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院长,我要写教材!(二合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第230章 院长,我要写教材!(二合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在关于973计划的话题告一段落之后,三人之间的谈话也很快就结束了。\n\n两位主任亲自把常浩南送出门。\n\n宋建看着后者逐消失在拐角处的身影,颇为感慨地说道:\n\n“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老杜找到的这个小同志,确实不一般。”\n\n直到此时,他脸上震惊的神情仍然没有完全褪去。\n\n丁高恒转过头看了一眼旁边的老友:\n\n“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表现也跟你差不多,后面就会逐渐习惯的。”\n\n后者伸手捋过自己鬓角的白发,轻轻摇了摇头:\n\n“老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了,赶不上他们这些年轻人了……”\n\n“倒也不必有这种想法,根据我的观察,小常的情况应该不能代表现在年轻人的平均水平,还是需要我们这些老家伙发光发热的。”\n\n“真要说起来的话,少年强则国强,我反倒希望这样的年轻人能多一些……”\n\n二人一边聊着一边重新坐回了会议室的沙发上,看上去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n\n过了一小会之后,宋建又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什么一样,突然问道:\n\n“对了,小常同志应该是今年6月份毕业对吧?”\n\n“毕业?”\n\n突然跳脱的话题让丁高恒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大概两秒钟后才点了点头:\n\n“是的,今年6月本科毕业,我听老杜说是已经通过审批,会跳过硕士阶段,在他本校直接攻读博士,另外京杭沈世元校长已经表了态,会在他的职权许可范围内,尽量压缩常浩南读博的学制时间。”\n\n听过回答之后,宋建抬头注视着天花板的一个角落思索了片刻:\n\n“现在的博士学位,最快能多长时间读完?”\n\n“特事特办的话,其实入学之后马上就可以授予学位。”\n\n丁高恒这一次的回答几乎不假思索,显然早就已经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n\n“不过老杜还有小常本人都觉得这样动静太大,毕竟京航大学虽然是我们科工委主管的学校,但学位授予,尤其是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这种事情,肯定还是要经过教育部的,这帮子人……不太可靠,他们有这种顾虑也正常。”\n\n“所以目前我和老杜定下来的计划是,在小常读博期间给予他相当于教授级别的待遇,但还是按照正常情况下公立全日制大学博士学制的最短时间计算,在两年后授予学位。”\n\n这样的安排让宋建连连点头:\n\n“唔……还是你们考虑的比较周全,这么做的确更稳妥一些。”\n\n“为什么突然问这个?如果你是对小常有想法的话,恐怕老杜和京航大学那边没那么容易放人的。”\n\n丁高恒用带着几分好奇的语气问道。\n\n老练的宋建一眼看穿了对方的真实想法:\n\n“呵,恐怕是你老小子也对他有想法,怕我抢了先吧……”\n\n随后又话锋一转:\n\n“不过,想法么,我确实是有的,只不过没有大胆到直接把常浩南整个人挖到科技委这边而已。”\n\n“哦?”\n\n听到感兴趣话题的丁高恒眼眉一挑:\n\n“这就准备好给小常压担子了?”\n\n宋青摆了摆手:\n\n“咱们两个老油条就别在这懂装不懂了,谁不知道在咱们这个层面上,压担子的同时也是搭梯子,我看你就是嫉妒我手里有个最上面拍板定下来的973计划……”\n\n言语上反击了一下之后,他又紧接着正色道:\n\n“我刚刚之所以问你小常的毕业时间,本来是想让他当973计划的第一届专家顾问组成员的。”\n\n一句话就让正在战术喝水的丁高恒差点呛到。\n\n“别担心,在听过你刚才说的那些话之后,我也意识到这么搞有点太着急了。”\n\n看着有些狼狈的老友,宋青笑着安慰道:\n\n“专家顾问组成员的名单需要公开,在一群教授和研究员里面突兀地出现一个没有职称的人确实有点扎眼。”\n\n丁高恒此时也总算恢复了过来:\n\n“咳咳……那我可真是代表科工委全体成员谢谢你了……”\n\n不过还没等他松一口气,宋青紧接着又继续道:\n\n“所以我决定,在负责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问题咨询建议的专家顾问组之外,再设立一个用于跟踪了解和指导项目执行情况的各领域专家咨询组,规模大概在每个领域4-5人左右,再把常浩南同志邀请进去,这样就能在无需公开个人身份的情况下给他一个正经身份了。”\n\n这个操作直接让旁边的丁高恒惊掉了下巴。\n\n科技委这是为一碟醋专门包了顿饺子\n\n为了让常浩南能有正当理由参与到973计划之中,直接创造了一整个系列的岗位!\n\n而反观科工委这边,尽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给了别人不少物质奖励,但确实没有一个契机能够正式安排一个位置。\n\n精工计划总顾问算是编外人员,况且就算等几个月常浩南毕业之后把这个帽子转正,也显然不可能跟得到上面支持的973工程相提并论。\n\n这让丁高恒的危机感瞬间就起来了。\n\n他本来还想再说点什么,但这个时候,会议室的门突然被人从外面推开。\n\n几名衣着普通,但气质不凡的便衣工作人员走了进来。\n\n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位年纪稍大的老人。\n\n二人同时站起身来:\n\n……\n\n另外一边,回到住处的常浩南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n\n他此时正在盘点自己年后这段时间的收获。\n\n由于这次跟空中客车的谈判搞出的动静太大,以至于他在双方的意向协议签署后,直接获得了多达100点的科研点数、1000点工程经验以及多达3000点的管理能力,系统的总体状况也变成了:\n\n【科研点数:600\n\n理论水平:LV2(3500/10000)\n\n工程经验:LV2(2000/10000)\n\n管理能力:LV2(3000/10000)\n\n综合能力:LV2\n\n正在进展的项目:0\n\n可以开展的项目:2】\n\n这样的面板数据让常浩南有了不少底气。\n\n尤其是已经攒了多达600点的科研点数,甚至足够在要紧的时候让系统跳过步骤,直接给出一部分项目的结果。\n\n因此在镐京休息了几天之后,他开始重新思考之前答应唐林天的事情,也就是编写《有限元思想在飞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一书中的最后两个单元。\n\n结果发现系统并不会把写书这件事情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待。\n\n也就是说,外挂失效了。\n\n不过这倒不要紧。\n\n常浩南还有自己过去的经验,以及重生之后从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和书籍期刊等各种来源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尝试着对有限元法的应用部分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归纳总结。\n\n按照他一开始的想法,反正只是两章内容,正好可以一章写计算流体力学,另一章写计算结构力学。\n\n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写上去几个算例,最后留一些课后作业就完事。\n\n但这项工作越是进行,他就越是发现写出来的内容仍然不够基础。\n\n教材面向的本来就是初学者,而且是90年代的初学者。\n\n很多人从本科阶段才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n\n还有很多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偏微分方程的内容。\n\n必须考虑到这些群体的接受能力。\n\n如果为了解释一个专有名词而需要出现三个新的专有名词,那至少说明内容安排的顺序和逻辑是有问题的。\n\n结果原本的两章内容就被越写越多……\n\n没用几天功夫,常浩南预留出来的内容空间就已经突破了一百页。\n\n然而他才刚刚写到不可压缩介质和结构问题的分析的inf-sup条件。\n\n这还是删掉了很多内容和习题之后的结果。\n\n于是思索再三之后,常浩南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放弃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操作,直接放飞自我。\n\n从向量、矩阵和张量开始讲起!\n\n随后是介绍工程分析的基本概念,以及对工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n\n再然后是离散系统和连续系统数学模型的求解方式。\n\n有限元法的构造方式……\n\n等参有限元矩阵的构造与计算……\n\n基于固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n\n特征问题的求解方法……\n\n……\n\n当常浩南花了几天时间把大纲总体列出来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给自己挖出来了一个多大的坑。\n\n两章?\n\n笑死,两本书都未必写得完。\n\n最终他直接给唐林天打了个电话。\n\n运气不错,对方正好在办公室,几乎是瞬间就接通了。\n\n“喂,唐院长,我是常浩南。”\n\n常浩南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n\n“关于编写有限元分析新教材的事情,如果按照目前的思路来进行,实在是有些困难……”\n\n电话那头的唐林天马上就坐不住了:\n\n“小常,你先冷静一下,如果有什么困难,学院方面会尽量帮助你客服……”\n\n他最担心的就是常浩南撂挑子不干,那样整门课程的含金量恐怕都要大打折扣。\n\n唐林天的野心可是要把这门课程,或者至少这本教材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n\n结果后者的下一句话更是重量级:\n\n“唐院长,两个单元的篇幅实在是不够施展,我希望您能批准,让我直接写一本教材出来!”\n\n常浩南看着自己在笔记本上列出来的提纲,光是目前想到的一级和二级目录就列出来了足足7页。\n\n就算要写书,恐怕也得分成上下两册才能正常使用,否则恐怕会印出来一块砖头。\n\n于是他又紧接着补充了一句:\n\n“呃……一本可能不够,得分成上下两册。”\n\n电话那边瞬间陷入沉默。\n\n“唐院长?”\n\n常浩南又试探着叫了一声。\n\n尽管写书这件事情本身唐林天是管不到的,但要是想把写出来的书当做教材,自然还是需要对方这个院长的配合,甚至有可能需要对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方面的无缝衔接。\n\n否则岂不是成了自娱自乐。\n\n“啊?”\n\n唐林天这才反应过来:\n\n“写书……还是两本?”\n\n他对于常浩南自行上强度这件事倒是没什么意见,就上次听对方给大半个学院讲课时候表现出的条理性,写出来的教材质量完全无需担心。\n\n唯一的问题在于进度。\n\n常浩南确实很强,甚至比学院里绝大多数教授都强,这点唐林天非常清楚。\n\n但没真正动笔写过一本书的人,很容易低估这件事的难度。\n\n尤其常浩南这种脑子比较灵光的,可能在新建文件夹的时候就已经把腹稿打好了。\n\n结果真正写起来就发现,写书并不仅仅是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堆在纸上那么简单。\n\n然后就烂尾了。\n\n于是唐林天用比较委婉的语气问道:\n\n“但是现在已经马上就要三月份了,就算咱们安排你们这届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上这门课,满打满算也就剩一年时间,上下两册教材……小常啊,你真的能写完么?”\n\n听到这个问题,常浩南笑了:\n\n“唐院长,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写不完,所以才会打这个电话啊。”\n\n“我这可是给咱们自己学院写教材,您难道不准备支援给我几个人手来帮忙么?”\n\n这也是他联系唐林天的第二个目的。\n\n如果按照这几天里面定下来的大纲,那么上下两册书的篇幅总共至少要有700-800页之多,其中还涉及到大量难以输入和排版的图表和公式,要是让常浩南自己手打,恐怕等博士毕业也未必能弄完。\n\n自然要找一些外援。\n\n他以前确实没干过写书这种事。\n\n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n\n重生之前,常浩南就知道有很多书,尤其是教材的主编实际上是不写或者只写很少一部分具体文字的,只负责设计总体结构和对内容进行把关。\n\n当然也有完全当甩手掌柜的,不过那就属于学术道德问题的范畴了。\n\n以目前的情况而言,他自己肯定还是要实际负责一些涉及到理论层面的内容,但其它含金量不高的制表、绘图以及字符录入功能完全可以交给别人来办。\n\n常浩南的时间还是比较值钱的,很难腾出大块时间来做这种事情。\n\n“几个人手啊……”\n\n唐林天那边犹豫了一下:\n\n“写教材这种事,终究还是要一些稍微内行一点的人,否则你还要先把内容教上一边……”\n\n“也不能年纪太大,否则用电脑打字还不如手写快……”\n\n“……”\n\n一番斟酌过后:\n\n“这样吧,我让刘洪波老师还有他的课题组来帮你干这个活,怎么样?”\n\n“刘教授啊……”\n\n听到这个名字的常浩南一愣。\n\n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刘洪波已经完成了从他的老师,到他的师兄,马上就要到他手下的蜕变。\n\n乐.jpg\n\n不过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n\n只要对方本人没有意见,常浩南自然欢迎:\n\n“好,那就这样。”\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