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巨大的金山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巨大的金山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朕自布衣开创鸿业,荷天地眷佑、将士宣劳,不数年间,削平群雄,混一海宇。”\n\n“惟尔西番朵甘、乌思藏各族部属,闻我声教,委身纳款,已尝颁赏授职,建立武卫,俾安军民。”\n\n“迩使者还言各官,公勤乃职,军民乐业,朕甚嘉焉。”\n\n“尚虑彼方地广民稠,不立重镇治之,何以宣布恩威?兹命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其朵甘、乌思藏亦升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仍赐各官衣物。”\n\n“呜呼,劝赏者,国家之大法;报效者,臣子所当为。宜体朕心,益遵纪律。”\n\n这是朱元璋对边疆民族的政策。\n\n陕西行都司西部的哈密卫,也就是后世新疆的东部地区,南部是朵甘宣慰司,然后乌斯藏都司,也就是后世的西藏。\n\n包括云南,贵州各地区,都在洪武一朝加深了控制。\n\n多年来推行的土司朝贡制度,让儒家文化得以传播,各部逐渐遵循明制。\n\n荒漠上。\n\n朱棣与宋晟骑马并肩而行。\n\n在数千骑兵的拱卫中,两人畅所欲言。\n\n宋晟指了指西边的哈密方向。\n\n“纳忽里是察合台系,洪武十三年见我大军抵近,选择了出城归顺,圣人不愿妄动兵戈,以至生灵涂太,因此接受纳忽里称臣纳贡。”\n\n“洪武二十三年,纳忽里因为不满互市规模,阻碍西番各族与我大明纳贡互市,并劫掠各部与我大明互市货物,已造成反叛之实。”\n\n“我带大军讨伐,纳忽里只带走数百骑逃出城,哈密城池尽入我手,等待圣人旨意。”\n\n“乃至洪武二十五年,纳忽里派人向圣人谢罪,圣人原谅了他,准许他回到哈密。”\n\n“如今纳忽里死了,承袭忠顺王王爵的,是纳忽里的弟弟安克帖木儿。”\n\n宋晟又指了指南方。\n\n“皆是如此。”\n\n朱棣第一次来此地,感受到此地的复杂。\n\n也明白了宋晟的重要性。\n\n“我朝所立安定卫,原唐朝吐蕃之地,受封的阿端、阿真、苦先、贴里等等各部混战不止。”\n\n“受我朝分封的安定王卜烟帖木儿,被受我朝分封的指挥使沙刺杀了,其子复仇,后又杀了沙刺,沙剌部将又复杀其人,番将朵儿只巴趁势屠戮安定城。”\n\n“这片土地上充满了杀戮,百姓十不存一,犹如罗刹地狱,乃至洪武二十五年,诸部遣僧入内,乞授明官以安部众,奏请,圣人许之。”\n\n“五年来,这片地区才终于恢复了和平,有了今日的安稳。”\n\n宋晟向朱棣说了这么多,希望朱棣明白一点。\n\n“陕西行都司稳,则这片土地稳,陕西行都司不稳,这片土地昨日的自相残杀又会兴起。”\n\n朱棣神色郁闷。\n\n他明白了宋晟的意思。\n\n宋晟不想参与国内的政治斗争,更不想站队。\n\n朱元璋的政策态度,得不得到后世人的认可,他在当下总之是这么做的,跟清朝的政策截然不同。\n\n带来了先进汉文明的同时,也为地方带来了和平繁荣。\n\n生产力发达才有文明。\n\n中原发达的生产力,自然让中原的文明高于周边。\n\n没有灭种,没有推行愚昧宗教,更没有施行减丁政策。\n\n不是明初的国力比不上清初,明初边疆战争的胜利数不胜数,但没有一次对失败者赶尽杀绝,而是给了多次的生存机会。\n\n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n\n诸葛亮七放孟获的故事,说明了汉文明的包容性和先进性。\n\n“我随父亲和兄长加入义军推翻暴元,童年时和圣人一样,吃够了生活的苦。”\n\n“这片土地上的野狗群被我清理完了,留下了干净的土壤,只要保持下去,这片土地才会真正的归心。”\n\n朱棣听完这些话,想到了自己的长子。\n\n长子真应该来听听宋老将军的教诲。\n\n虽然老大没有明言,但是朱棣晓得老大对他皇爷爷的政策不太满意的。\n\n朱棣没有再提联姻的事情。\n\n因为宋晟已经回答了他。\n\n定远密比,犹汉沛丰。父兄偕来,有伟宋公。义旗所向,仗剑先驱。神武不杀,迎降欢呼。\n\n这位元末义军中成长的宋晟,正是大明边陲的定海神针。\n\n虽然知道与燕王联姻对自身权势的好处,可他不愿参与国内政治斗争,选择了中立。\n\n军人。\n\n守卫边陲。\n\n一辈子都是这么做的,且没有像蓝玉一样提拔私人,滥用亲信,干干净净的把边地交给了大明。\n\n朱元璋如何能不信任宋晟呢。\n\n乃至朱棣造反成功后,明知宋晟的儿子誓死抵抗自己,死在了自己大军,仍然信任和重用宋晟。\n\n最后宋晟病死在出塞治理河西牧地的途中。\n\n……\n\n朱高炽还不知道陕西的事情。\n\n他现在盯着叶希贤。\n\n此人有些难缠。\n\n杀不得,赶不得,让朱高炽心烦。\n\n“要不要把那几名士兵……”\n\n朱高炽瞪起了眼睛。\n\n“藏起来。”金忠郁闷的说完,小王爷想到哪里去了。\n\n“早不藏晚不藏,偏偏这个时候藏起来,岂不是更告诉别人自己有鬼。”\n\n“此事让郑亨布置妥当,那几名士兵的口供要一致,不要被人诈出来才好。”\n\n杀官真不是这么好杀的。\n\n明末李成梁靠着把不听话的将领官员送去边疆害死,那是因为明末制度崩坏。\n\n人情大于法度,给了李成梁上下其手的机会。\n\n靠着这个手段,李成梁成为了辽东土皇帝。\n\n但现在是明初,谁跟你讲人情利益输送,嫌朱元璋的刀子不够快么。\n\n现在明初的官场风气良好。\n\n不是谁可以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n\n“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轻易动手。”朱高炽有点烦躁。\n\n杀了一个高勉,引来了一个更难缠的叶希贤。\n\n还是这些年顺风顺水习惯了。\n\n“杀了也就杀了,算不得什么事,那叶希贤就算把北平掘地三尺,他也得不到他想要的。”\n\n金忠倒是不以为然。\n\n“父王一直没有向我提此事,看来心中也是有些不满的。”\n\n朱高炽有些忧虑。\n\n今年,自己的步子委实有些大。\n\n许多动作甚至都不藏,光明正大的拿出来。\n\n叶希贤的到来和朱棣的不满,也算是给自己敲了个警钟,这是洪武二十九年,不是永乐年。\n\n北平呆着的叶希贤见卫所不配合,他也不是好相与的,亲自闯去了卫所。\n\n带人连夜去别人家中抓来审问,没人敢直接挡他。\n\n密云卫指挥使郑亨无奈,只能亲自作陪。\n\n也是监视。\n\n不让叶希贤对军士动刑。\n\n光靠审问能审出什么,何况过去了这么久,几名军士口供一致,让叶希贤得不到想要的回答。\n\n燕王父子在北平多年的发展,真不是叶希贤一个人可以撬动。\n\n“北平已经不是朝廷的北平。”\n\n几名士兵咬死不松口。\n\n哪怕叶希贤威逼利诱,使尽了各种手段。\n\n虽然他没有证据,但是他已经坚信,高勉的死一定有阴谋。\n\n连自己亲自出马都撬不开盖子,能做到这一步的,整个北平也只有王府。\n\n叶希贤可不管证据不证据,他是御史。\n\n直接写了弹劾。\n\n弹劾中说道,按察使司佥事高勉之死是谋害,另有元凶云云,多方势力为元凶隐瞒,话里话外指向王府。\n\n希望圣人下旨给他特权督办,让此案水落石出,天下大白。\n\n这封弹劾引起了轩然大波。\n\n既然撕破了脸,朱高炽也不再理睬叶希贤,只是心中还是忐忑,不知道朱元璋会做出什么安排。\n\n对这位皇帝,朱高炽还是有些畏惧的。\n\n从一个碗到皇帝。\n\n什么诡计能瞒得过他。\n\n燕王府的名声一直是不错的。\n\n随着这封弹劾,让燕王府的名声无异沾上了污迹。\n\n“这是对小王爷的污蔑。”\n\n丘福大声的骂道。\n\n宋晟诧异的看了眼在场的将领。\n\n每个人脸上都有愤怒。\n\n忍不住看了朱棣的表情,发现朱棣一脸平静。\n\n“想不到燕王世子威望这么高。”宋晟暗自想到,忍不住对朱高炽有了好奇。\n\n中华重工,建设商团这些大动作,在陕西两年下来已经不可小觑。\n\n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厉害,宋晟看得到。\n\n但是军户经济合作社为军户带来的利益,让宋晟没有阻拦。\n\n虽然宋晟不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含义,但是宋晟知道吃不饱肚子的士兵是无法打仗的。\n\n陕西行都司本就贫瘠,离不开内地物资供应。\n\n哪怕与军户经济合作社合作的军户,每年只增加一二两银子,在陕西行都司已经很了不起了。\n\n所以宋晟没有阻拦的情况下,军户经济合作社在陕西行都司的发展,要比陕西发展的更好。\n\n还有各类商团。\n\n在陕西行都司,要比在陕西通畅。\n\n朱棣准备回去了。\n\n无论如何,北平目前的形势不太好,不能任由王府的名声被抹黑下去。\n\n当晚。\n\n中华重工在陕西负责人李伯升紧急求见燕王。\n\n“王爷,我们发现了一座金矿。”\n\n“蕴含无数的金矿。”\n\n李伯升手舞足蹈,整个人都失态了。\n\n因为在陕西行都司守御千户所一带,中华重工的勘测人员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山。\n\n准确的说不是金山,而是金山脉。\n\n那名工作人员悄悄报告给了李伯升,李伯升知道这件事必须朱棣出马。\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