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萌芽的开端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零七章 萌芽的开端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这也能上报纸?真是荒唐。”\n\n蒸汽机工厂,报纸室。\n\n屋子内有三排木架,上面挂着第一期技术报,屋内有桌子和椅子,还有水壶,水杯。\n\n有几个人安静的看着报纸,报纸很厚,有几十页,突然有人叫了起来。\n\n“怎么回事?”人们好奇的看了过去。\n\n那人把手里的报纸摊开,指了其中的一张,好笑道:“你们来看看那,这也能登报吗?算什么技术。”\n\n人们围了过去,视线落到报纸上,上面刊登的一则技术,是关于图纸类的。\n\n“我会把地面上的所有东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面上的的东西,例如大树,植物,房子,桥梁等,通通可以称作地物。一类是土地本身,例如大山起伏,平原,沼泽等,通通可以称作地貌。”\n\n“地物和地貌合起来,才算是完整的地形,图纸不光是记录部分,而是全部要记录下来,才算是完整的舆图。”\n\n“这种新的图纸方法,更有利于测量,我觉得可以叫做地形图。”\n\n“都知道任何一种的事物,都会有它的一定形状,房屋也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形状构成,多是曲齿形,如果要把这座房子画出来,必须把房子的转折点,甲、乙、丙、丁、戊定出来,并把这些点连接,就成了房子的平面图。”\n\n……\n\n“这算技术吗?”\n\n“这不算技术?”\n\n“这算不算技术?”\n\n几人围绕那名来自工程部测量师傅的文章,开始了争论,声音越来越大。\n\n技术报不对外发行,设立报纸室,只有工匠才可以进去报纸室,在报纸室内读报。\n\n工匠要签保密协议,不得在有外人时,讨论技术报上的事宜。\n\n工厂。\n\n“师傅怎么不去办证?”学徒问道。\n\n“不识字。”\n\n老师傅干着手里的活,一边不耐烦的回答,脸色有些不高兴。\n\n“去不去是师傅的事,证还是要办的。”\n\n学徒鼓动道。\n\n办了证才可以去报纸室,现在没有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技术师傅。\n\n“之前不也有文书来找师傅么,师傅还讲了一些技术,听说也会刊报呢。”\n\n徒弟笑着说道。\n\n他倒是想要办证,可他资格不够。\n\n想要办证,必须符合等级,然后另外的一条门径,就是自己的师傅获得证件,有了推举的名额,他可以靠师傅的推举,进入报纸室。\n\n师傅不认识字,他认识一些。\n\n小时候在社学读了两年书,学会了不少的字。\n\n“师傅办了证,看不懂报纸,徒弟可以帮忙读啊。”身边有位工匠出主意说道。\n\n那位老师傅有些心动了,可又觉得不好意思。\n\n第一期的技术报,五花八门,有高深的,也有简陋的让人不服气的,很多人不过是把自己的工作说了一通。\n\n登报就有钱,重要的是会永远保存下来。\n\n受第一期技术报的诱惑,到了第二期技术报,收到更多的稿子了,由研发司审核。\n\n报纸室成为了工厂的热门话题。\n\n本来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可报纸室设了门槛,只有工匠才可以进去,那些不感兴趣的人,也有些急躁。\n\n工人们很好奇,报纸室是什么样子。\n\n无形之中,工匠的地位仿佛更高了些,原本工匠的地位就不低,工钱也是最高的。\n\n工人们都想成为工匠师傅。\n\n工匠师傅们,登了报纸的,脸上更有面子。\n\n第二期技术报。\n\n同样也有工程部的文章,有人在第一期的内容上,写出了另外的测图技术。\n\n“舆图有限,而事物繁多,为了表明清晰,可以用特定的符号来代替。”\n\n“我和朋友商议过,最好用数字来代替,因为数字无限,多少的事物都能概括。”\n\n“但是我和朋友,在使用哪种数字产生了争议,我要使用的是算筹,一种很简易明了的方式。”\n\n“而我的朋友,认为使用番外传入的数字记载方式。”\n\n“例如一二三四五,番外某国书写为1、2、3、4、5,而算筹书写为..IIIII。”\n\n“番外的六,书写为6,算筹书写为T。”\n\n“算筹是我国春秋时期先民就已经广泛使用,流传至今数千年,我认为应该保留老祖宗的东西。”\n\n“但是我朋友认为,谁的更好就应该用谁的,我国自天竺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指责我抗拒更好的事物,就是如此之人。”\n\n“我问他从哪里得知的思想,我朋友说是小王爷说的,先民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做的。”\n\n“用胡服骑射,胡桌胡椅,甚至胡瓜等,说服了我,但我仍然觉得算筹不比番外某国数字记载方式要差,可能是我心理的原因。”\n\n“不过我朋友说的有道理,为了支持他的言论,所以我采用了番外某国的记载方式。”\n\n“并且在此我提倡,我们工匠应该尊崇复古精神,排除外来糟粕思想,发扬先民工匠精神。”\n\n“从技术到农物,向来用最好的,而不是固步自封。”\n\n“以下言归正传,舆图表示地貌的形状,主要就是高低,如果高低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是不够的,应该在地形图面上表示出高低来。表示的方法,也是同样找它的坡度变换的地点。”\n\n“如在一个山的山顶、山腰和山脚变换的地方测出高度来,把山腰和山脚上同高度的点连起来,这些连成一圈一圈的线,就可表示出这座山的形状和高低。”\n\n……\n\n“你怎么把咱跟你说的告诉了外人呢。”朱高炽不满的说道。\n\n小九不以为然。\n\n“技术就是用来交流的,不交流怎么进步。”\n\n“我不光和工程部的朋友说过,还和好多人都说过,技术上的事,能惹出什么问题。”\n\n小九信誓旦旦,自信的说道。\n\n朱高炽无可奈何。\n\n宗教在古代从来不是好东西,弊大于利,无论是中外都是如此,文明的毒瘤。\n\n后世人们常笑阿三,其实中国古代也被阿三的佛教精神所影响。\n\n来世教在唐代达到巅峰,但是唐朝的景教也达到了巅峰,属于百花争鸣的时代。\n\n不过在宋末元初三教合流后,垄断了政治,知识与宗教的话语权,从此让中华文明染上了一层淤泥。\n\n朱高炽可不想引起敌意。\n\n他现在小胳膊小腿,可得罪不起。\n\n别看明朝来世教势力衰落的厉害,仿佛一团散沙,但是不代表影响力消亡了,还是一个庞然大物。\n\n如果引起别人的敌视,这团散沙也能合作。\n\n“有些话先不要对外说,惹来了麻烦,人家不会找你,只会来找咱。”\n\n朱高炽要求道,不说别的,姚广孝还在为他们父子做事呢,哪里有这种做法的。\n\n“你是小王爷,谁敢找你的麻烦。”小九不可思议。\n\n朱高炽忍不住笑了笑。\n\n别说他只是藩王嫡长子,就算是朱元璋,那也得学会妥协。\n\n就算根据有些人的心思,说朱元璋是个杀人魔王,那他杀到最后只剩下他的儿孙,儿孙们也总有各种想法不是。\n\n不久。\n\n总部悄然设了一间学校,名义是教授工人们识字,不涉及道学,尽量避免发出动静。\n\n学校的内容,的确只教认字,请了几位有经验的启蒙先生。\n\n工人们的热情并不高。\n\n不过总部要求所有的管理者都要识字,鼓励工匠也要识字,并制定出奖惩。\n\n识字的工匠,比不识字的工匠,更容易升级和提拔重用。\n\n朱高炽回去了王府,有太监来告知,王爷大概还有半个月,就能回到北平。\n\n朱高炽点点头,表示他知道了。\n\n书房。\n\n灯柱上换了玻璃罩子的煤油灯,点燃了几盏灯,把书房照耀的明亮,朱高炽坐在案台后出神。\n\n技术报的作用,他本来是想着用来促进技术。\n\n但因为属于新事物,经过各部门的联合运作下来,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四不像。\n\n又像是交流平台,又像是论坛,又像是知网,又像是学术网。\n\n第一期的内容,朱高炽还没有觉得什么,第二期竟然就开始了探讨思想。\n\n有些违和,但也不违和。\n\n中华重工是工厂,但它又不是纯粹的工厂,在北平是巨无霸,集中了技术和工人。\n\n这股巨大的优势,是大明其余的商业力量远远不能比拟的。\n\n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n\n农业非常的苦,特别是传统的农业,如果一家三口人,两个劳动力,二十余亩田。\n\n可以做到温饱以上,但仍然是非常繁重的体力活。\n\n所以人们很难去思想。\n\n但是中华重工不同,它和后世追求利益,效率最大化的企业不同,没有压榨工人。\n\n而中华重工也有这个条件,可以不用压榨工人就可以获得利益。\n\n因为中华重工没有竞争对手。\n\n小作坊经济威胁不了中华重工,甚至中华重工根本没有把小作坊经济放在眼里。\n\n而有技术,有思想的人都集合到了一起。\n\n这些人有自信,生活富足,那么就会产生精神上的需求,诞生各种的思想。\n\n第二期工程部技术师傅的部分言论,已经现象了苗头。\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