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力量的聚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三百四十八章 力量的聚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师傅们,先吃饭吧。”\n\n食堂收到通知,单独为加班的工作人员们准备了宵夜,推着装满食物的推车走进来。\n\n“谢谢,谢谢。”\n\n管事连声称谢,然后招呼人们,“先来吃宵夜,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琢磨。”\n\n人们没有动。\n\n他们全力以赴的想要把事情办好。\n\n这在后世已经是很难看到的精神,只有在部分地方才能看得见。\n\n奉献精神已经成为了被嘲讽的对象。\n\n不是人们错了。\n\n但是在现在的北平。\n\n人人都想要奉献。\n\n七妹哪怕再挂念自己的孩子,虽然她还没有恢复上班,属于义务的帮忙。\n\n但是她仍然从早到晚没有休息过。\n\n嗓子都哑了。\n\n按照科学的说法,这种行为是不健康的,效率比并不高,反而劳逸结合才更有效率。\n\n但是却不知道奇迹。\n\n奇迹。\n\n是人创造出来的。\n\n一个接一个的奇迹。\n\n没有人觉得自己吃亏了,也没有人觉得自己被剥削了,更没有人偷懒。\n\n热气腾腾的宵夜,已经冷却了下来。\n\n伙房的大师傅叹了口气,推着推车离开,他要把宵夜重新加热。\n\n“今天你们加班多晚,我们伙房就陪多晚,只要你们饿了,我们伙房就一定让你们吃上热乎的。”\n\n大师傅坚定的说道。\n\n“不用如此,你们伙房明日还要为大剧院做饭,工作辛苦,早点回去歇息吧。”\n\n“哈哈。”伙房大师傅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咱这铁汉子,别说一夜不睡,就是三天三夜不睡,站也站得直,烧得出好饭。”\n\n二胡的伴奏声响起。\n\n然后就是三排瓷铜的编钟乐器。\n\n一个人背着背带,木托抵在肚子上,两手拿着细锥,敲击的编钟,发出美妙的音乐声。\n\n然后是笛子声音响起。\n\n……\n\n合成了气势宏博,节奏明快的前奏。\n\n“咱们工人有力量。”\n\n一位中年工作人员,用洪亮宽广的声音先起了头。\n\n“嘿。”\n\n工作人员身后,是三排的人员,其中有半数以上的女性,正是赵锐的建议。\n\n他说有一次在学校。\n\n早操完后,不知道哪个班级先唱起了歌曲,最后女子班也唱了,这个场面他久久无法忘记。\n\n赵锐是赵家寡妇的孩子。\n\n赵家寡妇是北平大剧院的名角。\n\n继承了母亲外表和嗓子的赵锐,多年来读书,又在学校毕业,竟然成为了此次临时负责人之一。\n\n他的建议最后被采纳。\n\n人们最终决定他的想法最好,试过了几次后,的确让人无法挑剔,所有的乐师都接受了。\n\n当然了,主要还是乐师们,他们充实了这个方案。\n\n“嘿。”\n\n“咱们工人有力量。”\n\n合唱声,就像在人们心中击打。\n\n这句话就像具备了魔力,人们耳朵听到后,心里就生出了力气。\n\n这是一首让人们有力的歌。\n\n“每天每日工作忙!”\n\n男主唱把短短的七个字,唱的起伏连绵,听起来难以忘记,只觉格外的醒目。\n\n“嘿。”\n\n一个嘿。\n\n让人们想到了工地。\n\n那些举着大石盘的工人们,他们热气沸腾的干活,任何人去了工地,都会感受到工地的力量。\n\n“改成了高楼大房。”\n\n“修起了铁路煤矿。”\n\n“改造的世界变呀百么变了样。”\n\n七妹是女音的主唱,主要表现在合唱中。\n\n她唱的眼泪流了出来。\n\n别的人怎么想她不知道。\n\n但是她知道。\n\n虽然她吃了很多苦,经受了许多的磨难,可正因为中华重工在她的背后。\n\n让她不但熬了下来,还活的像个人。\n\n她自信的站在自家的阳台上。\n\n她自信的一个人养育和最心爱的人生下的孩子。\n\n她自信的认为明天会更好。\n\n她唱的热泪盈眶。\n\n这是小王爷写的词。\n\n天下还有小王爷这么懂百姓需要什么的人吗。\n\n在七妹的心中。\n\n小王爷已经是符号。\n\n在这西方工业革命的道路上是不可能发生的。\n\n因为西方的工人们。\n\n他们要承受世界最大的痛苦,最后与西方的统治者们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n\n而中国模式。\n\n就是建立在西方工人连绵不断抗争的结果上诞生的理论。\n\n大明。\n\n没有挑战者。\n\n大明的北平是垄断者。\n\n而北平。\n\n有充沛的资源。\n\n不像新中国夹在两个巨无霸,从夹缝中生存求发展。\n\n伙房的大师傅推着推车刚离开大门,听到身后的声音,逐渐停下了脚步。\n\n这首新调他从来没有听过。\n\n但是他仿佛听到了世间最美妙的音乐。\n\n他恋恋不舍的留在原地。\n\n“哎嘿。”\n\n男演唱家兴奋的望向身后,高声扬眉道:“开动了机器。”\n\n七妹领着人们,幸福的倡道:“轰隆隆地响。”\n\n“举起了铁锤。”\n\n“响叮当。”\n\n此时。\n\n“叮叮当当。”\n\n在蒸汽机工厂。\n\n老头万三带着徒弟们,敲击着细管,这些细管会安入蒸汽机,一种新的尝试。\n\n虽然金州船政那边攻克了巨大机器需要的传动装置,可对蒸汽机的功效也高。\n\n把蒸汽机装上船只,许多问题都需要攻克。\n\n并不是质的差距。\n\n只是从外观到内部都需要改进。\n\n万三这里在尝试研究。\n\n人工的成本高,不过如果实验合格,就会投入工厂生产。\n\n“叮叮当当。”\n\n万三很喜欢听这些声音。\n\n听了一辈子,他已经离不开了。\n\n甚至已经想好了。\n\n自己死的时候,让徒弟们在自己坟头,每个徒弟都得卖力的敲击,不然爬都要爬起来教训。\n\n技术司。\n\n从乡里赶回来的老师傅,带着徒弟们“叮叮当当”。\n\n其中有名毕业生,被老师傅的大徒弟教训着。\n\n“你在学校学的啥,看看你敲打的东西,坑坑洼洼像什么样子。”\n\n毕业生很委屈。\n\n他在学校又没学这个。\n\n老师傅没有理会。\n\n这个年岁不打不骂如何成器,以后如何担得起大任,经受得起什么磨难。\n\n老师傅同样在敲打。\n\n七脚的耧车,他收集了许多的问题,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n\n他这把年龄都不累。\n\n自己的徒弟们为什么累。\n\n老师傅要加班,他的徒弟们跟着加班。\n\n北平大剧院。\n\n男演唱家唱道:“造成了犁锄。”\n\n七妹:“好生产。”\n\n“造成了枪炮。”\n\n“送前方。”\n\n一次又一次的排练。\n\n他们唱的越发娴熟,细节上优化了又优化。\n\n乐师们不断的改进。\n\n在军工厂。\n\n军工联合办的管理人员们,驻扎在军工厂。\n\n虽然工厂的工人们都下班了,但是他们这里仍然灯火明亮,技术人员们画着图纸。\n\n他们商量新的流水生产线。\n\n“弓箭射不穿我们士兵身上的盔甲,可我们士兵发射的铅弹对方用什么也挡不住。”\n\n“小王爷的手榴弹装备给骑兵和步兵,靠近先放铳,在丢他娘的几颗手榴弹,我倒想看看哪支敌人挡得住。”\n\n有名军工联合办的管事笑道。\n\n他是卫所的将领,兼任军工联合办的管事身份,这种方式有利于将领对新式武器的了解,也有利于军工厂了解卫所的需求。\n\n“手榴弹用铁壳的威力大,但是如果有威力更大的火药,那效果则会更强。”\n\n工作人员们探讨方案。\n\n“哎嘿哎嘿,嘿呀。”\n\n工地上的口头歌呓语太有力了。\n\n七妹带着合唱团。\n\n在舞台上展现了出来。\n\n“咱们的脸上发红光。”\n\n“咱们的汗珠往下淌。”\n\n……\n\n外面的月亮爬上树梢,暗蓝的天空下,北平城里的灯火通明。\n\n一年比一年热闹。\n\n商人们补充了经济环节,有利保障了物资的流通。\n\n大街小巷的摊贩们,笑的合不拢口,好听话一句皆一句,买客们满意的很。\n\n一直到下半夜,北平城绝大部分集市熄火了。\n\n唯独北平贸易中心。\n\n这里仍然灯火通明。\n\n贸易中心是北平大宗贸易的集散地。\n\n这里的商品种类,早已超过了江淮地区。\n\n而江淮地区从宋朝以来,一直是世界最丰富的商品中心。\n\n在酒楼上。\n\n无数的商人们宴请,谈着新的生意与合作。\n\n几位朝鲜的使团人员。\n\n托朝鲜无底线的举动,每年数回的入京朝贡,往返皆经过北平,别人来都来了,又不好赶回去。\n\n虽然朱元璋多次下旨,要求朝鲜限制朝贡次数,可朝鲜并没有放在心上。\n\n不过朝鲜使团和日本使团不同。\n\n朝鲜使团很听话,对大明的规矩很尊崇。\n\n至于日本。\n\n日本使团来的可多了,各个都说自己是正统。\n\n到了后来,还会发生过两支日本使团在大明发生互相残杀的行为,让大明禁了日本使团。\n\n几名朝鲜使团的成员,热情的招待张薄。\n\n他们心里痒啊。\n\n想要投资张薄,跟着一起挣钱。\n\n北平的朝鲜人见怪不怪,人们早就习惯了。\n\n燕王府就有不少朝鲜送来的朝鲜女子。\n\n张薄来者不拒,与朝鲜使团的几名成员谈妥了诸多事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基本没有怎么动筷子。\n\n张薄吃了几口就不吃了,那些朝鲜人也不好意思下筷子。\n\n天朝人真奢侈。\n\n最后这些朝鲜人在粮票银行兑换了十几万两的粮票。\n\n朝鲜很穷。\n\n但是朝鲜的两班很富裕。\n\n朝鲜的两班才是固化的,从文到武基本上是世袭,为了保障两班的阶级稳定,生的后代最后会跟着母亲的身份。\n\n母亲什么身份,后代就是什么身份。\n\n这样保障了两班人士随便怎么招小妾,也不会让两班阶级扩充新的血液。\n\n而在大明只要会读书的,都可以改变自身的环境。\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