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字千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字千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没有收到丘福的书信,反而等来了北平的人,带来王爷的口信,命大公子速归。\n\n在涿州的铁道站。\n\n停留了两节车厢的铁道马车,是朱高炽的专列,也是目前唯一的客人。\n\n一队士兵整齐的站在地基上,不过手里没有兵器,是铁道工程队的军工。\n\n朱能,火真等人来送别。\n\n朱高炽没有着急,耐心的吩咐徐宁。\n\n“关于马匹的事,你可以去大宁和开平,找当地的卫所,或者通过卫所联系归顺的蒙古部落,达成长久的意向,每年定期以商品换马匹。”\n\n徐宁拿本子记下。\n\n他交出了工程队,只负责铁道工程队,不光是修建,还有铁道站点的维护。\n\n以前只有两百里的铁道,对马匹需求不高。\n\n如今北平全境的铁道,已经通车几千里,随着其余路段运输量增加,对马匹的需求也直线上升。\n\n见众人没有了疑问,朱高炽挥了挥手,与众人在涿州分别。\n\n直到他上了铁道马车,也没有见到涿州三卫的指挥使,连代表他们的人都没有派来。\n\n“当当当。”\n\n车夫敲响了铃铛,然后双手下压,用全身的力气松开了铁刹,车厢晃动了一下。\n\n铁刹采用的杠杆原理,结合曲柄部件,固定在车头,延伸至车厢中下方的车架,通过铁片与铁轮的摩擦来制动。\n\n部件倒是简单,但是需要的力气大,而控制四马,对车夫的技术要求很高,同样也需要臂力。\n\n每一名铁道马车车夫,都是大力士,普通百姓胜任不了,需要长期的训练。\n\n“唰。”\n\n当铁道马车启动,站台上的军工们双手抱拳拱手,全体免跪行半军礼。\n\n长随张全,秘书马王宣,侍卫统领李彪,北平的来人,和朱高炽共乘第一列,其余的侍卫在第二列。\n\n“咔嚓咔嚓。”\n\n马儿跑得越来越快,当铁道马车离开了站台,朱能和火真放下了双手。\n\n“解散。”\n\n火真回头向军工们说道,然后拉着朱能,一脸的热情:“好久不见,今晚请你喝酒。”\n\n朱能露出苦笑。\n\n火真是出了名的酒量大,跟他喝酒绝对讨不了好,不过也不好推诿,主动说道:“喝酒没问题,不过得我请你。”\n\n“好。”火真痛快的答应。\n\n……\n\n车厢中。\n\n朱高炽吃了点心,填饱了肚子,知道回去北平还要和朱棣据理力争一番。\n\n朱棣的目标只是稳固王府的权势,而自己的目标是以造反为前提下,要打下的根基。\n\n这就是两者的区别与矛盾。\n\n北平布政司佥事的登门,和朱棣开诚公布的交谈了一番,提出王府的权势已经达到了目的,朱棣被说服了。\n\n朱高炽心烦的敲着桌面,该如何让朱棣改变主意呢。\n\n姚广孝和金忠没有音讯,说明二人已经没有了办法,也没有底气强硬劝朱棣。\n\n身份不同,自己是朱棣的嫡长子,就算朱棣再不满,也对自己无可奈何,总不能放弃自己吧。\n\n自己年余来的努力,打造出的成果,和自己的身份一样,都是自己的底气,不是外人可比的。\n\n“辽东。”\n\n朱高炽敲定了主意,接下来还是要看丘福,希望此人能如历史上的成就一样,不要让自己失望。\n\n涿州到北平一百五十里,小半日就抵达了北平。\n\n不过朱高炽顺道去了大兴。\n\n没有尽快返回王府,也是传递出一种态度,可以试探下朱棣的忍耐范围。\n\n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朱高炽睡了半个时辰。\n\n马王宣则去通知周世丰,高珍等人。\n\n“马文书,得劝劝小王爷。”周世丰一脸的关心,担忧道:“从密云到北平,从北平到涿州,来回奔波不停,小王爷年少,要注意劳逸结合。”\n\n高珍抱着一捆文书来到文书房,马王宣亲自接过来,才回头对周世丰露出笑容。\n\n“小王爷的性格,谁能劝得住,我们下面的人,多做些事情,对小王爷才是最好的帮助。”\n\n“叮铃铃。”\n\n里间传出了铃铛声,马王宣连忙上前敲门。\n\n“进。”\n\n听到声音,马王宣轻推开门,走进去后说道:“周掌柜和高掌柜来了。”\n\n“请他们进来。”\n\n朱高炽刚睡了一个午觉,头还有些懵,不过王府应该很快会派人来催。\n\n可一不可二,只能尽快把工厂的事情处理完。\n\n马王宣走到门口招了招手,周世丰和高珍见状走了进来,高珍重新抱起那堆文书。\n\n“小王爷。”\n\n“这些是外柜的计划书?”\n\n朱高炽看到高珍手里的那堆文书,露出了笑容,外柜的人果然干劲足。\n\n“短短的五日,外柜的管事们递交了十六份建厂申请。”高珍笑道。\n\n“放这里。”\n\n朱高炽指了指自己的桌面。\n\n高珍没有犹豫,把那堆公文摆放到办公桌上,马王宣上前帮忙去整理。\n\n周世丰坐在一侧的椅子上,犹豫了下,没有故意上前帮忙。\n\n“就这样吧。”朱高炽打断了两人的动作,随意挑出一份翻看。\n\n每份计划书短则十余页,长则数十页,可见外柜管事们的用心程度,朱高炽看的仔细。\n\n“其中高达十一份集中在农具行业。”高珍没有返回座位,而是留在原地介绍道。\n\n马王宣出去倒了两杯茶进来,周世丰接过茶杯,顺势站了起来,自然的走到高珍身侧。\n\n“这份写得好。”朱高炽挑出一份,铺开在桌面,说道:“农具铸造厂,专门生产工具铁器的部分,例如犁具的犁头。”\n\n周世丰和高珍凑过去,仔细的翻阅。\n\n不久。\n\n周世丰夸赞道:“此人的确下了心思。”\n\n高珍没有多言。\n\n作为外柜的掌柜,此人的笔迹他认了出来。\n\n“工厂最大的优势,是集中化生产。”\n\n周世丰忍不住又拿起那份申请计划书,快速的扫了眼,看出了里面的门道。\n\n满脸的感慨,外柜的确容易出人才。\n\n最后佩服的说道:“密云铁矿,密云铁厂,加上铁道运输,北平可以获得价格最低的铁料。”\n\n“而农具中除了铁器的部件,还有木料部件。”\n\n“木料没有优势,所以此人计划中的农具铸造厂,只生产铁器部分,属于半成品。”\n\n“其余的计划书,要做的是成品,比较下来,他的计划最符合市场需求,性价比也最高,无论是厂家所获的利润,还是百姓购买的费用,达到了小王爷提出的共赢理论。”\n\n朱高炽又看了眼这份申请计划书。\n\n谁都知道农具的市场大,所以竞争者最多。\n\n也正因为农具行业的前景,必须挑出最好的计划,不但促进这个行业,也发展了工厂,提高了生产力。\n\n“让当地百姓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手柄这些木质部件,有技术门槛的,也可以找当地的木匠。”\n\n“从当下的形势来看,对于百姓的确是最小的成本,工厂放弃这部分是划算的。”\n\n“采取这份计划书,你们觉得如何。”\n\n“善。”\n\n周世丰和高珍都没有意见。\n\n放下手里的计划书,朱高炽又拿起新的章程,是一份关于要在北平建造铁轨厂的计划书。\n\n“这个人倒是有趣。”朱高炽忍不住笑道,“他这是要从密云铁厂抢食啊。”\n\n十六份计划章程,周世丰和高珍都是见过的。\n\n“此人说的有些道理。”高珍打起精神镇定的说道。\n\n小王爷喜欢听好话,但前提是勇于任事,上有所施,下有所效,高珍愿意冒险为此人辩解。\n\n“密云人力不足,不光是铁厂招募不到人手,密云铁矿同样缺人,此人认为把密云铁厂部分车间转移到北平,比从北平招人去密云更加有利。”\n\n“无论是集中规模带来的优势,还是人力成本等各方面,迁移部分车间到北平,性价比要更高。”\n\n听闻高珍的解释,朱高炽没有说话。\n\n说来说去还是北平的人太少。\n\n北平人口有两百六十万,听起来很多,但是当工业开动后,很多地区就遇到了限制。\n\n密云两个卫,总共人口才五万余人,再除去老弱妇幼,壮劳力就更少了。\n\n还有服役的一万正丁,以及需要的余丁,剩余的劳动力还需要负责屯田。\n\n“如果接受此人的思路,那么密云铁厂就不止迁移一个铁轨车间这么简单了。”\n\n朱高炽沉思了一阵,指出了其中的关键。\n\n高珍看了眼周世丰。\n\n周世丰终于说道:“计划的确需要调整,密云铁矿人手不足,密云铁厂同样如此。”\n\n“密云铁厂的冶铁车间,理应全部搬回北平,只负责生产铁料,而且铁道已经通车,运输不是问题。”\n\n工厂离不开人力,而密云提供不了充足的人力。\n\n“你们跟万三通个气,关于密云铁厂车间迁移回别平事宜,做个详细的章程出来。”\n\n“此人的思路不错,值得培养,先让他办个铁轨厂,看看他的实干能力如何。”\n\n朱高炽记下了这个人的名字。\n\n一份计划书就改变了密云分区的生产模式,也算是一字千金了。\n\n“咚咚咚。”\n\n突然传来了敲门声\n\n一名年轻文书站在门口,忐忑的说道:“王府来人了。”\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