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江畔亭送别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儒道:一曲侠客行,我以诗开天门第七十章,江畔亭送别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官道越宽,离蔡县越近。 青雪府在蔡县东,周家村在蔡县西。 去青雪府,正好从蔡县县城大门前走过。 每一个城池口,都有一座长亭,而长亭中多发生送别的故事。 江畔亭存在的时间,甚至比蔡县还要久,没人知道为什么这座亭要叫江畔亭。 蔡县临近边关,多沙多风,少水。 这也是周家村依溪而建的原因。 蔡县外也有河流,只是离江畔亭有五里路。 老人说,以前那条河就在江畔亭边,只是沧海桑田,河流改到,只剩亭依在。 今日里,亭子边多了很多人。 蔡县的县令,县丞,主簿,县学山长,这些大官,坐在亭子里。 亭子外,是蔡县的大户们。 再外些,则是一些周家村的村民和蔡县学子。 他们有低头饮茶者,有翘首以盼者,也有站着打盹者。 阳光升起,白雾慢慢散去,远处,突然有马铃铛响起。 坐在江畔亭台阶上,打盹的张县尉,突然惊醒:“来了!” 他指着远方,那地方出现两辆马车。 周大顾坐在马车上,突然看见远处长亭,有无数身影。 他明白,这是来送自己的。 他感动,又有些奇怪。 “三爷爷,你们咋在这呢!咱们村口告别也行啊!还让您老赶夜路走这么远!” 三爷爷举起放在一旁的白瓷碗:“咱老家规矩,感情越深,送的越远,咱蔡县人都习惯在江畔亭这分手,说明感情深!” “大顾啊!这是从家里带的水,以后你出门,好吃的能轻而易举的吃到,好玩的也能随便玩,只是这家乡水,再想喝就难了!” 周大顾上前干了这碗家乡水。 靠近长亭的商贾上前,为首的是周大顾的老熟人,侯公子。 侯公子递上来一个锦布包袱:“人说穷家富路,周同窗,你走的仓促,我们也没什么准备的!” 周大顾连忙伸出手来,他已经听见包袱里面银两碰撞的声音。 这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周大顾,多谢诸位了!”面对金钱还客气,那不是傻子吗? 迎面走来的是学子方队。 范子衿带头开口:“周同窗你走的太仓促了,你在青雪府先行打探,等着我一个月后,我会去青雪府找你!” 周大顾有些吃惊:“你也要今年参加举子试?” 范子衿倒是不在乎:“我跟其他人不一样,县试我考了几十年,早就刀枪不入,此次去青雪府,考上了我就专心准备三年后秋季的礼部试,考不上,那我就回来,当做积累经验了!” 对于这个考试,失败出习惯感的同窗,周大顾也没有别的话,只能鼓励。 “那你加油,我在青雪府等你!” 周大顾总算走到长亭内。 朱夫子对他微笑点头,递给他书信一封:“有事,去找信中人,看在我们旧时情谊的份上,他会帮你的!” 周大顾弯腰鞠躬:“多谢夫子!” 张主簿从桌子上拿出一封书信:“这是引荐书,有此书信,你才能入读府学,到了那边好好学,给咱们蔡县学子争口气!” 周大顾拱手:“主簿放心,学生会的!” 郭县令上前,也递给他一封书信:“这是我私人名义的书信,你知道,我家是青雪府的,有什么难事,可找我的兄长,他现在在青雪府军中任职!” 周大顾接过书信,这中长辈的引荐信,一封信就是一个人情,在人生地不熟的青雪府,正是他需要的:“多谢县令!” 乔县丞是寒门出身,也没什么人脉,望着周大顾点头:“去吧,你收下的人,还有周家村,我会帮你照看好的!” 周大顾又是拜谢:“多谢县丞师伯。” 他退后一步对送别队伍,长长鞠躬:“多谢诸位,前来送别周大顾!咱们有缘自会相见!” “那我……” “别急!”乔县丞拉住他的手。 图穷见匕。 他指着亭内长桌。 “离别多故事,也多诗词,周鸣州诗才,大家都是知道的,你何不趁着离别之意,留在一首诗词,让后人留念!” 周大顾微笑,心里的疑惑彻底消失。 他就知道,这些人,大早上不睡觉,跑几十里路来江畔亭。 合着是在这等着呢! 亭外人群,听见乔县丞的话纷纷随声附和。 “对啊!大顾,你要走了,咱周家村的老少爷们,还没见过你写诗,要不你写一首吧!” “周同窗的诗才,简直千年难得,我上次见过之后,茶不思饭不想,就想在读你的诗作,要不然写一首吧!” 朱夫子也是劝说:“写一首吧!” “周鸣州,写一首吧!” “大顾哥,写一首吧!” “周同窗,写一首吧!” 周大顾眼瞅拗不过,撸起袖子,看着晨曦中的众人:“那,要不,我写一首?” “好!周鸣州果然大气!” “可算能开眼了,咱也要看看这才气到底长什么样子!” 周大顾刚刚开口,就有两个捕快迅速趴倒在地,为他铺纸磨墨。 白宣纸铺展开,墨香在长亭里回绕,一看就不是什么便宜货。 周大顾站在江畔亭口,望着杨柳依依。 日渐出。 雾散去。 官道两旁种着的杏树桃树,此刻花朵正艳丽。 他望向官道,又回看友人。 长亭内外,人群紧张,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惊扰了周鸣州构思诗词。 要是一个不小心,惹了周鸣州诗心,他原本要写的鸣州诗,变成达府诗,那就亏大了! 是了,在周大顾的培养下,蔡县人已经觉得出县诗是什么很普通的家伙,毕竟周大顾从来没有写过出县诗。 现在只有达府诗,才能震惊他们的心神。 日更高。 周大顾来回望,却也不是在构思诗词,他依靠现代人的智慧,能写出自己的诗,却也不敢保证诗词的质量。 为了不砸自己周鸣州的牌子,还是用一些传世诗词为好。 大赢文脉奇怪,只要诗词第一次现世,是有你写出诵出,就算是你的诗词。 所以,京都花柳地,也有不少公子哥,从落魄书生手里,买写未写完的诗词,由自己写上最后一句,最起码也是个出县诗。 周大顾紫府文庙藏有唐诗三百首一书,有前世几千年文人智慧。 自然不用如此。 他来回望,只是为了思考,要写哪一首诗。 终于,在突兀地哈欠声响起的时候。 周大顾注意到长亭的名字。 江畔亭。 他想起一个晚唐的诗人。 那是一位,曾经写出后世网红名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的晚唐诗人,郑谷。 周大顾从亭口,一步走到江畔亭中间,他接过狼毫笔。 万众瞩目中,狼毫笔慢慢落下。 远处身影迅速靠近,江畔亭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摩肩接踵,只为一睹周大顾诗才!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儒道:一曲侠客行,我以诗开天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儒道:一曲侠客行,我以诗开天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儒道:一曲侠客行,我以诗开天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儒道:一曲侠客行,我以诗开天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