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应对问题的坚定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八十八章 应对问题的坚定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军商联合办在张德辉矿场的进展,成为了北平的模范,起了带头作用。\n\n在总部。\n\n由军商联合办出面,筹办张德辉矿场区成功交流会,邀请北平各家矿场主参加。\n\n这种会议等级,朱高炽不用参加,周世丰出面即可。\n\n不过在会议之前,朱高炽请来了张德辉,以见见老朋友名义,两人在中华重工总部聚餐。\n\n聚餐的地点,选择在中华重工大酒楼,是中华重工半对外性质的酒楼。\n\n大厨们精益求精,力求做出最精美的佳肴,管事们精挑细选出最干净的食材。\n\n几名中华重工的管事,和张德辉带来的人,最先抵达酒楼,没多久,朱高炽在侍卫们的护送下也准时出现。\n\n酒楼的大门口,等候着一行人。\n\n“小王爷啊,最近可安好。”\n\n张德辉平日不用拐杖,可今日很奇怪,他竟然用起了拐杖,身边还需要人搀扶。\n\n搀扶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长子,一名三十几岁的中年人,穿着青色的长衫。\n\n“我很好,你呢。”\n\n“如小王爷所见,小民老了,走路手脚无力,晚辈们担心小民摔跤,非要让小民拄这玩意。”\n\n张德辉举了举手里的拐杖,余光看到朱高炽身后侍卫扫过来的眼神,无所谓的收了回去。\n\n“时光一去不复返啊,犹记得当年,张东家与我,还有万三,我们一起合作。”\n\n五年的时光。\n\n在年轻人眼中,带来不了什么变化。\n\n可对于老年人,五年的时光,是多么的宝贵与奢侈,每天都是值得怀念的。\n\n朱高炽很年轻,可是他说的话,一下子就让张德辉感触起来,心中充满缅怀。\n\n这叫做有共同的话题,在一个老人和一个青年人身上产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n\n张德辉并不觉得奇怪。\n\n小王爷天资过人,不是常人可比的。\n\n朱高炽看着搀扶张德辉的中年人,低着头不敢多说话,态度很恭敬的模样。\n\n“这位是?”\n\n“回小王爷,是小民不成器的犬子,本来不好拿出来现眼,只是……”张德辉握了握拐杖,露出为难的苦笑。\n\n朱高炽没有揭穿张德辉,人家一片苦心,何必不成全人家呢。\n\n“你叫什么名字?”\n\n“回……回小王爷。”中年人急忙抬起头,语无伦次,激动的说道:“学生张贤才。”\n\n“看来还是一名读书人。”朱高炽笑道。\n\n张德辉拍了中年人一巴掌,阻止了中年人的话,这已经够了,轮不到他说更多的话。\n\n“读了几年书,侥幸得了个秀才名头,也止步于此了,不过是为了方便自家生意。”\n\n朱高炽理解。\n\n大明的读书人很多,实际上有些类似后世的人们,为了大学文凭一样。\n\n在后世。\n\n没有大学文凭仍然可以做许多事。\n\n但是在古代不一样。\n\n没有读书人的身份,很难做外地生意的。\n\n这是自然发展道理,有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家族必定会让后代读书,不但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机遇,也是培养才能的一种方式。\n\n在清朝则发展为买官。\n\n例如大宅门,从事医药行业的白家,白家的少爷是有官身的。\n\n“张东家后继有人,可喜可贺。”\n\n后辈子弟出了有功名的人,张德辉的家业算是有了继承人,的确是张家高兴的事。\n\n张德辉露出夸张的笑容,“有小王爷这句话,小民死而无憾。”\n\n“大好的日子呢。”\n\n双方在门口寒暄完,张德辉和中华重工的管事们,请朱高炽先进去酒楼。\n\n朱高炽以官面身份来酒楼吃饭,规格肯定是不一样的。\n\n整个酒楼没有其余的客人。\n\n中华重工和张德辉都很用心,在大厅的红木桌面上,菜肴盘数不多,正是朱元璋提倡的节俭。\n\n但盘子中的食物,的确花了心思。\n\n四喜乾果、福字瓜烧里脊、金糕、糖蒜、凤尾鱼翅……前菜,酱菜,主菜等,样样别具一格。\n\n桌位上,朱高炽坐主位。\n\n张德辉坐朱高炽的左手边,马王宣坐右手边,下方坐的是张德辉的儿子。\n\n原本不是此人,朱高炽给足了张德辉面子,点了此人陪坐。\n\n“一件事情做的好不好,需要许多人的配合,一起往同一个方向努力。”\n\n“虽然你们没有说,但是我知道其中有很多的难题,以及矛盾需要解决和化解。”\n\n“军籍工人之事,马王宣做的很用心,张东家也很支持,营造了很好的局面。”\n\n“对这份成果,我很高兴,也希望你们继续保持下去,让这件政事,尽早尽快尽善的落到实处。”\n\n吃饭只是过程,谁也不会把心思,真的放在这些酒楼用尽了心思准备的美味佳肴上面。\n\n朱高炽要通过今天的事情,告诉商人们,他对这个政策的重视,以及他的态度,还有对张德辉的回报。\n\n张德辉,马王宣,以及张德辉的儿子,认真听着小王爷的讲话。\n\n在厅中。\n\n周围的人不敢发出一丝的声音,所以整个大厅中,只有朱高炽的声音。\n\n“回小王爷,属下一定严格遵守制度,推动军籍工人政策让所有人都接受,不辜负小王爷。”\n\n张德辉在大门口,已经说了足够多的话,所以他等马王宣讲完,然后才跟着说道。\n\n“军籍工人是国家大事,小民向小王爷保证,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华重工。”\n\n朱高炽做足了姿态,在大酒楼呆了一刻钟,然后众人的恭送下,离开了此地。\n\n望着离开的马车。\n\n恭送人群中的张贤才,紧张的望向自己的老子,张德辉悄悄点了头,张贤才松了口气。\n\n今天自己表现还不错,父亲已经认可了。\n\n北平很大。\n\n已经有了三百万人口,对比同时期的英国,也不过如此而已。\n\n可北平又很小。\n\n比起大明的体量,不过是一个省而已。\n\n所以北平的高层圈子消息传递,相比较大明全国形势要快了许多,不会发生云南沐王府和官府发生矛盾,最后诞生沐王府造反的误传。\n\n这个在边疆巨大误会,用了半年时间,才被朝廷弄清楚。\n\n张家受小王爷邀请,有幸陪同小王爷吃饭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动静。\n\n不少人宴请张德辉,同为西山矿区起家的大矿场主周有容,先得到了这个机会。\n\n“你也要了解军籍工人的事情?”张德辉好奇的问道。\n\n“这件事虽然麻烦,可我更看重的是北平目前的局势,你和小王爷单独见过面,可有准确的判断?”\n\n周有容慎重的问道。\n\n“那你是希望王府占上风,还是官府占上风呢?”张德辉反问。\n\n“自然是王府。”\n\n周有容满口肯定,接着说道:“虽然中华重工制定了许多的规则,可在利益方面,的确照顾了我们这些商人。”\n\n“而且没有中华重工打造的环境,哪里有我们的今日,这点认知我还是有的。”\n\n中华重工不就代表了王府么,这是人尽皆知的事。\n\n“那为何还听说你的矿场上,和军商联合办发生了争执。”\n\n闻言,周有容露出苦笑。\n\n“这件事是下面人发生的,我也是事后才得知,而且你我相交多年,难道还不了解我?”\n\n周有容胆子不大,做生意很守规矩。\n\n当年也是主动找中华重工工程部,准确的说,还叫做工程队,与之合作的那批商人,就为了讨好燕王府。\n\n“军籍工人的事情,和其他的事情不一样,的确很麻烦,施行起来会发生很多问题。”\n\n张德辉承认了周有容的说法。\n\n“如果是朝廷的行事风格,这件事有太多问题,大概成为虚设,最后不了了之。”\n\n朱元璋下旨,全国各地设养老院,孤儿院,让所有孤寡老人和孤儿,都可以获得救助。\n\n这个政策施行的时间不长。\n\n因为这个政策有太多的问题,最终成空。\n\n“但是中华重工不一样,既然中华重工提出了计划,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并且会下大力气去执行的。”\n\n“不论最终是否执行下来,在开始的时候,反对的那批人,绝对会遭到打压。”\n\n张德辉说完了。\n\n“来之前,我已经告诫过下面的人,全力配合军商联合办。”周有容极力解释。\n\n张德辉看了眼周有容,懒得判断是否真心话。\n\n军籍工人提高工钱是最容易的,但是提高军籍工人环境就不容易了。\n\n如何提高军籍工人的环境,提高后导致生产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又让军籍工人每日操练,还能保证军籍工人的优势等等。\n\n普通商会和中华重工完全不一样。\n\n导致军籍工人在中华重工施行的很顺利,但是在普通商会中,带来了各种问题。\n\n这些问题不是几道政令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经历磨合,双方互相配合才有可能落实。\n\n只下公文提高军籍工人的工钱,并不能证明军籍工人政策的落实,达不到中华重工,也就是朱高炽想要的目的。\n\n既要提升军籍工人的物质水平,又要提高军籍工人的精神满足,那就需要改变民企的生产模式。\n\n换句话说,需要民企违背自然经济竞争,当然不会很容易。\n\n朱高炽也不认为只下一道政令就能扭转,做好了该有的决定和付出。\n\n工业发展的红利,肯定是不能只被部分群体掌控的。\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