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控制北平行都司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控制北平行都司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朱高炽只是对这些人的结局尝试了一下,但是没有抱太高的指望。\n\n辽东自古是汉地。\n\n可随着几百年的分离和战乱,这一支的汉人早就无影无踪,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n\n丰富的燕地文明也失去了一代代的文字记载和出版书籍,需要通过中原的文字记载来寻找那几百年的历史。\n\n自大明开国,不但在恢复北地的人口,也在恢复辽东人口。\n\n不过辽东人口真的不多。\n\n只迁移了几万军户。\n\n如果能把一万五千人流放到辽东,无疑能加快辽东的人口和经济恢复。\n\n“你皇爷爷同意了。”朱棣招来朱高炽,告诉了应天府的回复。\n\n朱高炽愣住了。\n\n一旁还有葛诚,金忠等人。\n\n他们同样是满脸的感叹。\n\n见到老大的错愕,朱棣脸上也充满了兴奋。\n\n父皇还是在意我的。\n\n朱棣如此想到。\n\n他都没有料到父皇会同意,只不过拦不住儿子的强烈要求,姑且一试而已。\n\n已经做好被训斥的打算,没想到等来的是同意。\n\n说明了什么?\n\n说明了自己在父王心中的分量!\n\n朱棣收敛笑容,气度沉稳,大有父皇儿子中第一的气势。\n\n二哥三哥。\n\n都不如自己。\n\n朱高炽满眼的佩服。\n\n“儿子都没想到皇爷爷会同意父王的奏疏,父王果然深得皇爷爷爱护。”\n\n“那是。”\n\n当着众人的面,朱棣毫不客气的承认道,可很快就发现了不对。\n\n“你既然知道你皇爷爷的心意,为何还要一意孤行,让为父担了大干系。”\n\n朱棣有些不满,朱高炽倒没什么感觉。\n\n不是他不怕朱棣,不过这一年来,感受到了朱棣的培养,自己原主的身份太好使了。\n\n这既是自己的凭仗。\n\n“辽东需要人口,而蓝玉之事,本是几个野心之辈狂妄之举,大部分人是无辜的。”\n\n“以如今蓝玉大案的规模,恐怕最后牵连的人有一两万,如果和以前旧例那般,大概都要被处死。”\n\n“如此杀人,有伤天和,儿子是不赞成的。”\n\n“而且救下这一两万人,即兼顾了辽东,又维护了国家的人心,也让这一两万领了王府的恩情,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也。”\n\n朱棣不置可否。\n\n儿子有时候的想法,太过单纯了。\n\n“可明知你皇爷爷的心意,还如此违逆他,要是被拒绝了,岂不是影响了自己。”\n\n众人看向大公子。\n\n对于大公子当初的提议,众人是不认同的。\n\n王府因为此事获得了大利,岂能节外生枝,埋头扩张不好么。\n\n可大公子态度极为强硬,在王爷面前据理力争,一副要争到底的模样。\n\n众人劝不住,想不到连王爷都选择了让步。\n\n朱高炽也收敛了笑容,轻轻地说道:“有所为,有所不为。”\n\n这句话,敲进了人心。\n\n无论是朱棣,还是葛诚,余逢辰,金忠等长史府老人,都刮目相看,重新认识了大公子。\n\n朱高炽浑然不觉,理直气壮的说道:“皇爷爷心意如何,可为了国事,岂能就不顾了呢。”\n\n“说得好。”朱棣赞道。\n\n葛诚等人也连连点头,大公子的确是有担当之人。\n\n不只有贤德之名。\n\n“有为所有为不为!”\n\n燕王府的事,很快又记入了密疏,发往了应天府。\n\n不只是北平。\n\n陕西,山西各地都是如此。\n\n明初的锦衣卫,不是用来行大狱的,而是用来监督全国的文武官员和藩王勋贵。\n\n不久。\n\n应天府又下诏。\n\n“各地蓝玉从案之人,尽皆发配辽东戍边,暂由燕王代为监督。”\n\n北平的卫所,三成集中在北平城周边,三成集中在北平城北部地区,三成分到开平和大宁,也就是北平行都司手中,剩下的一成才在其余州府。\n\n前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n\n捕鱼海之战大胜后,收复失地两千里,朱元璋分封宁王、辽王、沈王、韩王。\n\n封地都在北平行都司,辽东都司。\n\n范围为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部。\n\n只论控制的范围,远超过燕王府。\n\n不过虽设有藩王府,但因这些藩王年岁还小,所以未就藩,且诸卫多数由北平调拨而去。\n\n例如开平重要的开平卫,开平前屯卫,开平右屯卫,北平行都司重要的营州前屯卫,营州右屯卫,营州中屯卫,不少是直接出自燕山三卫。\n\n所以辽东和漠南之地虽设有藩王王府,但仍然处于权利的空白,因为当地都是迁移过去的军户,所以没有官府,直接由北平行都司管理。\n\n这个设计不但分了朱棣的实力,也限制了朱棣的开拓之路,堵死了他的发展。\n\n可今日又开了一道口子,让朱棣的手能伸入到辽东。\n\n随着这道旨意,辽东都司还未行动,北平行都司惶恐的官员们,以此为由前往北平来拜见燕王。\n\n蓝玉率领大军在捕鱼海的大捷,不少的军力来自于北平行都司,如今蓝玉大案牵连甚广,这些人谁能不惧。\n\n燕王敢在蓝玉大案中为那些受牵连的人求情,而且竟然得到了圣人的同意,也给了这些人希望。\n\n犹如落水者要抓住一切能抓住的东西。\n\n这些人有北平行都司的佥事,同知,还有下面各卫的指挥使等。\n\n朱棣让人叫来朱高炽,接待了诸人。\n\n“燕王,许久不见呀,身体可好。”\n\n朱高炽没想到的是,北平行都司的佥事,在朱棣面前,以下属自居,如此不要脸?\n\n朱棣拉着北平行都司佥事,热情洋溢,非常的高兴。\n\n“房宽,自你从北平都司调去行都司,已经有三年未见你了,是不是都忘记孤了。”\n\n房宽露出苦笑。\n\n“形势不由人啊。”\n\n“好,孤就喜欢你直爽的性格,什么话都不瞒人,孤理解你的苦衷,不勉强你,你今日怎么又主动来了。”\n\n朱棣笑道。\n\n房宽跟着笑道。\n\n“形势不由人啊。”\n\n“哈哈哈。”\n\n朱棣拍了拍房宽,房宽也眼含感慨。\n\n绕来绕去,自己还是回来了,燕王大度没有计较自己,可自己哪里还有脸呢。\n\n朱棣紧紧的拉住房宽的手。\n\n“辽东之事,出乎孤的意料,父皇的旨意,孤也没有想到,如果不是犬子一意孤行,恐怕也没有辽东的旨意,孤和你恐怕渐行渐远啊。”\n\n房宽看向大公子,笑道。\n\n“大公子可还记得我?”\n\n朱高炽只记得大致的印象,具体却想不起来。\n\n朱棣的态度,已经表明了此人的重要性。\n\n难道是自己的蝴蝶翅膀搅动了历史?\n\n的确。\n\n历史上可没有这道旨意。\n\n“当年在王府见到大公子时,大公子才十二岁,手里捧着书认真读书,如今已经成为了名声远扬的贤德之才,可喜可贺。”\n\n“好,以前的事就过去了,你我二人,以后再携手并进,方不负此段佳话。”\n\n朱棣拉过房宽。\n\n“属下必不负燕王。”\n\n房宽认真道。\n\n“好好好!”朱棣大喜,声音都激动的变了形。\n\n此人是北平行都司的佥事,只要此人重归自己,那北平诸卫的形势也就变了。\n\n房宽作为北平行都司的佥事,可以起到王府在辽东诸卫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n\n而燕王府和辽东诸卫,本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缺的就是一个锚点,房宽最合适。\n\n“王爷,末将向您磕头了。”\n\n房宽话音刚落。\n\n人群中走出来一名将领,大步上前磕头行礼。\n\n“徐理,快快请起。”\n\n朱棣笑得合不拢嘴,“听说你掌领的营州中护卫,获得了不少的军功啊。”\n\n提起军功,徐理不但笑不起来,还满脸的忧虑。\n\n这些军功,是跟着蓝玉出征,在蓝玉的帐下取得的。\n\n早就闭口不谈这些丰功伟绩,生怕自己被打为蓝玉一党,正当惶恐之际,有了这道口子,他可顾不上未就藩的宁王,先抱紧燕王的大腿保住自己再说。\n\n看着大厅内一片祥和之态,朱棣笑得合不拢嘴的模样,朱高炽深藏功与名。\n\n这些人中,有受到蓝玉牵连的人,也有未受到蓝玉牵连的人,甚至还有靖难之役中投靠朱棣的靖难功臣。\n\n无论如何,自己的行动,让朱棣的军权获得了巨大的变化。\n\n以前是朱棣求着北平行都司,如今是北平行都司主动效忠朱棣,掌握了主动权。\n\n以此为契机,朱高炽想着如何借助这股好势头,把北平行都司彻底掌控在手中。\n\n管他什么宁王之类的,在朱棣面前都是个弟弟。\n\n论伦理和地位威望,都无法跟朱棣相提并论。\n\n像那宁王,还养在应天府,年龄才十五岁,和自己同岁而已,现在未就藩不提,就算就藩了,几年内有个屁的威望。\n\n朱棣的年龄,可以当宁王的长辈了。\n\n历史也是如此。\n\n就藩后的宁王,哪怕二十岁后,也主要听朱棣的安排,没有违背过。\n\n燕王善战,宁王善谋\n\n换句话说。\n\n宁王出主意,燕王拍板。\n\n北平都司加上北平行都司,那才是完整的,只论地盘的大小,等于半个大辽,且是大辽的核心区域。\n\n把这股力量充分的发展起来,才能为靖难之役打下基础,按照自己心中的计划,消弭靖难之役的巨大损失。\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