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行业寡头的诞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九十九章 行业寡头的诞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百姓一年用柴四十五担,而用煤只要三十担,而且蜂窝煤火力绵长,还能解决老百姓使用热水的问题。”\n\n“炼一百斤铁,只要五十斤焦煤,而一百斤煤,可以烧制六十斤焦煤。”\n\n“如果使用木炭,炼制一百斤铁需要三千五百斤木柴。”\n\n“老百姓买不起,铁厂卖不出去。煤不受限制,要多少有多少。所以焦炭是一定会取代木炭的。”\n\n壁炉在西方很早就有出现,但从来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直到工业革命初期。\n\n煤炭便利性的出现,百姓们都用的起煤。\n\n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新房子拔地而起,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新房屋基本都配有新式的火炉和烟囱,使煤炭可以取代木头作为主要的燃料。\n\n人们把诺森伯兰郡和达拉谟出产的大量煤用船运送到东海岸,以满足伦敦家庭和工厂的需要。\n\n要比人口增长,英国拼得过大明?\n\n论富裕阶级,英国更是比不了大明。\n\n只北平城的煤矿业,随着民间用煤和工业用煤,年产值就会突破一百万两银子。\n\n山东呢。\n\n山东是北平人口的六倍,又是空白的市场。\n\n这还只是较为原始的阶段,当经济带动起来后,随之就是市场的繁荣,会几何倍的扩增。\n\n朱棣呼吸情不自禁的加重了。\n\n他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堆满了燕王府。\n\n“老大,你是怎么计划的?”朱棣有些兴奋,热血有些上头。\n\n什么煤场主,什么关系网。\n\n只要自己认真起来,都算个屁!\n\n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n\n“儿子控制了煤炭业后,会把煤炭业的总值打下来,不能挣这么多钱。”\n\n“咳……咳。”\n\n朱棣触不及防,差点没被自己的一口气憋死。\n\n什么意思?\n\n“老大,你看不起黄白之物?”朱棣只能这么想。\n\n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n\n有钱不挣,跟钱有仇?\n\n“父王,挣钱不是咱们父子的目的,钱财只是咱们治理的手段,怎么能搞颠倒顺序呢。”\n\n朱高炽反驳道。\n\n这句话是对的,朱棣不是庸人,没有被钱财迷失了双眼,沉下心来,仔细听儿子的解释。\n\n他现在已经不反对长子要对煤炭业下手了。\n\n以前的煤场规模下,产量少。\n\n能弥补民间对燃料的缺口,所以官府是放任和支持的,朱棣也懂这个经济道理。\n\n不过今时不同往日。\n\n按照老大的说法,煤矿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按照以往的眼光来看待。\n\n就老大所言的产量,需要多少矿工才能满足?\n\n治下既然会冒出这么大股的力量,而且还是矿工,坐视不理才是昏招。\n\n朱高炽沉吟。\n\n自己之所以反其道而行。\n\n因为随着几样核心技术的问世和推广,各行各业的变革,按步就班的发展,需要一百五十年到两百年,才能达到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的水平。\n\n虽然自己有锻炼身体,可万一还是跟历史一样,原主不是个长寿的人。\n\n保守起见,计划用三十年来达到这个水平,那就只能想出盘外招。\n\n盘外招是什么?\n\n后世国家的经验。\n\n对各种能源,把价格压到极致。\n\n没有社会上低廉的能源,哪里有市场的繁荣。\n\n以今观古,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打造出极度廉价的燃料,不符合事物自然规律的低价煤炭出来。\n\n这同样是工业革命中的经验总结。\n\n带来的后果,就是各行各业不用适应,一下子都采用煤炭做燃料,促进了大进步。\n\n等于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n\n满足北平城现状,煤炭业总产值不是一百万两银子么。\n\n自己就把一百万两当成水平线。\n\n这就涉及到了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既要保证煤老板,矿工的利益,又要让煤炭价格低廉,促进各行各业。\n\n不过呢。\n\n恐怕大明的煤老板们不会愿意。\n\n明明能躺赚,凭什么要辛苦的赚钱。\n\n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他们势力还弱小的时候,先控制在手里,否则等他们成长了起来,恐怕就做不到了。\n\n“蒸汽机的成本,所有部件的用铁量在五百斤上下,以蒸汽机厂的模式,最开始的时候,成本在一百两。”\n\n“上个月,产能的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最新的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七十两,每台蒸汽机的利润,高达两百三十两。”\n\n“焦炭炼制厂的人工,产能,不下于蒸汽机厂,可每个月的利益,连蒸汽机厂的一成都不到。”\n\n“原料始终是原料,在原料上下手,不如在工业品上下手。”\n\n听到长子的解释,朱棣并没有认可。\n\n朱棣反驳道:“你可以搞工业品,也不用把煤炭的价格压下来,平白恶了煤场主们,岂不是无中生有。”\n\n朱高炽摇了摇头。\n\n“儿子的意思是,要是挣钱,儿子可以搞工业品,像蒸汽机这种,还可以搞出香皂,香皂是一种比皂角更好的东西。”\n\n“但是有些行业,是不能挣钱的,例如儿子正在筹办的铁厂。”\n\n朱棣忍不住笑了。\n\n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n\n见父王的态度,朱高炽也笑了。\n\n这就是对生产方式变革的不理解。\n\n工业革命是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改变方式有了更高的认知。\n\n就如部分商品,能源或粮食等的价格问题。\n\n“一斤生铁,民间价格每斤一钱六分,只北平民铁用量,就是八十万两银子。”\n\n“儿子要把产量提高两倍,而总产值不变,把生铁价格压到每斤一钱以下,那么就需要把燃料价格压下来。”\n\n“让百姓们都用的起铁,生活中也多用铁。”\n\n“铁质农具比木质农具效率更高,乃至父王关心的修建沟渠,人人都有利器,岂不是节省了民力,减轻了百姓们徭役之苦。”\n\n“哪怕只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的一成,那也是不可计量的物资。”\n\n“而且铁的价格便宜了,产量提高了,官府也可以从民间征收更多的铁器,让军队披甲率提高,或者多打造几支全身甲军队。”\n\n“甚至在战船上铺一层铁板也不是不行么,以后在水上见谁撞谁。”\n\n“这话说的。”\n\n老大最后一句,朱棣认为是玩笑话。\n\n不过他已经内心认可了。\n\n不光是因为老大刚才的解释,也有老大这些时日来做的事,目前还没有犯错过。\n\n带来的益处,也都是看得见的。\n\n“你准备怎么控制煤炭业?”\n\n“成立一家北平矿业协会,北平所有的矿场主都要加入,并且遵守矿业协会的章程。”\n\n“人家凭什么听你的?”\n\n“一力降十会是一种法子,可如你所言,世上没有万全之法,你大伯就是以力压人,终被自误。”\n\n朱棣以为朱高炽会用燕王府的名头,来压迫煤场主们。\n\n这虽然是个法子,但是后果太大了。\n\n“怎么会呢,儿子向来讲规矩,不会掀桌子,自然以生意手段应对。”朱高炽笑道,“谁不遵守规定,咱绝对不压迫谁。”\n\n“只用生意手段,你是人家的对手?你的身份,别人不敢当着你的面违背你,但是背地里什么事不敢做?”\n\n朱棣好奇起来,不知道老大又想出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法子。\n\n朱高炽自信道:“蒸汽机是王府的,卖给谁不卖给谁,难道还需要别人同意?没这个道理。”\n\n“蒸汽机就不要想了,买的也要退回来。”\n\n“蜂窝煤也是儿子发明的,虽然准许了各家仿制,前提是蜂窝煤的归属权还属于咱,蜂窝煤作坊不允许采购这家矿场的煤矿。”\n\n“都是儿子的东西,买谁家卖给谁家,难道还能强迫咱,有这么欺负人的么?”\n\n“还有焦炭也是,以后整个冶铁业使用的焦炭,都是焦炭炼制厂所产,不听咱的话,煤场主的煤卖给谁?”\n\n朱高炽说完,眼前的朱棣彻底懵了,两眼怔怔的发呆。\n\n良久。\n\n朱棣惊道:“难道你弄出蒸汽机之前,还有蜂窝煤,焦炭炼制厂已经想的这么长远了?”\n\n“这是技术带来的优势,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可不是阴谋诡计。”\n\n就跟焦炭炼制厂一样,这项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等于控制住了燃料。\n\n作坊的成本,怎么拼的过工厂?\n\n就拿高炉一炉的产量来说,得多少作坊多少平窑才能达到。\n\n以低廉的焦炭价格,不但能打败木炭,还能碾压周边焦炭作坊。\n\n垄断了焦炭,不但是朱高炽控制下游煤炭行业的手段,还未他办立铁厂打下了稳固的根基。\n\n有些行业要让民间发展,有些行业需要控制在朝廷手中,都是有说法和讲究的。\n\n各家都得遵守他的规矩。\n\n不讲权势压人,纯以行业寡头的身份逼人低头,谁敢不服?他握着各家的饭碗。\n\n朱棣有些转不过弯来。\n\n这些事情,老大一件件单独说,听的还比较简单,可为什么合拢起来,他就有些不明白了呢。\n\n还有老大是怎么想出来的?\n\n要说老大聪慧吧,可有些方面平平无奇。\n\n难道这就是古人说的人无完人。\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