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辽王妃的意愿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二十八章 辽王妃的意愿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明朝的藩王府,定制统一,但是辽王府只修葺了一半。\n\n当年镇守辽东的郭英,也就是郭家的家主,由他亲自督建。\n\n那时候辽东民乏,修建王府无力,朱元璋因此下令终止修建辽王府,优先发展辽东卫所。\n\n所以辽王虽然就藩广宁,但是在大凌河以树栅为营,建造了一个简易的宫室,供辽王居住。\n\n郭英调回了京城,掌京卫,长子为驸马,留下了次子郭铭,虽然不是辽王府长史,但做事勤勉,加上三妹赐婚辽王,为辽王妃,可见郭家在辽东的势力。\n\n辽王年轻,初来辽东,又不像燕王由圣人指明掌北平诸卫,所以诸事依靠郭家。\n\n正如当年燕王刚就藩北平时,同样依靠徐氏,也就是燕王妃,收拢了徐达在北平留下的一批老部下。\n\n现成的路子,辽王自己不懂,手下的人也会建议,所以辽王妃管的事不少。\n\n郭铭性格温和,隔着帘子低着头坐在椅子上,虽然里间是他的亲妹妹,仍然一脸的恭敬,不逾越丝毫。\n\n外间的嬷嬷们,为舅老爷上了茶水。\n\n“丫头回去了吗?”\n\n里间辽王妃的声音传出来。\n\n“已经回了,和徐家的人坐一条船,燕王府也派了老人相送回京城,听说还派了侍卫。”\n\n郭铭回答的一丝不苟,王妃问什么,他回答什么。\n\n越是这般,辽王得知后,越是信任他。\n\n他父亲言传身教,家风甚严。\n\n每位家主的性格,决定了家族的做法。\n\n最早的徐国公,作为顶级的勋贵,他就很克制,从来没有多余的心思,更不会乖张。\n\n要论势力,徐家的势力比蓝玉大多了。\n\n可有些人放不下兵权,像蓝玉这种,大肆收义子军中提拔亲信,有如此下场,并没有让所有人意外。\n\n枪杆子出政权,古代虽然没有这句话,但是道理谁都知道,你一个勋贵,如此抓兵权想要干什么呢。\n\n辽王妃询问道:“燕王妃的意思很清楚,看中了我们家的大丫头,二哥你是大丫头的生父,可有什么主意。”\n\n郭家长子下面没有女儿,只有三个儿子,郭彩莲是次子的嫡长女,所以辽王妃叫她大丫头。\n\n郭铭面色为难。\n\n燕王威望超过秦王和晋王,麾下的将领,又是徐国公的老部下,单论战斗力算是拔尖的。\n\n而燕王本身又才能卓著,多次建立战功,这些年后来居上,暗中有人传实为北境第一王爷。\n\n郭家的二代女是辽王妃,三代女能成为燕王府世子妃,的确可以让郭家更上一层楼。\n\n可事情不能只看表面。\n\n圣人的心思,谁猜的准呢,太过出头可不是好事。\n\n“此事我也拿不准主意,已经派人去京城询问父亲的意思,父亲做主吧。”\n\n辽王妃了然,二哥做事一向保守。\n\n“王爷觉得挺好,能和四哥更亲近,不过兹事体大,的确不能马虎。”辽王妃叹道。\n\n郭铭低着头不说话。\n\n安静了片刻,不久,辽王妃幽幽说道:“辽东形势复杂,王爷心中不安,四哥就藩的早,和王爷虽是兄弟,但实际没甚交情。”\n\n无论在大宁还是辽东,燕王是避不开的人物。\n\n正如陕西一样,无论是老十四肃王,还是老十六弟庆王,都得看老三晋王的眼色。\n\n至于老二秦王,前些年犯的事,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至今还在努力表现,以求重新获得朱元璋的信任。\n\n“此事最终要看京城,顺其自然吧。”郭铭指出关键所在。\n\n“虽然如此,也不能充耳不闻,万一惹的四嫂不满才是不美,二哥亲自去一趟北平吧。”\n\n“令王妃旨。”\n\n郭铭起身拱手。\n\n……\n\n金州卫短短年余,从一所千户,满编到五所千户所,大部分来自南方。\n\n指挥使孙岩除了忙碌卫所的事务,如何收拢人心也是他主要的工作方向。\n\n作为一名老将,他有这个信心。\n\n今日得空,让人去林场,招来了林场的王真。\n\n孙岩以前是燕山中护卫千户,现在是金州卫指挥使,王真以前是燕山右护卫的百户,如今编制是右护卫千户。\n\n两人虽然不是一个卫所,但是王真在孙岩面前,仍然以下属自居,不敢在老将孙岩面前招摇。\n\n“林场最近发展的如何?”孙岩好奇的问道。\n\n王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告知。\n\n倭寇和金州水师之事,都需要孙岩照顾,否则林场不可能在孙岩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n\n孙岩听闻露出满意的笑容。\n\n老一派的人物,思想也老旧,他以燕王藩臣自居,视燕王为自家君主。\n\n正是因为这些老派思想,也促进了朱元璋大手笔改王府制度,把王府二品左右相一撸到底的降为长史。\n\n所以得知林场成果喜人,孙岩不但没有因为林场违规的做法而担忧,只为王府实力增加而高兴。\n\n对于孙岩的态度,王真并不奇怪。\n\n老一派人物多是如此,他自家的老爷子,也是这般做法,影响了不少子弟。\n\n历史上燕王起兵,势单力薄,却能很快得各卫响应,就是有这个历史背景的原因。\n\n那时早已致仕多年的孙岩千户,主动出山带领自家子弟投奔燕王,为王前驱奋力厮杀,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n\n“老夫不来辽东,自然也就不理辽东之事,可如今身为金州卫指挥使,那么辽东之事乃老夫分内之事。”\n\n“辽王指望不上,而辽东形势复杂,朝鲜小国,敢占我天朝固地,实在是老夫无法忍受。”\n\n“已经上言王爷,理应惩戒朝鲜。”\n\n闻言,王真哭笑不得。\n\n辽东之外的奴儿干,仍有蒙古人、女真人、吉里迷人、苦夷人、达斡尔人、乞列迷人,北山人等。\n\n而朝鲜野心可不小。\n\n朝鲜前身高丽,十余年前趁着元末明初的混乱形势,占据了不少的土地。\n\n也就是朝鲜的平安道和咸镜道。\n\n朝鲜还图谋奴儿干,要逼迫奴儿干各族归顺朝鲜,想要以此拓地千里,胃口委实不小。\n\n明末的朝鲜像个软柿子,谁都可以捏一把。\n\n在明初的时候,朝鲜可不弱,常年欺负奴儿干各部,经常犯境侵扰奴儿干各部。\n\n所以朝鲜才有野心,敢图谋奴儿干。\n\n“蓝玉大案前,朝廷的军事重心放在蒙古,最近的一次大捷,就是捕鱼儿海,也就暂时顾不上这边。”\n\n“太子的突然病逝,蓝玉大案,导致我朝开拓收复固土之势停止,这两年没有大动兵。”\n\n王真努力说服老将。\n\n前年倭寇大捷,令老将食指大动,觉得自己宝刀未老,还可以为朝廷开疆拓土。\n\n孙将军以年老之躯,短短时间内,把卫所操练的干练,隔壁的王真看在眼里。\n\n可他认为不到时候。\n\n现在多事之秋,实在顾不上。\n\n如果不是这些事情的耽误,很多辽东,奴儿干,朝鲜三方的历史遗留问题,早就解决了。\n\n朝廷在辽东多年的布置,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做的准备,连王府都不修建,全力发展卫所,可见朱元璋的决心。\n\n可人算不如天算,圣人老了,他的国策,谁也不知道皇太孙会不会改变。\n\n如果改,又会改到什么程度呢,无人能料到。\n\n晋王在加强自身的实力,燕王也在如此,都为不可知的变化而做准备。\n\n孙岩叹了口气,明明有实力,可偏偏发挥不出来,想到朝鲜在咸镜道和平安道设卫,孙岩就很生气。\n\n“小王爷对此有什么看法?”孙岩把主意打在了朱高炽身上。\n\n在他看来,朱高炽做的很合格,这才是王爷继承人该做的,就应该扩张。\n\n“小王爷力求稳固王府权势,加强王府在各位的影响力,发展内政,促进民生,恐怕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兼顾朝鲜。”\n\n“名不正言不顺,毕竟辽东归制山东,王府能插手金州,已经是小王爷的运气。”\n\n王真认真回答道。\n\n“可惜,可惜。”孙岩忍不住的摇头,“那些文官太可恨了,天天算计自己人厉害。”\n\n王真笑了笑,对孙老将军的埋怨不以为意。\n\n孙老将军自居为燕王藩臣,自然从燕王的角度出发,可朝廷眼中,不只有燕王。\n\n孙岩了解了林场的实际情况,又算了算自己控制的实力,同样写了封信送给燕王。\n\n不久。\n\n辽王府来了到了北平,燕王朱棣也收到了孙岩的信,差不多的时间,朱高炽也收到了林场的报表。\n\n朱高炽在总部,和周世丰商议,还有粮票银行行长,财务部的蔡文等,协商在中华重工内部推行粮票事宜。\n\n“粮票使用以来,深得外界的信任,至今没有诞生一处问题,所以工人们按道理也能接受。”\n\n周世丰认可道。\n\n其余人也没有意见。\n\n粮票和宝钞不同,粮票银行严格管理,又有粮食和银本的兑换,所以信誉远高于宝钞。\n\n“为了加强粮票的适应,增加人们的信心,在中华重工即将开设的供销社,准备了丰富的商品,比市面上的价格都要便宜些。”\n\n蔡文跟着说道。\n\n朱高炽听取了众人的意见,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也就不再犹豫,统一了用小额粮票代发工钱的申请。\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