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滔天大祸,反贼猖狂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有一卷度人经第二百七十五章 滔天大祸,反贼猖狂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只不过那些上辈子的事儿,那些不属于他这一生的记忆,余琛从未对外人讲过。\n\n当虞幼鱼等人问起的时候,他也就懒得解释了。\n\n但不得不说,这《大轮回经》是真的神妙。\n\n余琛这会儿跟那么多神薹大能交过手,也大抵晓得了这神胎究竟大都是些什么玩意儿了。\n\n翻江倒海的应龙,掌控雷霆的雷蛟,还有那神武王的圣武真身……虽然都神通各异,厉害得很。\n\n但自个儿这大轮回经一炼,直接把传说中的“酆都大帝”给显化了出来。\n\n感慨唏嘘过后,他方才平复下心头激荡。\n\n盘算起来。\n\n这会儿突破了神薹之境以后,又有那“酆都大帝”神胎坐镇,第四境之下,他应当已经是完全无敌了。\n\n甚至就是神武王这种跨越了神薹境界,半只脚踏进第四境的大能,他应当也能战而胜之。\n\n可倘若面对真正的第四境存在,譬如那占天司的国师,譬如那宋相,譬如那北境妖帝,应当还是力有未遂。\n\n况且那占天司国师,肯定不会是刚刚跨入第四境。\n\n一个敢于图谋第五境的家伙,恐怕已经修至了第四境上品或圆满才是。\n\n“还不够啊……”\n\n想到这儿,就好似一盆冷水浇下来,余琛摇了摇头,再度盘膝坐下,吐纳修行,稳固境界。\n\n日升月落间,又过了两天日子。\n\n京城底下,朱雀城的风波倒是已经稍微平息了一些。\n\n新的朱雀城守也已经被朝廷任命下来,整个城池有条不紊。\n\n只不过随着那事儿的发生,“判官”的名儿已经完全在京城里边儿传开了。\n\n虽然先前东神君的死已经让判官的存在出现在了朝廷的眼里,但东神君的身份太过虚无缥缈了,作为底层官员或者普通老百姓很难对其有什么具体的认知。\n\n只晓得那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但是死了。\n\n可朱雀城守就不一样了。\n\n那是真正坐在老百姓们脑袋上的朝廷命官,死状又如此凄惨,被不少百姓亲眼所见。\n\n他这一死,彻底让“判官”的名儿成了京城最脍炙人口的传说之一。\n\n各种戏曲,桥段,画本里,都他的故事。\n\n这传着传着,街头巷尾都在说莫奸邪,莫作恶,判官让你脑袋落!\n\n甚至不少原本肆无忌惮的官员都收敛了好多,生怕变成了下一个朱雀城守!\n\n一时间,京城官场上的风气,竟清廉了不少。\n\n不过也好,那些贪官污吏收敛一些,老百姓的日子也要过得好些。\n\n这一大清早,刚从京城底下回来的虞幼鱼,就拉上余琛,兴致勃勃地跟他讲了这些天京城底下因为余琛而发生的变化。\n\n末了,她好似突然想起了什么,\n\n“对了,还有一件事儿。”\n\n虞幼鱼盘膝坐在余琛床上,突然开口道:“妾身出城的时候,看见一队送葬的队伍那棺材上坐着个唉声叹气儿的老头儿,好像是个大人物。”\n\n虞幼鱼接受了余琛的册封,自然能看见冤魂怨鬼。而这些日子,她也自然晓得余琛在干什么活儿了度化亡灵。\n\n“他们已经在往山上赶了,应该快到了。”虞幼鱼咂了咂嘴,道:“妾身听那些百姓说,那棺材里的还是朝廷一个不小的官儿呢!”\n\n余琛听罢,点了点头,感叹一句:“这些日子京城还真是不太平啊,开年才多久,都死了好多朝廷命官了?”\n\n虞幼鱼白了他一眼,掰着手指数,“占天司震将,占天司东神君,吏部员外郎,朱雀城守……哪个跟你脱得了关系的?”\n\n余琛一愣,竟一时之间找不到话反驳。\n\n因为那些个家伙,好像还都真是自个儿弄死的了……\n\n摆了摆手,虞幼鱼化作一道黑烟儿,遁入地底去了。\n\n余琛也站起身,活动了活动身子骨儿,推门而出。\n\n没多时,一队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出现在陵墓门口。\n\n前呼后拥,加上那抬棺的,奏乐的,放炮的,林林总总怕是有两百多人。\n\n漫天黄纸飞,香烛火光摇。\n\n上了山来。\n\n而那漆黑的棺材上,一个眉头紧皱的小老头儿的鬼魂,唉声叹气。\n\n余琛注意到,这小老头儿的脖颈上,有一圈儿密密麻麻的针脚,而且浑身上下,没一处好地方,伤痕遍布。\n\n不用说,倘若不是京城又出了一个和他一样有砍头癖好的刺客的话,这老头儿应当是受尽了朝廷的酷刑后,又被刽子手砍了脑袋,最后才被缝尸匠缝好后送上来的。\n\n砰一声。\n\n棺材重重地落地。\n\n那送葬队伍里就开始有人吭哧吭哧挖土,准备把人给埋了,入土为安。\n\n几个敛官儿忙里偷闲,跑到余琛跟前儿,散了冲红,讨了口茶水喝后,就七嘴八舌地跟余琛将起那老头儿来。\n\n一开口就是。\n\n“造孽哦!”\n\n而听他们所说,余琛也对眼前这被看了头的大官儿,有所了解。\n\n户部侍郎,张淳亦。\n\n果然不是个小人物!\n\n大夏朝廷,三省六部,再加上御使台和那占天司,几乎把整个大夏朝廷给包完了。\n\n而六部侍郎这个职位,记得是四品还是五品来着?反正地位那是要远远超过刚被余琛砍了脑袋的朱雀城守就是了。\n\n况且在那掌管整个大夏仓储,户籍,土地,赋税的户部,侍郎这个职位的权力和影响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n\n那就是这么一个朝廷重臣,怎么就被砍了脑袋了呢?\n\n接着往下听。\n\n就说余琛和石头别“关”在朱雀城的十来天里,大夏实际上发生了不少事儿。\n\n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别的,就是那只闻其名却从未见其中人的“顺天反贼”。\n\n先前,余琛去杀药王楼主和朱雀城守之前吧,就听到一些风声。\n\n说是那顺天逆贼不晓得咋回事儿,又复辟了。\n\n还接连屠杀残害了好几个村庄。\n\n而朝廷也派兵去围剿呢,对方却好似泥鳅一般滑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朝廷的军队完全就碰不到人家影子!\n\n就这样一直僵持不下。\n\n直到前几天,也就是余琛还在朱雀城的时候,这群逆贼的残党,闯大祸了。\n\n且说这大夏吧,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那土地自然也有好有坏。\n\n有丰沃的黑土,自然也有贫瘠的黄土。\n\n而这黄土,就集中在大夏西方的十多个州。\n\n这些州的地下,矿脉复杂,是整个大夏铁器,金银,矿盐甚至灵铢的来源地。\n\n但也因此,那些个地方,粮食难生,千里黄土。\n\n特别是今年!\n\n大夏西部大旱天气,哪怕有城隍土地降雨,也无济于事。\n\n几乎颗粒无收。\n\n灾情惨重!\n\n所以朝廷权衡之下,决定开国库粮仓赈灾!\n\n而这个事儿自然就落在了朝廷掌管土地,赋税,仓储的户部身上。\n\n原本吧,这事儿应当有尚书亲自负责,但偏偏那几天尚书染病,事儿就只能落在即将退休的户部侍郎张淳亦身上。\n\n六七十岁的老头儿,一路西上,带领运送赈灾粮食。\n\n但这一去吧,就出了问题。\n\n那些个顺天反贼,不晓得从哪儿得到了赈灾粮食的运送绝密路线,设下埋伏,直接把所有粮食都给劫了!\n\n摧枯拉朽!\n\n据侥幸活下来的户部侍郎张淳亦被朝廷审讯时所说,那群顺天反贼打着那“顺天”的旗号,出手凶狠异常,犹如雷霆之势,将运送赈灾粮的守卫和炼士杀了个一干二净!\n\n将所有赈灾粮洗劫一空后,扬长而去!\n\n那户部侍郎张淳亦侥幸逃脱,一路逃回京城,一把鼻涕一把泪,将事儿一说。\n\n哐当一声。\n\n手链脚铐给他带上了。\n\n开玩笑,整个大夏西部十几个州的赈灾粮,这玩意儿几乎关乎整个大夏两成百姓的生死!\n\n这滔天大锅,谁背?\n\n那些官兵守卫都死了,自是逃过一劫。\n\n但活下来的张淳亦可就倒了大霉,一身官职被一撸到底,打入大牢,受尽酷刑后,才被砍了脑袋!\n\n也幸亏陛下开恩,没有株他九族,要不然今儿给他捧牌奔丧的人都没得!\n\n而听了那敛官儿的话,余琛也是倒吸一口凉气。\n\n真是大手笔啊!\n\n赈灾粮啊!\n\n还是十几个州的赈灾粮!\n\n那顺天反贼竟直接全抢了去!\n\n真不要命啊!\n\n这事儿,可不比什么刺王杀驾来得轻巧。\n\n“对了,还有一些小道消息。”\n\n那为首的敛官儿压低了声儿,开口道:\n\n“咱听说啊,原本那赈灾粮运送的时间,数量,路线都是绝密,除了那运官本人以外,就只有陛下晓得。\n\n既然如此,您说那反贼是咋晓得赈灾粮的运送路线和时辰,还能提前布下陷阱呢?\n\n况且听说运粮队所有人都死了,就侍郎大人一个人活了下来,这怎么想怎么奇怪啊!\n\n所以私底下都在传,说是侍郎大人就是反贼的内应,就是他向反贼透露了赈灾粮的情况,这才活下来一命咧!”\n\n这话一出,其他四个敛官儿也是连连点头。\n\n说得余琛都快信了。\n\n按逻辑来讲,的确也是这个理儿倘若就张淳亦和启元帝晓得赈灾粮的路线,那他俩之间总得有一个是反贼的内应。\n\n倘若不去看那几个敛官儿旁边张牙舞爪又大声怒斥的户部侍郎张淳亦的鬼魂的话。\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有一卷度人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有一卷度人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有一卷度人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有一卷度人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