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百斤大刀的猛将,君王来礼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第165章 百斤大刀的猛将,君王来礼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本官宣布,戊辰武科第二场武技考核一刻钟后开始,请参考武生凭手中牙牌到相应点考点准备。” 按照将才武科的设定,第二场的武技考核分为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 所有参考武生都可以选择最为拿手的一门武技来施展。 行军打仗靠的是智慧和对全局的把握、调度,而且大规模的战争,动则几万十数万人,靠的的整齐划一的军阵冲锋。 但并不是说,武技对将领来说没有用,相反,无论是低级还是高级将领,武技很重要,特别是低级武官。 高级将领也是低级武官靠着军功慢慢升上去的,没有超强的武力如何积累军功,能活到晋升吗? 还有如冲阵、震慑、先登陷阵、突击敌首、护卫主帅、执行特殊任务、突围等等,没有武力能行吗? “本次武科采用积分制度,积分第一名是为武状元,依次类推,什么是积分制,会在各项考核的时候宣布,咱们直接进入正题。” “武技考核,除马技和箭术外,其他可任选一门武技,分为演练和实战两部分, 演练则是考生演练自己平时所学的一套武技,实战随机挑选四名军士对练。” “大家看我手中这支特制的香,分为十个刻度,你们在对练时,打败时,香燃烧一个刻度,获得十分, 燃烧两个刻度,获得九分,以此类推……” “而演练则是由禁军九卫中的五名总旗计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取平施(古代平均值的说法),演练和实战两项取平施。” “而箭术,以九斗弓为标准,每增加一斗增加一分,步射八十步, 十支箭,射中靶心得十分,靶心外一环得九分,依次类推, 最后取总分数一成,加上弓重得分,记为总得分,上限十分。” “诸位请根据各自的兵器选择对应的考场。” 李邦华足足讲了半刻钟的时间,将对练时的注意事项讲清楚,毕竟是考核,不是杀人。 李邦华宣布后,考生们轻笑,对付四个军士,还不是手到擒来? 看着诸考生的轻视,李邦华轻微的摇了摇头,待会有他们哭的时候。 所有负责考核的军士,那都是从腾骧四卫和禁军九卫中挑选出来的精锐,而且配合默契, 想要赢了他们,估计得花一分心思。 一番准备之后,五十个考场同时进行考核。 一时间,大校场之上,人影翻飞、刀光剑影闪烁,呼哈之声不绝于耳。 而围观的百姓则是各自为自己喜欢的武生们加油着,呼喊声响彻整个大校场。 崇祯站在观礼台上拿着一个千里眼(望远镜的原型)在校场中扫视着。 “咦,这两个人也是箭术?” 扫视到箭术考核的时候,崇祯看到了入围赛中领跑的那两个蒙古的汉子。 在诸多的武技中,他最看重的是箭术,因为箭术远攻,近的三五十步,远的三百步都有可能,折算两百米左右。 同时箭法也是最为难防备的。 两军对垒距离约为一箭之地,一百三十步,折算在八十到一百米左右。 若是有哪个猛将能开个三石弓,再来个箭无虚发,那妥妥的‘狙击手’, 一箭干掉对方将领,对敌人的士气是极大的打击,对己方的士气是个极大的提升。 “大伴,那两个武生比试的时候提醒朕,朕要看看!” 不待王承恩回应,崇祯继续通过千里眼观看着比赛,各种奇形怪状的冷兵器的展示让他大呼过瘾。 “陛下,六号场地那个使大刀的武生,单以武力论是个猛将!” “哦?” 崇祯顺着孙传庭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名身材挺拔的青年,双手持着一柄大刀耍的虎虎生风。 但通过千里眼能清晰的看到此人在轻微的喘着气。 “何以见得?” “陛下,那名武生所使用的大刀估计超过百斤重了,足足演练了半刻钟的时间。 若是实战,那长刀只要沾到军士身上,非死即伤。 用演武器械,有些吃亏了,不过拿个九分应该是可以的。” “百斤重?” 这回轮到崇祯吃惊了。 别说双臂抡起百斤重的大刀了,就算是扛百斤重的东西半刻钟,那也累的够呛。 果然不出孙传庭所料,只是几个照面的功夫,这名武生就将一名军士踹了出去。 随即朴刀来了个力劈华山,与一名军士手中长枪碰撞,巨大的力量直接将军士压得跪了下去。 而后看都不看一眼,转身朴刀横削,与另一名军士的长枪碰撞,军士长刀脱手而出,而他自己的演武用的器械朴刀碎裂。 武生扔掉朴刀,与最后一名军士撞在一起,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整个比斗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犹豫。 透过千里眼,崇祯看到计时的香只燃烧了一格,果然如孙传庭预料一样,得到了九分。 “精彩,果然是一员猛将呀!” 崇祯大喜。 这种猛将,骑在马上,以马的冲击力,加上武生的力量,一刀下去人马俱裂,绝对是鼓舞士气的大杀器。 看着开心的崇祯,孙传庭道:“陛下,不止六号场地的,三十三号场地也有一名武生,使用的也是大刀,估计也是过百斤重了。” “大伴,派人去问问情况!” 只是片刻的功夫,派去的人回来了:“陛下,据兵部登记信息显示,六号场武生叫王来聘,兵器是朴刀,重一百零八斤, 三十三号场武生叫徐彦琦,兵器是麻札刀,重一百零二斤。” “王来聘?” 孙传庭轻笑:“这人是真会取名字,也会应景,君王前来礼聘, 陛下又求贤若渴,锐意重武,结果他就来了, 就冲这个名字,他不中个前三甲都对不起这个名字。” 崇祯有些无语,古人心眼咋这么多?一个名字还能这么解释吗? 但下一刻他就怔住了,轻声重复了一遍“君王前来礼聘?” 这一句话他似曾相识,勾起了他脑海中深层的记忆,他记起来这个人了。 为什么会记住这个人呢? 因为他是大明两百多年第一个来真正意义上的武状元,也是大明唯一一个武状元, 其他时期的武科并没有殿试,第一名自然也称不上武状元了。 而且他的名字很特殊,王来聘,可以解读为君王前来礼聘,当年考完后,果然得了第一名,崇祯钦点为武状元。 不知道历史会不会重走轨迹,他会不会成为武状元。 “陛下,轮到那两名蒙古勇士比试箭术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