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天策上将的惊慌,怎会是这样!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第218章∶天策上将的惊慌,怎会是这样!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蒲县外的田地上,那一捆捆的粮食都已经堆好了,就是地里的麦杆,也让勤劳的蒲县百姓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大炎一号,虽然比不上土豆,但是却也远超以往所有庄稼的产量。

一个个麦穗,饱满无比。

一个麦穗,金黄如阳光。

也都散发着麦子的香气。

而田野旁边,

不少从同县过来的大唐百姓,都站在旁边,羡慕的望着这蒲县的百姓,还有地里的那些庄稼。

“去去去,你们都给我离远点,别踩我家的地,踩坏了你们赔不起。”

“那个人,干什么呢?想偷我们的庄稼?放下!这麦子也是你们能拿的?你们看归看但,如果在偷偷摸摸的偷我们大炎的麦种,小心我告诉县老爷去,把你们拉入黑名单,一辈子都别想要进蒲县。”

“你们都看什么呢?现在春耕正忙,难道你们不用春耕的吗?”

“啥?你们都栽种上了?哦,也对,你们地里没有庄稼,哎呀,好羡慕你们那么轻松,不像我们大炎的百姓,还得先收割了这一茬麦子,再把地给犁了一遍,才能再继续耕种。”

“哈哈哈….你小子,就别占了便宜还卖乖了,我说,我们大炎现在还收百姓呢,就我们青州还收百姓呢,实在不行,你们都过来吧,大炎真的比大唐强多了。”

“就是的啊,现在刚刚春耕,你们过来了,还能不耽误这一茬栽种,看看我们这庄稼,哈哈哈,那粮仓都要满了,而且我们大炎的税收可简单了,有多少收多少税,不像是大唐,奶奶的,是按照人头收税。”

“听说等到明年,我们这里都能栽种土豆了,那可是亩产三四十担的神物,只要栽种了这两个庄稼,以后就再也不会挨饿了,不!现在就不会挨饿了,哎呀!你看我,陛下都要把我的胃口养刁了,多谢陛下啊!”

“谁说不是啊,看看现在的庄稼,再看看之前的庄稼,真的是强太多了。”

“…….”

不少在耕田中的大炎百姓,朝着站在路边地头,目光中露着深深羡慕的大唐百姓喊道。

这两拨人,现在看上去真的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一般。

大炎百姓脸色红润,精神饱满,干起活来更是风风火火,好似有用不完的劲。

可是反观大唐百姓,他们比大炎百姓受伤很多,脸上也没有什么精神,那暗淡的双眸中全都是渴望。

说实话,虽说青州才不过加入大炎大半年,但是百姓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真的是改变了很多很多。

在经过这一个冬天的修养,还有各种识字班的开展,文化的提升,让大炎百姓直接展现出了无比积极向上的综合状态。

简直是,完爆旁边的那些大唐百姓。

大唐百姓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说话。

但是,

这些话,他们是记在心里的。

毕竟,

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算是他们没有读过书,但是这一点每个人心里都是渴望的。

特别是大炎的税收政策,更是让他们心动不已。

有多少地,收多少税。

多么简单的一句话。

但是,大唐却不是这样。

他们这些百姓栽种着地,付出了非一般的劳动,但是却要缴纳大量的税收,而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氏族门阀和地主财主,却只可缴纳很少一部份的税收。

这让他们感到了无比的不公平。

比吃不上平价盐,还要委屈和难受!.

….…….….….….

长安。

太极宫。

李世民无比严肃的坐在上面。

长孙无忌,房玄龄,裴寂,萧瑀,魏征他们皆在?

大唐,又出乱子了。

而且这个乱子,比之前那个盐的事情闹得还要大。

盐事,总算是平息住了。

原本氏族门阀还都无比担忧,可后来,大炎并没有对大唐进行大倾销,尽管有一些零星的售卖,但是,这撼动不了氏族门阀的根基。

虽说百姓们心中有怨言。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大唐,大炎的食盐是不好买的。

流入大唐的这些零星食盐,基本上都被上流贵族包圆了。

现在,

在大唐的这些贵族,皆是以能吃上大炎的食盐为荣耀,就算是氏族门阀,也都是全都换成了大炎食盐。

至于大唐出产的精盐,则是全都高价卖给了百姓。

但,

现在,又一件事开始发酵了。

那就是大炎的税收政策。

摊丁入亩!

一体纳粮!

多少地,交多少税!

这税收政策让大唐百姓疯狂,但是,却让李世民他们头疼不已。

“陛下,现在长安上下,还有关内道,河北道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大盐的这个税收政策,这个影响….比大炎食盐的影响还要大。”

房玄龄沉声道。

“一群乱民,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呢?”

“陛下,咱们大唐可万万不能学大炎啊,咱们大唐的税收政策,可是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乃是….乃是祖宗之法,万万不可更改!”

裴寂沉不住气了,当房玄龄声音刚落下,他便直接开口。

奶奶的。

这真的是要了命了!

如果说盐业,是氏族门阀的主要枝干之一,那么这田地,就是他们氏族门阀这株参天大树的绝对树干了。

大唐若是也学大炎,那….他们氏族门阀只有一条路。

就是造反!

土地是他们的根!

若是敢动,便是不死不休!

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瑀等人的眼角也都是轻轻颤抖。

这个政策,说实话,他们心里也都是不认同。

他们就算不是氏族门阀,但,再怎么说他们也比一般的百姓强,哪一家手里没有些土地?

若是实行这个税收政策的话,说实话,他们要交的税也大大的提升了起来。

这等于平白无故多缴纳钱财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心里自然不愿意。

裴寂的呼吸也有些急促。

这件事,真的是棘手。

大炎….他们这是真的要逼死大唐!

还有,

大炎皇帝的脑子里是有坑吗?

如此一来,他得少收多少税?

有钱不赚,白白给百姓?

图什么?!

朝代是这么过来的,他大炎皇帝….为何要如此特立独行?

众人沉默。

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沉甸甸的石头,压的他们都有些喘不过来气了。

祖宗之法?

确实,大唐虽说税法是略有改变的,但,其实和秦汉大差不差,都是一系相承,百姓头上的税一直都是这么征收,顶多百姓头上的税名不一样罢了。

可现在!

大炎开了个很坏很坏的头。

“是啊陛下,这大炎税法,不能模仿,若是真的模仿大炎,那….怕是咱们大唐所面对的混乱局面,比前朝还要恐怖!”

“前朝不过只是开了科举,便引起了士族门阀那么强烈的反对,若是征税法在改革,怕是会直接让氏族门阀提着兵刃找陛下你来。”

“这税法,是在掘士族门阀的根,不!不仅是氏族门阀,还有咱们天下那些数量恐怖的乡绅地主的根!”

“到时候,陛下,朝廷瞬间就会分崩离析!无法想象啊!”

长孙无忌深深吸了口气,也附和道。

这话,

听着像是给氏族门阀开脱,是想要维护的利益。

但。

这话的正确性,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明白,也都很清楚,真的如同长孙无忌所说的一般。

只要敢学大炎,推行这样的税法,呵呵呵,整个天下除了百姓,估计就没有高兴的。

可是,大唐靠的不是百姓啊。

百姓能有多少力量?

百姓能有多大的实力?

百姓,又能有多少购买力?

他们高兴不行啊。

百姓怎么可能挡得住士族门阀,还有天下那些地主乡绅的冲击?

到时候,

大唐,会瞬间崩溃!

这是很正常的。

“陛下,辅机还有裴司空说的对。”一直沉默着的房玄龄,也开口了,罕见的和裴寂他们站在了一边。

大唐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太极宫中,寂静无声。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气,艰难的点了点头。

“朕,知道,也清楚。”

李世民沙哑道。

他的目光,望向了大殿外。

“这大炎皇帝,他的脑子里到底怎么想的?这法子也敢推行?让利于民?百姓懂什么啊,他对百姓那么大的便利,难道就不怕百姓闹乱子吗?”

“还有大炎皇帝,如此大力的推广文化,推广识字,难道就不怕百姓作乱?”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为了好管理百姓都是推行愚民政策,可为何….大炎还要给百姓开智?”

“大炎所走的路,和咱们大唐截然相反,大炎皇帝他….倒是好大的魄力。”

李世民缓缓道。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全都是沉默。

确实!

这一点,他们也是无比认同李世民的。

他大炎皇帝,真的是有这个魄力,直接跳出了历朝历代所惯用的一些手段,竟然朝着相反的路上前进,而且效果看上去,似乎也还不错。

但,

这样的魄力,历朝历代,也只有大炎皇帝他敢走。

说实话,李世民自己都不敢这么做。

还真的不敢!

不说别的,

就这个税法,只要推广,怕是自己第二天,都要被氏族门阀被地主乡绅给五马分尸了。

“陛下,这件事….这件事咱们朝廷就不要搭理了。”

“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回应。”

“百姓们如此闹上一阵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房玄龄沉声道。

李世民无奈的点点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太极宫,再次沉默。

“等到七八月份,不忙的时候,朕要派人在去趟大厦,再去看看,再去瞧瞧。”

“他大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呼….好了,回去吧,朕乏了,想要歇息。”

李世民挥挥手,直接闭上了眼睛。

“陛下,臣等告退。”

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纷纷起身,躬身退去。

太极宫中,瞬间空无一人。

“陛下,这是最新一期的大炎周报。”

这时候,

李君羡走了进来,轻声道。

大炎周报,李世民是从来没有缺过一期。

听到这话,李世民有些激动的骤然睁眼,伸手拿过来报纸,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起来。

【又一大丰收,百姓们脸上的笑容!】

【号外号外!丰收丰收!顺天道已经布满了土豆,等到明年整个大炎都可栽种!】

【北海道新气象,新经济,新发展,新机遇,旅游养殖为主导的方向!】

【…….】

一个个醒目的标题,充斥于眼帘。

李世民看着看着,不知不觉中他的嘴角都是翘起来了。

似乎整个人,也都沉浸入了大炎如此蓬勃的发展之中。

【瞩目!大炎第一个发电场进度已经百分之三十五,启明计划正常进行,六月有望点亮第一个电灯!】

这时候,李世民又看到了一个标题。

他的眼睛一亮,立马如饥似渴的再次看了起来。

发电厂!

启明计划!

这两个词,在这一阵的大炎周报上可以说是非常常见。

可是李世民,无法想象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字他都认识,但组合到一起,却完全看不懂。

电灯….

似乎就是用电来燃烧的灯,就跟是蜡烛一样。

但是,

上面解释了,一个小电灯,完全可以轻松也压一千根蜡烛放到一起的亮度。

而且每次电量电灯,只需要拉一下开关就行,比费劲把货的点燃蜡烛也要轻松的多。

可是,

李世民就算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这电灯到底是什么样?

更也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电灯怎么能会有那么大的亮度呢?

他不懂,完全想不到!

一千根蜡烛啊!

就算是皇城,也从未没有点燃过一千根蜡烛的时候。

凤仪殿,太极宫,立政殿这些皇城的核心宫殿,到两晚上也不过才点燃一百多根蜡烛罢了。

这都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这电灯,到底是什么东西?

怎么可能亮度,能超过一千根蜡烛的亮度呢?

嘶….

呼….

李世民重重的吐了口气,边看边想,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头发都被薅掉了一大把一大把。

房玄龄,杜如晦,李靖三人从皇城离去后,并没有回家。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