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深空探测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第164章 深空探测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为了防止滑动和受力均匀,以及吊装的时候方便,节点舱的运输方式是立起来用模具托住弧形底部,而非横躺。\n\n转运拖车加上立着的节点舱,整体高度超过14.5米,从地面的视角望去几乎卡着车间的大门过去的,不过实际上还有不到两米的距离。\n\n这也决定了转运的舱段或者火箭壳体不能超过14米,所以即使是处于PPT状态的新远四号火箭在加强后也只将直径最终定在了14米这个数字。\n\n如果只考虑飞机转运条件和发射场的话,其实这个数字能做到18米,超过N1,成为全世界最粗的火箭。\n\n虽然这个纪录没什么意义……\n\n不过节点舱转运出来并不是马上就拉到琼州发射,新远三号火箭都还没谱呢。\n\n它是要移出车间另外找地方存放,不然太占地方。\n\n虽然B级基地的车间非常大,理论上同时进行两个14米级舱段加工都没问题,不过实际上这里还要制造其他东西,有一个大家伙挡路太碍事。\n\n但是车间的工人们虽然认为家伙太大有些碍事,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这个节点舱的喜爱。\n\n这是全世界直径最大的舱段,虽然长度只有6米,但内部空间已经高达320立方米,宽阔的吓人,能当作广场用了。\n\n轴线上的另外两个舱段还要夸张,那是14米直径、长度45米的超级舱段,是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控制部分。\n\n两个舱段一个属于领航舱,装载被超大型陀螺仪固定的导航设备,存贮相当的燃油;另一个是与其他航天器对接以及存储货物的舱段,也安放了很多设备。\n\n即使不像XS-62那样空空如也,但可使用空间还是超过三千立方米,两个就是近七千立方米。\n\n可以想象,现在的所谓第三代、第四代空间站单是连这个轴向舱段都比不过,整个前进号空间站如果划分到第五代,那这之间的代差就太夸张了,其他航天机构都不知道怎么追赶。\n\n而且要建设这样大的空间站还需要一个辅助设施:航天飞机。\n\n小了还不行,这种巨型结构需要借助衍架固定提高强度,单靠对接口承受不住旋转产生的拉扯,绝对会出问题。\n\n必须要是100吨级的航天飞机,现在全世界都没有在服役的。\n\nNACA虽然重启了航天飞机计划,但H1的成功让他们相信小型化才是正确的道路,没有另开项目或者延续STS计划,而是选择直接投资追梦者。\n\n而在大家都相信百吨级航天飞机不行时,新远却在默默地推进着H2的项目。\n\n6月1日,一架通体灰白的H1型航天飞机装上伊尔62,从B级基地起飞,前往新远航天发射场。\n\n外界纷纷猜测这是新型号的H1改型,或者是没有涂隔热材料的特殊试验机。\n\n结论也差不多,这是一架专门制造的无人验证机,用来验证H2的有关技术。\n\n它的表面之所以变得灰蒙蒙的,其实是换装了全新的隔热瓦。\n\nH2为了能够降低使用成本,决定使用可以在整个服役生涯里都不换的隔热瓦,并且连为一体,彻底断绝风险。\n\n于是新远的工程师们给这架H1采用了预计会用在H2上的融合式隔热层技术,内部非常复杂,不可更换,可以将承受热量最多的底部进行热量转移,使全身的隔热层均匀消耗,直到完成100次的飞行寿命。\n\n这一套隔热层的价格极其昂贵,占据了这架H1造价的一半还多,但如果能换来整个生命周期完全不需要复用,那就很值得了。\n\n6月4日,内部代号H1X的试验机在琼州航天发射场由新远五号乙带飞,回程时没有降落在琼州,而是直接返回了新远机场。\n\n新远对外宣称是进行了一次H1重大改进型号的飞行试验,留给各大航天机构一团疑问后就不肯透露任何消息。\n\nNACA也看不出什么东西,只能再催一催内华达山脉公司,让他们再度提高追梦者的进度。\n\n……\n\n空间飞行器设计部,肖冈田摆弄着巨幅的太阳系星图,将一个个磁吸圆钉放在上面,林炬在他身后,随意地就坐在桌子上。\n\n“老板,真的要进行如此宏大的计划吗?”\n\n“是的,最好在十年之内,我们要尽可能完成太阳系内的行星探测,取得基本数据,为无人或者有人登陆做准备。”\n\n林炬说完,也拿起一个磁吸钉,放在了木星的二号卫星,欧罗巴的上面。\n\n他来找肖冈田自然是安排任务的,肖冈田特长于空间飞行器设计,于是林炬就让他来组织向整个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发射探测器,最好要登陆。\n\n包括八大行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的几颗卫星等等,极度复杂。\n\n十年时间,这是林炬给肖冈田规定的时间。\n\n下一个系统任务不知道会是去哪里,虽然火星的概率很高,但万一不是,换了地方呢?又或者换了其他任务?\n\n但大致应该还在太阳系内,也为了以后的任务,对整个太阳系进行探测很有必要。\n\n不过冈田还是非常震惊,因为这不仅仅是上个世纪那样简单的扔一个探测器过去,而且要试图建立一个遍布各天体的网络,实现长期监控。\n\n这包括小行星带,那里虽然没有成型的行星,但是资源丰富有相当多的高价值陨石,将来或许能成为重要的资源产地。\n\n实行这个计划,需要在10到15年,甚至20年的时间里投入上百亿,利用相当多的重型火箭,而且要仔细计算天体的运行轨道,组建一个专门负责的团队来盯着这个深空网络。\n\n而为了与这些离地球距离要以天文单位计算的深空探测器进行通信,需要在地面或者近地轨道建设超大型的的天线,以进行大量数据传输。\n\n所以林炬暂时给它的命名是“星宿”深空网络,为整个太阳系内的飞行提供多种服务,提前选定着陆地点、飞船导航、宇宙陨石撞击预防等等。\n\n肖冈田自然深知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几乎是要把整个星系握在手中的节奏。\n\n“请您放心吧总裁,今年之前,深空网络的具体规划就会完成提交,不过我还是想问一下星宿网络每年能取得多少预算?”\n\n林炬:“不能太多,尽量控制在20亿以内,这样财政的压力会小很多。”\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