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优势在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四百二十一章 优势在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北境夏收。\n\n战事停!\n\n最新式农具制作了出来,立马获得了推广。\n\n宋朝发明的推镰,因为发明的时间晚,还没有来得及推广就亡国了,最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n\n只在元前期,汉先民留下了文字记载。\n\n中华重工通过些许的文字记载,重新把推镰车制作了出来,并且进行了改进。\n\n大宁南部。\n\n卫所集中开垦出来的麦田,平原上的军户们,用口令驱势耕牛。\n\n耕牛在推镰车的后面。\n\n推镰车的车柄,和牛颈的曲木固定起来,靠着耕牛的力气推动推镰车。\n\n推镰车的前面,是九尺长的一段横木,装有锋利的平扩镰刀。\n\n快速的推进下,成片的麦田被收割,切断的麦穗倒向木杖,进入了两旁悬挂的车箱里。\n\n因为方向和切口的原因,靠着惯性倒入一个方向,等车厢里的麦穗装满后,百姓可以直接一捆捆的绑起来。\n\n一户人家靠着一头耕牛和一辆推镰车,一天可以收割收割麦穗十亩以上。\n\n这是技术司制作出古人的三脚耧车,优化成七脚耧车的技术人员,又一项复古的技术。\n\n而西方要在十九世纪才发明出收割的机器,中国比西方提早发明了整整七个世纪。\n\n技术报。\n\n“夏商石镰、蚌镰、铜镰、石铲、骨铲、石锄等。”\n\n“春秋铁镰、铜锤、铜镰、铁铲、铁锄、铁锸、铁等。”\n\n“秦汉镰刀、铁、铁锸、铁铲、扇车、水碓等。”\n\n“唐宋四齿铁杷、铁锄、长镰,麦钐、麦绰、麦笼、耧车、推镰、打麦车、脱谷车、曲柄风扇车等。”\n\n“我之先民一代接一代的奋进发展,正是我大中华文明之光,屹立于世界中央。”\n\n“我大明解救中华,聚万民之心,复唐宋文明,先后重现耧车,推镰,打麦车,脱谷车等各式先进农具机器。”\n\n“为工业化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技术保障,减轻了百姓们种地之苦,十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n\n“壮哉!”\n\n“我大中华!”\n\n“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先民之光,愿我山河无恙,大明繁荣昌盛!”\n\n社会报。\n\n“宋亡以后,不过百年也,吾等后人已沦为采用原始的舂米加石臼来去谷壳。”\n\n“几年前,犹还记得家家妇孺皱眉,家家小儿痛哭,为了这又艰苦又费时费力的农活而害怕。”\n\n“却不知我先民早已用上扇车,采用水利的水碓等等先进的农具机器。”\n\n“幸有我大中华重工,幸有我大明,这些先民之技术重现天日,万民之幸也。”\n\n朱高炽看着手里的报纸,心中也很感叹。\n\n印象里还记得八九十年代。\n\n不少的农村地区,仍然还停留在采用人工镰刀的方式,而古代就有了推镰车,可以使用机器收割稻谷。\n\n游牧文明征服中华文明,造成的中华文明的倒退,实在是文字无法全部描述。\n\n当下各类的机器,朱高炽并没有亲自参与,因为他不懂运用技术知识。\n\n但是古代早就储备了足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技术,各方面都要碾压英国,无论是思想还是技术。\n\n如果不是有个夹在两个落后文明中间的明朝,真不知中华文明要滑入到何种地步。\n\n别说鸟铳,恐怕火门枪都会消失,不见于文字。\n\n儒家落后。\n\n真落后吗?\n\n是真落后。\n\n在清朝近三百年的阉割下,落后的不能再落后,辫子精神根深蒂固,百年时光都难以根除。\n\n而日本学习西方技术,保留武士道精神内核,最后打败了俄国,打败了大清,鲸吞东亚。\n\n那是清朝以前的儒家落后,还是日本的武士道更落后呢?\n\n总不能日本的武士道比清朝以前的儒家更先进吧。\n\n日本文化可是学习的唐宋。\n\n更有明亡后,大量的儒者逃入了日本,带去了明儒学在日本的全面兴盛。\n\n见仁见智的问题。\n\n如果用后世的眼光看古代,而不是同比的眼光,得出的结论肯定也是不一样的。\n\n“从古至今,各个方面,中华都在不停的发展,从种植的粮食种类,到各类技术上和思想以及知识上,都可以看到古人不断的进步。”\n\n技术司的丰功伟绩。\n\n朱高炽亲自接见了最近成果优异的技术人员们,在全体技术人员技术大议上,朱高炽讲话。\n\n“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先民的精神,永远保持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的学习先民精神,不忘记先民的奋斗,才能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n\n“先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而你们则是后人的骄傲,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为民族创造更多优秀的技术!”\n\n“哗啦啦。”\n\n数百位技术人员热烈的鼓掌。\n\n发展了六年,从北平开始,逐渐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然后是南方江淮,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中华重工聘请了大量的工匠。\n\n靠着自身的优势和体量,大量的匠户来到北平,加入了中华重工。\n\n乃至发展至今,中华重工七级和以上的匠户,有了高达四百余人的丰盛成果。\n\n眼前的四百余人,在北平可是有政治特权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哪怕是犯法也不会由地方衙门直接处理,而是由长史府派人全程监督。\n\n“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对于技术人员的支持和扶持,乃至社会全方面的待遇,将会坚定不移的下去,并且最终定为祖制,万世不变也。”\n\n朱高炽大声的说道。\n\n观众席上,数百位技术人员更热烈的鼓掌起来。\n\n当朱高炽讲完话后,二十位获奖的技术人员上台,由暂代管北平布政司的墨麟登台,由布政使出面颁发奖章。\n\n这是朱高炽要求的。\n\n以前是王府出面,以后不光王府出面,三司都要出面,形成官方上固定的风气。\n\n在战场期,这些来自各地各工厂各司的技术人员,在散会后很快返回。\n\n工匠是很聪明的群体,只是整体上比较沉默。\n\n真正接触过工匠群体,会发现这个群体有点大智若愚的智慧,秦汉唐宋明,工匠都是比普通百姓生活要高一些的层次。\n\n所以他们知道做什么对自己是最有利的,看得要长远些。\n\n这部分群体声音并不大,但是他们默默的做着更多的事情,这是他们对北平最大的支持。\n\n例如氨水和农药。\n\n“第一家真正的化肥厂,设立于天津吧。”\n\n朱高炽回应道。\n\n化工是污染型工厂,现在可没有环保设备,天津靠海,更有利于保护环境。\n\n往大海排污,是世界都在做的事情。\n\n朱高炽可没有这么高的奉献精神。\n\n等大明排污个数百年,再向世界主动提倡环保,多么好的理由,让落后国家采取环保的生产方式。\n\n“有了这家不受限的化肥厂和农药厂,以后田亩的产量不知道会增加多少呀。”\n\n李友直高兴的笑道。\n\n氨水的产量来自于焦炭炼制厂,焦炭炼制厂生产中的废水,也就是氨水被收入,最后制作成颗粒化肥。\n\n虽然焦炭炼制厂的产能增加了许多倍,但是氨水的生产始终受限于此。\n\n如果要让更多的百姓使用上廉价的化肥,需要有专门的生产提炼技术,突破这个瓶颈。\n\n对焦炭生产诞生的氨水过程,经过几年的研究,终于有了新的提炼生产技术。\n\n农药则是历史上明朝的技术,未来的天工开物里的记载,不过现在提前问世了。\n\n以砒霜拌种,加上其余的辅助材料。\n\n砒霜又叫砒石或信石,是含砷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三氧化砷,可以用于农业上拌种拌秧,以防病虫鼠害。\n\n属于无机杀虫剂,优点是制作工艺简单,缺点是高毒,人饮用后死亡率高,因此已经被禁,有了更好的替代物。\n\n但这可是大明。\n\n化肥和农药都属于神器一样的存在。\n\n前者让农作物增产,后者避免农作物减产,双管齐下就是史无前例的大丰收。\n\n“农业的病害虫一直是大问题,农民要在田地里一个个的抓虫去病秧,可以说极为的辛苦,大大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n\n“发展农业技术,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们能种更多的田亩的同时,还要省力轻松,减轻种地的劳苦,并且大大提高田亩的产量,让老百姓的生产环境和工人一样提升起来。”\n\n“北平的粮食稳,那么北境的粮食就稳,随着时间坚持的越久,北平的发展将会越快,潜力也会越大!”\n\n朱高炽信心十足的说道。\n\n“优势在我!”\n\n社会报上,刊登了小王爷的话,四个大字成为标题。\n\n“庆祝北平农业大丰收!”\n\n“在天时些许不如往年的局面下,北平诸地的田亩产量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迎来了巨大的增产!”\n\n“上下一心,齐力奋斗,团结对外,人定胜天!”\n\n“咚咚锵。”\n\n“咚咚锵。”\n\n夏收完后,北平的乡间锣鼓喧天,欢庆热闹。\n\n今年的北平,总体的亩产增加了五成。\n\n夏麦秋粟。\n\n一年的产量有望增至三石。\n\n这可是北方,虽然不如南方一年有些地区的四石,但已经是史无前例的大丰收。\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