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父皇不会是回光反照吧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四百二十六章 父皇不会是回光反照吧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看着殿里的众人面面相觑,朱高炽有些不好意思承认,其实他还真的有些不太敢去应天府。\n\n没办法啊。\n\n大明的官,实在是一言难尽。\n\n从立场论来说,都是剥削阶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n\n如果没有清朝的三百年,如果东方文明仍然是世界的中心。\n\n那么又该如何评价呢。\n\n面对造反上位的逆贼,大量的文官舍弃性命也不愿意承认逆贼。\n\n面对无能的皇帝,文官们直接立了新的皇帝。\n\n面对无兵可用的危局,文官力挽狂澜拯救了飘渺的大明。\n\n面对权术登峰造极的皇帝,文官敢舍命痛骂皇帝大兴土木。\n\n面对破产的国家,文官舍家族改革天下。\n\n面对皇帝的苛捐杂税,文官引导了市民矿工抗税运动。\n\n面对皇权的反思,文官有了反皇权的思想。\n\n面对陕西的灾害,文官痛疏陕西之惨。\n\n面对西方来的国家,文官留下了大量的西学翻译书籍。\n\n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大明的体系无疑是落后的。\n\n但是仿佛忘记了一点。\n\n生产力。\n\n而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是有地主参与的。\n\n中华的官员本身又来自于百姓。\n\n官员并不是继承制,是通过读书靠上去的。\n\n总之。\n\n就算大明的官员坏的要死,真心坏的要死的那种,可大明的官员的确敢掀桌子。\n\n从明初到明末,都不乏敢掀桌子的官员。\n\n例如袁崇焕。\n\n毛文龙何曾想过袁崇焕这种文官,竟然会不遵守规矩杀了他?\n\n不但他没有想到,他身边的人都没有想到。\n\n所以兵权在握的毛文龙,被袁崇焕一句话就给杀了。\n\n当下的皇太孙一系可不是怕死的人。\n\n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皇太孙一系的官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n\n朱高炽只能说道。\n\n“应天府不是北平啊,不是我们的地盘,那边目前什么形势,父王的现状,皇爷爷内心的真实想法等等,我们都不清楚。”\n\n“有圣人的旨意,还有王爷的书信,应该是无误的。”葛诚到底是锦衣卫出身。\n\n他心中有九成的把握,圣人有心易储。\n\n朱高炽摇了摇头,“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因为给了个大诱惑,我们却一头扎进去。”\n\n“更有皇太孙一系,那可是继承的太子一系,多年下来岂是皇爷爷一句话就能改变的。”\n\n“确实。”姚广孝有些动摇了。\n\n他经常去应天府,更知道皇太孙的根深蒂固,朝堂上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n\n朱高炽见有人认可,松了口气,接着说道:“天下没有不流血的变革,同样,这么大的事,不流点血可能吗?应天府是人家的地盘,真要是有人鱼死网破,我和父王身边无人,岂不是任人宰割。”\n\n话已经说明了,在场的人们沉思了起来。\n\n小王爷说的不无道理。\n\n只不过大家最开始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因为习惯了规矩,下意识没有想到会有人掀桌子。\n\n“小王爷说的是对的,我们都敢掀桌子,别人为什么不敢掀桌子,我支持小王爷,我们不去应天府。”\n\n房宽改变了主意。\n\n终归有些遗憾的,毕竟这么大的诱惑。\n\n“不过圣意不可违,如今圣旨抵达北平,而小王爷不奉召,恐怕圣人没有台阶可下,让转好的事态又变得不可收拾。”\n\n葛诚皱眉苦思。\n\n“贫僧再去一趟应天府。”姚广孝主动说道。\n\n众人没有反对。\n\n虽然知道姚和尚在应天府吃了大苦头,如果不是王爷舍命相救,恐怕早已尸骨无存。\n\n但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有人担当起来,倒也没有人开口相劝。\n\n“我可以去应天府。”\n\n“但是皇爷爷先要允许我做完一件事。”朱高炽也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n\n“我要在北平,辽东,开平,大宁,山西,山西行都司,陕西,陕西行都司,河南,山东。”\n\n一个个地名被朱高炽念出来,朱高炽毫不客气的说道:“这些地方要进行改军制。”\n\n众人错愕。\n\n“这他娘的半个大明在手了。”陈亨忍不住爆了个粗口。\n\n朱高炽没有见怪。\n\n反而理直气壮的解释:“如果皇爷爷真心传位给父王,并且是真的愿意接受工业化发展道路,那么我这条建议为何不能同意呢。”\n\n他怕死。\n\n怕死的很。\n\n要让他去应天府可以,先拿下半个大明的军权。\n\n“如果圣人真的同意,小王爷改制完,是否动身去京城?”姚广孝担忧小王爷又出幺蛾子。\n\n朱高炽不说话了。\n\n众人都看向小王爷,眼睛里露出期望。\n\n“我会去。”\n\n朱高炽松口。\n\n最终想了想,后面的一句话,朱高炽到底没有说出来,只说了半句。\n\n只怕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经不行了。\n\n先拿下半个大明的军权,再入应天府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没有任何忧患。\n\n“恐怕圣人很难答应,朝廷也不会同意。”葛诚感叹。\n\n这条件。\n\n换个人,任谁都难以接受。\n\n“这些地方,本就是我北平新军唾手可得的地区,只是因为前番的密信,我们才停下脚步而已。”\n\n朱高炽一脸的无所谓。\n\n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n\n河南,山东都没有铁道,其实连山西至今都没有全部实控,但是真要不计代价的去打,还是能打下的。\n\n但是朱高炽又不是为了造反而造反,真要是不计代价的打遍全国,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n\n“诸位,虽然没有对外明说,但是我们就是在造反,造反岂是过家家。”\n\n朱高炽强调。\n\n随着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全方位的提升,朱高炽的改革动作会越来越大。\n\n得罪的人会越来越多,反抗的人也会越来越多。\n\n北平的改革较为顺利,是因为北平王府多年的威望,以及北平本身没有多少人口,是三十年来从各地移民来的。\n\n地方上没有根深蒂固的大户,南北榜就说明了乡绅的势力情况,势力不深,而军户更简单了。\n\n众人被小王爷说服了。\n\n其实不同意也没办法,王爷虽然不在北平,但是小王爷还在,他的威望并不比王爷差。\n\n小王爷认定的事情,众人只能听从。\n\n毕竟这里是北平。\n\n“把塞外的捷报也上报朝廷。”\n\n“好主意。”\n\n“四万敌寇,偷袭我堡,杀敌数千,敌自溃败,未伤一人。”\n\n五句话,二十个字。\n\n最先震惊的是塞南。\n\n塞北的作乱,塞南多少有些受到风声,而北平的小王爷造反了,北平的兵力调走了不少。\n\n包括塞北的兵力,同样南调了不少。\n\n只是塞南已经贴服,台吉们醉生梦死,吸着牧民们在矿上的血,不愿意主动破坏自己的利益。\n\n加上塞南的铁路修建比塞北快,所以塞南动静并不大,没有几个部落响应塞北。\n\n但塞北传来的捷报,惊呆了台吉们。\n\n“如果前番哈刺兀海的死,毕竟是死于北平新军之手,北平新军之威,天下皆知的事情。”\n\n“那额勒伯克可汗可是真正的大汗啊。”\n\n几位台吉喝着美酒,不可思议的讨论。\n\n“哈刺兀海是北平小王爷故意推出来的,名声是虚的,实力也是五花八门拼凑起来的,输的不冤。”\n\n“额勒伯克可汗怎么输的?一个普通小兵堡,不伤一人就打败了额勒伯克可汗?”\n\n“可能是额勒伯克可汗不知道北平新式战术的厉害,还在用传统的作战方式。”\n\n有人解释。\n\n“就算如此,也是无法接受。”\n\n“算了,喝酒,不相干的事情,想那么多作甚。”\n\n“明日开平铁道站的站长要来我的部落调研,我回去让部落里的人准备准备,要好好招待他一番。”\n\n有位台吉起身,向众人告辞。\n\n捷报很快传入京城。\n\n京城。\n\n兵部的官员不太相信。\n\n“假的吧。”\n\n无论兵部官员信还不不信,捷报仍然传了上去。\n\n“这是向咱示威?”\n\n朱元璋瞅向埋首案几的朱棣。\n\n很久没有这么放松过了。\n\n以前有老大在,很是让朱元璋过了一段惬意的日子,无论什么大案要案,老大都处理的波澜不惊,并且谁都不疑他,只夸太子贤明。\n\n所以朱元璋喜爱老大啊。\n\n几年来,朱元璋又有种重回前些年的感觉。\n\n朱棣疲惫的从奏疏中抬起头,都没有力气解释了。\n\n父亲自从表露了态度,奏疏都丢给了自己,每日都要处理完当日的公文。\n\n朱棣终于感受到了大哥的痛苦。\n\n父亲的精力非常人也。\n\n真希望有几位帮手,能帮自己整理下奏疏,一些日常的,不重要的奏疏,让别的人处理,自己只需要批复即可。\n\n“炽儿不敢。”\n\n终归,朱棣有气无力的解释了一句,一点儿也不走心。\n\n朱元璋冷哼两声。\n\n“一个小兵堡,击退了数万骑兵,自身未有伤亡,虽然是占了些许便宜,但也令人惊恐。”\n\n“咱应天府数十万兵,去北平碰,那不也得碰的头破血流,犹如此捷报。”\n\n朱元璋在捷报上重重的说道。\n\n事情丢给了儿子,朱元璋头也不昏了,眼也不花了,说话的力气反而大了。\n\n看着精神饱满的父亲,朱棣不禁担忧了起来。\n\n父亲该不会是回光反照吧。\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