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明的土豆与番薯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第96章 大明的土豆与番薯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凭什么?” 崇祯的话让还在纠结中的宋应星脱口而出,下意识的质问起崇祯来。 “放肆!” 王承恩怒喝了一声,吓的宋应星一个激灵,猛然跪了下去。 崇祯摆了摆手,让宋应星起来,继续问道:“你知道你为什么经历了四次科举都落榜了吗?” 宋应星沉默了,陈经纶和陈陈川桂以及王承恩、李若涟都面带好奇之色。 “朕听说你十五岁那年便迷上了沈括的《梦溪笔谈》,为了这本书你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弄到, 朕想,你几次名落孙山都是因为你被外物分散了精力,换句话说,在你年幼的时候,《梦溪笔谈》就已经深深的埋藏在了你的心中, 你的志向或许不是经史子集,而是想成为《梦溪笔谈》作者沈括那样、在众多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是也不是?” 崇祯一席话让宋应星陷入了沉思。 而李若涟则是心中惊讶,看着宋应星的模样,陛下说的应该没错。 可数十年前的事情陛下是如何知晓的?难道陛下还掌控着另一股力量?想到这里,李若涟浑身哆嗦了一下,暗道今后一定要老实点。 闭着眼睛的宋应星心中在思索着崇祯的话,脑海中却是响起了十五岁那年为了《梦溪笔谈》的经历, 每日研习经史子集后,都会将《梦溪笔谈》拿出来翻上一翻,这数十年来,这本书他翻烂了数十本。 “多谢陛下点醒,草民知道了!” 片刻后,清醒过来的宋应星立刻跪了下来,给崇祯行了大礼。 “既然想通了,也有自己的梦想,朕给你个机会,暂时先做司农,先负责农业上的研究,你可愿意?” 不待宋应星回应,崇祯又道:“在朕看来,士农工商本无贵贱之分,少了谁都不行, 就好比有人说农民是泥腿子,可没有泥腿子,他们能吃上粮食吗? 说商人是投机取巧之辈,满是铜臭味,可他们常去的酒楼、茶楼,哪个不是商人开的? 没有工匠做出锅碗瓢盆,他们都得用手抓着吃饭。” “秦汉都有大司农,位列九卿,这就说明,农官的重要性!” “陛下,草民愿意!” 宋应星终于决定了下来,既然选择走研究的道路,皇帝又给了机会,那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好,朕等的就是这句话!” 崇祯很是开心,随后从角落的盒子中取出了一个圆滚滚的东西递给了宋应星。 “你可知道这是什么?” 宋应星眉头紧皱,而一边的陈经纶突然向前走了一步,仔细看了一下,然后又用手摸了一下。 “陛下,这好像是马铃薯,臣听父亲曾提起过,但从未见过!” PS:土豆是什么时间传入的,目前主要倾向于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万历年间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记述北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称为土豆。 其次,徐光启在1628年成书的《农政全书》上有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所以,从这几份历史记载看,土豆至少是在崇祯以前传入的。 “对,就是马铃薯!” 这玩意是一次晚膳的中的一道菜,崇祯当时大惊,找人问过后,才知道这玩意是外来传教士进贡给皇帝的。 然后皇室的菜农又培育了一些,专门给皇帝吃的,以彰显它的独特和稀有。 估计也只有少数的勋贵和大臣们吃过,但可能也是蒸煮出来的,好东西都白瞎了。 “据皇室的菜农说,马铃薯如果肥力能更上,估算亩产可能达八到十五石。” 看着震惊的众人,崇祯笑道:“这只是菜农的估算,毕竟没有大面积种植过,需要你去摸索, 你的任务就是负责马铃薯的研究和推广,明日之后,你去找皇室的菜农学习一下。” “草民遵旨!” 见宋应星答应后,崇祯看了陈经纶父子,这会儿他们也算是琢磨出此行的目的了。 “二位如何看待番薯?” “若是能大面积推广,可成为水稻、小麦后的第三大主粮!” 陈经纶立刻给了回应,继续道:“万历二十一年夏,父亲从吕宋冒死带回番薯,刚好闽中大旱,五谷歉收, 父亲让草民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获得金巡抚的支持,试种成功后在福建推广,据统计,大旱中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陈经纶说这段话时,满是自傲。 对这段历史,崇祯是有耳闻的,当即问道:“你们在长乐府种植的番薯亩产如何?” “番薯不挑土质,不挑地形,下地三到五石,中地六到十石,上地十到十五石, 父亲在时,有一次竟然达到了二十石,可惜后来多次种植再也没有这个记录了。” 一边的宋应星心中满是震惊,现在粮食产量只有两到四石,手中的马铃薯亩产惊人,但只是猜测, 可这番薯竟然最低都是三石,最高二十石头,简直不可想象。 王承恩和李若涟这会儿也才明白,为什么崇祯让他们去请宋应星和陈振龙的时候说这两人关系到大明国运了。 想到这里,李若涟背后一股冷汗冒出,还好下面的人没掉链子。 “陈经纶,朕若是没记错,你给金学曾上过一本自己编写的《种薯传授法则》,他又在你这本书的基础上写了一本薯类的专著《海外新传》,对吧!” “陛下圣明!” “若是朕让你专职在大明推广番薯,你可愿意?” “臣愿意!” 陈经纶立刻跪了下来,他儿子陈川桂也跟着跪了下来。 两人都面色满是激动,眼中竟然有泪水在打转,这一幕弄的崇祯有些错愕了。 过了片刻后,陈经纶情绪得到了缓和:“陛下,父亲去世前,念念不忘番薯的推广,嘱咐草民以后一定要大力研究番薯,提高产量, 这几年草民也没有闲着,一直在研究番薯的种植,写出了《种薯传授法则》,犬子也精通番薯的种植, 若是能在大明全面推广,草民就能圆了父亲去世前的愿望,草民就算现在去死,也能到九泉之下向父亲交代了。” 听着这话,崇祯也动容了。 大明虽然处境堪忧,但在看不到的地方,还是有许多人在默默的为大明奉献着。 “你有心了,你父亲的夙愿,你的研究,加上朕给你的机会,相信番薯一定能在大明国土上种植开来。” “草民相信!” “好!” 崇祯看着李若涟:“李若涟,安排三人去休息,明日早朝让他们在皇极殿外等宣!” 一夜无话,第二天的崇祯到了皇极殿,众臣行礼。 “诸位爱卿,今日所奏之人全部提交内阁处理,朕今日有要事处理!” 看着有些错愕的众人,崇祯朝着王承恩看了一眼,王承恩走到平台边缘,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陛下有旨,传宋应星、陈经纶、陈川桂觐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