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太皇太后就是不死(3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第31章:太皇太后就是不死(3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任何一件小事,一旦扩大到全国范围内,那都将不再是一件小事,更别说教育和学术传播,本来就不算小事了。 所以白圣他们必须得谨慎为之。 他们是一连商量了半个月,商量到建元帝都有些害怕他们想搞政变,已经开始提前提防之际,这才基本定下大框架,随后便是许昌等人在朝会上请辞。 虽然建元帝怀疑他们有阴谋,或者想以退为进,但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 再加上上一次不走寻常路的破局方法,也让他尝到了些甜头,所以此次他还是颇为心动的,直接同意了丞相许昌等人的请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说。 这显然是不太合常理的。 正常情况皇帝怎么都得挽留几句。 如今平白给人种迫不及待之感,迫不及待要让许昌走,给他的人腾位置。 不过许昌现在被白圣说的是热血沸腾,一秒钟都不想耽搁,所以此时虽然有些惊讶,但也没多想,更没有反悔。 当即便爽快的脱冠告退了。 其他几个跟他同一派系,并且被白圣说动的黄老派官员,同样顺利请辞。 满朝文武以及建元帝,此时都还蛮惊讶的,不过稍微想了想,建元帝就觉得,此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他们不可能属于自作主张,毕竟先前他们可是在长信宫那边,连续见了半个月太皇太后。 所以大概率就是他皇祖母的主意。 说不定他皇祖母想通了。 准备彻底放权。 想到这,建元帝当即便开始安排人手,补上缺口,比如说将他舅舅安排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提拔为御史大夫。 至此,他才总算将太皇太后当初安插的人手基本排斥出朝堂,紧接着便是有些忐忑的等待,等待着看看太皇太后是什么态度,如果把他叫过去骂一顿。 那估计就得蛰伏低调一阵子了。 可如果不管。 他无疑可以更加大胆一点。 而白圣本来就已经做好暂时放弃朝堂争斗的准备,所以自然不会去插手干预什么,只当没这回事,因此大半个月后,发现太皇太后那边毫无动静的建元帝,理所当然认为此事应该算过去了。 并正式开始更加大刀阔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说提拔更多的儒家一脉官员,提拔更多的非外戚勋贵官员。 对于建元帝而言,外戚和勋贵其实都是桎梏,不论是源自于他皇祖母的外戚,还是源自于他母后的外戚,都是如此,但如今他又不得不倚仗他们,他当初搞建元新政,其实就是想建设一个全新的选官机制,提拔一批非外戚勋贵方面的官员,帮他掌握朝堂,摆脱外戚勋贵,乃至于列侯和诸多宗室们的影响。 不想子孙世世代代受他们桎梏。 想摆脱他们,换批人帮自己治国。 而选择支持儒家,其实并不是他有多喜欢儒家的学说,核心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儒家愿意逢迎君意,君权神授和尊王攘夷的思想,符合他治国执政需求。 除此外,现在的知识分子不多,儒家又是当世显学,野生的,非官员外戚勋贵一脉知识分子中,就属儒家最多。 无疑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想要提拔人才,首先得有人才,识字有文化是基础,而这年头也就儒家有办私学的传统,虽然存在一定门槛,但相比较于其他学说,门槛已经很低了。 可以说此时的儒家,其实已经具备了鱼跃龙门的所有基础,就缺龙门了。 再准确来讲便是缺政策。 缺个稳定的晋升渠道。 建元帝无疑就是给龙门的那个人。 随着建元帝做的事越来越多,他得罪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多,很多利益受损的勋贵列侯和宗室,再次不满起来,但他们也不敢光明正大的造反,所以只能故技重施,纷纷聚集到长信宫外,请太皇太后做主,希望白圣能帮他们做主。 跟当年废了建元新政一般。 没错,当年原身其实没想干政,最终动手的实际原因是在于,建元新政动了太多勋贵列侯和宗室们的利益,他们联起手来请求原身做主,规模甚至一度达到堪比于逼宫的程度,然后原身这才迫于无奈,亲自出面,废了建元新政。 说句不太好听的,如果当年原身没有出面废了建元新政,安抚勋贵列侯。 他们联合起来废帝都有可能。 别怀疑,他们有这能力,他们当年能联手扳倒整个吕氏,将少帝悄无声息的弄死,并且否认其血脉正统性,被逼急了自然也有能力废掉刚登基的新帝。 千万不要小瞧了他们的力量,整个大乾王朝初期,国家基本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甚至于外戚能够得以掌权,也是在于皇帝实在没其他人可用,只能靠与自己血脉关系最为密切的外戚掌权,来制衡列侯勋贵。 至于为啥不用血脉更亲近的兄弟。 开玩笑,外戚终究是外戚,当年吕氏那么牛,后来不也被灭了,但要是同宗同族掌权,篡位可就理所当然多了! 同宗同族不可信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仗外戚,这也是大乾王朝外戚始终不绝的核心原因,权力就在那,不给外戚便会被列侯分走,毕竟此时又没什么文人集团或者士族。建元帝的核心目的其实就是,在列侯勋贵和外戚之外,再扶植一个新的势力,一个完全由他提拔起来,同时也能完全为他所用的势力。 就是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 民间底层无背景文人。 这些人现在看起来好像很弱,但未来会一个个成长成为难以彻底根除的庞然大物,初级形态可能就是地方豪强学阀,然后逐渐成长起来便是世家门阀。 未来那么多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 皆起源于建元帝。 为了制衡列侯勋贵,于是外戚们出现,为了制衡列侯勋贵和外戚,儒家启航,后来为了制衡已经成为世家门阀的存在,又开始提拔寒门子弟和宦官们。 变化很多,却又似乎从未变过。 原因很简单,权力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只会转移,将某个群体的权利打压下去,自然会有新的群体替代那个群体,获得原来的权利,此事亘古不移。 如今建元帝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势可比六七年前稳固的多,这些列侯勋贵和宗室们故伎重施,不仅他们很期待太皇太后会如何处理,建元帝也很期待,甚至于都已经提前做与白圣翻脸的准备。 他不能再继续妥协了。 再妥协,他将毫无帝王尊严可言。 而且他也并非毫无胜算,虽然他没有虎符,难以直接调动三军,但他已经在三军之外,亲自培养了一批羽林军。 完全掌握在他手里的羽林军。 对抗匈奴可能有些困难,但是护卫皇宫,镇压内部叛乱还是没有问题的。 除非太皇太后敢直接调动三军。 否则他必胜。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