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杀心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杀心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世子府光正屋就有二十余间,其余廊坊阁楼不计。\n\n世子府管事太监,遵照朱高炽的命令,在书房挂上了巨大的舆图,不但有全国的,还有各色省府,卫所舆图。\n\n挂在半空中的一幅幅舆图下,是分类好的各色典籍往来公文等。\n\n整个书房,没有多余的摆设。\n\n朱棣曾经来看过,打量了屋内的布局,随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也是最大的态度。\n\n不久后。\n\n下令每次王宫藩臣议事时,朱高炽到承运殿观政。\n\n朱高炽曾经高兴了几日,不过很快发现,真没多大的事情,反而比较枯燥。\n\n都是遵前例的一些日常事务。\n\n根据府里老人的说法,随着北平三司的地位提升,藩王府的权利消减,才导致如此。\n\n北平前朝为直隶中书省。\n\n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n\n此时的燕王府,权力巨大。\n\n不过已经是过眼云烟。\n\n朱高炽在书房中,因为坚持锻炼,合理的食谱,身材从中胖降为微胖。\n\n少年的身影,就显得有些单薄,与宽大的书房有些格格不入。\n\n少年郎埋首案几。\n\n案几上满是公文,墙壁上尽是舆图,书架上堆放的都是整编好后的公册。\n\n这么严肃的气氛,给人一种人小鬼大的错觉。\n\n但是没有人敢怠慢。\n\n王府里资历再老的老人,面对大公子,都会摆出恭敬态的态度,没有人倚老卖老。\n\n根据历史上,明年洪武二十六年的编计人口,全北平境内,八府,三十七州,一百三十六县,总人口在两百六十一万九千五百人。\n\n这么巨大的人口增幅,除了长期的社会安宁外,还有朱元璋常年大量从人口密集的地区,迁回百姓的原因。\n\n特别是迁移了不少大户。\n\n即打破了地主阶级在南方的控制力,也加快恢复了北方的人口。\n\n例如燕山三护卫,从指挥使到军户,祖籍大部分都是其余省份的籍贯。\n\n朱高炽考虑的是人口,市场,经济,矿产资源分布等综合因素,思考当下发力的着力点。\n\n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还有少部分散落在华东地区北部。\n\n朱高炽用笔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圈。\n\n这个圈。\n\n包含了华北地区中部,南部,北平西郊,中南地区北部的一小块,华东地区北部的一小块。\n\n可以说这个圈内,垄断了全国七成的煤炭资源。\n\n至于其余的地区,特别是南方,铁矿资源有,但没有什么丰富的煤炭资源,这是北方的优势。\n\n那么。\n\n也可以说,能成为改变靖难之役的力量。\n\n如果自己能把这个圈内的煤矿资源整合起来,以商业的手段,控制到燕王府手中。\n\n只这股力量就能毁天灭地。\n\n但是怎么才能整合呢?\n\n山西是晋王的地盘,山东的官府力量占据绝对地位。\n\n北平倒是好说。\n\n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是以点带面,还是全面开花的好。\n\n朱高炽忍不住学起朱棣摸起下巴来,不同的是,朱高炽用的大拇指和食指轻捏。\n\n以点带面,先把密云,昌平,西山,房山,宛平,大兴,通州打牢根基。\n\n然后逐步向外扩张,例如涿州,蓟州等这种战略要地。\n\n也就是说,继续围绕北平。\n\n这样有个缺点。\n\n利润会减少。\n\n做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两者的利益有天壤之别。\n\n北平其实还是新市场,但是比较下来,可以当做是存量市场了,不可能达到蒸汽机面向市场第一阶段时,那种规模的大订单量。\n\n“还是说建立分厂区呢。”\n\n朱高炽放下手里的册子,离开案几,走到舆图前,望着舆图上的州府沉思。\n\n“在山东和山西矿区,建立分厂区,可以借助当地的矿区地利,最大利益化的占领市场。”\n\n“可这两个地区燕王府没有控制力,容易失去控制。”\n\n在激进和保守两种做法之间,朱高炽感到为难。\n\n前者能成倍的扩张,但是有危险,后者扩张速度相对于平和,但是胜在稳定。\n\n此时,门外传来声音。\n\n“王爷使来人,请小王爷去承运门平台。”\n\n朱高炽听到后,把手里的事情暂时放下,快步的赶去了承运门。\n\n只有在承运门平台的阁楼上,才是朱棣和亲信们真正商议重要大事的地方。\n\n不久。\n\n经过通传后,朱高炽见到了葛诚,姚广孝,还有其余的几名藩臣。\n\n人们都认为,随着凉国公的出征,圣人的刀决计不会落到凉国公一系。\n\n事情也是如此。\n\n最先出事的是宋国公冯胜。\n\n蓝玉放心的上任,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很快就带领大军,获得了大捷,挫败了月鲁帖木儿联军的气势。\n\n直接扭转了战略态势,朝廷大军获得了反攻的先机。\n\n“宋国公的事,只是个幌子。”\n\n姚广孝从应天府回来,当着众人的面,肯定的说道。\n\n“为何?”\n\n“宋国公之子行事违法,身沾命案,圣人以此下手,谁都认为宋国公在劫难逃。”\n\n“可根据打探的消息,朝廷并没有要处死宋国公之子的迹象,只是被关押了起来。”\n\n“只凭此事,无法推测宋国公没事,毕竟宋国公威望重,是圣人身边的老人,不会轻易的就下手。”\n\n姚广孝摇了摇头。\n\n很多事情在没有定论的时候,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n\n应天府诸事的走向,在迷雾之中,谁也猜不透圣人的心思,因为能猜透的都死了。\n\n但是姚广孝隐隐感觉,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以圣人往常的手段,更不会被人们轻易看透。\n\n“丢出宋国公之事,不过是个幌子而已,迷惑人心。”姚广孝肯定的说道。\n\n“迷惑谁?”葛诚好奇的问道。\n\n姚广孝指了指葛诚,又指了指自己,然后指了一圈所有人,又神神秘秘的指了西南方向。\n\n众人安静下来,低头沉思。\n\n这个说法有些道理。\n\n但是真会如此吗?\n\n圣人把刀子落向宋国公也是符合圣人以往的做法的。\n\n宋国公。\n\n军中的威信,并不弱于凉国公,而且论资历,宋国公更是超过凉国公。\n\n哪怕是燕王,都不如宋国公。\n\n圣人亲自下手。\n\n以当今的时局,有资格的人,也就那几个人而已。\n\n不是蓝玉就是宋国公。\n\n哪怕是颍国公傅友德,都有些不够看。\n\n“凉国公是太子一系的人,按照大师所言,如果圣人动凉国公,是不是决定了会从藩王中挑选太子?”\n\n有人忍不住说道。\n\n这句话说完,人们都看向了朱棣。\n\n朱棣面色不变,看不出他的心思。\n\n就算从藩王中挑选,也不可能是燕王,没有这个先例。\n\n如果圣人选燕王为太子,又置秦王、晋王于何地?\n\n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人们都无法接受。\n\n等于否决了自古以来的嫡长制。\n\n“凉国公必死。”\n\n众人诧异的看向姚广孝。\n\n“凉国公大捷之后,三个月没有了动静,以凉国公和大军的实力,不至于此。”\n\n为了保证战事的顺利。\n\n应天府源源不断把各项物资运输到西南,调了大量的官员入川,在后方练兵,随时提供给前线。\n\n还派了无以计数的民夫,在西南铺桥搭路,提供大军行军。\n\n如此巨大的规模,竟然三个月没有半点动静。\n\n蓝玉的确有旁的心思。\n\n“他在观望,在逼迫圣人。”\n\n犹如迷雾之中,拨开了一丝光亮,人们恍然大悟。\n\n“凉国公实在是胆大包天啊。”\n\n葛诚惊叹道。\n\n“凉国公年富力强,战功赫赫,军中遍布亲信,义子数千,当他下达军令后,带领的军队,就敢攻打大明的城池。”\n\n“他现在除了没有造反,什么事没有做过?什么事他又不敢做?”\n\n“他眼里连燕王都不放在眼里,数次构陷燕王,秦王晋王都被他得罪过。”\n\n“以前太子还活着的时候,太子系的文武官员尊太子,可现在,太子一系隐然抱团,和凉国公形成了同一股诉求。”\n\n“这股诉求在逼迫圣人,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方双已然结合到了一起。”\n\n这股朱元璋为朱标打造的嫡系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连朱元璋也要慎重对待的地步。\n\n姚广孝还有一句话没有说。\n\n那就是圣人老了。\n\n连太子都能病逝,谁知道圣人哪天就驾崩。\n\n朱高炽大开眼界。\n\n历史的走向,的确是如此,但是其中复杂的形势,他可不清楚。\n\n而姚广孝言语之间,也让他看懂了其中的细节。\n\n宋国公的确没事,在蓝玉死之前。\n\n也就是说。\n\n这把刀先砍向了蓝玉。\n\n那是否说明,朱元璋其实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了蓝玉,否则也不会把精兵都交付与蓝玉之手,让其带领大军平叛。\n\n毕竟蓝玉是太子一系的武勋之首。\n\n但是形势的变化,以及蓝玉的作风,竟然持军自重,威逼朱元璋,让这股本来为太子继承人保驾护航的力量,变成了祸害。\n\n杀了蓝玉,还能纠正这股力量,否则继续偏航下去,最后就成为了蓝玉的力量。\n\n朱棣眯起眼睛。\n\n自己联合二哥三哥,能不能打败蓝玉。\n\n他起了杀心和顾虑。\n\n蓝玉的威名和实力,就算三王放下芥蒂合起来,也有些处于下风。\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