该知道,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7年,那时他刚中案首(秀才第一名)不久,在商州游学,而且正在苦练魏碑……”\n\n“还有叶菁,也并非没有来历:她是时任陕西提学使叶尔恺的独女。当时的叶尔恺非常欣赏于佑任,点他为岁试第一,又补他为廪膳生员,且授他经学,之后又荐他到商州州立中学任监堂。\n\n于佑任工草书,就是受他点拨,所以说他既是于佑任的恩师,又是座师及举主……叶尔恺有意招他为婿,可惜于佑任是长子,只能婉言谢绝……估计手抄本中的那些插图,就是叶菁在此前后请他画的……”\n\n舒静好沉默了。\n\n感觉真就像李定安的说的:只要学好历史,照样能玩古董?\n\n就像这次,只要知道叶菁是谁,是不是就能想到于佑任,就能认出上面的插图?\n\n但认真一想:哪有他说的那么轻松?\n\n看她好像又开始迷糊了,李定安笑了笑,拿起手机,给粉丝们打了声招呼,说是要下播。\n\n但网友们不同意,说是才播了几个小时,直播间的驴都不敢这么歇?\n\n让他该吃饭吃饭,该休息休息,反正别关直播间,下午必须得接着播。\n\n反正今天也没事,李定安无可无不可,关了摄像头,收起了手机。\n\n“两点了,你饿不饿?”\n\n“啊?”\n\n舒静好才反应过来,“今天又麻烦你……正好,我请你吧,去酒店……”\n\n“快算了吧……来点家常的……炸酱面就行……”\n\n“吃腻了?哈哈……哪天给你蒸正宗的陕西糟肉……”\n\n“行!”\n\n只当她是随口一说,李定安也是随口一应。\n\n心里还在琢磨:国博的宿舍还让做饭?\n\n挺人性化的吗?\n\n……\n\n直播间里早吵成了一团:\n\n“感觉我上了个假大学:同样是双一流,同样是学近代史的,为什么主播就如此优秀,而我只能在中学当老师?”\n\n“兄弟,别妄自菲薄……我还在大学当讲师呢,不照样穷的叮当响?”\n\n“千万别听主播在那瞎扯淡:前两天他直播时还露过脸的那位,就京大的高助教:研究生毕业都有六七年了吧,算是吴湘吴教授的衣钵传人吧,称得上一声名符其实的专家了吧?结果呢……不照样一赔就是几百万!”\n\n“所以说,和谁比都不要和李安之比,他就不是人:见过二十啷当岁,却被一堆五六十岁的研究员喊老师的?”\n\n“这倒是……感觉稍宣传宣传,都能当文化口的代言人了……”\n\n“就是不知道形象怎么样?”\n\n“记得谁说过,说是挺上镜的?”\n\n“是卖毛笔的,说是见过李安之,但我怀疑她在吹牛?”\n\n“她家就在京城,还真就说不定……”\n\n“问问不就知道了?@卖毛笔的小姐姐……”\n\n“嗯,怎么不吱声?”\n\n她哪里顾得上?\n\n店里忙的一窝蜂,她却忙里偷闲,还在摆弄电脑。\n\n拉近……镜头再拉近一点……两人坐在同一组沙发上,却隔的那么远?\n\n哈哈……哪是什么女朋友?\n\n……\n\n现在当然还不是女朋友!\n\n但下次呢,下下次呢?\n\n“不想房子想你吗”?\n\n脑子里转着舒静好无心之中说出的一句话,兰华芝暗暗冷笑:这姑娘挺有心机啊?\n\n又看了看截屏中的那双大长腿,她稍一犹豫,拔通了于徽音的手机:“几点下班?”\n\n“六点吧!”\n\n“下班后我去找你。”\n\n“怎么了?”\n\n“去了再说……”\n\n……\n\n“陈大副总,忙什么呢?”\n\n听到电话里阴阳怪气的腔调,陈静姝皱了皱眉头:“没事就挂了!”\n\n“别……李定安今天直播,看了吧?”\n\n陈静姝稍一默然:“看了!”\n\n“有什么感想?”\n\n“嗯……眼光一如既往的准!”\n\n“谁问你这个?我是问那个姑娘……怎么样,是不是有危机感了?”\n\n“姓权的,你很闲?”\n\n“嘟”的一声,挂了。\n\n“嘁……装?”\n\n权英撇撇嘴。\n\n千年的老树好不容易有了开花的征兆,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n\n等着吧,有好戏看了……\n\n……\n\n无形中,像是有暗流在涌动,但做为始作佣者,李定安浑然不觉。\n\n吃完了饭,舒静好回了宿舍,他又开始漫无目的转。\n\n也不知运气不好,还是邪了门,又逛了三个多小时,硬是再没碰到一件真东西。\n\n六点半,高胜东打电话,说是马上到琉璃厂,李定安又给舒静好打了电话。\n\n去的地儿不远,在西交民巷,正好在国博对面,天安门广场的后面。\n\n看的是私人收藏,肯定不好直播,李定安顺手关了直播间。也就刚收起手机,舒静好就到了,他正要打招呼,一辆出租车停到了路口。\n\n“小舒!”\n\n“高老师!”\n\n下了车,高胜东奇怪的看着站在李定安身边的舒静好,李定安又解释:“她想跟着凑凑热闹!”\n\n“噢……”\n\n高胜东点点头。\n\n李定安是买家,他想带谁,当然就能带谁。\n\n高胜东好奇的是上午的那场直播:他从头到尾看了的,亲眼看着李定安帮着舒静好赚了二十万。\n\n那自己要是开口,请李定安看东西呢?\n\n估计会答应,但感觉……稍有点冒昧。\n\n等关系牢靠点再说吧……\n\n暗暗思忖,高胜东进了街道:“定安,小舒,这边……”\n\n两人点着头,快步跟了上去。\n\n不一会儿,两人进了一座老旧的小区。道边的槐树很是茂盛,却修剪的很整齐,底下停着两长溜的车。\n\n放东西的地方就在路边,古灰色的门头,漆红的防盗门,看模样像是小区内部的门店。\n\n一位四十出头的男子站在门口,应该就是这次的货主。\n\n“高老师!”\n\n“郑总,这位就是买家,你叫李老板就行!”\n\n这么年轻,行不行?\n\n屋里可是有好几千万的东西……\n\n心里嘀咕,郑总伸出了手:“李老板!”\n\n李定安客气的笑了笑:“幸会!”\n\n“请!”\n\n他伸着手指引,三人跟着进了门。刚绕过屏风,李定安愣了愣。\n\n是一间小客厅,摆着几组沙发,此时却坐满了人。\n\n一边是两个男的,年长的五十多,年轻的三十出头,看穿着像是老板和司机。\n\n另一边一女一男,都是三十来岁,可能是夫妻或是恋人,反正很亲密。\n\n看到他们,这四人也有些惊讶。\n\n高胜东的脸色微微变了变:“郑总,这几位是……”\n\n“哦,也是客人……”郑总笑眯眯的,“各看各的,不耽误!”\n\n李定安一下就明白了:用行话说,这叫“绷行价”,意思就是卖家为了多赚钱,同一时间约了好几位买家,却又不提前说明。\n\n稍有点不合适,不过也不算坏规距,谁不想多赚点?\n\n不寒碜!\n\n“高师兄,没关系的!”\n\n高胜东轻轻的呼了一口气。\n\n说实话,今天这纤儿能不能拉的成都无所谓,赚不到佣金倒贴车费都行,但不能让李定安觉得他这个学长不靠谱。\n\n转着念头,郑总又邀请着沙发上的两拨客人:“几位,人齐了,请吧!”\n\n四个人同时站了起来,郑总在前面领路,七个人跟着进了隔壁的房间。\n\n掀开珠帘,郑总开了灯,瞬间豁然开朗。\n\n近百个平方,跟古玩商店的大堂似的,中间、墙边立着好几座木架。上面摆的琳琅满目,瓷器、字画、石刻、木雕、古玉……凡市面上常见的古玩,这里基本上全有。\n\n郑总站定,又转过身拱了拱手:“几位老板,说真心话,我半生心血全在这儿了,各位可以尽情的看……”\n\n他稍一顿,神色郑重了几分:“但先说好:不零卖……哪位要是看上眼,只能把屋子里的东西全部打包搂走……当然,价钱好商量……”\n\n这个倒是提前说过,所以都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就地分开。\n\n像是约好的一样,之前那四位都去了摆画的书架前,估计今天就是冲着这个来的。\n\n李定安看了看,低声问:“有名家之作?”\n\n“听说有一幅周臣的画……”\n\n周臣,真的假的?\n\n这位是明代有名的画家,他有两个弟子极为有名:一为唐寅,二为仇英。这两位的画,“亿”以下是想都别想,所以相应的,周臣的作品也极受收藏家追捧。\n\n没两位弟子那么夸张,但千万轻轻松松。\n\n李定安顿时来了兴趣,也走了过去。\n\n是一幅《秋山劲松》,山石坚凝,古松茂然,一轮圆日斜挂于天际。笔力刚劲俏利,却不失生动,造型严谨真实,却各显意态。\n\n乍一看,足有六七分真。但跟前围着人,李定安也不好硬挤上去。\n\n况且画就在这里,待会再看也不迟。\n\n瞅了几眼,李定安又看旁边。\n\n嗯,又是名家?\n\n是一幅《富春大岭图》,四尺三开的竖轴,用木框和玻璃裱在墙上。\n\n当然不是黄公望的画的,真迹在南京博物馆,如果拿出来拍,少些也得上亿。\n\n明代有“四家”,唐寅、仇英、文徵明、沈周。清代有“四王”,画这幅画的王时敏为其一,也是其首。\n\n剩下的三王,一位是他弟子,一位是他孙子。\n\n这位很有意思,他是董其昌的弟子,但终其一生只仿元四家,尤爱仿黄公望,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n\n五年前,他仿“元四家”的十开《山水册》拍了一亿两千万,三年前,他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拍了八千五百万。\n\n这幅要是真的,下了三千万想都别想。\n\n但为什么没人看,反而都跑去看价值相对较低的《秋山劲松》了?\n\n看李定安目露狐疑,高胜东凑了过来,压低了声音:“郑总请人鉴定过,是赝品,圈里基本都知道……他也是在这幅画上栽的跟头……”\n\n栽过跟头?\n\n“多少?”\n\n高胜东没说话,比了四根手指头。\n\n好家伙,四千万?\n\n李定安一下就来了兴趣:看郑总这些藏品,不敢说花了上亿,但至少五六千万是有的,所以他肯定有一定的经验和眼力。\n\n但最终,在这幅画上栽了大跟头,为弥补亏空,不得不清仓大甩卖?\n\n说什么也要看看……\n\n李定安顺手掏出放大镜,走了过去。\n\n起先,高胜东和舒静好也陪着他一起来,但看了几眼,委实看不出什么,就只好退到旁边等。\n\n而李定安却是一眼不眨,看了快十分钟才直起腰。\n\n唏……怎么说呢?\n\n乍一看,还真就看不出区别,无论是画风、形象、意境,都明显带有王时敏的风格。而且不论是王时敏本人的印章,还是同为“四王”的王鉴、王原祁、王等人监赏过的印章,看着都好像没问题。\n\n给一般的收藏家,更或是内行来看,肯定会当成王时敏的真迹,所以不能怪郑总栽跟头。\n\n李定安也是琢磨了一阵,灵机一动,想起了从系统中学过的“折画”,才看出了一点不同。\n\n先看画工,笔法圆润,线条简约。\n\n再看画风,清丽工秀,生机勃然。\n\n再看整体形象与意境:这幅更接近于写实,少于变化,而且有的地方过于刻露,构图略感壅塞。\n\n说直白点,就是有意炫技,但炫的过多了。\n\n而这些,都与王时敏的作品特点相悖逆。他虽擅仿元四家,但画风更接近董其昌,重文气写意,富于变化。\n\n特别是树,画中的树清奇秀挺,而王时敏的树却雄浑绵密,所以说,有点背道而驰的感觉。\n\n而且题诗也不对,虽然很像王时敏的笔迹,但稍显生硬,高手只要多看几眼,就能看出模仿的痕迹。\n\n但反过来再说,这幅画用笔还是有几分王时敏的真昧的,而且气势雄厚,生机勃发,既便是仿的,也肯定不是籍籍无名之辈。\n\n反正让李定安来看,这幅画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比王时敏,乃至黄公望的作品也差不了多少。\n\n当然,他说了肯定不算。\n\n就比如民国,技法意境与齐白石、张大千可比肩的画家不在少数,但大多都泯然众人。又比如同为“明四家”的沈周,他的作品成交价比起三位同行,减了一个零不说,还得再拦腰砍一刀。\n\n所以,得市场说了算……\n\n基本上也就只能看到这里,要说代笔的是谁,李定安还真就看不出来。\n\n他想了想:“高师兄,如果单独买这幅画,大概多少钱?”\n\n“有人出过五十万,但郑总没卖,说是最少一百万?”\n\n一百万……如果凭直觉,应该不止……\n\n要不要让系统鉴定一下,说不定就是哪位名家仿的?\n\n就比如张大千,仿王时敏的画也不是一幅两幅……\n\n纯粹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李定安打开了系统。\n\n手刚搭上去,他猝然一顿。\n\n物品:《富春山大岭图》。\n\n年代:康熙十二年。\n\n作者:王。\n\n备注:王仿王时敏仿黄公望之作……\n\n看到那一串的“仿”,李定安的眉头轻轻一皱,再看最下面的价格:2600万?\n\n扯什么淡?\n\n再翻一番怎么样?\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