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聊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戏剧年华第190章 聊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呜呜——

红色的霞光中,一辆绿色的火车驰骋在冬日江南的原野之上。

火车车厢里的嘈杂,让江浔慢慢睁开眼睛。

清晨的第一缕霞光照在了绿皮火车上,也透过车窗,映照在他的脸上。

车厢外的风景在缓慢移动,充满了一种另类的烟火气,这种九十年代初的不急不慢、不慌不忙让他感觉到一丝温暖一丝平静。

手拿牙刷、牙缸、毛巾,穿过狭窄的过道,江浔看到,前面车厢交接处的卫生间前,已经挤了一堆人。

进入卫生间,镜中立时出现了一个肤色白皙、面容清秀的小伙子。

“小伙子卖相老好额,象电影明星哦。”身后,一位上海口音的阿姨忍不住夸奖道。

周围的人也忍不住笑起来,几位打扮时髦的姑娘好象这时才回过神来,七八双眸子里的小火花瞬间一闪,眼睛都在盯着镜子里的面容,看着江浔快速刷牙洗脸。

阿姨说着,比划着,却吸引了更多的姑娘朝这里张望。

江浔赶紧地说声抱歉,低着头挤出了卫生间。

寻了一车厢连接处,他掏出口罩戴上,这才走回自己的硬座。

他倒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在这个天南海北的火车上,他是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走路的。

男人,女人,老人,儿童,青年,妇女……

看着一漂亮姑娘过来,进了自己不远处的包厢,江浔的眼光却尾随而去,哦,姑娘正在换秋裤呢,江浔赶紧就收回了目光。

这事闹的,如果不是看他长相帅气,姑娘差点喊流氓了。

眼瞅着一小伙子走过来,又走回去,江浔心想,也罢,四处走走,看看火车上的人间百态。

前面的小伙子走得不紧不慢,他四处打量着,好象对什么都感兴趣。可是他又不时回头看看,看到江浔,他有些诧异,再回头时,江浔还是在身后,他的眼神就变得凶恶起来。

他脚下陡然加速,一路小颠步跑过几节车厢就不见了。

这小颠步,有意思,却跟小跑又不一样,江浔正琢磨着,也正学着的功夫,冷不丁前面有人拦住去路,他抬头一瞅,是一位乘警。

“同志,你跟我们来一趟。”

哦,江浔感觉有些不对,可是他是中戏的学生人艺的演员,不对又能不对到哪里。

往乘警室走的功夫,他还在观察着乘警走路的姿势。

乘警办公室,一位老乘警态度和蔼,“小伙子,拿出来吧。

什么?江浔一脸懵懂。

“钱包,贵重物品。”带他过来那位中年乘警态度可不好了,他一瞪江浔差点要拍桌子了。

“我没带什么贵重物品啊,怎么,同志,这火车上有小偷?”江浔已然明白,这怕是有误会,可是自己这身行头,自己这长相,怎么会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小偷呢?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肯定不是第一次做案了,”中年乘警打量着江浔,转头就跟老乘警说,“我看他面熟,我肯定抓过他。”

抓过?

江浔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还面熟,仔细打量,江浔却不认识他。

“小伙子,你是惯偷吧,瞧你那走路的姿势,”老年乘警想给江浔下马威了,“得手后一溜烟那小颠步,偷东西时左顾右盼那眼神,说吧,在里面待过几年?可惜你这么好的长相了。”

误会!

江浔情知,再不说话,怕是要上手段了,“我在学前面一人……”

“他也跑不了……”中年乘警打断他,“你说你的问题。”

“我啊,我是中戏的学生,去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戏,聊斋电视剧,谢晋导演的电视剧……”江浔一口气说了许多,又把学生证拍到桌子上。

抓错人了?

老年乘警和中年乘警一個劲地研究着江浔的身份证,“那,我怎么看着你面熟?”中年乘警一脸的疑惑,会不会这小子以前是扒手,后来考上中戏了?

去!

老年乘警打断他这不切实际的想法,上大学是要政审的,有问题能上大学吗?

“高翔……”

一乘务员进来,却打眼就看到了江浔,要么说年轻人脑瓜子好使,一眼就认出了他。

“对,对,广告里整天看见你,我媳妇都烦了,开玩笑,她爱看着哪……”中年乘警终于露出了笑容,可是人给抓错了,他也得补偿着点人家。

“江浔同志,这样,你就在乘警室休息,中午,我们请你吃饭。”

餐车里干净卫生,白白的窗帘和桌布,服务员也是清一色的白大褂。

“服务员,麻烦您,来二斤馄饨。”江浔就这一点最好,永远也不见外,听他这饭量,中年乘警差点乐喽,满餐车的人都笑了。

“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哇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哦透心凉……”

中午的火车上总爱播放一些热门流行歌曲,西北风的歌声中,江浔大口地吃着馄饨。

“自从踏进茫茫人世间,穿过了春天到秋天,人生有多追求,人生有几多梦幻……”

“哎呀,我记起来了,”突然,一声叫喊吓了大家一跳,江浔一抬头,还是那位阿姨,她激动地站在江浔面前,“你就是公关小姐里的高翔……”

……

今天,上海又下雨了,冬雨。

江浔走上一辆老式客车,车厢内还是木板地板,车上没多少人,不像现在那么拥挤。

他不急着去上影厂,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气息,再找个地方吃点小吃,他是最乐意的。

雨刮器把玻璃上的雨水扫掉,再扫掉,透过车窗望去,模模糊糊就呈现出雨中的上海来。

90年代初的上海,还没有禁摩,街头随处可见三轮摩托车。

90年代初的上海,好象四处都在动迁,整个城市都是在产生着天翻地覆的转变。

这座城市,在平静与祥和中蕴藏着的勃勃生机!

“师傅,那里怎么排那么长的队伍?”南京路上,江浔看到了长长的队伍。

“哦,卖西装的,最近,林杉西装火了,穿林杉西装,不要太潇洒。”

江浔笑了。

上海是什么地方?中国最挑剔的目光、最精明的算计、最排场的作派都集中在这里,一种新货进入大上海,九死一生。

可是,上海人是穿西装的‘老鬼\",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是好东西。

江浔没急着走,他下了公交车,走到队伍的中间。

上海话他大多听得明白,这里全是来买西装的。

当初,郑厂长到中央台打广告,当时的电视台不相信他们是真来打广告的,都说‘没听说衣服还要打广告的\",认为他们是一群不知打哪来的骗子。

直到郑勇钢拿出了营业执照给他们看,电视台才相信,真的有人来给衣服打广告了。”

广告发出去了,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董主任,还是再三提醒郑勇钢做好心理准备:“从来没人给衣服打过广告,你这钱很可能打水漂了。”

现在看来,这钱没有打水漂。

林杉西服,不要太潇洒!

江浔看着大幅的广告,上面有自己的形象,再看,服装店的门口,林杉员工信手把一件西服扔进边上的洗衣机里,让它翻卷滚动、上下折腾……

嗯,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洗衣机里,江浔也在看着洗衣机里的西服,冷不丁有人拍拍他的肩膀。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的戏剧年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戏剧年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戏剧年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戏剧年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