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猪队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澳洲崛起录第九百一十三章:猪队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其实整份德国的作战计划很简单,那就是突然袭击和围点打援。

是的,虽然德国没有这样的说法,但作战计划中所体现出来的理念的确是这两个词。

大概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突然袭击,迅速击败俄国在西部部署的正规军队。然后就是围点打援,利用俄国国内比较重要的几个大城市,有效杀伤俄国前来支援的后备部队。

虽然俄国人口高达上亿人,但只要在短时间内消灭俄国数百万的军队,哪怕是俄国这样领土和人口都非常庞大的国家,也绝对会吃不消。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在德国首相看来十分宏伟的作战计划,整个德国也只复印了九份。

除了陆军,海军和空军各持一份之外,其余六份全部留在德国统帅部,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为了防止在战争爆发前有人泄密,这一份最终的作战计划只有极少数德国高级军官知道,部分上将甚至都没有资格接触这份作战计划。

这不仅有效避免了情报泄露的可能,就算情报泄露了,也能够快速的将泄露情报的人员锁定在寥寥几人之内。

而且,如果首相也不相信英法的间谍手段能够如此高超,将自己的间谍培养成德国元帅级别的高官。

要知道,想要成为元帅级别的高级军官,要么成为德国首相的绝对心腹,比如因为拍马屁出名的英国空军司令戈林。

要么就是在一战之前就已经闻名的德国传统军官,因为在军方的声望比较高的原因,也会被德国首相拉拢,并且赋予元帅的职位。

但这两样基本都不可能。想要成为德国首相的绝对心腹,就必须得跟着他在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就历经一切困难。

英法又不会预测未来,他们又怎么可能想到,这个在一战只是一个普通士官的家伙,在二战爆发之前能够迅速的成长为德国的统治者呢?

如果真的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的话,就不需要派遣情报人员了。毕竟只需要预测未来,就能够知道德国军队的动向,这不是比情报工作简单安全多了吗?

当然,德国方面也明白,军队的调动根本不可能瞒得住英法多久。要知道,德国军队在一周之前,还在疯狂进攻着英法的军队。

虽然现在也在进行着佯攻,但进攻的规模相较于一周之前,明显已经缩减了太多太多。

短时间以来,英法可能以为德国是在修整军队,补充武器弹药和战备物资。

但一旦时间过长,英法迟早会反应过来。毕竟少了一大半的军队是根本无法伪装的,

事实也正如同德国人所预料的,德国从西线调集军队大约一周之后,英法也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

一开始,法军队还以为是德国人正常的休整。但一连七天都没有感受到德国军队太强力的进攻,这才让英法军队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而在少量英法空军的侦查中,发现德国军队的规模已经缩减了很多,远远不如他们一周前发动大规模进攻时候那么庞大。

这也让英法政府产生了一个问题,消失的那些德国军队,到底去了哪里呢?

这其实是一个让人深思极恐的问题。消失的至少上百万德国军队,如果无法探究他们到底去了哪里,这对于前线的战事来说,相当于多了一层隐患。

这百万军队无论前往哪里,都会对英法造成致命的威胁。他们如果前往意大利北部,就代表着法国东南部会遭到上百万德国军队的进攻。

那么如果前往巴尔干半岛,代表着以南斯拉夫为首的巴尔干国家很有可能会在德国的闪电战中灭亡。

因此,搞清楚这上百万德国军队到底去了哪里,成了英法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不过也不用英法思考了,因为仅仅在第二天,澳大拉西亚驻英国大使就找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并且说出了一个让丘吉尔目瞪口呆的情报:这上百万德国军队已经全部前往波兰东南部。

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德国军队很有可能会对俄国发动进攻。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知道,法国和巴尔干岛的战争都还没有结束,德国人这么做的话,无疑是行了一步险棋。

“约翰大使,你能确定你所说的都是真的吗?”丘吉尔愣了愣神,这才反应了过来,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了澳大拉西亚大使,再次确定道。

“当然。”约翰大使一脸平淡的点了点头,并不在意丘吉尔带着质问的语气。

“这是我们的人所拍到的德国军队在波兰东南部驻扎的照片,还请首相先生过目。”约翰大使拿出了三张照片,微笑着看向了丘吉尔。

丘吉尔再次震惊了。这次倒不是因为德国军队去了波兰东南部,而是因为德国如此绝密的军事行动,澳大拉西亚情报部门居然能够拍到照片。

这代表着什么?德国军队中很有可能有澳大拉西亚的间谍,并且还身居高位。

这才是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东西,虽然各国互派间谍的行为很正常,但好像到目前为止,英国向德国派遣的间谍中,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走向德国军方的高层。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任德国首相的突然崛起,直接打乱了英法对于德国的布局。

原本的德国应该是德皇威廉二世和总统兴登堡的两权争霸,但在现任首相迅速崛起之后,他便快速的掌握了军队的效忠,并且力压德皇威廉二世,成为德国政府真正的掌权者。

很明显,英法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根本没有办法完成布局,并且向现任德国首相的麾下安插情报人员。

但目前的澳大拉西亚已经做到了,这让丘吉尔非常感叹澳大拉西亚情报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且对此产生了几分重视和怀疑。

丘吉尔甚至怀疑,英国政府内部也有许多澳大拉西亚的情报人员。毕竟两国的主要人口都是英国人,也都信仰着新教,说着正宗的英式英语。

再加上许多英国人对阿瑟的好感和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怀念,澳大拉西亚向英国安插情报人员,并且获得一些英国人的支持,看起来也是非常正常的。

虽然震惊于澳大拉西亚的情报能力,但丘吉尔此时肯定也不能说些什么。毕竟两国现在还是亲密无间的盟友,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打败共同的敌人德意志帝国。

“阿瑟陛下是怎么计划的?”丘吉尔沉思片刻,这才将目光看向了约翰大使,询问道。

众所周知,澳大拉西亚国内真正能够拍板的人是阿瑟,这也是丘吉尔直接询问阿瑟意见的原因。

阿瑟的意见就代表着澳大拉西亚政府的意见,对于此时的英国来说,适当询问盟友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暂时隐瞒消息,在德国快要行动的时候,再通知俄国政府。”约翰大使不急不慢的说道。

丘吉尔点了点头,对于阿瑟的意见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理论上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应该和俄国合作,共同击败德国人才对。

但问题是,目前的俄国对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来说,明显也是潜在的敌人。

击败德国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击败德国的同时,最好也能击败俄国这个潜在的敌人,达到双赢的目的。

何为双赢?那当然是英国和澳大拉西亚赢两次了。

“真是没想到,德国调动上百万军队,目的居然是为了进攻俄国。”哪怕确定了德国的目标已经变成俄国,丘吉尔还是有些不可置信,感慨一般的说道。

“皇帝陛下曾经说过,德国是一个疯狂的国家,现在的德国首相更是一个疯狂的人。

两个疯狂的家伙凑起来,只会让现在的德国更加疯狂。也正因为如此,德国是必须要被消灭的,且任何国家都不能走上德国的道路。”

丘吉尔点了点头,对于约翰大使所转达的阿瑟的话是非常认可的。

目前看来,类似德国和意大利的理念,虽然能够快速的让一个国家团结起来,但也会让这个国家变得疯狂。

目前这样的理念在德意岛三大列强流行,这三个国家都变得疯狂了许多。

德国和意大利几乎在对战整个欧洲,夸张一点来说甚至是大半个世界。岛国虽然没有这么疯狂,本身作为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就已经是疯狂的体现了。

这样疯狂的理念对丘吉尔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震撼。等这场战争胜利之后,丘吉尔也打算主张全面禁止这样的思想,确保未来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变成类似现在德国和意大利如此疯狂的局面。

毕竟这样的理念对于军队战斗力也是有所加成的。除了意大利这个根本扶不起来的阿斗之外,无论是德国还是岛国,在陆军战斗力方面,都是有着一定的加强的。

如果没有在意志方面的加强的话,目前德国军队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绝对不会这么夸张。

要知道,德国可是在一战后被军事限制了长达20年的国家。能在经历了20年军事限制之后迅速重回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宝座,除了德国人本身的彪悍之外,这样的理念对于德国人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大约半个月后,德国军队的准备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眼看德国人即将发动进攻,经过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商议,1937年4月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向俄国总统苏达林寄了一封信,信中写明了德国军队的调动和德国有可能发动对俄国进攻的情报。

这封信被送往了莫斯科苏达林的办公室,并且被苏达林本人亲自看到了。

但问题是,此时的英国和俄国的关系可不好,这封看起来是提醒俄国人的信,却让苏达林本人以为,是英国人对德国和俄国关系的挑拨离间。

为什么苏达林会这么觉得呢?因为早在二战爆发之前,英法就关于德俄关系进行过多次挑拨离间,并且试图将德国人的注意力引向东欧,让德国和俄国之间展开一场战争。

但那时候的德国也不傻,大部分德国人的仇恨都在法国人的身上,贸然和俄国人开战,这不是没事给自己找事吗?

再加上一直被欧洲排斥的俄国也想着低调,因此英法的挑拨离间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让他们和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让人没想到的是,正因为英法和俄国之间的糟糕关系,英国人善意的提醒不仅没有被俄国人当回事,反而让俄国人觉得英国人不怀好意。

在俄国政府的内部会议上,苏达林也提到了英国首相的信件,并且自信的表示,德国军队的调动只是为了战略性防御俄国,是惧怕俄国人的表现,绝对不是英国人所说的攻打俄国。

甚至,苏达林还将丘吉尔的信件称为迟来的愚人节玩笑,并且表示在西欧战场没有分出具体的胜负之前,德国人绝对没有兵力进攻俄国。

这件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因为苏达林的不在意,俄国国内没有任何人将德国的军队调动当一回事,前线军队也没有任何应对准备。

1937年4月7日,德国驻俄国大使舒伦堡向当时在莫斯科的俄国驻德国大使弗·杰卡诺佐夫直言不讳的透露了德国即将进攻俄国的消息,并且说出了进攻的详细日期。

舒伦堡坚定的认为,此时德国进攻俄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他希望杰卡诺佐夫能够将消息汇报给莫斯科政府,并且让俄国和德国政府进行接触,来避免这场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杰卡诺佐夫听到舒伦堡这么说,立马变得惊恐不定,并且在会面结束之后立刻前往了俄国外交部汇报消息。

在当天,苏达林召开了政治会议,并且告诉了所有人关于德国驻俄国大使舒伦堡的警告。

但盲目自大的苏达林同样没有将舒伦堡的警告当一回事,反而不断的向所有官员强调,这只是德国在吓唬人。

甚至苏达林信誓旦旦的表示:“德国希望通过外交大使向我们传递错误消息,引起英法的注意,达到突袭法国的目的。

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德国的进攻,我们的边境线将会如同钢铁一般坚固,强大的俄国不会有任何危险。”

4月8日,俄国间谍佐尔格也向国内汇报了德国有可能进攻俄国的情报,还附带了一份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诺甫在私下场合所提到的德国所拟定的四月中旬进攻俄国的电报复印件。

但对于盲目自信的苏达林来说,他显然又将这样的情报当成了德国国内的误导,并没有当一回事。

1937年4月10日,德国军队完成了所有的调动,目前正在等待着最后一批军事物资运往前线。

4月10日晚上,丘吉尔再次提醒苏达林,表示德国的进攻是真实的,并且劝告俄国军队在边境线做好防守。

和上一次的信件相比较,丘吉尔这一次的提醒更加真诚,甚至是真心想让俄国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在面临德国进攻的时候伤亡惨重。

毕竟英国想要的是德国和俄国互相消耗,英国可不想让德国迅速击溃俄国。

但让丘吉尔没想到的是,苏达林再次将丘吉尔的劝告当成了英国人的情报误导,并且不屑的将整份电报内容付之一炬。

4月11日,俄国最著名的媒体塔斯社发表声明:“英国和其他国家报纸上所出现的,关于德国有可能进攻俄国的新闻,全部是这些国家的舆论误导,是反对德国和俄国的伎俩。

俄国人民认为,任何关于德国想要进攻俄国的言论都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这样的造谣是在伤害俄国所有民众的信任和好感。”

好,很好,特别好。

这就是丘吉尔看到俄国国内媒体的回应之后的反应。

对于盲目自大的俄国和苏达林,丘吉尔也算是彻底的死心了。

既然俄国人如此盲目自大,那就让德国和俄国去打吧。反正俄国拥有上亿人的人口,损失个几百万人口对于俄国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

对于俄国会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被德国击溃,丘吉尔本身还是比较信任俄国的。

虽然俄国军队的战斗力是一个未知数,但俄国人对于领土的渴望,当任何想要占领他们领土的国家都需要面对一个比较疯狂的俄国。

特别是如今拥有全新政府的俄国,和德国到底能打成什么样子,结果还真的不知道。

再说了,就算俄国军队没有任何准备,德国想要迅速击溃俄国,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广袤的俄国领土就注定了德国军队在俄国身上至少耗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对于英法来说,也足够调遣军队并且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了。

虽然德国军队觉得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击败俄国,那英法就让德国军队明白,英法也能在短时间内击溃德国军队,虽然只是留下防守的少部分军队。

4月13日,一份关于德国进攻俄国已经准备就绪,只需要等待最终的进攻时间就会发动全面进攻的情报被送到了苏达林的面前。

对于这样接连不断的情报,苏达林不仅没有任何的考虑,反而还直接在情报上面批复:“让送上这份情报的间谍去地狱吧,他根本不是情报人员,而是被敌人拉拢的假情报制造者。”

不得不承认,俄国拥有这样一位盲目自大,刚愎自用的统治者是他们的福气。

如果俄国已经做好了应对德国军队进攻的准备,他们政府和媒体的一切声明都可以看作对德国的伪装,用来麻痹德国人。

但问题是,俄国政府和苏达林本人在内,明显都没有做好对德国进攻的准备。这样的声明并非是他们在麻痹敌人,而是他们将自己愚蠢无知的内在由内而外的体现了出来。

好消息是,这样的声明确实让人麻痹了。

坏消息是,这样的声明麻痹的是俄国自己人。

在俄国政府和媒体不断的声明之下,俄国民众和边境线的俄国军队放松了身心,他们也相信德国军队不可能在这样的关节进攻俄国。

但剧情的发展就是这么狗血,在俄国政府准备向全世界宣布德国仅攻俄国只是一条谣言的时候,德国这边,即将震惊世界的巴巴罗萨计划也正式开始。

1937年4月14日早晨,一场大规模绝密性的军事会议在柏林首相府内召开。

为了不引人注意,参与这场会议的所有人,分成了整整三个批次,分散抵达会场。

最开始抵达的是东部集团军群的将军们,然后抵达的是北部集团军群的将军们,最后到达的是南部集团军群的将军们。

没有太多的额外话语,这场会议召开的第一句话,就是商讨三大集团军群在战争前几天的具体战争目标,并且下达了各自战区的作战安排。

紧接着,陆军航空队和空军也汇报了各自的计划,并且确定了具体的空军编队应该照顾哪一个战区。

整场会议一直从早上7点多持续到了下午2点,将军们才迎来休息和吃饭的时间。

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表达不满,因为他们明白,目前对于德国来说,所缺少的也就只有时间。

德国首相对于各军队的部署和作战计划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且只是静静的聆听,并没有中途进行打断。

在听到军事汇报中认为俄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军队整体质量很差,不会对德国军队造成威胁的时候,德国首相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并且对整场战争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德国将领对进攻俄国有着其他的看法,至少他们认为现在的俄国进行两线作战并不太合适。

眼看着首相自信的笑容和军方高层不断下达的命令,他们也只能吞咽自己的口水,当自己的迟疑和担忧暂时隐藏下来。

6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万第8/10天,今日已更10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澳洲崛起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澳洲崛起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澳洲崛起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澳洲崛起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