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贫家子的科举路第217节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至于上门询问的事,林远秋安排给了衙门的一众书吏。五十多户住宅,每十户一个单位,全都做了分派。 让林远秋没想到的是,原本他以为的肯定有的磨,结果才过去三日,就大功告成了。 听那些书吏说,等他们把安置条款一一告知住户后,对方没思考多久就点头应承下来了。 听到竟这般顺利,林远秋一时还有些不敢相信。可才过了一日,就陆续有城北住户过来,向守门衙差打听新宅子大概什么时候建造,足见对于换新住宅的事,有多期盼了。 既然没有异议,林远秋也不耽搁,趁着现下还未到农忙的时候,他便安排起盖房子的事来。 很快,衙差把服徭役的告示贴到了各村。 每年五月正是村民服徭役的时候,与以往去采石场做活或挖沟渠不同,今年的徭役则是挖土建造屋宅,且告示上还写了,凡超出徭役规定时间的部分,按每人每日四十文结算工钱。 这对众村民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事。平日不是农忙时,他们也会出门找活做,好挣些银钱贴补家用。而盖房子比起给人搬重货,可要轻松多了。 何况村民们可是听说了,等盖好了这些屋宅,那些腾出来的空地,就是划给他们盖房子用的。 有了这样的动力,很难得的,对于今年的徭役,村民们没有一丁点排斥的情绪。 …… 等房子盖到一人多高时,林远秋收到了族里的来信。 林族长还不知道林远秋已升任了石州知府,所以这封信是直接送到永宁州署衙的,严同知见了后,就把信拿到了冯记作坊,然后林远枫给送了过来。 在信里,林族长说了去年族里人做吉祥如意饼的事。说收到他的去信后,就把法子教给了众族人,是以等柿子红了的时候,大家就按着他的法子把吉祥如意饼给做了出来。然后卖的价钱也是依照他说的六十文一斤,所以去年林氏族人都挣了不少的银钱。 原来,在定胡县和永宁城的柿饼作坊开起来后,林远秋就把做柿饼的法子写信告诉了林族长。 老林头和吴氏也是知道这件事的。 林远秋把信念给两人听,除了做柿饼,信上还说了今年年初族中有两位族老相继离世的事。 听了之后,老林头和吴氏忍不住唏嘘。对年纪大的人来说,最让他们难受的,莫过于熟悉之人的一个个离去。 吴氏忍不住叹气,“唉,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奶跟你爷也老了。” 这话林三柱可不爱听,“哪里老了,如今儿子上街还有人追着喊年青后生呢。您想啊,当儿子的都还年轻,当爹娘的哪里就老了,在儿子眼里,您跟爹顶多四十来岁,正当年呢!” 吴氏一听,忍不住“噗呲”笑出声,“人家喊你年青后生,那咱家远秋岂不成小娃儿了。” 林三柱点头,“那可不。” 被三儿子这么一打岔,老林头和吴氏的心情好了许多。 不过,第二日一早,等林远秋起床时,就看到爷和奶已满面红光的从菜地里回来了。 林远秋知道,爷奶这是想借着种菜活动腿脚呢。 来到石洲府后,老林头跟在永宁城时一样,也在花园里拾掇出一、二分的地用来种菜,说是这样既活动了筋骨,也让家里有了新鲜菜蔬吃,虽街上都有得买,可哪有家里摘起来方便啊。 对于爷奶的做法,林远秋向来是支持的。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岁数大的人,多锻炼锻炼筋骨是很有必要的。 此时吴氏手里正拿着一把刚从地里摘回来的米葱。 见到小孙子后,吴氏笑道,“待会奶用这米葱给你炒个鸡蛋配粥吃,对了,今日中饭还有野兔肉呢。” 说到野兔肉,吴氏脸上都是笑,“这兔子还是红枣相公打的,昨日一共送来了两只。” “红枣相公?” 林远秋一下子没想起这人是谁。 吴氏解释,“红枣的相公就是陈家村服兵役伤了腿的那个啊。” 听到陈家村,林远秋立马记起了这人,同时也想起红枣、桂菊,还有莲香,她们是二十七人当中,岁数最大的那几个。 再听吴氏继续说道,“奶原本还有些不放心,担心红枣相公的腿脚不便,做不了多少活计,哪曾想人家不但能下田种地,还时不时上山打些野味,这样勤快的人,肯定能把日子过好。” 老林头也是一样的想法,人只要够勤快,哪有过不上好日子的道理。 …… 都说人多力量大,这话一点都不假。 五十二间屋宅,在近千人的忙碌下,很快在六月中旬完了工。除了服徭役原本的时长,剩下超出的部分,府衙支付了四百多两银子的工钱,加上造房子瓦片和木料的支出,建造这些房子总共用了九百多两银子。 虽府衙花费这么多银子,可林远秋并不担心,只要城中多了人口,经济自然而然就上来了,有了经济,就有了税收,想来不出一年,这些银子就会回到府衙银库。 既然房子已经建造好,接下来便是搬新居了。 看到一间间崭新的屋宅,那五十多户人家早已乐得见牙不见眼了。 为了公平起见,林远秋还是采用抓阄的老办法给大家分了房。 搬了新居,之后便是拆旧房,接着府衙的几十名衙差,以生平最快的速度给各村量好了地块。 量地块时,那满心满眼的欢快,充溢着东城和北城的各处。 等分了地基,接下来就是村民们自己建造房子的时候了。 …… 自从发现他们村的水稻比旁的村长的更快一些后,后寺村的村民侍弄的更仔细了。 而林远秋,还跟先前一样,每隔三、四天,就会去一趟后寺村,每次都会把稻子的成长记录下来,如高度上的变化,以及长稻穗的时间。 在刚进入七月的时候,田里的水稻就已经长出了稻穗。这对后寺村的村民来说,真可谓是天大的喜事了。要知道,往年他们种的稻子到了八月中旬才能生出稻穗,而如今却往前了这么多,如果不出意外,那么再过三十多天,地里的水稻?便可以收割了。 老天,这可是足足提早了一个多月啊。想到过不了多久就能收割粮食,好些村民已经把萝卜种子给准备上了,打算等粮食一打下来,就赶紧把萝卜给种上。 林远秋分析了水稻早了这么多时间长出稻穗的原因,他觉得最大可能还是通风。 插种的秧苗因着排列有规律,要比播种长出来的秧苗,根部多了透气,也就是多了呼吸的空间,自然也就加速了生长过程。 自水稻长出稻穗后,林远秋就缩短了间隔的时间,基本隔上一日就会往后寺村来,可以说,整个后寺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林远秋的足迹。 粮食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哪怕在收成上有了小小的进步,都是一件非同凡响的事。所以林远秋做得格外认真,记录稻谷生长的册子,也有了厚厚的一叠。 看着又晒黑了许多的相公,钟钰柔除了准备防暑气的茶水让相公带着,剩下的只有心疼了。 “爹!”见爹爹下值回家,林墨逸很快就跑了过来。 马上就要两周岁的他,不但口齿清晰,跑起路来也是半点没有耽搁。 每次吴氏见了,都会笑着说这娃儿的腿脚随了他爷。 林远秋蹲下身子,展开胳膊,等儿子的小身子冲到怀里后,就一把把他抱了起来,而后再来一个举高高。 小墨逸乐的“咯咯”笑,他最喜欢爹爹了。 林远秋刮了刮儿子的小鼻头,问道:“今日宝儿在家乖不乖啊?” “乖!”林墨逸连连点头,想了想,小家伙又说道,“娘亲不乖,不吃饭。” 听到这话,林远秋忙看向妻子。 钟钰柔眼里满是笑意,已生了宝儿的她,自然知道自己的反胃和没胃口,怀了身孕的可能性很大。 见到妻子的笑,以及手摸肚子的动作,林远秋立马反应了过来,顿时惊喜道,“钰柔,咱们又要有孩子啦?” “嗯。”钟钰柔有些脸红,“宝儿怕是要有弟弟妹妹了。” 林远秋大喜,忙喊平安去医馆请大夫。 大夫来的很快,等把过脉后,就告知了少夫人已怀有一个多月身孕的事。 听到家里又将要添人口,吴氏和老林头自然高兴。 而冯氏,当即打开匣子给家中下人都打了赏。特别是灶上的那几个,赏钱比其他人多了一倍,并叮嘱她们在少奶奶的吃食上多尽些心,若是做的不错,将来肯定少不得再赏她们。 几个婆子连连应声,当即表示一定会把差事当好。 而林远秋,则与妻子商量着要不要买几个丫头回来。 自柳叶去年年底生了孩子之后,钟钰柔就让她多照顾孩子,不必时时过来侍候。 所以,这会儿他们这边除了一个帮着带宝儿的婆子,并没有其他的人手。 其实要钟钰柔说,她现在已经很适应房中事务亲力亲为的日子了,有没有人帮忙她真的无所谓。可想到如今自己怀了孕,若还是这般,相公肯定会担着心,遂点头道,“就听相公的。” …… 进入八月后,林远秋更加忙碌了。 此时后寺村的田间地头已是黄灿灿的一片,阵阵风吹过,沉甸甸的稻穗摇曳着笨重的身姿,而随风飘溢着的,则是扑鼻的谷香。 这几日,后寺村的村民恨不得都长在了地里。 看着一串串饱满的谷穗,众人眼里的笑,犹如阳光般的灿烂。 村民们已暂停了城里房子的建造,准备等收了粮食,接着撒下萝卜种子后,再继续架屋梁、盖瓦片。 反正离十月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天冷下来之前,他们肯定来得及把房子盖好。 早在五日前,村民们就排干了水田里的水,这样才方便地里粮食的收割。 几个打着赤脚的老农下到田里踩了踩,而后满脸是笑道,“大人,地已经干实了。” 林远秋点头,“好,咱们明日就开割吧。” 众村民齐齐点头,他们家的镰刀早就磨了又磨了。 …… 第二日,林远秋和林三柱,还有老林头都起了一个大早,等吃了早饭,三人就乘马车去了后寺村。 与他们一起的,还有高同知和钱通判,以及衙门里的十几个书吏和衙差。 书吏们今日带了笔墨,以备登记粮食的斤量。 而衙差们,则扛着称,这是准备称地里收上来的粮食的。 …… 第220章粮食增产 自打昨日知府大人说了要收割水稻的事,后寺村的村民们可以说是兴奋了一夜。 几个月的辛勤劳作,马上就要有了收获,且还提早了这么多天,怎可能不高兴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贫家子的科举路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贫家子的科举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贫家子的科举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贫家子的科举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