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儿子和孙子一点孝心也没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五百一十章 儿子和孙子一点孝心也没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西域以北要靠治理,而不是刀枪。”\n\n朱高炽说道。\n\n军国大事,朱棣不敢大意,也是他们父子入京以来,第一次的大动作。\n\n事情办得好,自然不用说。\n\n办得不好,就是给了外面口舌,别人会说他们父子也不如朱允,好不容易压下去的形势又会起波澜。\n\n“治理?”\n\n朱棣不太明白。\n\n西域以北可不好治理,施行的是土官制,只要愿意归顺大明,保持边疆的安宁,双方就互通物资往来。\n\n朱高炽采取的是明朝在云贵的管理方针,以及左宗棠的方针。\n\n那就是治理。\n\n“哈密并不是一个整体。”\n\n朱棣皱眉说道:“哈密城一带是安克帖木儿的势力范围,哈密以南则属于安定卫,哈孩虎都鲁的势力范围。”\n\n朱高炽平静的听着。\n\n“重要的是,这些范围对他们而言并不稳固。”朱棣重重的说道。\n\n朱高炽忍不住笑了起来。\n\n看样子,朱棣本人比安克帖木儿、哈孩虎都鲁他们,还要担心他们在当地的不稳。\n\n其实朱高炽理解朱棣的心情。\n\n最早的时候,安定卫以南,昆仑以北的阿端卫,曲先卫,随着当地互相征伐已经消退,残余势力被大明安排到了安定卫。\n\n两百万平方公里,只有几十万人口,而征伐却连绵不绝,此消彼长,新的势力窜起,又犹如流星般的消失。\n\n这才是大明头疼的原因。\n\n今日刚刚吸收的土司,才熟悉了大明的规则,可过几年就被别的部落杀了,或者被自己的手下取而代之。\n\n正如中原礼乐崩坏的时期: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n\n同样。\n\n部落首领当然是谁强大,谁来当,用刀剑说话,竞争颇为残酷,常年战争不止,最痛苦的莫过于当地的百姓。\n\n包括看起来稳当的哈密城,如今哈密最大的势力,和大明已经默契了好些年。\n\n可谁能想到他能被人毒杀,哈密一下子失去了秩序,重新大乱了起来。\n\n用个不好听的比喻。\n\n西方列强更希望留下大清,而不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北洋时期。\n\n当然。\n\n大明不是列强,大明的文明程度要高于列强,并且把哈密视为一国。\n\n历史上哈密乱起后,鬼力赤汗吞下了哈密,派使者去应天府归顺大明,希望取代安克帖木儿在大明的称号。\n\n朱棣回信说同为一国云云,接受了鬼力赤汗的称臣纳贡,很快让哈密的局势稳定了下来,受到最大好处的无疑是当地,从兵戈中解脱出来的百姓。\n\n清朝不会。\n\n闹事的,清朝会直接屠光了。\n\n同样是治理,大明治理西南对比清朝治理西北。\n\n清朝在屠戮了当地后,迁移了不少的汉民去当地,但是地方并没有稳定。\n\n当地对汉民的仇视,几百年来互相对抗,清朝统治者稳坐钓鱼台。\n\n而明朝在云贵的治理,看起来不如清朝快速有效,但同样迁移人口去云贵,而云贵最后与中原彻底绑在了一起。\n\n哪怕在清末时,云贵也没有分离出去的大危机,不是列强没对云贵动手,而是当地没响应列强的挑逗。\n\n这些都是明朝之功。\n\n明朝治理矛盾,清朝挑起矛盾。\n\n这就是区别。\n\n像不像英国在殖民地的分化及挑拨手腕?\n\n英国从来不希望殖民地能有发展,更希望殖民地内部对抗,才能加深他殖民统治的稳固。\n\n真正让那片地区稳定的,是清末统治阶级控制力度下滑,以林则徐、左宗棠为代表的汉人势力。\n\n他们采取的就是治理。\n\n林则徐和左宗棠,为那片地区带去了生产力,短短的二十年,兴建水利开荒九百多万田亩,为当地的繁荣打下了根基。\n\n有了所谓的“农桑辐辏,阡陌成群”。\n\n发展才是硬道理。\n\n才真正让那片地区与中原归心,犹如明朝在云贵的治理一样的道理。\n\n“儿子计划在亦力把里和哈密,开垦出九百万亩农桑田,施行九万户大片井军户制度。”\n\n“铁道即将通车,不需要二十年,只需要三年的时间。”\n\n朱高炽笑道。\n\n“大舅他们都派去。”\n\n朱棣愣了愣。\n\n徐辉祖这个大舅子,朱棣是很无语的。\n\n他竟然不帮自己这个亲姐夫。\n\n朱高炽并不是放弃徐辉祖。\n\n徐辉祖的才能不庸置疑的,浪费了也可惜,去边疆发光发热,为大明立功吧。\n\n“今年是个丰年,粮点的运行,导致国库的粮食太多了,总不能浪费掉吧。”\n\n朱高炽严肃起来,认真的说道。\n\n万事有利有弊。\n\n粮点虽然让大明控制了粮食,但明初不是明末,人均田亩有巨大的区别。\n\n粮食太多了。\n\n粮食多了,堆积在仓库,不但是浪费,更对于经济是伤害,对粮价的稳定同样是损伤。\n\n迁移几十万军户去亦力把里和哈密,把积粮花出去,不但扩大了田亩数量,又壮大了大片井制度,还刺激了经济的循环等等。\n\n好处数不胜数。\n\n“当亦力把里和哈密,与塞南一样的发展起来,人们会用脚做出选择的。”\n\n听到儿子的计划,朱棣点了点头。\n\n塞南行省的台吉们,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失去了对牧民的控制,牧民们加入了当地的工业。\n\n就跟嘉靖朝与俺达汗停止了战争,要不了几年,塞南的牧民们就放下了刀枪一样的道理。\n\n从边疆稳定,互通开市的那天起,注定了塞南台吉们对牧民的控制力下滑。\n\n因为人们的日子好过了,不愿意再去打仗。\n\n没有人听台吉们的,那他们还算什么台吉。\n\n越是与大明互通开市的地区,越是与大明和睦,越是没有得到大明互通开市的地区,越是和大明打仗,以战争逼迫大明互市。\n\n而只要看过互市的内容,就明白互市好处的大头是大明。\n\n不提明朝。\n\n清朝的蒙古台吉们,各个都向晋商欠债,每年实际上在为晋商们打工。\n\n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n\n同样的道理。\n\n亦力把里和哈密才多少人口,真的发展起来,地方的首领根本无力阻挡。\n\n人们希望过好日子,这就是人性。\n\n洪武二十六年。\n\n其余物资不计,粮税总额高达,米两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石,麦四百七十一万两千九百石。\n\n洪武三十一年。\n\n北方十一行省和一地区,以及应天府征收的粮食不可计数,按照征收的比例,高达米两千九百二十六万八千五百二十石,麦七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石。\n\n增加米四百五十三万九千零七十石,麦两百六十八万二千三百石。\n\n其余牲畜渔豆不计。\n\n米麦五年间的税收,合记增加了七百二十二万一千三百七十石。\n\n各仓爆满,堆积到仓外犹如山。\n\n地方官仓爆满。\n\n北方十一行省和一地区的官府都向朝廷送来了喜报。\n\n在洪武三十一年的年关。\n\n结束了从宋朝以来,需要南方供应北方粮食的历史,也让粮食产量产生了海量的富余。\n\n同时。\n\n在新军撤离哈密的半年后,嘉峪关向应天府传来了急报。\n\n安克帖木儿被鬼力赤汗毒害。\n\n鬼力赤汗南下哈密,攻破了哈密城,哈孩虎都鲁率安定卫征伐鬼力赤汗大败而归。\n\n脱脱只得几十骑逃脱,投奔嘉峪关寻求保护。\n\n整个哈密一下乱了起来,嘉峪关也失去了与亦力把里的联系,脱脱请求嘉峪关新军出关,击败鬼力赤汗为他的叔叔报仇。\n\n“年后吧。”\n\n朱棣说道。\n\n现在年关,谁有心思去打仗,怎么也得开春后在出征。\n\n年关。\n\n无数的人忙碌着。\n\n在大明税收得到历史新高的这天,并不代表大明就没有了穷人。\n\n“需要三十万青壮?”\n\n朱元璋听到朱高炽报出的数字,一时间怀疑自己听错了。\n\n“是的。”\n\n朱高炽肯定的说道。\n\n“新军你们安排了多少?”\n\n“五万。”\n\n朱棣笑道。\n\n朱元璋看傻子一样的盯着朱棣。\n\n亦力把里和哈密,总共才几十万人口,平鬼力赤需要三十五万青壮,还是出动五万新军的情况下。\n\n“你们这是要做啥子?”朱元璋怀疑的问道。\n\n“三十万青壮是去建设哈密和亦力把里的。”\n\n朱元璋懂了。\n\n这又不是稀罕事。\n\n当年他派徐达他们北征,动不动几十万大军,除了打仗之外,就是用来留在当地增加人口,恢复生产的。\n\n只不过时代不同了。\n\n当初的生产力,越往北调动的人口越少。\n\n“只怕军户不愿去啊。”\n\n当初人们穷,能有田谁没有动力。\n\n现在的大明,不说人人解决了温饱,可与三十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n\n“那就分田嘛,家家分个一百亩,并且永不交税。”朱棣一脸的得意。\n\n朱元璋不以为然。\n\n这口号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实际上左手换右手。\n\n不过呢,吸收到对象不在只是农民,而是包括了其余人口,大家都要出钱向粮点买口粮。\n\n这也是变相的缴税,光一个粮点的左右手,收入超过了以往大明的全部税收。\n\n“三十万青壮最后哪怕只留下五万,他们的家人迁移过去,至少也是三四十万人,加上军队和当地的人口。”\n\n“孙子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当地开垦出九百万亩土地。”朱高炽解释道。\n\n朱元璋点了点头。\n\n然后出了宫。\n\n今天是应天府大剧院开张的日子,他可是让李道信早早的包下了包间。\n\n他都七十一岁了。\n\n难道不能想点清福吗?\n\n些许小事,儿子和孙子还要来烦他,一点孝心也没有。\n\n人心不古。\n\n昨天有两章被封,估计放不出来了。\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