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 5 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皇长孙的团宠日常5 第 5 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太监虽然拦着朱翊钧不让他进入正殿,但小家伙也没打算离开。 他是来找皇爷爷的,不让他进去,那他就在门外面看看好了。 冯保劝他:“小主子,皇上正在处理政务,咱回去吧。” 朱翊钧仰起头来,笑得软软糯糯:“不要。” 毕竟小皇孙最爱凑热闹,殿内现在正是热闹的时候,他怎么能不去瞧一瞧。 朱翊钧小跑着来到大殿门口,扒着门槛儿,踮起脚尖往里张望。 他是嘉靖帝最宠爱的皇孙,才一岁多,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算被皇上逮个正着,除了不痛不痒训他两句,也不能把他怎么样,说不得训完之后,还得搂怀里哄一阵。 冯保可不一样,虽然他心里不肯承认,但眼下的现实却是他是个太监,还是个奴婢,命就跟草芥一样不值钱。 况且嘉靖帝自负、独断、专权,连他的妃嫔和孩子都得夹着尾巴做人,更何况太监。 冯保惹不起他,也不想引起他的注意。于是,自觉地退到了玉阶之下,站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视线一直追随着殿门外的朱翊钧,一刻也不曾离开。 几位内阁大臣今日聚在御前,主要是为了同一件事——治理黄河。 工部右侍郎朱衡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潘季驯都向朝廷上疏,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今天的争论主要就是围绕这件事展开。 上百年泥沙积聚,黄河旧渠已经变成了陆地,但以前的御史所开凿的新河旧址尚在。当地地势较高,黄河决口泻至昭阳湖,便不能再向东流,但可以贯通水道,有利于漕运,于是朱衡建议开挖新河道,在新河筑起堤坝以防溃决。 但潘季驯认为疏浚旧渠更加方便快捷,节省时间,还能解燃眉之急,最重要的是,近些年天灾频发,国库已经空了,疏浚旧渠能省钱。 工部侍郎和河道御史意见相左,于是闹到内阁,阁臣之间意见也不统一,又闹到了皇上这里来。 “一派胡言!” 大殿内,突然响起一声怒吼,声音之大,玉熙宫里里外外都能听到。吓得门口的朱翊钧缩了缩脖子,躲到了旁边。 这声怒吼来自严世蕃,他们严家现在可谓是权势滔天,以至于他在嘉靖帝面前,有时候也很难压制自己的脾气。 “这个潘季驯!”他怒瞪着徐阶,“他只是从旁协助,朱衡才是这次黄河治理的主要负责官员,他有什么资格在旁边指手画脚?” 无论他怎么生气、怒吼,徐阶都不发怒。严世蕃这个人,自诩聪明绝顶,狂妄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徐阶心里已经把他和他爹都问候了一遍,但心里仍是不动声色,情绪十分稳定:“小阁老说得有理。这确实是由工部主要负责,朱衡办事一向稳妥。但黄河治理关乎百姓安危、乃是朝廷大事、国家大事。” “这些年,黄河泛滥不止,洪水入城,周围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在这个问题上,朝廷更应该慎之又慎。” 躲在门外的朱翊钧刚还被严世蕃的怒吼吓了一跳,听到徐阶的声音,稍稍平复心情,又抑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从门后探出半个脑袋,往里张望。 嘉靖帝穿一身天青色道袍,宽袍大袖的靠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不管他们你来我往吵得有多热闹,就是默不作声,让他们吵。 这时候,嘉靖帝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忽然一睁眼,就发现了殿门外露出来的那双大眼睛不是朱翊钧那小家伙还能是谁。 嘉靖帝耳里听着徐阶和严世蕃争论,目光却被小皇孙吸引。 一岁半的小家伙,听内阁大臣吵架却听得津津有味。随着严世蕃和徐阶你一言我一语,他的眼睛转来转去,好像真能听懂似的。 严世蕃说话的时候,朱翊钧就皱着眉,嘟着嘴,很不耐烦。徐阶说话的时候,他就仰起头,一脸茫然的望着徐阁老。 徐阶娓娓道来:“新修河道朝廷要多花几十万白银,人力、时间更不必说。这几年天灾频发,宫里几次失火,三大殿需要修缮,各处宫门损毁严重,南边北边连年征战,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银子,朝廷过度开支,国库入不敷出……” 严世蕃打断他:“你少在这里东拉西扯,现在说的是河道治理的事,你扯什么修宫殿的事?秀宫殿也是工部的事,不牢徐阁老费心。” 严世蕃打心眼里就看不上徐阶,看他的眼神和看殿门口的太监差不多。 徐阶说话仍是不疾不徐,很给严氏父子面子:“潘季驯乃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虽不是工部官员,但也是奉皇上之命辅佐朱大人治理黄河水患。他也在决堤的黄河段实地考察,奏疏分析有理有据,未必没有参考价值。” “你……” 潘季驯是大明朝的官员,皇帝派他去辅佐朱衡,你严世蕃质疑他,就是质疑皇上,还有什么话说? 严世蕃被他噎得哑口无言,气得差点原地爆炸。 他转头去看严嵩,希望他爹这个内阁首辅站出来说两句,但严嵩已经八十多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严世蕃都快以为他睡着了。 严嵩却是已经很老了,事实上,很多时候他反应迟钝,处理不了太复杂的事情。 朱衡并非严氏一党,严世蕃之所以力挺他新修河道的主张,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 新修河道比疏浚旧渠预算高多了,朝廷要拨出更多银两给工部。按照严世蕃以往的经验,工程干到完美无瑕,也只花七成左右,勉勉强强干完,还能再省两成。再狠狠心,搞个豆腐渣工程,三成足以。 这剩下来的,最终也都会落入他们严家的小金库。 朱翊钧见严世蕃败下阵来,嘴角咧开,差点拍手叫好,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看着比吵架吵赢了的徐阶还高兴。 其实小家伙根本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只是他高高兴兴来这里找皇爷爷,刚跑到大殿门口,就被严世蕃一嗓子吓得打了个哆嗦。 再加上严世蕃生得肥头大耳,面目狰狞,还瞎了一只眼睛,实在不符合小皇孙的审美,所以在朱翊钧的心里,就把他划到了不喜欢的那一类。 反观徐阶,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也不难看出,他容止若思,言辞安定,气质出尘,年轻时一定是个气度不凡的美男子。 就算是和严世蕃吵架,徐阁老也一直保持着谦谦君子的气度,显得暴跳如雷的严世蕃格外滑稽。 就连朱翊钧这个一岁多的孩子,也对他心生好感。 “行了。”他们吵完了,嘉靖帝才慢条斯理的开口,“身为朝廷官员,你们都是为朝廷办事,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他看向严嵩:“严阁老,你说说,修新河和疏旧渠,究竟哪个更好?” 嘉靖帝问话,严嵩便慢悠悠的跪下:“两者各有其优势,疏浚旧渠,更加便捷,却只是治标,而新修河道,贯通水道漕运,虽然,多花些人力和财力,但建成之后,也是为百姓造福。” 嘉靖帝对这个说法还算满意:“治理黄河的事,既然由朱衡负责,那就按他的想法去办,让潘季驯从旁辅佐。” “严世蕃,多跟你爹好好学学。” “没别的事,都退下吧。” 大家这才明白,原来皇上心里早已有了抉择,让他们在这儿争来争去,就是看谁说出来的话更合他的心意。 朱衡刚升任工部右侍郎的时候,负责管理西内的工程,嘉靖帝从殿帏中望见他对修缮殿宇之事亲力亲为,惊诧不已,问身边的严嵩此人是谁,严嵩告诉他,此乃工部侍郎朱衡,嘉靖帝在那时候就对流露出了赞叹爱悦之意。 严世蕃虽然是歪打正着,别有用心,但严嵩这只老狐狸虽然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却是摸清楚了皇上的心思。 徐阶第一个走出大殿,心中涌上一阵悲凉。严嵩父子败坏朝纲、祸国殃民,把内阁变成了他们家的一言堂。 偏偏严嵩又特别会讨皇上喜欢,凡是皇上喜欢听的,即使不该说,他也要说。凡是皇上想做的,即使再荒唐,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做,以此博得嘉靖帝恩宠。 这些年各种天灾不断,百姓过得水声火热,倭寇在沿海一带肆虐,北方又有蒙古人虎视眈眈,真正的风雨飘摇、内外交困。 “唉~”徐阶叹一口气,这个国家的希望究竟在哪儿? “唉~”旁边忽然也传来一声叹息,刻意模仿了他的语气。 徐阶扭头一看,只看到守在殿门口的太监。 他目光向下,这才注意到站在角落里的孩子,在雄伟宫殿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小小的一只。刚经历了污浊不堪的朝堂纷争,再看这个孩子,感觉是那么纯洁无暇。 徐阶不必多问也能猜到这孩子的身份,宫中没有别的小孩儿,只有小皇孙朱翊钧。 小家伙仰起头来冲他笑,笑得一脸天真无邪。 徐阶向他一点头:“小世子。” 朱翊钧给他来了个自我介绍:“我不叫小柿子,我叫钧儿。” “……” 徐阶失笑,他家里也有孙子,加起来好几个,但没有哪个像眼前这个孩子这样,漂亮、聪颖、落落大方。 他眼里有光,澄澈明净。 刚才,徐阶在心里问自己的那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或许能找到答案。 严世蕃看到徐阶站在殿门外,还未走远,也气势汹汹的走了出去,示威一般。 “徐阁老,你今日倒是……” “哇呜呜呜呜~~~” 严世蕃话未说完,旁边忽然传来小孩的啼哭,“哇”的一声,撕心裂肺,把严世蕃都镇住了,站在原地,半晌没回过神来。 孩子? 哪来的孩子? 这里怎么会有孩子? 他环顾四周,这才看到角落里的朱翊钧,个头比门槛高不了多少。 可他想不通,这孩子哭什么? 这一声啼哭吸引了周围所有人,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脚步一顿,问身边的人:“小皇孙怎么在这儿?” 他一回头,又看到玉阶下的冯保,正要开骂,狗奴婢,还不赶紧将皇孙抱走。 冯保是想把人抱走,他也没想到人小朋友好好地在和徐阁老互动,严世蕃怎么忽然走了出来。 朱翊钧哭得厉害,没人哄是止不住的。冯保上前一步,正要去抱他。这时候,被哭声惊动的嘉靖帝也迈着大步从殿内走了出来。 他弯腰一把抱起仍大哭不止的朱翊钧,心疼坏了,凌厉的目光扫过众人:“怎么回事?”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皇长孙的团宠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皇长孙的团宠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皇长孙的团宠日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