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节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第308节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卢栩:“我一会儿去看看。咱们印东西手续好办吧?” 三管事随口道:“一日便可办妥,公子放心。” 卢栩又想骂街了。 当年他想印话本光想想手续就吓退了,多难啊,到了睿王这儿,根本不是事。 先前武昭侯给他找的书局,最快也要跑五六天,还是托关系找门路,插队加塞的速度,到睿王…… 王爷这身份真好使啊! 卢栩脑袋里哗哗的算账—— 君齐第二本可以再搞快点儿,然后马上安排。 还有贺颂之他们捐的什么珍本、孤本的抄本,回头让君齐筛选一些,看看哪些值得印。 这年代没什么版权之说,书局想找出名的人要书,自然是要给人家些好处费的,但是那些不太出名的,或者已经不在的,找不到后人的,随便印。 有些人家想帮先人印书,还得自己掏钱呢。 毕竟跑手续要门路,刻印又十分昂贵,印书成本很高。 但卢栩有印坊在手,还有睿王的关系,很多麻烦都能解决。至于赚钱还是亏钱的事,他没太考虑。 他可以靠别的多赚点儿,赚的钱都填补印书的亏空。 他还得找点儿人帮他抄书,再买些好书,等他能用驿馆了,就把新鲜出炉的书寄回老家去! 君齐职位还是太低,书信还好,若是大件,他们拖人家驿馆大老远寄送东西,次数多了还有滥用职权的嫌疑。 要是他自己有这权利,顶多别人骂他臭不要脸,也骂不到君齐。 上次他们往回寄的都是科考用的经史典籍,弄了一箱生怕对方不喜,也不敢多装,这次,他要给卢锐、腊月他们寄些好游记和话本回去,还有京城流行的蒙书,让他们村里的孩子们都能看看。 卢栩越想越开心。 工匠们对照着颜君齐的底本,将砸坏的石板都在院中摆好了。 三管事道:“卢公子,这些损坏的真不用重刻?” 卢栩:“不用,你们帮我把没损坏的印好装订成书,这些损坏的也印出来,单独订到一起做个小册子。剩下还没刻的几篇,慢慢刻出来,等印第二册的时候放到第二册里。” 反正君齐写的不是,都是一篇一篇的文章,顶多第二册厚点儿,到时候他定价低一点儿也不妨碍卖。 三掌柜不解:“坏了的也印?” 卢栩:“印!” 工匠:“刻坏的谁买呀?” 卢栩:“不卖,我送。坏的还要多印,我要京城读书人人手一份儿。” 三掌柜:??? 卢栩心道,他就不信领到册子的书生不帮他骂成国公!骂的人多了,御史台会放过送到手的业绩吗? 卢栩:“辛苦大家,尽快印出来,若人手不够,我出钱咱们再雇些人。” 就在卢栩开始带人狂搞印刷时,御史台先收到了几十本攻击翰林院的弹劾。 全是以成国公为首的勋贵和一些官员,齐齐轰炸翰林院,从大学士到小翰林,弹劾的内容包括尸餐素位、品行不端、迟到早退、违规乱纪、言行失当……五年来翰林院出过什么过错,全被搜罗了一遍,他们要求翰林院清除有错有过的翰林,还要求翰林院大学士下台。 文官们闻讯也不甘示弱,一边弹劾勋贵回敬,一边向吏部递借调文书。 成国公一伙弹劾谁,他们就要借调谁,被集中攻击的颜君齐受到的借调也最多。 一下午吏部收到六部九寺五监各衙门的借调折子,都要求向翰林院借调颜君齐。 吏部更狠,借调折子都不用写,直接问翰林院要人。 只有翰林院无权上朝的小翰林们还不知道勋贵与文官又掐起来了,这次集火的还是他们翰林院,只觉一觉醒来,上了没半天班,先前无人问津的颜君齐,突然从冷灶变成了热灶。 大学士也是个狠人,那批借调文书他来者不拒,还亲自替颜君齐排了个班,保证颜君齐一天能跑四五个衙门,连他们翰林院的人都不知道颜君齐每天每时人在哪里。 颜君齐瞬间从一条闲到每天干私活的咸鱼,变成全翰林院最忙的人,从这天起,化身加班狗,不到皇城下钥赶人绝不能下班。 先前告过颜君齐违规带食物,后来害大伙儿都没得午饭吃的翰林简直怀疑人生,“不是没衙门要他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快也没人关心这个了,他们也惨遭弹劾,被吏部和礼部逮去好好批评教育纪律、风纪问题,罚俸的罚俸,记过的记过。 梅榜眼被罚最多,入职不到半年,欠了朝廷百十两银子不说,按累计的问题,他至少三五年升迁无望了。 梅孟希陷入从出生起从未经历过的迷茫,什么玩意儿?!! 这是谁在搞他?! 他愤然去找同乡、前辈和老师们打听了,靠他的门路很快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气得班也不想上了,第二天开始请病假。 朝中暗潮汹涌,文官与勋贵的第不知多少次较劲愈演愈烈,最后矛盾集中到翰林大学士是否失职,是否要被罢,双方都激起火气,新仇旧怨打个不停,相互攻击弹劾的折子雪花片似的满天飞。 朝堂外的斗争也还没完。 几个小流氓到春山酒楼等五家去惹事,不料他们才掀了一张桌子,睿王就溜达进门了,二话不说报京兆府把人逮了。 普通百姓不知其中的弯弯绕绕,传来传去传成了因为炒菜太好吃,睿王吃了都说好,为能吃上炒菜,把五家酒楼都买了! 起初嗤之以鼻不相信睿王会到东城南城的百姓,紧接着就听说睿王要在北城开酒楼了。 百姓:“……” 睿王,似乎真如传说中一般爱吃啊! 期间京中的“才子”们也没闲着,写话本的、说书的纷纷以卢栩和成国公管事在京兆府衙门打的那场官司为基础,激情创作出二三十个大同小异的故事,抢占了南城各大茶楼酒馆,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成国公府气的满京城逮人,这次京兆府不肯掺和了,人家编的不是前朝的大贪官,就是前前朝的卖国奸相,谁也没骂他们成国公府啊。 虽然每人的故事里几乎都有卢栩的名句“我今天先骂你一百两的”和全场百姓齐声大骂的名场景就是了。 这热闹让错过那天好戏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编的哪有真的有意思? 期间还有一个后起之秀写的话本后来居上,其文采之斐然,用词之绝妙,让京中话本大家无不自惭形秽,京城说书人纷纷用起他的版本。 尤其是什么几十人、上百人振臂高呼,痛斥奸佞的名场面,每每说到激昂处,都能引得听众也振臂高呼。 有好书之士到处寻找这位作者大家,还有人惋惜有这样的才学怎么不去科考呢?若有什么困难他们愿意赞助。 但找着找着,就没人找了,后来有坊间小道消息流出,说写出这个版本的不是别人,正是本届榜眼,南郡大才子梅孟希。 有人登门询问,不过梅榜眼病重拒绝探视。 但没几日,御史台和吏部接到弹劾梅榜眼的奏折成倍增多,听说早朝还有哪个侯爷喊起整顿风纪之事,提到重点反面案例,就是梅孟希。 只上大朝会的闲散侯爵,点名整顿风纪,啧,多有趣啊。 原本不信话本出自梅孟希之手的人都信了。 京中各大书铺争着抢着要给这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梅大才子印话本,给出的分红报价创十年之最。 朝内朝外热热闹闹,卢栩的书也在工匠们加工加点的忙碌中终于印出来了。 原本七十多张,将近一百五十页的历代名家文选集变成了四十六张,九十二页,加上卷头的赠言,开头文章简介,还有封面,正好五十张。 时间仓促,卢栩没能按原本的计划印出精装版本,全印了平价款。 数量也只有一千册。 砸坏的二十块刻板,也被印出来,这些卢栩没有让做封面,只是用线缝了一下,缝成小册子,这些损坏的要免费送的,他一口气印了三千册。 若送的好,再印! 在朝堂内外沉浸在文官与勋贵对冲,话本和说书的内卷大乱斗时,卢栩的书册悄然进了京城大大小小各个书局书铺。 每家书铺,卢栩都送了许久没用的“海报”,白纸黑字,上面只有四个大字“免费领书”。 作者有话要说: 梅孟希:这个破班不上也罢,我病了! 京城冒出匿名话本大师,引领风潮,奋笔疾书:看我不骂死你! 第257章不印了 既然要送,文人聚会的地方、国子监太学外、各大知名书院外,卢栩一个都没放过。 他还给各个书铺好处,送礼送钱,要求对方把他的书摆到最显眼的地方。 很快,有买书的书生瞧见了书铺门口那巨大且丑的字,疑惑问道:“免费领书是何意?” 书铺老板:“便是这些印坏的书册,每人可领一本。” “白送?” “不错。” “若您瞧着内容好,这儿还有和这些文章是一套的书,若买书也送,买一本送一册。”老板将放在一旁的“历代名家文选集”拿给他看。 书生好奇地打开,一看简介,一看目录就惊讶了,这不正是他们如今在倡导的古文佳作吗?! “多少钱?!” “五十文。” “多少?!”书生不可置信。 “五十文。” “那不亏本吗?” 书铺老板撇撇嘴,“那位卢老板说,这书是颜翰林汇总自别的文集的,不是他们原创,原本就只打算收个纸墨费,薄利多销,他们这么做,只是想着他们从前读书不易,如今能看到皇宫藏书楼的珍本,爱不释手,以己推人,不想天下读书人因银钱所困,错过好文章而已。” 书生惊叹:“这是大好事啊,怎么能叫他们亏本?京中哪有这样的书价!” 他掀开看,这印刷的质量,再厚一点儿,同档次的怎么也要卖一两二两啊。 还是皇宫藏书楼的珍本中摘抄的! “嗨,这不是没印完吗?”书铺老板传出他今日才听到的一手八卦,“说是没印完呢,雕版被人给砸了,只好将刻好的印了卖了,没刻的也就不刻了,头一次刻书,刻坏的舍不得扔,干脆印了白送人,也不算白辛苦一场。” 书生气道:“什么?京城竟有人干出这种事?何人如此过分?!” 书铺老板摇摇头,“那咱就不知道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