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脚马皇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第343章 大脚马皇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 天幕渐渐转过。 第一个选项渐渐黯淡下去,小金龙再度飞到第二选项旁,呼的吹了口气。 【强迫要求女人裹小脚】 弹幕这回激烈的多了。 【这个是真的吧!裹小脚的恶习本来就是起源于明朝的,就是因为他!!】 【《起源于明朝》】 【大哥求你读点史书也不能说出这么脑瘫的话!!谁跟你说裹小脚起源于明朝了?!!】 【啊?不是么,不都说女性裹小脚的恶习盛行于明清么?】 【别开玩笑了,盛行不代表起源,裹小脚确实是封建恶习没得洗,但这事儿绝对不能全都栽锅到明身上。】 【其实从北宋到南宋那会儿,江浙一带就十分盛行裹小脚了,人家北边儿压根都没这回事儿!非要怪,还得怪明朝版图太大,让南宋的恶习给传扬到全国去了!!】 【我靠,又是宋。】 【我凑,又是宋。】 赵匡胤:……………………妈的。 当赵匡胤再度悲愤的恨不得揭竿而起的时候,历朝历代的反应则是极为古怪的。 朱元璋定定的看着天幕,半晌竟笑了。 他搂着马皇后,叹息一声。 “妹子,朕没能为你做到,但也许你所期望的,将要实现了。” 马皇后美目含泪,久久看着天幕不肯回神。 所谓——大脚马皇后。 不是因为马皇后的脚真的大。 而是因为她从来没有裹过小脚,较当时盛行的裹小脚女人来说,她称得上一双大脚。 朱元璋爱她敬她,一生将之放在心尖上。 而这样一位爱重的妻子本人都没有裹小脚的皇帝,怎么会强制要求女人去裹小脚呢? 有些逻辑根本是讲不通的,可是没人愿意去探寻。 明朝对女性的限制确实存在,因为南宋太弱,元朝太强,民间无声无息的演化被抹消。 当明朝初立,一切都有了宣泄口,便如山洪爆发。 当然,朱元璋奉行程朱理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演化了这些恶习,导致明中后期越演越烈。 可是对于开国的帝王来说,他首先要考虑的,是要一个合适的理论来治理国家,来让天下稳定,来让百姓吃饱饭。 时代是有局限性的。 与此同时。 历朝历代,已经开始盛行裹小脚的王朝百姓纷纷抬起头来,陷入了沉默和震惊。 原来……所有人都在推崇的风气,竟然是被天幕所不认可的么?!! 所谓上行下效,民间能流传出这种裹小脚的风气,也都是学着宫廷中的大人们照猫画虎的! 但是现在天幕说——它不认可裹小脚!! 如今,这天底下,还有比天幕更大的大人么? 在无数人心中,坚不可摧的裹小脚风气在那一刹那转变——那是神仙都不认可的东西啊!! 无数正在按着小孙女小女儿缠足的长辈匆忙扔掉手中布条,慌里慌张! 忍受着痛苦裹脚的女人们痛哭流涕,一边嘶喊一边疯狂的扯着脚上的绷带。 而宋以前的皇帝们则十分不解。 嬴政眉头蹙的紧紧的,不认同道。 “强行把脚裹小?那岂不是不能走路了,开什么玩笑,女子难道就不是劳动力了么?” 刘彻撑着下巴挑眉,隐隐怀念。 “切,这些后世皇帝真不解风情,有些美人美就美在那一双玉足上,用起来很是一番趣味……” 李世民耿直的面露嫌弃。 “什么爱好,那好看么?!” …… 裹小脚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 有说南北朝时,又说南唐后主李煜时。 后来,赵匡胤灭了南唐,这一风气便传到了北宋。 北宋年间其实还好,而到了北宋后期与南宋时,这一风气便渐渐旺盛起来。 从“大脚马皇后”这个说辞中其实也能看出来,元末之时,民间的裹脚风气已经尤为普遍了。 女子或被迫,或“自愿”,从小自断双足,行走如在刀尖,用一生去上演“小美人鱼”般的童话。 天幕前。 马皇后抹掉了泪水,轻轻转过头来。 她抿了抿唇,有些犹豫道,“重八,我……” 朱元璋拍了拍她的手,颔首叹息。 “妹子,女人的事儿咱不懂,你只管去做吧,咱永远是你的后盾,遇见什么困难了,记得多和咱商量。” 于是,马皇后便提起裙摆,如飘扬的蝴蝶一样飞舞了出去。 裙摆之下,是一双不必再隐藏的“大脚”。 …… 【八股文】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八股取士,兴盛于什么时候呢?明。 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明=朱元璋。 好嘛,一句话瞬间让老朱享受了一把和秦始皇一样的待遇。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谁也别嫌弃谁,死了到地底下背的锅差不多。 老朱活着的时候挺不稀罕秦始皇,死了挨得骂倒也没少到哪里去。 弹幕幽幽的划过。 【奋六世之余烈,背七世之黑锅是吧(狗头)】 【嬴政:这我熟啊(狗头叼花)】 【说实话,多读点书也能,把历史唯物主义学明白点,也不至于揪着这个点死咬不放。】 【八股文对于明末之后来说,确实是腐朽落后了,但是对于明初来说,这是一种绝对的进步思想。】 【再说了,现在咱们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八股么(狗头)】 【《高考作文》(狗头)】 …… 明初,朱元璋恢复科举。 将科举取士的标准进行了一个框定。 比起隋唐时期杂乱无章,以至于世家门阀掌控朝堂的局面(试卷不遮名字),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官方从未要求过应试学员需要某种特定的格式来写答卷。 但是由于科举上岸后的铁饭碗太香(考上了就是正处级干部),导致内卷太过严重。 当第一个吊打全场的内卷之王八股文出现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就好像高考作文从来没人规定过你一定要用某种格式去写。 但是大家都在背范文,你不背,除非有极端的天赋(文言文、诗词歌赋),否则就是在大环境下会吃些亏的。 八股文本身没错,错的是僵化和不变。 …… 画面缓缓转过。 一袭龙袍的帝王负手立于大殿之上,目光悠远的看着没有落点的远处。 他吃过饥饿的苦,从饿殍遍地的元朝末年,蹒跚着爬了出来。 他吃过无能的苦,端着碗毫无尊严的乞讨,挣扎着活了下来。 他说:“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他掌了天下权柄,妄想着让天下如他一般的布衣。 吃的饱饭,学得一身文武艺——有尊严的,活着。 天幕画面上,渐渐地凝上了几个金光大字。 【洪武之治】 在洪武之治下,百姓再不必担忧地里的田粮被无缘无故的抢了去,纵然丰年也颗粒无收。 在洪武之治下,刨地的农民抬起头,望见了一条通往希望的大路,考取功名便逆天改命。 科举,这个曾在历史上留下了璀璨一笔的制度。 在大明王朝走向了巅峰,并且真正意义上具备了它本该拥有的内含。 ——平民百姓,亦可跨越阶级。 这与秦时的军功爵制度,何尝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这,是洪武。 明月相伴,匹马单刀,为天下博一条生路! 他以布衣自居,平和如初。 站在田边,仍旧像是寻常老汉。 他不以救世主自居,可他实实在在的,是一位救世主。 无论后世如何争论,无论天下如何妄议。 恨你者,有之。 爱你者,亦有之。 无论如何,朱元璋,你的功绩都不会被抹消。 这,是洪武。 帝王平静端坐在庙堂之上,文武百官规矩而又寂静,无声的整理着朝政。 龙袍翻卷,举手投足。 便成就了盛世大明。 这,是洪武。 天幕前。 朱元璋定定的看着天幕,神色看不出深浅。 文武百官想跟着激动,顺便拍拍马屁。 但是脑子里紧紧绷着的那根弦还没散。 于是他们笑不出来,哭丧着一张脸,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嚎啕大哭!! 不是啊,天幕神仙,天幕爷爷。 您还没说,那最后一个选项到底是真的假的啊?!! 就算它是真的好了,您倒是多少给透个底儿啊!! 对咱们来说,那才是关乎小命的玩意啊!!!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