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仗势欺人的高阳郡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四百四十七章 仗势欺人的高阳郡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合记申请的专利,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所以工程部旗下的砖窑厂,绕开了合记的专利,申请了自己的专利。\n\n两者的专利理论上没有不同,都是围绕蒸汽机展开的新的生产机器。\n\n但是两者的官司,引发了民间资本申请专利的热情,谁也不想自己的生产技术被别人控制。\n\n面对这种情况,朱高炽知道小九应付不来。\n\n“技术司以后不负责专利业务,北平成立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归入长史府。”\n\n小九松了口气。\n\n“我们内部的专利倒是好说,有一套的奖赏和升级制度,技术人员都很满意。”\n\n“可是外部的专利,属实不知道怎么去应对。”\n\n“特别是有些专利,通过了吧,又怕他们不允许别家使用,不通过吧,又说不过去。”\n\n小九的担忧,也是很多人的担忧。\n\n周世丰从河南回来,正好小九来说起此事,也忍不住说道:“专利法应该改一改,任何企业不得垄断技术。”\n\n朱高炽点点头。\n\n周世丰的说法是对的。\n\n“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专利法有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研发热情,但如果不加以管理,则会造成行业发展的阻碍。”\n\n“中华重工的技术对外公开,民间的资本专利,也要对外公开,但是更要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到损失。”\n\n“咳咳。”\n\n周世丰突然咳嗽了两声。\n\n“周掌柜,你没事吧。”朱高炽诧异的看向周世丰。\n\n“在河南病了几日,抓了几副药,虽然好了些,但是身子一直不够爽利。”\n\n周世丰抱歉的看着朱高炽。\n\n朱高炽看着瘦了三分的周世丰,心中为这位埋头苦干的大掌柜感到敬佩。\n\n什么叫万厂万矿计划。\n\n就是把北平的发展经历,直接照搬各省,以行政手段凭空造出巨大的市场。\n\n大明南北铁道,十一行省一地区的网络铁道。\n\n各省新城区的建造。\n\n……\n\n这就是制造出来的手段。\n\n市场的确是可以被造出来的。\n\n例如棚户整理计划。\n\n资本加上地方调控手段,生生的让房价,连县城地区都猛然拔高了一大截。\n\n各地的基建建设等等。\n\n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朱高炽采取优势的一面,才有北平只用了六年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n\n这并不是奇迹。\n\n后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让整个中国变了样。\n\n二十年前南下打工,大包小包的挤火车,二十年后坐高铁坐飞机去打工。\n\n在两千年的时候,朱高炽还记得自己上学的岁月,每个班都有不少的孩子交不起学杂费。\n\n在讲台上的自卑,被赶回家里要学杂费的狼狈。\n\n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到了国家不得不出手对付教培行业的地步,这个变化有多大?\n\n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的差距。\n\n六年的时间,北平有今日的规模,比起这二十年发展的速度,也就显得不算什么了。\n\n但是北平六年的翻天覆地,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无数的中华重工人在奋斗。\n\n而作为大掌柜的周世丰,更是从来没有歇息过。\n\n他们才是真正的实干家。\n\n“周掌柜,工作虽然重要,但是身体更重要啊,中华重工以人为本的理念,你身为大掌柜,更要做出代表不是么。”\n\n朱高炽劝慰道。\n\n有些话平时不好说,说出来容易让人误会,现在倒是好机会,朱高炽的确希望周世丰能休息一段时间。\n\n大明的环境,远比后世的要宽松。\n\n不用在两极夹缝中求生存。\n\n从不承认西方所有不平等条约,拒绝北极某方面的要求,而以中国的历史底蕴,注定要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n\n所以中国要拼命追赶。\n\n但是大明不用。\n\n明初有宽松的容错环境,所以朱高炽的福利体系,在社会资源分配的过程下,并不算大问题,反而成为内需的动力。\n\n“小王爷说的是。”周世丰笑道,明显没有把朱高炽的话听进去。\n\n不是他不愿意歇息,而是身处这个位置,每件事都离不开他的批复和关注。\n\n寒暄了两句,周世丰说起他的正题。\n\n“工厂,铁道,矿场,山西的阻力要少一些,但是河南与山东的阻力却很强大。”\n\n“主要是山东,虽然郡王在山东坐镇,可总有层出不断的问题发生,如果不扭转这个形势,恐怕会耽误明年的目标啊。”\n\n后世德国在山东修建铁道用了六年,真正的工期才不到两年,其余的时间因为当地的反对而耽误。\n\n德国的实力强不强?肯定是比当地乡绅要强。\n\n“二弟这个人,看起来是个粗汉,需要用粗汉去震慑山东,让人知道不好惹,但山东的事情的确不能盲干,特别是针对那家人,动了的后果太大。”\n\n“但是我对二弟有信心,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知道分寸在哪里,先看看二弟在山东怎么做吧。”\n\n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每每的力挽狂澜,深得朱棣的信任,岂是头脑简单的莽汉。\n\n见朱高炽有了主意,周世丰也不再追着这件事。\n\n周世丰神色严肃起来,说道:“还有南方,南方对我们中华重工的舆论不太好,虽然在应天府组建了报纸分设,可报纸的销量不大,舆论不在我们手中啊。”\n\n朱高炽脸色也不快了。\n\n山东是人口大省,哪怕有新军驻扎在山东,也没有能扭转乡间的舆论,何况南方呢。\n\n“南方的事情,现阶段我们只能努力去做,主要的力量还是用来北方的开发。”\n\n“目前光四行省的开发项目,我们就已经出现了人才短缺现象,只有把四省开发出来,培养出足够的工业人才,最后形成碾压的态势,把那些不利的局面扭转过来。”\n\n朱高炽知道南方的乡绅在骂自己,不过朱高炽控制住了自己的愤怒。\n\n见小王爷没有要改变计划,周世丰松了口气。\n\n他就怕小王爷因为愤怒,做出改变现在步骤的决定,在周世丰看来,目前四省已经让中华重工体系超负荷运转。\n\n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力,毕竟北平也才发展了六年而已。\n\n浙江行省。\n\n社会报应天府分报。\n\n“北平的北平综合大场,定于中秋的盛典,二十万门票售之一空,民间已经一票难求。”\n\n“为了中秋盛典的活动,北平各府舞剧院,乐剧院,大剧院编排了许多的优秀节目。”\n\n“不但有北平的军民,还有各行省的百姓们纷纷前来参加,将会是大明最盛大的一次活动。”\n\n“精神文明的建设,会增加人们的精神气,让社会充满活力,祝愿北平中秋盛典的完美落幕。”\n\n看着这份报纸,酒楼的读书人面色各异。\n\n“二十万人的场地,不可思议啊。”\n\n有人被报纸上所言的规模惊讶。\n\n旁边的乡绅冷哼道:“竟然还要花钱买门票,在搜刮民脂民膏之事上,燕王一家子倒是手段用到了极致。”\n\n“但是二十万人都能买票,难道北平真的如报纸所言,已经这么富足了么。”\n\n也有人恍惚。\n\n“山东高阳郡王仗势欺人,夺人家产,你们可知道?”\n\n“还有这事?”\n\n“高阳郡王有什么权利管山东的事情,难道圣人真的什么都不管了么,对燕王一家的为非作歹视而不见。”\n\n“唉,地方不安啊,长此下去,我大明百姓恐怕有大祸。”那名乡绅悲叹道。\n\n酒楼下是河道。\n\n河道上有船。\n\n这里的船和别处的船不一样,俗称花船。\n\n同样的性质,不同的场合,标价肯定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等级的区别。\n\n在民工的码头上,有招待民工的船娘。\n\n在繁华的地区,则有装修精美,花枝招展,偶尔还有些可以饮酒作词的名妓。\n\n他们这叫做风雅,跟俗没有关系。\n\n俗那是老百姓的事。\n\n同样的事,他们做就是高雅,肯定是要区分开来的。\n\n天下的道理,没有什么区别。\n\n后世不也是各种游艇宴会么,换汤不换药而已。\n\n后世没什么资格嘲笑古代。\n\n只不过生产力的区别。\n\n西方早就看穿了。\n\n只不过生产力的不同,让生活有了区别,底层不会有吃不饱饭的危机。\n\n“看到了吗?报纸上说应天府开了一家印染厂。”\n\n“有什么说道?”\n\n“采用的蒸汽机,铁质的大染缸,里面有扇叶可以翻动,放出的蒸汽还可以加热水,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十几倍。”\n\n传统的染色方式,是用大缸下柴火加热,染料倒入缸中,人用棍子站在缸口上搅拌。\n\n只不过换了蒸汽机当做搅拌动力,所以可以用更大的染缸,铁料的廉价,也就有了类似后世的染缸。\n\n后世的染色机器也叫做染缸,不知道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会下意识认为是印象中的水缸。\n\n其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很多在本质上和古代没有什么区别。\n\n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n\n传统的染色工艺,换成了更大的铁缸,淘汰了人力,使用蒸汽机当动力。\n\n以往使用柴火,现在使用蒸汽,但是蒸汽机需要煤炭,也就是从柴火改成了煤炭。\n\n薪材能源进入煤炭能源,新工艺的纺织业,对煤炭的需求也是直线上升的。\n\n包括定型工艺也是如此。\n\n以前靠人力,上完色出缸布料,经过晒干后,人力拉扯固定,通过数日的时间定型。\n\n后来改成机器,通过二三十米长的机器,犹如流水线般的把布匹拉扯,平切使用蒸汽熏烫,快速的定型。\n\n甚至后来也不用晒干了,直接用甩桶甩干水分,然后烘干机烘干,最后上定型机。\n\n传统的工艺,每个步骤都改成机器。\n\n本质上属于蒸汽机运用到各行各业,只是工匠们需要把蒸汽机局部改进,适用到各行业的工厂中。\n\n所以人们说最伟大的发明是蒸汽机,而不是新染缸,定型机这些,因为这些发明并不难。\n\n但是效率的提升的确是百倍的增幅。\n\n每个工序使用机器,本来就比人力要强,加上机器可以增加生产量,各个工序加起来,变化就大了。\n\n新工厂一套流程下来的产量,比传统作坊产量提高了数十倍。\n\n“这些商人见利忘义,为虎作伥。”乡绅痛骂。\n\n“人为财死,鸟为食亡。”\n\n“北平的工业发展,自从练子宁在应天府带了个头,虽然蒸汽机工厂失败了,想不到其余行业倒是火了起来。”\n\n“北平每年在应天府采购数百万匹的布料,那些商人们如何能不上钩。”\n\n“现在倒好,我们江淮地区成为了为北平生产布料的地方。”\n\n有读书人反对,说道:“比起以往的征收模式,我倒是觉得这样不错,老百姓也欢喜。”\n\n江淮地区。\n\n明朝三分之二经济总量的贸易地区。\n\n北平重工却不涉及轻工,江淮地区在尝试蒸汽机失败后,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口。\n\n轻工业在江淮地区蓬勃发展,形成了与北平互补的局面。\n\n加上北平的放开投资,以及部分行业的限制,江淮地区大量的资金北上。\n\n到底还是拉拢了许多人,并没有让全部人反对。\n\n“根据我接触的一些盐商,他们的资产这些年翻了十倍不止,如此大利之下,他们选择北平倒是不奇怪。”\n\n“可天下都开始重利,不以道义为先,岂能这般呢。”\n\n陈彬大骂。\n\n他是地方上的大户,家中有人在朝廷做官。\n\n见不得别人的日子过得比他好。\n\n以往。\n\n乡里人都羡慕他家。\n\n在乡里人贫穷的时候,他家数百亩土地,耕读之家,方圆百里的人谁不羡慕他家。\n\n提起他陈家,哪家百姓敢不低头。\n\n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的佃户跑去了北平,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n\n一年十二元的工钱。\n\n陈彬得知一元钱,在北平可以兑换一两白银后,陈彬破防了。\n\n人们在提起他陈家,眼里没有了以往的敬畏之心,他们的话题也不是陈家如何了不得,而是围绕北平打工。\n\n他们都想要去北平打工,不再以陈家为目标。\n\n没有人羡慕陈家,自然也就没了敬畏。\n\n这就是人性。\n\n普通人也是如此。\n\n羡慕别人的时候,见到了别人,就会自惭形秽,唯唯诺诺,当不羡慕别人的时候,又会瞧不起别人。\n\n这是因为缺乏参与社会活动,导致的麻木诞生的自卑心。\n\n当常常参加社会活动,那么就有了自信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不会被这些简单的事物所困惑。\n\n古代读书人比百姓要自信,除了待遇上的,更有读书人经常参加社会活动。\n\n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口号,和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就能有的。\n\n正如体育强国。\n\n绝对是社会百姓全面参与,才叫做体育强国,才是真正提高全民身体素质。\n\n而想要做到这一点。\n\n需要许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宽松的社会环境,人们有稳定的生活环境等等。\n\n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文明。\n\n文明的强盛,绝对不是哪方面突出,必定是全方位的发展,才能构建出强大的文明。\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