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地开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四百四十四章 地开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大宁行省。\n\n“郡王。”\n\n“出去打猎啊。”\n\n几名侍卫进门问道。\n\n朱高煦自从来到了大宁,在军事方面没有让人失望,令许多原本担忧的人放心了。\n\n大宁数十卫所的安稳,除了燕王和朱高炽的威望所在,更有今日军制改革的顺利,朱高煦同样发挥了一些作用。\n\n朱高煦和大宁武官们预想的不一样,这位高门大院长大的年轻人,在军事上不但有自己的见解,更在自身武力上令人服气,号称大宁第一大力士。\n\n骑术,弓术,刀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收获了不少的威望和人心。\n\n“没空。”\n\n朱高煦改了性子,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竟然在看书。\n\n高阳郡王的脾气很好,性格直爽,获得了许多军士的喜爱,侍卫们甚至敢和高阳郡王开玩笑。\n\n“郡王读春秋吗?”\n\n朱高煦瞪了一眼,“敢打趣本郡王。”\n\n“嘿嘿。”\n\n几人走过来,这才看清楚朱高煦手里的书,竟然是一本厚厚的图册,是十一行省一地区的舆图。\n\n最前面几页是折叠起来的图纸,摊开后就是大明北方的舆图。\n\n“哇。”\n\n“大宁有这么大。”\n\n几名侍卫惊呼。\n\n在北方十一行省一地区的舆图上,奴儿干竟然有两个大明行省的规模,在极北方很多地区是空白的,但是被画了上去。\n\n沿着草原上的瀚海分界,瀚海以内分别是大宁行省,比他们知道的大宁大了数倍,隔壁的开平行省同样如此,一直延伸到瀚海的官山一带。\n\n这个瀚海可不是海。\n\n是大漠上的沙漠,漠南漠北的交界处。\n\n开平隔壁则是山西行都司,本来计划中也是升格为行省的,考虑人口分布,最后归入了山西行省,接壤河套地区,在再边就是西域行省。\n\n以开平行省,大宁行省,山西行都司,西域行省,在内地外形成了大保护区。\n\n辽东行省,北平行省,山西行省,陕西行省,四行省成为了内地。\n\n在大保护区外,则是塞南行省,从东部捕鱼儿海开始,一直到西部的尔泰山脉。\n\n犹如一个锅盖,盖住了开平行省,大宁行省,山西行都司,西域行省。\n\n在锅盖上还有一个锅盖,就是塞北地区。\n\n塞北地区以北画了无边无际的空白地图,还专门标注了里程,以北一万里皆是大明国土。\n\n“北边有一万里的土地?”\n\n“不知道。”朱高煦摇摇头,别说塞北以北的一万里,就是一千里都没人去,根本无法生存。\n\n“那还画进来作甚。”\n\n“大哥这么做,肯定有大哥的用意,只要我大明一直强盛下去,谁敢反对我大明的这本舆图。”\n\n“反之,我大明弱败的那天,别说这些土地,就是现有的土地有多少也保不住。”\n\n朱高煦在朱高炽身边呆了几年,多少受到些影响。\n\n大哥常说不怕地图开疆。\n\n古人说整个天下都是中华的,胃口要大多了。\n\n多少国家不也是地图开疆,只要实力足够,实力有多大,地图开疆就能有多大。\n\n“你们收拾收拾,明天跟我回北平。”朱高煦说道。\n\n“小王爷来命令了?”\n\n“大哥说大宁这边已经稳定,不需要我留在大宁了,我们要去山东,那边大户多啊,还有圣贤之乡。”\n\n“听说那家人来北平向小王爷祝贺过,难道还反对小王爷的改制。”\n\n“哼。”\n\n朱高煦轻哼一声,轻声笑道,“谁赢帮谁呗。”\n\n大宁外是第一层“锅盖”塞南行省。\n\n在塞南行省的商团,比起塞北行省的商团要多,塞北太贫瘠了,也没有什么人口,全凭借是商团从内地招工,成本太高,而且铁道还未通车。\n\n塞南行省的铁道建设的早,目前和北平的一段,和山西行都司的一段已经通车。\n\n至于塞南西部到丰州的通车时间,估摸要到明年年中了。\n\n在离开大宁前,朱高煦视察了大宁行省。\n\n整个大宁行省,原来全宁卫以外的土地,虽然划入了大宁行省,但属于无人区。\n\n全宁卫驻守了一营新兵。\n\n朱高煦最先来到的营州三护卫。\n\n马拉火车奔跑在大宁的支线铁道上,蒸汽机火车头如今连主线铁道都无法满足,所以在支线铁道上,主要是马拉火车为主。\n\n“兴州屯卫,营州五大屯卫,这些屯卫军田比较多,加上周边分划的军田,所以屯卫的改革已经全部落实,主要以大片井制为主。”\n\n车厢中。\n\n几名官员坐在朱高煦对面的座位上,向高阳郡王介绍当下大宁的形势。\n\n“目前各大主力卫的分田计划,并无法满足片井制度,军田数量不够。”\n\n“例如营州三护卫的军户,从宁城周边分了出去,由军户经济合作社组织,并且下拨助农贷开垦田地。”\n\n“原卫所中除了精兵选拔入新军外,其余全部免除兵役,以种地为主。”\n\n“但是各大主力卫的许多精兵加入了新军,从政治利益上保障了他们的权利,所以总体保持了平稳。”\n\n朱高煦点点头。\n\n十八岁的青年,当从军中出来时,就会沉稳些,不像在军中的随意,几名官员心里对高阳郡王的印象高看了三分。\n\n“土地革命是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大哥说是为了保障军户们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必定是有先后的,也有不少人的利益会受到影响。”\n\n朱高煦跟着朱高炽身边几年,再也不是当年的哪个顽皮的少年,有了自己的见解。\n\n“不过大哥为了弥补,制定了很多的方案,是皆大欢喜的场面,还不愿意放弃的,那是习惯了站在别人的头上作威作福。”\n\n“有种人啊,自己的日子好过了,并不会让他满意,只有别人的日子过得不如他,被他压上一头,他才会有幸福感,对于这种人,我们不用满足他的幸福感。”\n\n“高阳郡王对人性的认知很深,在下佩服。”一名官员拱手笑道。\n\n“我也是听大哥说的。”\n\n朱高煦没有大咧咧的领受赞誉,而是抬出了朱高炽。\n\n大宁的山区很多。\n\n这些连绵的山区被放弃了开发,整个大宁行省的规划是一百万人口。\n\n大宁南部的平原,已经足够一百万人口,大概十六万余户军户施行片井制度。\n\n铁道从山区边缘绕过后,出现了豁然开朗的平原地区,无边无际的麦田。\n\n这里的小站台多了起来,朱高煦在营州右护卫的地区下车。\n\n营州右护卫的卫司衙门搬离了宁城,因为军制的改革,卫司衙门基本上没有了什么大权利。\n\n但毕竟有五千六百户的军户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卫司衙门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n\n从管理性衙门变成辅助性衙门。\n\n“先看看吧,看完了再去营州右护卫卫司衙门也不迟。”朱高煦说道。\n\n土地上。\n\n人们在开挖沟渠,修建水利灌溉设施,荒地上有各色各样的机器,还有许多大兴的牲畜。\n\n无数的旗帜,在风中被吹得花枝招展,正如这里的工地一样热情。\n\n“燕王旗。”\n\n“中华重工工旗。”\n\n“军户经济合作社大宁营州右护卫农业大寨。”\n\n“农业发展银行支援项目组。”\n\n“新军军旗。”\n\n“大宁卫所旗。”\n\n“大宁行省布政司农垦指导小组。”\n\n“都司指挥部。”\n\n……\n\n“想不到竟然有这么多组织。”朱高煦第一次离开宁城这么远,才知道地方上的变化有多大。\n\n“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组织,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出机器的出机器,团结社会一切力量,协助军户农业大寨的建设,才能让军户们迸发出大激情啊。”\n\n跟在朱高煦身边的官员感叹道。\n\n工地上。\n\n人们挖着地面,无数的小车在运输,一条条的沟渠有了影子,人们干的热火朝天。\n\n“开垦出来的田,以后都是自家的,谁不愿意卖力气,都希望早点有自己的土地,所以百姓们才能这么拼命干。”\n\n朱高煦巡视了工地。\n\n修建水库,开荒,修沟渠,修抽水站,修民房,一片片的片井正在成型。\n\n傍晚的时候。\n\n由文工司从各个剧院组织的下乡慰问文工团,在临时搭建的剧台上表演。\n\n“雄风起,气昂然。”\n\n“齐心来开垦。”\n\n几名歌唱家在台上,唱着动测人心的歌曲,一旁的乐器班,发出雄壮的伴奏声。\n\n火把的火光下,工作了一天的百姓们席地而坐,面带笑容的看向台上。\n\n一张张黝黑的脸,眼睛了满是希望。\n\n每户分田一百亩。\n\n在这个时代。\n\n对于普通百姓们而言,这是多美幸福又奢侈的希望,如今这个希望仿佛就要实现了。\n\n每个人沉醉在希望之中,歌声仿佛拂动每个人的心灵。\n\n这是共鸣。\n\n唱出了他们的心声。\n\n“流汗辛苦建家乡就是为自己。”\n\n“大明最伟大。”\n\n“齐心团结共。”\n\n古代缺乏参与社会活动,内心停留在枯燥的百姓们,还没有学会如何释放自己内心的喜悦。\n\n他们露出傻呵呵的笑容,用最朴实无华的眼神看着台上。\n\n老人们笑着。\n\n男女们也在笑着。\n\n孩子们跟着大人们笑着。\n\n正如歌声中,最美好的时代,因为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在达成他们的希望。\n\n可能几十年后。\n\n这些长大后的孩子们,成为新一代建设社会的主人翁,有一天会突然想起小时候的这一幕,嘴角不禁露出微笑吧。\n\n第二日。\n\n朱高煦放心的离开了大宁,大宁的热火朝天,正像是蒸蒸日上的北平模式。\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