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碰运气最好的地方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80巴山猎耕记第366章 碰运气最好的地方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陈安将四株兰草小心地刨了出来。

这几苗兰草,叶片不错,可惜的是,或许是那三个月阴雨的时间太长,肥硕的根部长时间泡在水里,已经有些稀烂了。

将烂根部分用刀削掉,最后只剩下两公分不到的一小段还是好的,其中有两苗,甚至只剩下一公分长的一条根须。

“也不晓得能不能栽活……”

尽管如此,陈安还是小心地找了些苔藓,将四苗兰草的根须给包起来,扯了草叶捆扎,放在提篮里面,准备带回去尝试一下。

三人又在山里转了差不多两小时,提篮里装了满满当当的菌子,以松菌、大脚菌和喜欢长在腐木上的香菇、木耳为主,都是些难得的好东西。

冯丽荣就在这时候找了过来:“安哥,回去了!胀了……”

陈安笑了起来,胀奶很难受,她这是准备回去给孩子喂奶了。

眼看时间差不多,菌子也捡了不少,他冲着冯正良喊道:“哥,该回去弄饭吃了!”

“走撒!”冯正良应了一声,提着提篮靠了过来。

三人没有钻林子下山,而是选了山道。

半个小时后回到家里,冯丽荣第一时间去找耿玉莲,抱了孩子上楼喂奶。

陈安则是将菌子交给耿玉莲打理,他自己到竹林里砍了几棵竹子回来。

家里没有栽兰草的罐子,之前还能从大村子的竹林里去捡拾一些破烂瓦缸,但现在却是不行了,涨的洪水,早已经将那些破烂冲走。

他只能用竹子编织几个,反正栽兰草,要的就是酥松透气的器具,竹子编织出来也挺好。

他要是愿意,甚至能编出不漏水的精细的竹篾器具。

竹子砍回来,他提了把椅子坐在院子劈着篾条。

冯丽荣喂饱孩子,哄着小家伙睡着,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躺着,然后下楼,到菜地里摘来几片瓜叶,见冯正良在树荫下的山石上坐着休息,当即叫了起来:“冯扯扯,过来帮忙洗菌子,你还想不想吃了?”

相比起冯丽荣的理直气壮,耿玉莲要客气得多,冯正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家里的客人,她瞪了冯丽荣一眼:“你就让他休息一哈撒……”

说着,转头看向已经起身的冯正良:“你休息嘛,这個菌子我们洗就可以咯!”

冯丽荣却是笑道:“老妈,跟他那么客气干啥子?就因为是我哥才要叫他做事,别人我还不叫嘞!”

冯正良也不介意,笑道:“对头,就该这样,尽管使唤,太客气才是把我当外人!”

他当即走了过去,用盆子接了水,认真地洗了起来。

菌子好吃,但是难洗。

而在农村,细洗菌子最好的东西就是瓜叶,叶片上自带如同小刺的绒毛,比牙刷还好用,能轻易将菌盖、菌杆上的泥土杂物擦洗掉而不伤菌子。

“早上洗那么多鸡枞,我拖把椅子坐着,一洗就是一个小时,站起来腰酸得厉害!”

那些鸡枞已经被耿玉莲给洗出来了,现在又看到三人弄了那么多菌子回来,顿时有些头疼。

菌子,比鸡枞还要柔弱、也更容易碎,那些菌瓤里面,总是夹着一些泥土杂物,洗这玩意儿,得非常仔细有耐心。

“老妈,你去休息嘛,我们先洗点出来,拿去做菜,剩下的我下午洗!”冯丽荣微微笑道。

“那我去蒸饭……那么多菌子,一次吃不完,放上一晚上就全是虫了……也不少捡点,想吃又去捡,那样的新鲜!”耿玉莲又说道。

“这我晓得,吃不完那就洗出来晒干,那么好的太阳,只要晒干了,可以一直放着,我还想多弄点,等到了冬季,可以拿出来做菜……我还嫌少哩,用菌子煮火锅,炖肉的时候放上一些,香!”

冯丽荣的想法跟陈安差不多,也想着在冬季能尝到这种美味。

“两三天时间也未必晒得干,还是容易生虫……”

“那就烘干!”

冯丽荣决心不小:“反正要多弄一些放着,趁着现在还没得啥子人上山,要是等人闲下来,想吃菌子,那跑得就远了。”

现如今可没有冰箱、保鲜柜之类的东西,菌子放不过夜,鸡枞放上一天,也就不再鲜嫩,菌类的东西,想要保存下来,挺费劲。

听冯丽荣这么说,耿玉莲也就只是微微笑了笑,她不嫌麻烦就让她弄。

而且,冬天吃菌子,想想也是美事儿。

“明天再去,多弄点回来,我带回去给老汉、阿公尝尝。县城周边是有山,但人比菌多,去山上一趟,到处都被翻找过,根本就见不到。”

冯正良心里还惦记着那些鸡枞:“鸡枞给我留点哈,我带回去!”

“我看就是你想吃……”

“舍不得嗦!”

“有啥子舍不得的,到时候我让宝儿弄成鸡枞油,分你一些,吃面的时候放点,香!”

陈安插了一嘴。

冯丽荣偏头看向陈安:“鸡枞油?我不会弄!”

“简单,到时候我教伱!”

曾经刷过视频的陈安,早就馋这玩意了。

冯丽荣笑着说道:“安哥,趁现在菌子多,我们多去捡几天撒,多存点!”

陈安点头道:“可以!”

厨房里,耿玉莲已经将米饭蒸着了,在洗好一部分菌子后,冯丽荣去菜地里摘了几个青辣椒,洗过后一起端着去了厨房。

挑选出几朵鸡枞,帽子撕成小块,菌肝撕成丝,她准备用来烧汤。

至于松菌则是被她掐成小块,大脚菌、香菇被切成片,准备炒一个。

昨天的酒席,还剩下一些鸡肉、腊肉,只要热一下,加上鸡枞汤、炒菌子,就足够了。

好的东西,只需简单的烹饪就能出好味道,青椒切丝在锅里稍微翻炒,加上水,煮沸后放入鸡枞,煮上两三分钟,加点盐巴调味就行。

放别的东西,反倒将鸡枞自带的那一股子鲜味给遮掩了。

炒的菌子也简单,锅里放上一小坨猪油,几段青椒和蒜片往里一扔,滑入焯水后的菌子翻炒,再加上一点点盐调味,也不用放多余的东西。

饭菜很快出锅,到地埂上割牛草的陈子谦回来得很及时,饭菜熟了,他也到了,刚刚好。

田地一分,虽然还挂着生产队长的名,但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已经不用他操持了,也不需要老是往大村子跑,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

当然,他事情也不少,早上要为水牛准备一些青草,为那些寒号鸟准备些松柏枝叶,下午放羊,还要抽空打理一下田间地头的事情,但绝对比他当队长以身作则的时候轻松。

最起码,能经常睡个自然醒,也没了那些盘算计划的操劳。

一家子坐在餐桌旁,平日里总希望吃到的鸡肉、腊肉,在有了菌子的时候,似乎都不受待见了。

舀了一碗饭,必定先忙着往饭上浇上满满的鸡枞汤,入口后,鲜美无比,比鸡汤还巴适,还完全没有鸡汤那种油腻和淡淡的肉腥味。

鸡枞汤,那是纯纯的享受,喝下去,满嘴的清香和鲜爽,充满自然的味道。

那些翻炒出的菌子,也不赖,清脆鲜嫩,扑鼻的香气。

有了这两样东西,饭都能多吃两碗,直到肚子装不下了,还有些意犹未尽。

下午的时候,冯正良无事,自己一个人提着提篮,到附近的山上转悠,走得不远,倒也不用担心。

耿玉莲去割猪草,陈子谦去放羊,而冯丽荣则是将孩子交给耿玉莲领着,她自己蹲在引来的地脉水下,仔细地清洗着菌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洗完。

这些菌子用簸箕装着,放在外面稍微晾干水分,送到厨房里,借用灶火进行烘干。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在制作鸡枞油的时候,冯丽荣跑出来把陈安叫到厨房。

陈安简单说了制作法子:将鸡枞撕成小块,放入菜籽油,热油后倒入鸡枞,炸上五分钟,在鸡枞都有些微黄的时候,接着放入切成薄片的大蒜。

大蒜也被油炸颜色变黄的时候放入干辣椒段、花椒、八角和一些芝麻。

略微炸一会儿,香喷喷的鸡枞油就可以了,装罐子里备用就行。

冯丽荣可比陈安会做菜得多,他简单一说,她就知道该怎么操作:“我还以为有多复杂,那么简单嗦!”

“本来就简单!”陈安微微笑了笑。

“真的香?”冯丽荣有些怀疑,担心浪费了那么多鸡枞。

“真的!”陈安肯定道:“不信的话你弄出来,等改天早上煮面的时候放点你就晓得了。”

“行嘛,那你去弄你嘞,交给我了!”冯丽荣自信道。

陈安点点头,重新回到院子里用那些破好竹篾,编织着竹篾花盆。

事实上,没过多长时间,陈安在外面都能闻到油炸鸡枞的香气了,冯丽荣也确定了这做法不错。

没别的毛病,就是废油,但想想以后,素面煮出来,往里面放鸡枞油也是吃,她倒也舍得。

只是栽种兰草而已,并不需要多大,以陈安的熟练,也就花了三小时时间,编出六个竹篾花盆。

然后他背着背篼,到院子旁的山坡上,弄来一些腐烂的松树皮和松球,外加一些山坡上的风化土,带回家里面,将三者弄碎混合,把四苗兰草栽上,上面铺了保湿的青苔,放到水里浸泡透水,然后将四盆兰草放到有树木遮阴的围墙上放着。

这是散光植物,不能暴晒。

另外,去年弄回来的金边兰草,春季的时候没有开花,但抽出了新苗,也被他分出两盆,栽在竹篾花盆里,顺便也进行了换土。

接下来几天时间,陈安将精力全用在了捡菌子这件事情上。

早上的时候,冯丽荣和冯正良一起跟着他去,下午就是他领着冯正良上山,冯丽荣则留在家里洗菌子。

习惯穿山的人,都了解山里的情况,知道什么地方会出菌子,出什么样的菌子,加上去山上放牛羊的陈子谦也会带些回来,几天下来,院子里之前晾晒草药的簸箕里,换成了简单烘到半干的各种菌子。

其中就以松露、野生香菇、大脚菌、松菌、木耳居多,另外还捡拾到一些松茸、青头菌、鸡油菌和羊肚菌。

这些东西,可都是站在野生菌类美味金字塔顶上的好东西。

一连在盘龙湾耍了几天,冯正良终于玩尽兴了,想着回县城。

冯丽荣想着他还得读书、找工作,也不留他,找了两个罐头瓶子,给他装了鸡枞油,又用蛇皮袋挑选着各种菌子给他装了一些,让陈安亲自帮他送到镇上,帮忙找一下去县城的车子。

一起走在路上的时候,冯正良不无感慨地说:“有的时候,是真不想回县城,乱糟糟勒,还没有在山里边安逸。”

“多少人想着回城,你倒反过来想呆在山里,有病!”陈安笑道。

“啥子哦,我回去了暂时也找不到事情做,总觉得无所事事。”

“你不是在读书的嘛,争取考过了,去找个学校当老师不就行了!”

这时候的师资力量挺缺乏,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民办教师,有不少识得几个字,自己小学刚毕业的人回去教学生,挺费劲。

若是能考了成为正式的老师,那可比民办教师要强太多,找个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冯正良叹了口气:“不晓得为啥子,回到县城,我又开始想着在东北的日子了……这次过来,我其实想约你一起去趟锦城。”

“去锦城干啥子?”陈安愣了一下,不知道冯正良有什么用意。

“听说那边有不少人摆摊做生意,我想去试一下,说不定是个好的门路……另外还有个事,一个在锦城的朋友给我来信,说了一件趣事。

说是在眉山岷江江口处,有村民在河滩上挖到一大锭银子,有两三斤那么大,说是当地传闻,那里有张献忠的宝藏,被大水一冲就冒出一些来,天天有人在江岸边翻刨、寻找,看看能不能发笔横财。”

冯正良说这话的时候,看向陈安:“要不我们也试试!”

“石龙对石虎,银钱万万五……”陈安微微笑了笑,小声地念了两句。

冯正良惊奇地问:“你也晓得?”

“听说过!”

“去不去嘛?”

“做生意是假,为了张献忠的宝藏才是真的……”

陈安听出了冯正良的真实意图,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为了碰运气,专门往那边跑一趟,没得必要,你也说了,那些地方天天有人转,多少村民在那里翻刨,去了也没得你的份,要是能弄到手,早就有人去弄了,还是踏实点的好!

再说了,找到了你也未必能带回来,就即使带回来,也很难出手,都没得那路子!”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想着,如果米仓山里也有藏宝,那会不会在这次洪涝之下,也露出一些来?

“路子我倒是有……”

“你有路子?”

“在汉中那边混的时候,认识个西安的人,私下里倒腾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

冯正良细细想了想,晃晃脑袋:“你说得也是,确实是我想多了,就在那地方住着那么多人,这么多年下来,也没多少人有那好运气找到多少金银财宝,这次听说有人发财了,肯定也会有更多人去找,等我去了,黄花菜都凉了!

算咯,老老实实读我的书,考教师……走了!”

东西肯定有,但那是能沉船的地方,有宝藏也必然是在江里。

若是有很专业的潜水设备,能潜入江底探索,根本见不到,听说江水挺浑,考古队都没有采用这法子。

陈安也相信,这次洪涝的冲刷,江底肯定显露出不少东西来,当然也可能被淤积的更深。

他没到过那地方,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直接仿着考古队围堰抽水,组织人手一点点清理找寻,也能弄出不少。

但在这年头,普通老百姓,谁有那能力?

何况,那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不是轻易能动的东西。

陈安心里又何尝不想去碰碰运气,但他更有自知之明。

历年来,多少人打着那宝藏的主意呢!

去了也是给自己惹麻烦。

被人知道带回金银,家里怕是得遭灾。

除非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这传闻中亚洲第一宝藏,就不是一个小小山民轻易能动的,那是清朝皇帝、袁世凯、军阀、外国人等等都曾打过主意而未能弄到的东西。

私人想打主意,谈何容易!

还是考虑一下山里。

张献忠转战四川、陕西、湖北、安徽各省时,他每到一地,就会抢夺明朝当地的藩王和官吏,连富人家女子耳朵上的耳环也会被他们扯下来,融化做成金锭、银锭、金册。

也有一种说法,说张献忠连普通农民的财富也不放过,所以,他才能在短期内积累巨额财富。

这也是他后来不得民心,落得人毁国灭的原因之一。

有苏同远那不靠谱的师傅高大春所说的事儿,还有因为一个铜鼓引发的那些事儿……山里有藏宝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对于陈安来说,自己所生活的山里,才是碰运气最好的地方,关键是,不误撵山、采药,省得到头一场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1980巴山猎耕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80巴山猎耕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80巴山猎耕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80巴山猎耕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