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殿试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第四十五章 殿试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此时的贡院外已经挤满了人,来自各地的士子们拥挤推搡着,等待着最后的结局。\n\n“吱呀”一声,大门敞开了,一时间,万众瞩目。\n\n两个公人走了出来,他们手里拿着榜单,不断地推搡开身边围着的士子们。\n\n“闪开,闪开!”\n\n他们手里拿着三张红色的榜单,一张张往贡院的墙上贴去。\n\n从低名次,到高名次。\n\n严济着急地挤了过去,还没站稳,就已经往上方望去。\n\n他的心情很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名字在上面,又希望不在。\n\n在的话,那么自己就是贡生了,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名次相当靠后。但要是不在,那就还要继续心焦地等下去,落榜也是说不定。\n\n草草浏览了一遍,没有自己的名字,倒是一边的严世钦“嗯”了一声:“中了,第一百零一名。”他的样子颇为欢喜,显然会试能够通过已经满足了他的预期。\n\n待到第二张榜单张开时,严新成也欣喜地露出了笑容,他是第四十九名,这个成绩超乎了他的预料,让他很是兴奋。\n\n但是依然没有严济的名字。\n\n只剩下最后一张了,这也就意味着,要么严济落榜,要么,就是在前四十名之中。\n\n榜单由下到上缓缓张开。\n\n第四十,不是!\n\n第二十,不是!\n\n第十,还是不是!\n\n很快榜单往上卷,只剩下最上面的三个了。\n\n在场所有士子都捏了一把汗,有些士子其实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但是依然还要一睹前几的名字。\n\n“二爷,怎么还没您的,您该不会是落榜了吧。”严世钦没心没肺地说道,话未说完,就已经被严新成敲了一下脑袋:\n\n“胡说!二爷难道还会不如你?指不定咱二爷中了会元,该最后一个露名呢!”\n\n很多人都听到了这句话,但是却没人说什么,新朝第一次科举,也没有什么名满天下之类公认的大儒,所有人都有可能是黑马。\n\n严济叹息一声,如此多士子中拿下前三,他可没有什么把握。\n\n难道,真的落榜了?\n\n红纸缓缓上卷。\n\n第三名,吴伯宗!\n\n一个约摸二十来岁的青年轻轻叹了口气,竟然只是第三,他的目标可是会元,看来连中三元是没有指望了。\n\n第二名,严济!\n\n严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还以为自己注定落榜了!却不曾想,竟然能在全国如此多的士子中得到这样的名次,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n\n旁边两人已经你一句我一句地恭贺了起来,但是他什么也听不到了,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n\n虽然不是会元,但这个成绩,也已足矣!这本身在读书人之中,就已经是极大的荣耀!\n\n第一名,张唯!\n\n人群的某处,传来了巨大的欢呼声,有人在把大把的铜钱往街上扔,大半士子都挤了过去,他们不缺钱,但想沾沾喜气,就连严世钦也忍不住去捡了一个,再度吃了严新成一个挂落:\n\n“二爷在这里呢,要沾喜干嘛不沾二爷的?”\n\n他憨憨地笑道:\n\n“沾了二爷的,二爷不就少了嘛……”\n\n三人顿时一静。\n\n严济笑了笑,眼中有着泪花闪现,也不知是上榜的激动,还是别的什么,他拍了拍严世钦的肩膀:\n\n“沾吧沾吧,二爷赏你的……”\n\n至此,会试结束。\n\n共一百二十人,为贡生,可入殿试。\n\n没有让他们等多久,仅仅是三天之后,朱元璋正式召开殿试。\n\n这是最后的较量!进士的含金量可不是之前那些可以比拟的,贡生们相互之间的眼神中都充满了警惕,如同生死仇敌一般,这关乎到他们将来的前程,别的不说,光是一甲和二甲之间,那就是天壤之别,而一甲那三个名额,更是竞争的焦点!\n\n士子们在宫人的引领下,走过高大的午门,走过金碧辉煌的皇宫,来到了一处大殿,上面牌匾上写着醒目的三个大字“奉天殿”。\n\n严济也在其中,他们哪见过这般景象,一路上虽然口中不言,但是心中早已震惊不断。\n\n奉天殿上,朱元璋早已高居皇座。\n\n众士子行完大礼,他才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n\n“免礼,赐座!”\n\n殿下,早已有排排桌椅准备,上面文房四宝齐全。\n\n“此番廷试,由朕亲制策问,尔等作论,取其优者为进士。”朱元璋的目光扫过众人,将他们的样貌大致地记在心底,明代科举连相貌都是考察的要素,心中已对几人有了好感:\n\n“听好了,朕的题是‘元以宽仁失天下’,予尔等两个时辰作答。”\n\n元以宽仁失天下?这是什么鬼?\n\n所有的考生一时都怔住了。\n\n元?宽仁?陛下您是怎么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的?还是说您想要自己打自己脸?\n\n然而朱元璋说完了这句话之后,便自顾自地翻阅起奏章,再没有搭理他们的意思。\n\n众考生只得低下头,冥思苦想,而且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尽快开始自己的策论。\n\n有考生认为,这是朱元璋在为明朝的正统性进行解释。毕竟他曾经说过“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他是承认元廷的。既然如此,那明取代元,自然他也是正统之帝。于是他洋洋洒洒,从宋运告终开始,到元被明取代结束,论证着正统地位的转移,至于宽仁,他想了想,继续写道:“元虽宽仁,然不及陛下英明之万一,遂遭代之。”\n\n也有士子觉得,元朝确实是宽仁,但却是对统治阶级宽仁,而压榨普通的百姓,朱元璋此举是觉得不仅应当对官僚们宽仁,还应当善待所有的百姓。于是他写下“当以史为鉴,待百官以松弛,待百姓以减赋轻徭,无为而治方为正道……”\n\n严济也是这么一种想法,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是懂的,破题之处当在此。\n\n他提起了笔。\n\n“夫天子者,承天命以驭万方。天下之民有如陛下之子,天下之臣有如陛下之手足,安能仿前朝重百官而轻万民?当放宽刑罚、赦免罪恶、减轻徭役……”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