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山西的培训班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三百零七章 山西的培训班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山西。\n\n领府五,直隶州三,属州十六,县七十九。\n\n为里四千四百有奇。\n\n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n\n这是在册人数,高过北平人口百余万,哪怕现在的北平,在原来的历史上,已经增加了更多的人口。\n\n是北平,山西,陕西三省中人口最多的省份。\n\n前两年。\n\n因为顺利处置蓝玉,朱元璋放权给了三个儿子,秦王、晋王、燕王。\n\n当年太子一系的影响,以及对藩王的忧虑,持续了多年打压藩王的行为,被朱元璋扭转。\n\n那一年。\n\n全国的布政司,按察使司进行了大换,在调换过程中,留下了几个月的空白。\n\n这段空白政治势力空窗期,让藩王的实力急速扩张。\n\n如今蓝玉大案成为了往事。\n\n在山西。\n\n太原是晋王所在的城池,那些外地的商人聪明的避开了太原,他们选择了山西行都司。\n\n大同。\n\n一段工地上,工人们正在修建铁道。\n\n北平铁道工程队多年来修建铁道,不但储备了丰富的工程技术,也培育出大批合格工人。\n\n在山西的铁道工程队,虽然看上去和北平没有什么关系。\n\n可资金,技术,主要管理者,设备等方向,皆是北平铁道工程队派出来的。\n\n一头牛拉着石磨,把填充的道路来回压平,不止如此,等来回压平后,几名工人在后面,会用石盘来继续夯实。\n\n开春还很寒冷,可工人们不少已经穿上短衣。\n\n工人用搭在肩膀上的白毛巾擦了擦汗水,这种奢侈的行为,是以往很难想象的。\n\n“嗨,这毛巾还要不要。”\n\n有人问道。\n\n“这毛巾都烂了,你要就给你吧。”年轻的工人不以为然。\n\n毛巾是北平生产的。\n\n北平耕地面积的增加,除了耕作粮食,也会耕作经济作物,经济的提升,带动了更多的需求。\n\n有市场就会有生产。\n\n工程队是中华重工核心部门,也是支柱性产业。\n\n所以这里的工人们,虽然没有穿着中华重工的工衣,更不可能穿胸口绣着燕子的衣服。\n\n但是他们的待遇,向北平工程队看齐。\n\n每个月发一条毛巾,是众多福利中的一项而已。\n\n恰好。\n\n几名商人来考察工地。\n\n陕西和山西的铁道修建,不是中华重工全资,而是吸收了大量外部资金。\n\n这些商人可以称之为股东。\n\n他们看到了工人的行为,心中仿佛在流血,感到了心疼。\n\n“中华重工对工人太大方。”其中的商人不满道,他解释说:“不是我要对工人吝啬,可这每个月还发条毛巾,有必要嘛?”\n\n“反正用的不是自己的钱,别人的钱可不是使劲花。”旁边的人附和道。\n\n在铁道项目上,商人们出资金,但是不参与管理和生产。\n\n所以更多的商人热衷于开矿。\n\n他们去北平,去陕西,去山西找好的地方开矿,中华重工会派出技术人员,协助他们探测到好地方。\n\n那些浅层都有煤的地区,很早就记载在册,属于商人们争夺最激烈的矿场。\n\n其次是中华重工探测出来的,开采条件良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n\n北平人工稀缺,需要从南方招募带往北上,商人付出的成本要高于陕西和山西。\n\n但是北平多年来的经商环境已经有了名声,让许多追求稳妥的商人们,愿意投资北平。\n\n那些追求更多利益,或者在北平竞争不过别人的商人,他们把视线转移到陕西和山西。\n\n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n\n开矿的同时,多余的资金投入铁道行业,经过中华重工多年的宣传,有许多商人还是愿意的。\n\n此类的商人,八成来自江淮地区。\n\n在更多的地区,主要还是传统经济,地主为主要有钱人,他们更热衷于买地。\n\n所以朱高炽非常看重江淮地区的商人。\n\n因为只有江淮地区的商人,合起来的资金才雄厚,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n\n富可敌国,形容的就是江淮地区的经济模式。\n\n“我们应该参与生产管理,不能任由中华重工这么浪费我们的钱,如果是这样,我还不如撤资。”\n\n商人愤怒的说道。\n\n“对。”\n\n“去年北平商业大会可不是这么说的。”\n\n几名商人都感到不满。\n\n此时。\n\n“吃饭啦!”\n\n棚子中,伙房管事大喊道,一边摇着铁钟。\n\n此段的工人们,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往工棚的方向走去,工人们排着队等着打饭打菜。\n\n装菜的盆子里,除了蔬菜,酱菜,还有肉,有油。\n\n这里的伙食水平,已经超过了大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就冲能吃饱肚子能吸引不少人,何况还有工钱可拿。\n\n在传统的码头上。\n\n为了一份临时性的苦差,工人们需要抱团,付出性命来争抢活计,因为无业的人太多了,而提供的岗位就这么些。\n\n现在同样如此。\n\n这些工人们把现在自己得到的永久性的工作,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都要重要。\n\n“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啊。”伙房管事笑呵呵的蹲在土疙瘩上,望着全神贯注吃饭的工友们,忍不住的感叹。\n\n他也没想到。\n\n自己靠着会做饭,一路从北平做到了山西。\n\n“北平那边和我们吃的一样?”\n\n工地很简陋,工人们有的蹲着吃,有的站着吃,还有的直接坐在地面上。\n\n三五成群,吃完饭还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是他们恢复体力,闲聊唠嗑的时间。\n\n几个人围着伙房管事,最喜欢听他讲北平的事情。\n\n因为他们在听自己的未来。\n\n伙房管事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北平发展的越来越好,许多的人过上了好日子。\n\n这个好日子,要看用什么标准。\n\n如果用后世眼光来看,那算不上好日子,只不过温饱线上而已,可以买些生活用品之类。\n\n但在伙房管事心中,无异于是好日子!\n\n“是的要差些。”伙房管事直言说道,“毕竟咱们这边才刚开始发展。”\n\n“不是说一样的伙食补助吗?”有工人好奇。\n\n“北平那边粮食便宜啊,猪羊鸡鱼市场上多得很,只要有钱想买多少都可以买到,咱们这可没有。”\n\n伙房管事解释。\n\n工人们恍然大悟。\n\n“真希望早点过上这种日子。”\n\n“会的会的,只要咱们中华重工一直呆下去,在咱们这发展工业化,咱们这又不比北平差。”\n\n“那倒是。”\n\n闲聊中吃饱了饭。\n\n树荫下躺了许多的人,有些人已经睡着了,还有些人闭目养神,总之安静了下来。\n\n甚至在更远的地方。\n\n几十名工人们围在一起,盯着前面的黑板,有名穿着中华重工工衣的工人,在教工人们认字学习文化。\n\n中华重工的规模扩大,需要更多合格的管理者。\n\n在山西这边,他们从本地工人中,选出那些勤奋,具备责任心,有上进心,愿意主动学习的人。\n\n“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不是让别人听自己话那么简单,需要学习。”\n\n“如果连字也不认得,不懂道理,凭什么去管人呢。”\n\n这是最开始讲述的内容。\n\n然后到学习专业上的知识,然后开始细化。\n\n这些工人最后会成为管事,融入到中华重工,他们无疑是中华重工在山西的支持者。\n\n通过他们,中华重工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n\n这也可以叫做文化传播。\n\n正如儒家文化。\n\n学习了儒家文化,自然会靠近中原文明,直至融入其中,以中国人自居。\n\n在另外一处教学地点。\n\n这里培训的工人,很快就要培训结束,没有意外的话,要不了多久,基本上会成为小管事。\n\n培训的工人们,已经按捺不住了。\n\n更好的日子,仿佛在他们的眼前铺开。\n\n今天。\n\n培训的先生神情和以往有些不同,充满了郑重和严肃,没有了往日的温和。\n\n在这些年中,不只是舍人加入到了中华重工,还有不少的读书人,秀才占绝大多数,而这位先生是举人。\n\n他属于进步人士,很早就认可了中华重工自身散发出的文明,并且主动投入其中。\n\n“小王爷曾经说过一句话,他最大的心愿,是伏地在地上,擦净中国身上的耻辱。”\n\n“在三十年前。”\n\n培训先生,指了指在座的工人们,充满了悲愤的说道:“我们都是下等人。”\n\n“我们的性命不如一头羊。”\n\n“我们的文明遭受到了摧残。”\n\n“我们的民族尊严被摧毁。”\n\n“现在我们光复了中华文明,可我们要永远记住,因为我们的文明太强大了,所以当我们弱小被打败时,一定会被敌人定成为下等人。”\n\n“中华重工要推动工业化,只有工业化才是我们必定要行走的道路。”\n\n“你们现在只是工人,可你们又是不同的,是中华重工未来的领导者。”\n\n培训先生在众人面前弯下腰,双手合拢行大礼。\n\n“诸位到了那一天,请诸位切勿忘记,你们还具备的民族使命!”\n\n工人们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n\n他们不过是老百姓啊。\n\n面朝黄土背朝天。\n\n可老百姓才是最懂得恩义的,因为他们牵扯不到更高的利益,不受这些因素的干扰。\n\n面对先生这份大礼,这些工人们连忙还礼,纷纷沉重的说不敢忘先生教诲。\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