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摆事实,讲依据,煽风点火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第1038章 摆事实,讲依据,煽风点火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赚到银子了怎么办?自然是改善生活。” “诸如购买更好的柴米油盐,穿更好的衣服,吃没吃过的,这就会促进商铺和货品的发展,朝廷在这整个过程中也会收到商税。” “商税多了怎么办?那自然是修桥补路、修缮水利、县学等,改善百姓们的生活环境。” “由此整个过程便成了一个循环,所以说只有商业的发展才会带动各行各业,才会让百姓富有起来,才会让大明富起来,继而强盛起来。” 说到这里,席端樊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似乎是在看众人有没有理解自己的阐述。 众人眉头紧皱,眼中满是思索之色,他们虽然没有彻底捋清楚,但直觉告诉他们,席端樊的这个言论是对的。 可偏偏这个时候有人唱反调,高声道:“席先生,你这不对吧,你这前提是,亩产增加或者耕地效率提高,空出更多的百姓,以发展手工业,继而带动商业。 可目前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所以你这这种假设不成立。” “哎……” 听着质问,席端樊叹了口气。 这群人真的是食古不化,一点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都没有。 想了想后,席端樊继续道:“刚才的那一种是正常的趋势,但这种正常来说不可能达成。 因为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虽然设置了各种类似司农司这样的农业部院,但诸位想一想这个部院的本质是什么? 是掌管、督促、勉励,所以又叫做劝课农桑,是管理性质,而非农业研究院的研究性质的。 这种情况,你让农业技术怎么提升?更别提被抑制的工商业了。 但在历朝历代中,宋朝却是一个例外,虽然也是重农抑商,但相对其他朝代好太多了,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首先,商业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商业活动和产业活动是相互依存的,会增加了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交换, 继而提供更多的工作的机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其次,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商人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里的生产效率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诸如招商工业研究院内研究的各项器械,工业研究院再大,也只是一个院,数百上千号人。 可若是百姓们看到这其中的利益,那就会自主研发,各种器械就会如雨后春笋冒出, 然后被工业研究院进一步的开发,节省工业研究院的研究时间。 所以,史官又评价说宋朝的经济、文化、技术是历朝之最!” “在下这么说,诸位能明白吗?” “明白是明白了,但却是有一个问题,朝廷开放商事倒是可以,但百姓没银子来购买。 光靠手工业的那点工钱和售卖粮食的收入,也只能解决温饱,根本就不会去大笔消费。 都不购买,还怎么推动商事!” 听着这个问题,众人将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龙椅上的皇帝,前段时间皇帝说过,他能让百姓手中有银子。 “还是那句话,等时机到了,朕会公布的!” “早则三个月,迟则一年时间,朕说到做到。” 见群臣看向自己,崇祯出声了:“今日先不说这个,继续说商事的事情。” “臣等遵旨!” 听着皇帝这么说,群臣齐齐躬身,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席端樊眼中闪过一丝的惊讶之色,富民这事历朝历代都是最难的,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竟然有办法,看群臣的反应还是皇帝一个人想出来。 这个念头闪过后,席端樊继续道:“前面我们说了商事的利民富民,那我们再来说说如何利国富国。” “富国,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国库有银子,而银子哪里来?自然是商税了。” “我大明一朝自太祖开国至今的种种原因,导致商税一直不高,平均在三百到四百万两白银左右,但诸位不要觉得商税就只有这么一点,反而远远超出这个数。 在预估大明商税之前,在下给诸位算算商事极为发达的宋朝的商税有多少。” 说到这里,席端樊转身朝着皇极殿门口招了招手,两名锦衣卫抬着一张桌案进了皇极殿,桌案纸上放着笔墨纸砚以及基本书籍。 席端樊抽出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朗声道:“这一本是曾巩编写的《议经费扎子》,在书中提到‘皇祐、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 而后又抽出另一本,翻到折叠的一页:“这一本是《宋史》,里面有一段记载:‘治平二年,内外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贯’, 这里的计量单位是贯,与本朝所说的两、石的换算比例尚且不明确,即便是打个七折,那也是七千万到八千五百万两之间。” “这一本是元祐初年,苏轼任户部侍郎时编写的《元祐会计录》,里面的《收支叙》和《民赋叙》两篇中明确记载了其税收和物价, 在下按照其记载和本朝的物价对比,最后折算出了大约在七千五百万两,倒是与上两本书中的记载的估算出入不算太大。” 说着,席端樊将三本书递给了旁边的大臣们。 众人看着用笔画出的段落字句,果然如席端樊所说。 嘶……群臣倒吸了口凉气,眼中满是震撼之色,着实是被七千五百万两银子的税收给惊住了。 再想想大明一年四百万两银子的商税,顿时勃然大怒,双眼都红了。 大明的商事繁荣和税率之重虽不及宋朝,但两成总是有把,这就是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剩余的一千一百万两的白银到哪里去了?自然是商人、贪官污吏身上。 如果每年多这一千一百万两白银,建奴或许早就被灭掉了,哪能还能蹦跶这么多年? 看着气愤的群臣,席端樊轻笑了一下。 决定再给众人加把火,让火焰燃烧的更大一些,而后继续道:“诸位以为,这是全部的收入吗?显然不是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