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智慧农机的挫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第188章 智慧农机的挫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上天前的最后两天,是留给航天员用来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因为人类对于太空来说太过脆弱,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风险。 李伟当然是陪伴妻儿,胡冬早就结了婚,孩子都八岁了。 林炬,林炬没有亲人,过去的朋友也很久不联系,只能在自己的基地瞎转。 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说实话基地的工程师们说不定比亲人朋友更可靠。 早上,林炬像往常一样按惯例应该先去机库,挑一架刚刚完成整备的飞龙中教机,绕着基地飞几个来回。 不过今天他走到机库又折返了,因为这也有风险。 虽然飞龙中教机购买了露西亚的最新版弹射座椅,但一次紧急弹射就可能导致骨折,那还上什么天,以后有的是时间飞。 【青阳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欢迎林厂长!” 基地的负责人热情地招待着林炬,后者只是好奇地观察着后面一大片整整齐齐的农田。 在开发XW151智能驾驶系统的时候,工程师们就说过这套系统应用于种植作业将会有非常好的成果,于是林炬特批了一个小组去搞智慧农机。 于是新远宇航动力这么大个航天企业,居然和当地镇政府签订协议,承包了几百亩地,进行全面智慧化农业建设。 这里产量不一定很高,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一定要降到最低,以便将来作为模板向外界推销。 基地的负责人罗罕带着林炬刚刚走进基地,头顶就有一个黑影伴随着嗡嗡声掠过。 “啊,是鹞式无人机。” 林炬抬头,看到的是一个八轴螺旋桨无人机,它的下面还挂着一个大塑料桶。 罗罕:“每天我们会根据天气状况和空气湿度规划农药喷洒时间和用量,这完全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工只要根据提示稀释农药装桶,无人机就会自己按照计划去喷洒。” 林炬:“为什么不实现全自动化?” 罗罕:“太贵了,而且只需要一个人花一点时间就能搞定,其实很轻松的。” 一边走着,罗罕继续介绍: “我们在这1000亩的地域里安装了120个精确定位测量点,利用地面基站、卫星和软件的自动识别可以精确地划分好工作区域,工作路线也是根据这些信息自行规划,人工只需要在机器难以识别的情况下干预。 青阳基地现在加上我只有4个人,但实际上只要机器不出问题,我们只需要在空调房里看监控,就能完成一切种植流程,比如您看那里。” 顺着罗罕的方向,林炬越过玉米地,看到的是一大片金黄。 那是早稻,饱满的穗结在水稻的尖端,又大又紧实,一看就是丰收的景象。 “你们种了多少亩水稻?能产多少斤?” 林炬的手拂过稻粒,能感受到这些作物的喜悦。 罗罕:“根据卫星的红外遥感数据,今年的虫害和阴雨天气印象通过各种手段都得到了良好控制,加上大量化肥的精确使用,以我们使用的稻种看,可以做到亩产1600斤,也就是800公斤。 总种植面积是300亩,也就是20公顷,老板,你猜我们收割完这20公顷地要多久?我们只有一台水稻收割机哦。” 林炬:“只有一台?一小时也就5、6亩地吧,50个小时左右?” 罗罕:“是的,我们只有一台水稻收割机,但它完全够了,自动化让它可以24小时不分昼夜收割,红外摄像头下白天和黑夜没有区别,只需要48个小时就能收割完毕; 跟随收割机的卡车也是完全自动,定时返回厂房倾倒至自动生产线,进行脱粒工作,谷壳打成饲料,大米机器筛选后装袋,直接就可以进行批发了,只是这些作物我们都不会卖。” 林炬想了想,顿时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那真是太不巧了。” 罗罕听见一句嘟哝,没有反应过来,林炬也没有解释。 要是能再晚一点,说不定能吃上自家种的粮食。 “嘟!” 一声响亮的汽笛声让两人一个激灵,这才发现身后不知何时停了一辆奇形怪状的皮卡,车头车尾都安装了不少器件,头顶还有个旋转的激光雷达。 它的货斗里放着一个超长的机械部件,看上去是农机用的。 林炬看向驾驶室……空的。 罗罕先是带着林炬往后退了退,给皮卡让开路,后者闪了一下远光灯,无声无息地他们旁边开过。 “呃……不好意思老板,玉米收割机的刀头要换,这辆车是我们没事改装出来的,都是用的库存零配,平时也就在基地里跑跑,今天……呃,其实也是跑小路没什么人,基地周围公路上很少有外来车辆的。” 林炬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肯定是基地用农机的智能驾驶系统整了一辆能自动驾驶的皮卡,而且这皮卡好像都是用什么轿车改的,连驱动方式都变成了电力。 而且看罗罕的态度,明显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 算了……小事,只能说工程师们创新能力挺强的。 罗罕见老板不追究松了口气,继续说起基地的成果: “现在我们有总共有各式机械8台,这是管理这1000亩地,6种作物的最低要求,绝大部分我们都做到了通用化并能保证在最佳收割时间内全部收割完毕。 实际上农场越大、平均每亩地所需要的机械就越少,但即使是现在,我们甚至都用上了飞机,成本也已经低于采用传统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的农场了,效率还特别高。” “有向北方推广过吗?” 听到林炬的问题,原本还很兴奋的罗罕卡住了,叹了口气。 这套智慧农机系统就是为了大面积平原耕作准备的,瞄准的市场自然是北方,南方丘陵地带和水田反而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最多用微耕机,用上自动化大型机械并不划算。 也就蜀川的核心地带有一点点平原还不错,能给他们划点区域搞实验。 “不太好,北方……地域确实很适合,但他们并不愿意采购这套系统,你知道的老板,很多大农场都是国营的。” 林炬懂了,智慧农机的最大优势是裁剪人员,私人农场主肯定高兴,国营就难说了。 “不过也还好,现在私人农场也不少,市场还是很大的,要是能出口的话其实前景才最好。” 出口? 最适合的地方不是阿美就是大毛二毛,但想想在自家土地上安装一大堆能连接别国卫星的基站和联网操控的机械,恐怕难度很高。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