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月轮回,光耀大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月轮回,光耀大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太子殿下亲征,捷报连连。\n\n金州工农子弟中学。\n\n穿着学生服的中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激动而又高昂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教室。\n\n读书社。\n\n不知道哪名学生发起创办的社,最初三五名好友一起读书,逐渐扩大流传了下来,已经成为了金州工农子弟中学最大的结社之一。\n\n与其他的地方不同,金州的工人群体比例非常高。\n\n金州工农子弟中学,是第一家招收女孩子的学校,不再是男女分校,而是分女子班。\n\n中学施行住读,每个月放九日假。\n\n傍晚。\n\n学校的湖畔,点亮的煤油路灯下,教室内仍然有着灯光。\n\n在一间屋内,几十名少年围成一圈,其中竟然还有三名女学生,皆紧紧的盯着朗诵的学生。\n\n“日月轮回,光耀大明。”\n\n“太阳与月亮的交替,如同光明的传递,赋予了大明无尽的活力。”\n\n“哗啦啦。”\n\n随着朗诵学生的停歇,伙伴们纷纷的鼓起掌,女孩子们也高举双手为他发出赞美的声音。\n\n朗诵的学生更加的自信。\n\n“旭日东升,洒下万丈光芒,为这片土地带来希望与温暖。黄昏时分,月亮在天边挂起,引导着人们迈向明天。”\n\n“日月轮回,如同大明的命运,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光耀人间。”\n\n“哗啦啦。”\n\n“周成生大彩。”\n\n“赞。”\n\n少年们鼓掌。\n\n朗读的学生,双手合于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向四周一边作揖。\n\n欢快的气氛,让每个少年的嘴角露出笑容。\n\n三名女孩子在场,更是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外面的月亮高高挂起,月光撒入窗户。\n\n“周成生,再来一个。”\n\n女孩子的手捧在嘴边,带头起哄道。\n\n很快。\n\n周围的人都响应,周成生没有客气,见伙伴们的确是真心请他继续朗诵,于是才开始继续。\n\n不久。\n\n下一个少年起身,他长得魁梧,肤色较黑,因为他还是竹球社的社员。\n\n他捧着自己的手稿,有些不好意思。\n\n伙伴们鼓励他。\n\n“向英武神勇,战无不胜,从无败绩的太子殿下献文。”\n\n从开始的结巴,逐渐越来越大的声音,壮小伙的声音,犹如鼓声一般的洪亮。\n\n“英勇无畏,拼搏奋斗,大明军队勇往直前。在困难与阻碍面前,我们不屈不挠。”\n\n“民族危亡之际,先烈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长城。”\n\n“光复中华文明的大明先烈们,我们永远祭奠他们的崇高精神,要以他们为榜样,继承薪火,创造一个充满希望和伟大的不灭大明。”\n\n窗外。\n\n巡逻的先生嘴角含笑。\n\n读书社有点意思。\n\n“好了,时间到了,各回宿舍。”\n\n学生们恋恋不舍的告别。\n\n三名女学生也回去了女子宿舍。\n\n天空上挂满了星辰。\n\n第二日。\n\n早晨。\n\n学生们进行操练课,两个女子班学着礼仪,结束后,伙房吃过造反,学校放假了。\n\n金州城已经成为了新城区,四通八达的铁道,学生们乘坐公车金州周边各地。\n\n盐场,渔场,船政,船厂,林场等等,一处又一处的工业区,大烟囱的丛林,北平行省的“蒸汽机”。\n\n周成生在丙号林场站台下车,一同下来的还有二十余名学生,各自回到了家中。\n\n妇人带着三岁的孩子,看到了周成生,吓得连忙起身,露出了紧张,一副拘谨的样子。\n\n周成生不知道说什么,回去了自己的房间。\n\n他已经忘记自己的亲娘的模样。\n\n犹记得家乡里,他们家很穷,父亲是佃户,从小的记忆深处就是饿,每天都饿。\n\n在他很小的时候,娘就病逝了。\n\n根据先生们的说法,因为吃不饱,伙食差,长期下来,身体的能量差,挡不住阴毒,容易生病,一生病,又因为身体缺乏能量,挡不住病痛。\n\n后来父亲带着自己来到了金州。\n\n那一天。\n\n他第一次吃饱饭,吃饱饭的滋味,至今都还记得,那天,他差点噎死了。\n\n忘记了姓名的伙房的大叔救了他,熟练的动作,看来不止救了自己一个人。\n\n然后又有一天,父亲领着一名年轻的女子回家了,让自己叫她娘。\n\n周成生当然没叫,父亲也没有强迫他。\n\n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n\n七年的变化,让他都快忘记了儿童时期的生涯,仿佛上辈子的事情,完全无法想象。\n\n“吃。”\n\n妇女端着一碗面条进来。\n\n“谢谢。”\n\n周成生虽然没有叫对方母亲,但并不反感她。\n\n这些年里。\n\n女子从最初的担惊受怕,连话都无法说,整日偷偷掉眼泪,逐渐能说点日常话,甚至敢出门与人去看新戏,逛供销社,活的越来越像个大明人。\n\n女子的脸色红润了起来,精神气也足了,操持家里的内外,让两父子的生活有了个好模样,周成生看在眼里。\n\n甚至有天晚上,周成生梦见了娘,娘回过头的模样竟然是眼前的女子,让周成生很长一段时间板着脸对待女子。\n\n女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更加不敢面对周成生。\n\n“生哥儿。”\n\n“请说。”\n\n女子往日不敢在他面前呆很久,今天却留了下来,犹犹豫豫的模样。\n\n“你……你大他,他说……”\n\n女子低着头。\n\n“我大说什么。”\n\n“中秋节会去奴家。”女子抬起头,紧张的看着周成生,“我们一家都去。”\n\n周成生愣了愣。\n\n是啊,她也是有家的,六年里,她从来没有离开过金州。\n\n“生哥儿不愿意,奴跟你大说不回了。”\n\n见周成生不说话,女子以为对方生气了,吓得连连摆手。\n\n“去。”\n\n“我也想看看姨的家乡。”\n\n周成生笑道。\n\n女子听到了一声姨,高兴的差点哭了出来,不好意思的离开了房间。\n\n……\n\n“呜~”\n\n金州的码头,千帆密布。\n\n蒸汽轮与风帆结合的蒸汽轮船,缓缓的离开码头,不远处,又一艘船只驶入了港口。\n\n前往汉城的蒸汽轮船,不光搭载了一些乘客,主要装满了商品、丝绸、棉衣、棉布、织锦、镜子、玻璃、屏风、圆扇、叠扇、油伞等等商品。\n\n从大明各地以及金州本土的商品,涵盖了方方面面,让高丽本土的商行大量的破产。\n\n从最初的时候,十八商行就没有遵守规矩,偷偷摸摸的从高丽运人,并没有被金州禁止。\n\n只是最初的时候规模很小,随着这些年的发展,规模也才越来越大了起来,甚至已经明目张胆。\n\n乃至成立了佣工雇佣商行,以佣工的名义,大大方方的在高丽“招聘”妇女。\n\n高丽开国君主的子孙造反,造反上位的子孙互相争夺,终于又发动了第二次的造反。\n\n而高丽的开国君主,再也没有了敢拒绝大明的底气,如今听说过得很凄惨。\n\n当初随着原燕世子的旨意,北平行省的公文等,恢复了高丽之称,取消了朱元璋赐名朝鲜。\n\n这也是对李成桂的敲打。\n\n能认可李成桂在朝鲜的统治,但也能不认可,天朝有实力恢复高丽的旧王室。\n\n轮船驶入海州湾,抵达海州的码头,周成生一家人下船。\n\n周成生看见了金州海军的两艘战舰,耀武扬威的停靠在码头上,大明的旗帜闪闪发光。\n\n轮船在码头卸货了部分商品,然后继续开往汉城,直接进入汉江抵达汉城。\n\n不过周成生一家已经坐上了马车。\n\n周成生的父亲是名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在工厂熏陶了七年,但是本性忠厚。\n\n为了体贴自己的婆娘,汉子拿出了一笔不小的积蓄,购买了许多的礼品。\n\n包下的两辆马车,女子与三岁的小儿子一辆,父子俩一辆,经过了大半日,到了一处村庄。\n\n村庄的百姓们以为是大户,当地的勋臣派了人来接待,以为是来拜访他的好友。\n\n结果人们大惊。\n\n当初穷人家的女子,乘着马车回娘家了。\n\n人们都以为女子死在了外面。\n\n两匹棉布,一匹绢布,一匹绸布,一面小镜子,金州咸鱼干,桂圆,风干肉。\n\n随着礼品从马车上下来,人们惊呆了,女子嫁给了大户人家啊。\n\n勋臣听说来的是上朝人,连忙来看。\n\n再小的勋臣也是统治阶级,老实巴交的汉子举止无措,幸亏他的大儿子周成生读书,上前与当地的乡绅打交道。\n\n汉子忠厚,可他带来的东西是好的。\n\n为此他花了六元多钱。\n\n算上一家人出行的费用,花了他大半年的积蓄,幸亏他工作时间久,是名小班头,每个月有一元五角钱的工钱。\n\n今年的中秋节,一家人在高丽的乡村渡过,这里过秋夕节。\n\n朝鲜的阶级是固化的。\n\n勋臣永远是勋臣,百姓永远是百姓,奴隶永远是奴隶。\n\n朝鲜多造反,因为勋臣的繁衍,让勋臣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最后出台了子随母身份的政策。\n\n也就是自己的生母是什么身份,儿子就是什么身份,控制勋臣的繁衍数量。\n\n勋贵很快搞明白了,对方是普通的百姓而已。\n\n不过周成生的表现,获得了当地勋臣的认可,想要把家里的女儿嫁给他。\n\n嫁的当然不是嫡妻的孩子,嫡妻出自勋臣,是有贵族身份的,想要嫁出去的是妾室的孩子。\n\n妾室是女婢,她的子女也是奴婢。\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